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时间:2022-09-25 11:23:28

导语:略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略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1当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误区

哈贝马斯建构了交往合理化理论,他认为交往行为是人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它由具有约束力的经双方认可的规范所支配,这种规范规定了对行为的相互期望,并至少必须得到两个行为主体的理解和承认。大多数学生能够认同并且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是,我们的工作也有不足,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际效果不容乐观,甚至有个别同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了排斥心理。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有时存在着以下两个方面的误区。一方面,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忽略了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实际工作中,有的理论家和教育者习惯把自己放在绝对权威的地位,从而忽略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很少考虑受教育者的实际特点和实际需要。其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具有很强的渴求知识和渴望平等的欲望,他们往往对外来的理论进行严格的审视和挑剔。然而,一部分教育者并没有意识到这一变化,没能设身处地的为他们着想,没有把他们放在平等的地位上进行交流,往往把他们看作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臆想随意加工的对象,看成是被动的客体加以改变。另一方面,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不区分教育对象,采取相同的方式。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也各不相同,所以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区分不同类别的教育对象,分别运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对其进行教育。以上两个误区只是个别情况,我们不能因此否定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所取得的巨大成效。同时,我们也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的存在,在新的社会条件下进一步推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赋予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平等对话地位

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互相影响、相互作用的双边活动过程。大学生往往要经历复杂的内在思想矛盾运动,在教育者的引导下进行自我教育,能动的认识和改造自己的思想。马克思曾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而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赋予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平等对话地位,就要紧紧围绕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我们往往过分强调社会需要和政治素质的提高,而忽视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等的提升。赋予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平等对话地位,还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不仅要求我们正视在教育过程中已经出现的问题,而且要求我们具备发现即将出现的问题的能力,防患于未然或者提前做好应对措施。

3实施区别对象的方法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最常用的方法是理论灌输,但是灌输效果的好坏,关键是灌输对象对灌输内容的主动的发自内心的认同。只有使大学生愉悦的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不然只能是白白浪费精力。不同群体和不同层次的人在接受同一种理论时,由于人生经历,个性心理等各不相同,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因人而异的实施,科学准确的采取符合大学生层次要求的教育方法。

对大学生实施区别对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来源于大学生自身的差异性。正处于价值观形成时期的大学生,由于其自身素质的差异性而使其具有不同的价值诉求。面对大学生不同的特点和需求,对其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采取区别对象的方法效果较好。

作者:刘真真 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张敏.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合理性[J].江西社会科学,2014(8).

[2]李泽彧.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特点及实施之我见[J].高等教育研究,1998(5).

[3]孔国庆,郭根山,张俊国.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N].人民日报(理论版),201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