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技术信息化教学设计研究

时间:2022-01-07 02:57:48

导语:绩效技术信息化教学设计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绩效技术信息化教学设计研究

摘要:针对信息化教育中教育教学的投入远远高于输出的教学实际,引入绩效技术的思想,分析绩效技术与教学系统设计在教育技术学中的定位及两者内在的关系,对基于绩效技术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型进行研究,并指出模型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设计;绩效技术;模型研究

1HPT与ISD的概念界定

一般来说“绩效技术是教育技术的一个子领域”是教育技术学中的普遍观点,AECT2004年对教育技术进行了新的描述(EducationalTechnologyisthestudyandethicalpracticeoffacilitatinglearningandimprovingperformancebycreating,using,andmanag-ingappropriatetechnologicalprocessesandresources),基于此描述不难看出,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一个重要研究范畴,而绩效技术则是教育技术的一个重要的应用范畴。从图中也可看出,HPT如同混合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实际应用领域一样,作为教育技术学科中的重要的应用范畴,又反作用于教育技术,即促进了教育技术学的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发展,使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方向向着改善绩效,提高绩效的目标前进。

2绩效技术

绩效技术重点聚焦在相当人力、财力、物力资源下的最大收益,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关注系统内要素的结构。绩效技术是一个系统化的技术体系,包括绩效分析、原因分析、干预选择、干预的实施与管理以及总结评价,这五部分实施的先后顺序遵循一定的规律,但在具体的情境下又有不同。(2)强调整体性。绩效技术要综合考虑影响企业及学校教育中的各个因素,只有努力将各个因素都一一完善,才将其作为最理想化的绩效结果。这其中,既有静态条件下的属性特征,也有相应的动态属性。(3)具有内在的自我校正机制。绩效技术中评价思想的引入贯穿整个绩效改进的总过程,通过一定的评价体系,达到组织内部及时的错误纠正。(4)广泛的适用性。由于绩效技术采用系统化的方法,在绩效改进的过程中遵循循序渐进和错误及时纠正的科学思想,造成了其绩效模型的简单化和可推广性。(5)动态、开放性。由于绩效技术的思想核心是解决现实问题,现实问题的解决是绩效技术的总目标,因此在设计时会不断调整最初的方案,以求更快更好的达到绩效目标。(6)目的性。绩效技术思想是一个具有目标导向的技术思想。(7)重视与绩效相关的要素分析。绩效技术旨在对影响系统内部的各要素进行一一考察与解决,力求解决影响绩效的所有制约因素,已达到最大绩效。

3绩效技术与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关系

西华师范大学周浩在《教学设计和绩效技术并用于企业培训的思考》一文中从理论依据、研究方法、应用领域、对象、目标、方案特征、关注焦点、工作流程]等八个方面来对教学设计和绩效技术进行比较,其中虽然绩效技术起源于教学设计,但两者在许多方面是不同的。前面已经指出: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一个重要研究范畴,而绩效技术则是教育技术的一个重要的应用范畴,可见教学设计与绩效技术在教育技术学中占有同样的地位。在教学或者企业培训中,都存在教学问题和非教学问题,例如环境、动机等问题。

4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型

4.1模型构建。在借鉴教学设计理论与绩效模型的基础上,笔者就现下对基于绩效技术的教学设计模型进行比较分析,认为陈蓉的《绩效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对教育绩效的改进模型是比较符合当前的教育教学活动的。该教育绩效的改进模型围绕人、过程和资源三个方面来探讨教育教学绩效涉及的主要方面,因此是比较细致与完善的教学模型,这一模型具有两大特点:(1)把人作为研究的重点,探讨各因素对人产生的影响。而这个人,不仅有学生也有教师,这更符合建构主义的思想,使对学生学习其指导作用的教师也是影响教学实施的关键因素。(2)把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尽可能全面地考虑在内,其中除了能用教学手段解决的因素外,还包括了非教学因素,使对影响教学效果的各个因素都能一一考虑,开阔了教学设计的视野。所以说,这是教学设计与绩效技术思想融合后的一个模型。而在实际的教学中,考虑人及资源的影响,再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选相应的方法能够更明确、更有效的达到教学目标。4.2模型分析。该模型是将影响教与学效果的因素,及其实施过程采用枚举法的方法一一列举,力求对各个因素及过程都能考虑在内,在该模型对实施细节的具体描述中,实质上笔者认为它离不开ISPI于1992年的HPT模型的五个阶段:绩效分析、原因分析、干预选择与设计、干预实施与变革、评价。通过对文献的阅读,笔者认为在分析该模型时,不妨参照徐点在《基于绩效技术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一文中提出的基于绩效技术的信息化教学系统设计模型来对这五个阶段进行分析(以数学中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一节的讲解为例):(1)整体分析在该节课的讲解开始前,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利用学到的知识证明两个三角形的差距。而学生只是掌握了三角形的边、角定义,对三形的理解还停留在边角的相等等基础知识上。(2)原因分析原因分析是缩短绩效差距的关键环节。在上述模型中,绩效技术思想的应用使得教学设计者能从多角度考虑问题,即从人、过程和资源三个方面中的教学问题和非教学问题进行分析,为决策干预作准备。在课堂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对繁多的判定定理摸不着头脑,听课兴趣不高,采用“背”的形式来记住本节课的知识。我首先从“人”的角度对学生的学习反应进行分析,首先是我的教学方式不对,采用传统的讲授制;其次是学生作为初一的群体,动手操作能力强也更能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我再从“资源方面”进行思考,发现我并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三角形的全等是可以通过动画演示的方式展现的。(3)干预设计针对教学目标,结合影响教学效果的原因,设计采用小组协作式、抛锚式等教学方式实施教学,并对教学流程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写入设计方案,设计思想要始终把优化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标作为指导思想。(4)干预实施与变革实施干预方案成功的关键是对变革过程的管理。变革中要达到内部整体的统一,就要对组织内部进行有效地管理。根据设计方案实施教学,并通过不断与学生的交互解决教学中的即时问题,通过评价学生的表现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者也要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给老师提供反馈。(5)评价评价应该作用在整个过程的每个环节中,包括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它们分别是在教学开始前、中、后对教学进行评价,以判断各个流程中是否达到期望水平,并及时调整。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选择其中一个或多个方面对最终的结果进行评价。在课上评价学生个人或团体的学习行为,形成对学生的大致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反思教师本人的教学方式,不断调整;在课程内容讲解完成时通过练习评价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判断是否达到或超过教学的期望目标。

5结束语

在研究绩效技术的权威机构—国际绩效改进协会ISPI(theInternationalSocietyforPerformanceImprove-ment)出版的《绩效技术导论》(IntroductiontoPerfor-manceTechnology,1986)一书中,对下面这一绩效技术定义给予了肯定和认可:人类绩效技术是对影响人类行为和成就的工作程序进行优化地选择、分析、设计、开发、实施、以及评价的过程。绩效技术思想与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有机融合,优势互补,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可量化、灵活性强的教学方式;教师在结果导向的教学结构中,能更加高效地完成他们的教学任务。而基于绩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型的研究也将不断完善与深入,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学。

参考文献:

[1]周松.信息化教学设计中绩效技术的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21):49-50.

[2]陈蓉.绩效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4.

[3]周浩,杨丽娜,张世禄.教学设计和绩效技术并用于企业培训的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8(12):8-12.

[4]徐点,孙龙.基于绩效技术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4(04):13-15.

作者:李 明 张艳华 单位:1.河南职业技术学院 2.新岗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