协同育人教育管理工作方式研究
时间:2022-08-26 11:46:33
导语:协同育人教育管理工作方式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协同育人视域下推进应用型院校教育管理工作方式创新的必要性
1.有助于实现产教融合。学校、企业和政府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正确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提高应用型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高等院校不断扩招,学生数量与日俱增,就业竞争日趋激烈。作为区别于一般高校的应用型院校,主要培养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能开展或参与技术服务或技术应用创新的人才。这样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不能只具备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还必须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传统的教育管理工作只注重开展理论教育,学生缺乏足够的实践锻炼机会。因此,为了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应用型院校应创新教育管理工作方式,构建学生管理新思路。2.有助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应用型院校要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关键是培养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应用型院校只有加强教育管理工作,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才能从多方面、多角度为学生的发展出谋划策。搞好应用型院校教育管理工作,有利于提高院校领导干部和教师的责任心,使他们能够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完善自己的工作,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指出:“支持行业、企业全方位全过程参与学校管理、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人才培养和绩效评价。积极争取地方、行业、企业的经费、项目和资源在学校集聚,合作推动学校转型发展。”因此,应用型院校应契合社会经济、产业发展需要,构建协同育人模式,创新教育管理工作方式,充分整合各种资源。
二、我国应用型院校教育管理工作现状及原因分析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应用院校教育管理工作应紧跟时代步伐,转变传统的教育管理理念,对学生实行人性化管理。当前,很多应用型院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对于学生的关注度不够,不能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忽视学生的某些合理需求。部分教育管理工作者甚至认为,只要学生能够顺利毕业,提高就业率就算完成了工作。殊不知,没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也是教育管理工作不到位的表现。应用型院校教育管理工作没有做到“以人为本”,说到底是因为教育管理理念落后,机制不完善,创新动力不足。当前,应用型院校没有做好宣传工作,协同育人的理念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导致教师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协同育人的重要性,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应用型院校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坚持“立德树人”的理念,进一步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三、协同育人视域下应用型院校教育管理工作方式创新思路
1.以转变传统教育管理模式为先导,树立新的教育管理工作理念。第一,健全“五大机制”。应用型院校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所有工作都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关爱每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全校教职工要通力合作,积极落实每个部门应该承担的职责,健全“五大机制”。“五大机制”分别是教学质量监管机制、资源合理配置机制、制度保障机制、全员育人机制、文化育人机制。总之,要健全“五大机制”,稳步推进教育管理工作,形成由校党委统一领导、全校师生支持的应用型院校教育管理工作新格局。第二,实行教学、科研和管理协同发展。教学、科研和管理应协同发展,不能各施其政,而应相互配合。教师研究的课题要与其日常教学工作有关,以科研促教学。同时,应用型院校对于教育管理应加大经费投入,切实改善办学条件,着力加强课程建设,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应用型院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应用协同育人的理念去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加强校企合作,借鉴企业文化加强院校文化建设,营造企业文化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为将来从“学习人”向“企业人”的身份转变做好准备。此外,应用型院校应秉持“办开放型院校”的教育理念,采取国际化的教育管理方法,学习国外高校的先进教育管理经验。2.实行学生自主管理,完善教育管理规章制度。第一,实行学生自主管理。在应用型院校教育管理工作中,学生是被管理的对象,但“管理”时不能太约束学生,要对学生实行人性化管理。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最好的教育就是学生的自我教育”,应用型院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不仅能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提高自我约束能力,还有利于学生发掘自身潜力、实现自我价值。可以班级、宿舍、社团等为单位让学生进行自主管理。具体来说,以班级为单位,可开展“班级建设”主题班会,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班级建设中;以宿舍为单位,可开展寝室文化节活动,并且每个宿舍都有一个“宿舍长”全面负责本宿舍的综合管理;以社团为单位,可让学生先评选出社长,由社长对社团进行管理,并在学校设有专门管理社团的机构。第二,完善教育管理规章制度。应用型院校应构建起校长负责、教职工全员参与的教育管理体系。当前,应用型院校主要采取“校级—院级—系级”三级管理模式。各个系的教育管理工作归属于院级,而院级的管理工作则又向上一级(校级)靠拢。学校负责学生工作的宏观管理,只有系级甚至班级才对每个学生实行细微的教育管理。必须明确每级的职责和任务,采取精准有效的管理措施,完善管理制度。3.建立数字化教育管理平台,推进教育管理队伍建设。第一,建立院校教育管理网络平台,提高管理工作效能。目前正是大数据盛行的时代,应用型院校要顺应时展潮流,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化管理质量与水平。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指出:“要推动管理信息化与教育教学创新的深度融合,在提高教育管理效能的基础上,实现决策支持科学化、管理过程精细化、教学分析即时化,充分释放教育信息化的潜能,系统发挥信息化在政府职能转变、教育管理方式重构、教育管理流程再造中的作用,促进政府教育决策、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推动教育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第二,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育管理团队。一支较强的教育管理团队,将对院校教育管理工作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施关系到院校的校风和学风,影响着院校的教学质量。当前,很多应用型院校对自身的认识不够,定位不高,认为与一般高校之间有差距,因此,在教育管理上不会花费太多心思,缺乏一支稳定的教育管理师资队伍。这样一来,应用型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就会显得杂乱无章,所以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育管理团队是必要的。教育管理工作者的素质直接影响到院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因此,应用型院校要加强教育管理队伍建设,转变传统的教育管理工作方式。应用型院校应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对表现优秀的教育管理工作者进行嘉奖,对表现较差的教育管理工作者进行惩罚,从而调动教育管理工作者的积极性,提高管理效能,促进协同育人模式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姚晓辉.微时代下成人教育管理路径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8(7).
[2]毛玲玲.创新教育背景下地方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改革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7(4).
[3]吴御生.高校校企协同育人路径探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4(6).
[4]徐冬冬.推进高职教育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的思索[J].继续教育研究,2014(4).
[5]雷振香,卢朝佑.教育管理范式转换:政府、市场、学校间的权力博弈[J].教育探索,2016(9).
[6]王欣.应用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J].林区教学,2018(4).
[7]陈鹏宇,徐小林.高校善治视域下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主体的构建[J].江苏高教,2016(4).
[8]黄萍.高校教育管理协同机制基本要素和对策研究[J].江苏高教,2018(12).
[9]侯振远.基于协同育人的高校教育管理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18(7).
[10]王岩,刘志华.协同学视阈下的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J].教育评论,2016(1).
作者:夏嘉忆 单位:长春师范大学
- 上一篇:网络语言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 下一篇:学前教育专业写生教育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