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理念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

时间:2022-09-21 03:15:10

导语:以人为本理念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以人为本理念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代,高校之间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因此,我国高校要注重对高素质人才的大力培养。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考虑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发展需要,使大学成为人才的主要输出地。通过分析“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必要性,从教育管理主体、方式和模式三个方面分析高校教育管理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发展举措,旨在从管理本体出发,进一步推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建设进程。

关键词:以人为本;高校教育管理;应用研究

一、引言

“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人是管理的根本,各项管理措施要充分体现人的发展要求,充分挖掘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创造性。教育管理工作是高校开展其他教育工作的核心和关键所在,为日常教育教学的正常进行提供了可靠保证。现代大学生的个性较为鲜明,思想较为独立与开化,因此,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要注意考虑大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突出人本化教育理念,使教育管理更加柔性化,从而实现“全面、高质、和谐”的教育管理目标。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在高校教育管理中融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可以切实调动广大学生参与教育管理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质量。

二、“以人为本”的理念应用于高校教育管理的必要性

1.“以人为本”是高校教育管理的本质要求。一个人的受教育程度决定了个人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成长进步,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受教育者获取更多的知识,拓宽个人的发展视野,更重要的是,教育还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个人能够更好的适应于社会的建设进程,从而满足自我教育需要,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目标。传统高校普遍采用刚性化的教育管理模式,侧重于一个“管”字,刚性化的教育管理机制显然不能体现教育本质,反而会给广大师生营造一种紧张、压迫的发展环境。高校是高质量人才培养的摇篮,在日常教育管理过程中,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切实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制定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规划,为广大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以此实现教育目标。由此看来,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教育管理的本质要求。

2.“以人为本”理念是构建和谐校园的现实需要。构建和谐校园,必须依靠完善的教育管理体制。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以及高校教育管理进程的逐步演化,高校各个部门、各项管理事务以及不同组织机构之间往往存在各种各样的矛盾,构建和谐校园不仅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还要打造完善的高校内部教育管理体系,切实体现学生的成长诉求,提高教职工的工作满意度,因此,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各项工作与活动的开展都要以“人”为发展核心,逐渐创造凝心聚力、团结向上的和谐校园文化氛围。

3.“以人为本”理念是高校人才培育的根本条件。充分体现大学生的创造性、创新性和自身成长个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青年是高校大学生的发展目标,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高校教育管理的过程当中,实现适度“放权”,让学生参与高校教育管理过程当中,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力。目前,众多高校大学生依然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下,落后、刻板的教育管理体制压制了学生的个性表达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提高,为此,切实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提高学生管理的科学性刻不容缓。

三、当前高校的教育管理问题

1.过分强调教师作用,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在高校教育管理过程中,教师是教育管理的指导者,高校大学生才是教育管理的主要对象,同时也是教育管理质量好坏的主要决定力量,因此,确定学生主体地位,才能有效实现高校教育管理的人本化目标。而现阶段,众多高校过分强调教师的管理作用,单纯认为教师是高校教学、科研的主体,认为只要管理好高校教师就能做好教育管理工作,这与高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严重脱轨,显然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要求,从而影响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教育管理方式单一,压抑学生个性发展。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深入发展,高校的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但高校的教育管理方式并未及时做出调整与改变,由此为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莫大的压力和挑战,导致高校出现了诸多教育管理问题,究其原因,教育管理方式单一是其重要的阻碍因素。具体而言,众多高校依然采用“教师讲、学生做”的传统教学与管理方法,强调教师单方面的硬性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不仅压抑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发展,也不利于提高整体教学管理质量。另外,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而忽视了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单一的教育方式只会加重大学生的“高分低能”现象,不利于高素质、专业性人才的培养。

3.教育管理模式低效,缺乏管理科学性。目前,众多高校存在教育管理与教学工作相分离的情况,高校教师并没有认识到教育管理的深刻意义,注重个人教学能力的提高,而忽视了教育管理方式的优化,有些高校教师甚至并不清楚高校的教育管理模式,缺乏教育管理意识。这种教育管理模式,不利于高校教师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的基本职能,也不能实现对大学生的全面教育和整体教育,教育管理不能为教学工作提供管理保障,教学工作也不能影响教育管理,从而导致高校出现教育管理“结石”,从而导高校教育管理缺乏科学性。

四、“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运用

1.体现大学生在教育管理中的主体地位。现代大学生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思维模式,注重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个人诉求的有效实现。因此,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广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大学生主动投身于学习当中,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自身的独特见解,能够在高校教师的正确引导下纠正自身的行为偏差,根据不同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实际需求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并与学生保持密切的联系,只有及时沟通与交流才能了解学生的特点和发展需求,并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不断变革教学手段和教育管理方法,同时增强教育管理的有效性。

2.构建“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是保证高校教学管理质量的基础和关键所在,是促进高校教育管理进程的政策依据。构建“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制度,要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协调发展关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具体而言,教学管理制度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尊重教师的教学意愿,鼓励、支持教师实行创新性教学、合作式教学和情景式教学,不断丰富教学模式,极大的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另外,构建完善的维权制度,切实保护教师与学生的个人名誉与尊严;教学事故与学生错误以批评教育为主,问题解决以典型示范为主,教学方法、教学管理以全面统筹、优化发展为主,充分调动多方力量,不断完善高校教育管理制度。

3.提高管理人员的服务水平。教育的根本职能不只是教书育人,也包括提供优质的社会服务,高校提供的教育服务必须以广大学生为服务对象,切实做到以人为本,突出人性化的教育管理理念。首先,高校管理人员要提高自身的服务意识,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充分考虑高校的社会效益,支持教师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给予教师切实的教学与科研鼓励,举办多种多样的学生活动,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水平。另外,管理班子要做到权责统一、各司其职,在各项教学、科研、后勤等服务中做到民主管理、人性管理与规范管理。

五、结语

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管理背景下,管理者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决策者、命令者和规划者,取而代之的是关心发展主体需求,秉承独立发展理念的指导者、调配者和统筹者。因此,将“以人为本”理念应用于高校教育管理中对学生、教师、管理者、高校都大有裨益,应该积极倡导、大力发扬。

参考文献:

[1]宁江.“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具体实施探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11):68.

[2]孔德强.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J].人才资源开发,2015,(05):136.

作者:薛志东 单位:河套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