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类专业分流教学探索
时间:2022-08-22 10:41:10
导语:工商管理类专业分流教学探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工商管理专业分流教学的环境背景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也是中国企业高速发展的四十周年,企业对管理人员的专业性要求越来越高,对管理人才的需求也一直呈现上升态势。于此相反,工商管理类专业在大学的学科竞争中却出现颓势,甚至有不少高校取消了工商管理的本科招生,同时工商管理专业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形势不容乐观,优秀生源的流失率也越来越高。一边是人才难求的企业困境,一边是毕业即失业的就业难题,如何在供给侧的改革方向指导下,扮演好学校和社会之间的桥梁,实现学校毕业和企业就业之间的无缝连接成为现在应用型本科教育改革中的头等大事。第一,学生对焦就业,专业分流深化意愿强烈。在2019年职友集网站对51440份样本调查中,工商管理专业在在工商管理类的14个分支学科种,就业热度仅排第8,其中的就业方向更是高比例流入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和财务管理等其他领域。在对同济大学浙江学院154名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随机调查中,发现有90.25%选择愿意分流,认为工商管理专业泛而不精,很难定位今后的就业方向。调查发现只有不到10%的学生表示在填报志愿前对专业发展方向作为专门了解,81.16%的学生认为在进行工商管理各分支方向的基本了解后,可以进行分流选择方向无论对于自身综合能力发展还是专业能力提升都有益处。“大类招生,分流培养”在学生中几乎达到了100%接受的一项教学措施。第二,企业需求偏向宽基础厚专项人才。工商管理专业涉及面广,一方面可以降低对焦社会需求的不确定性,但是一方面也很难对接企业需求的专业性。信息时代大大提高了企业资源配置效率,很多传统管理理论在实践中开始面临挑战,浅表的知识储备在专业精进和创新实践中难度更大,在与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工商管理教研室的五家校企合作单位的洽谈中五家单位均表示出了希望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能在某一个分支学科中有更深更厚的知识储备的愿望,并在企业毕业生就业调查中显示:综合性大专业本科学生在就业中择岗难度大,跳槽比例更高。
二、工商管理专业实行分流教学的难点
从学生层面探讨,一部分学生对专业方向的认识不清,在选择分流方向时容易随大流。虽然在前期的调查中对于分流方向的选择有90.4%的学生表示会从就业前景考虑自己的发展方向,另外9.6%的学生表示会遵从自己的兴趣,但是在分流实践操作中市场营销和工程管理这两个工商管理类中就业率最高的方向却遭受冷待,经过调查发现学生虽然已经学过市场营销和工程管理这两门工商专业基础课程,但是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把市场营销认为狭义推销,工程管理即是工地统筹,并且难度大,而更大一部分随大流,还有一部分就以自己的“我以为”轻易择定方向,这种随意性也违背了学生意愿分流教学的本意。从学校层面探讨,分流方向的选择是基于学生自由选择,然后以人数为指标,选择人数不少于20人(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开班人数下限为20人)的进行方向开设,还是根据企业人才需求和学校自身师资综合考虑分流方向,这一直有所争议。如果学生自由选择方向,就会出现由于学生认识偏差导致背离解决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传导桥梁的初衷;如果学校先预设方向,又可能出现随大流最后集中在一两个专业的情况,而常年遇冷的方向就可能出现教师流失的情况。从实践层面探讨,由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招生文科占比较高,学生普遍数理工科基础比较薄弱,在工商管理专业的分流方向中,诸如工程管理、电子商务等方向数理工科知识占比比较高,传统的考核方式会出现学生考核基点相对市场营销和人力资源会更低一点,在没有做好公平考核方案的准备时就会出现学生为了基点择方向和闹情绪的事件,也会又部分学生为了基点而在择就读方向时选择更偏文科的方向。
三、工商管理专业分流教学中的保障措施
(一)增设认知实习项目,开设专业模块认知讲座。工商管理专业理论丰富,可是对于尚处于学习阶段的学生,理论认识的能力不足,没有实践加持,理论总显得空洞,案例教学虽然从解决了一部分理论运用的空乏感,但是对于学生来说总显得感知性薄弱,这也是工商管理专业近几年出现招生人数下滑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经济环境的瞬息万变,资源信息流通的颠覆式传播速度越来越快,课堂理论总是慢于现实,很可能出现课堂内容还没讲完,这个理论已经被淘汰,这种现实脱节感也深深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对此,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工商管理教研室从2015年度开始建立了十余家校企合作实践单位,涵盖电子商务、地产、食品、外贸、通讯等行业,为学生的实践认知打造了一个良好平台。为了让学生对工商管理的每个模块都有比较准确的认知,同济大学浙江学院打造了专业讲座积分卡,邀请在工商管理专业各模块中的专业人士为学生进行专业认知讲座,同时每次讲座可以有专业积分,从制度设计上鼓励学生认知工商管理的方向发展。同时,在课堂和暑期小学期中增设植入式课堂,邀请工商管理各发展方向中的从业者来现场为学生演绎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以及每个方向中的个人发展方向和工作前景,提升学生在专业分流选择时对每个方向把握上的精准度。(二)强化教与学结合,打造厚理论强实战教师队伍。教学分流归根结底是为实现毕业生“零距离”上岗,对此原有的专业课程体系就有必须根据社会人才能力需求进行研究改良,通过校企多方面的深入合作,从用人单位和岗位的需求出发,将课程体系按岗位进行整合模块化。根据用人单位的工作领域或工作岗位,将现有课程体系进行重构或整合,各课程模块重点培养不同工作领域的职业能力,实现课程模块与工作领域对接。在此工作中,教学工作不仅是内容更新,更要改变传统灌输式教育,引导创新教育方式需要不断被摸索,教师队伍需要不断学习,提升“双师”比例,从理论派更进为理论实战派。(三)灵活考核方式,完善学分互认设计。分流方向按“学生志愿优先参考成绩基点”为选择因素,就可能有学生因为基点无法选择自己心仪志愿,这也成为部分基点偏低的学生抵触分流教学的原因。另一方面在调查中发现有超过50%的学生对于各专业方向的学习难度不同表现出忧虑,同一个专业同样的毕业证书,但是每个方向的学习难度不同,可能会导致有个别方向的毕业难度更大一些,这也成了部分学生觉得不公平不能遵循自己内心选择方向的一个阻碍。对此同济大学浙江学院研究了各种考核方式,传统的以卷面成绩定总评的比例必将大幅度下降,更多学科关注学习过程和学习运用,大比例增加实践考核,丰富期末总评考核手段,注重学生自我学习的总结和表达。同时鼓励学生参加技能学习,打造“以赛促学,以证代考”的学习氛围,并实现比赛成绩或者考证分数和学习学分互认的考核体系,不以一卷论成绩,不同专业方向按照专业特性在学生方向选择时专业课程设置不同权重,比如一个选择人力资源方向的学生甲,人力资源这门基础课程的权重为3,而其他方向中人力资源这门课程权重为2,学生甲电子商务的基础课程权重是2,而另一个学生乙如果选择电子商务方向,那么学生乙的电子商务这门课程权重为3,人力资源课程的权重为2,重专业学习能力,重实践能力,以多元化考核体系尽可能挖掘学生真正的学习潜力。
【参考文献】
[1]李姣姣,陈莉.“大类招生,分流培养”运行机制的困境和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8)
[2]杨丹.大类招生模式下民办高校专业分流的实践与探讨———以工商管理为例[J].科技资讯,2016(10)
作者:周洁 单位:同济大学浙江学院
- 上一篇:高校工商管理创新创业教育展望
- 下一篇:节约型社会绿色财政税收政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