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激励在大学生教育管理中的运用
时间:2022-02-07 09:11:45
导语:情感激励在大学生教育管理中的运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内容摘要:作为国内高校最为常见也最为有效的教育管理方法,情感激励已经成为了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最常使用的教学方法。这种教育方法在进行教育管理的时候能够对学生进行情感上的激励。在大学生教育的过程中,情感激励最常见的教育手段包括需要激励、认可激励、关心激励以及宽容激励、榜样激励。本文主要对情感激励的内涵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基于此对该方法在大学生教育管理里的应用策略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情感激励;大学生;教育管理
大学生活对于每一个学生都是至关重要的,在这个时期,学生会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这个年纪的学生尽管具备一定的是非分辨能力,但是还是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是指文化观念上的影响,这也就对国内的大学生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有的高校教育管理者都需要利用更加科学的管理方法来满足新时代大学生的需要,而情感激励就是其中最为常见的方法之一。
一、情感激励的内涵
作为管理心理学最常见的概念之一,激励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提出的。学者Berelson和Steiner则将其定义为“所有内心渴望得到的条件,希望、愿望都能够对人产生激励……它的本质就是一种内心状态”。而学者Zedeck以及Blod则将其定义成,其本质是一种倾向,它能够使人向某个目标努力。Atchinson则主张激励实际上是一种直接影响,它能够帮助人们产生方向感和活力,持久地向某一目标努力。因此,激励实际上就是利用某种刺激,帮助人们产生强烈的动力,向某一目的而不断努力和前进。激励主要包括两种,一是物质激励,二是精神激励。情感激励的本质为精神激励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常见的激励手段。在教育管理的领域内,这种激励实际上就是指教育管理者利用关心、理解、尊重、信任以及宽容等情绪去刺激学生学习,工作以及生活,用积极和热情来进行努力。这里所说的情感激励不仅指情感投入,还包括营造一定的情境,感化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情感的认同感以及接纳别人的想法。这种激励手段的主要实现手段就是教师关心学生,对学生进行爱护、保护以及尊重、信任,对他们做出的成绩要及时进行肯定和鼓励,对于他们的错误和不足要及时给予批评指正。教育管理者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利用人际关系的营造,环境的建设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要做的是什么,将其从被动的行为接受者变成主动的行为实践者,进而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归属感和向心力,使其向学校的培养目标成长和进步,进而实现管理者的管理效能。
二、情感激励在大学生管理中应用的必要性
(一)大学生的需求趋向于多元化。根据大学生当前需求情况以及相关特点的结构化研究,在当代大学生的日常需求里,最重要的4种需求是:对知识的需求,对尊严和自立精神的需求,对友谊的需要,对个人成就感的需求。而对大学生尊严与自立精神,友谊需求的满足已经成为了情感激励最重要的两种方法。大部分的大学生是在青年时期,他们具备良好的自我意识以及独立意识,有着较强的自尊心以及逆反心理。这就决定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学生的自尊进行保护,尊重他们的人格,不能按照成绩来评价人品,也不能按照人品进行区别对待。此外,简单的说教很难对大学生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所以,教育管理者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应该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待学生,充分尊重他们,给予他们必要的关心和爱护,使他们感受到来自学校的温暖和关爱,想学生所想,念学生所念,这样的教育方式常常能够产生非常有效的教育效果,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的效率,实现更好的教学成果。
(二)教育管理者能够对学生本身的生活态度产生较强的暗示作用。在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内,不少心理学家都认为良好的态度是由良好的暗示所激发出来的,消极的态度则来自于消极的暗示。情感激励实际上就是一种积极的暗示,它能够帮助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状态,激发他们努力学习的愿望,调动他们的内在潜力。一个成功的教育管理者不应该对学生说出类似于“你就是不行”“你就是错的”的话,而应该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真正做到将心比心,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用自己的热忱和经验支持学生,引导学生,帮助他们在大学生活中获得充分的成长。
(三)人性化管理已经成为了当前组织管理的关键。现代教育管理越来越重视管理过程中的人性化。事实证明,能够在学生群体中真正受到学生的爱戴和尊重的教师往往是那些能够在日常工作中充分调动情感进行教育的老师,他们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教育管理者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利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影响学生本身的情感和行为,使他们的思想变得越来越成熟和积极。在高校的日常教育实践中,学生作为学校的主人,是学校教育成败的关键。学校的日常教育管理应该将学生本身是否能够成人、成才当作教学的关键。无数的历史经验证明了“得民心者得天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地和学生进行思想沟通与交流,了解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动态,关心他们的点点滴滴,用理解的态度去对待他们的每一步,尊重他们的性格,给予他们更多的信任与赞赏。这样的教育方式能够帮助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思想状态,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更加努力地面对学习生活。事实上,融入情感的管理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成熟、成功的管理观念。此外,用感情来感动学生,激励学生也已经成为了最为有效的激励方法。情感激励就像一项高回报率的投资,它能够帮助教师利用感情投资收获良好的教育效果,这也是成功的教育管理者应该具备的教育理念与方法。
三、情感激励在大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一)需要激励。马斯洛的需要理论曾对人的需求进行过划分,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人类的需要主要被划分为五个层次,自我实现的需求,尊重的需求,社交的需求,安全的需求以及生理的需求。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的生理需求以及安全需求基本上是能够得到满足的,但是另外三种需求就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满足。社交需求实际上就是指人们希望建立起一定的友谊关系,希望通过这样的关系获得归属感,为某个特殊群体或者社会所接纳。尊重需求实际上是指人们希望拥有自尊并为人们所尊重,他们希望能够享有一定的名誉和声望,在获得一定的成绩时能够得到一定的认可。自我实现需要实际上就是人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是指人们希望能够完成自己能力范围内的工作,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潜能。以教育管理者的视角来看,他们需要了解大学生不同的需要。比如说大一的学生在刚刚入学的时候,很有可能对新的大学环境以及学习要求表现出一定的不适应。大二的学生在人际关系方面可能会出现一定的问题,他们缺少努力学习的动力。大三的学生开始面临就业的压力,对社会的了解比较有限。教育管理者只有对学生这些需要有充分的认识,才有可能创造出能够帮助他们满足需要的环境。而只有当教师们能够主动、有效地对学生的需要进行引导时,他们才能真正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二)认可激励。教育管理者需要主动发掘学生身上所隐藏的各项潜力,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方式和渠道来帮助学生挖掘自己的潜能,利用活动的形式帮助他们找到成长的原动力。在社会行为管理理论的研究范围里,工作成绩实际上是由个人能力和激发程度两个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所以,成绩的好坏不仅仅和学生本身的能力有关系,也和教师的激发程度有着密切的关联。所以,教育管理者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需要尽可能激发学生,虽然学生个人的能力不是无限的,但是通过激励,他们也能增长自信,对自己的努力进行肯定,取得进步。美国的学者罗森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随机选择了三个小学班级,并随机告诉教师几个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学生的名单(实际上仅仅是随机抽取的),通过八个月的学习,这些孩子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由此可见,教师对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先验印象,他们认为这些孩子与众不同,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给予其认可与赞赏。教师的态度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较为直接的影响和作用。事实上,不仅仅是小学生需要教师的认可,大学生也同样有这方面的需求。大学的教育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应该坚持多进行正面引导和激励,也就是主动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闪光点,满足他们渴望得到赞赏的需求,通过一段时间的积累,主动根据教师的要求去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这样的态度养成实际上就是有效教育的关键,教师在整个教育环节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
(三)关心激励。关心激励的本质就是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给予学生更多真诚的关爱,主动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他们一起面对学习上的困难。大学的教育管理者应该多为学生办实事,帮助他们解决那些令他们感到困扰的问题,减少他们的困扰和烦忧,进而帮助他们真正做到热爱学校,信任老师。通过这样的情况,教师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积极努力学习。事实上,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一味进行说教不仅不能激励学生努力,反而会刺激学生的逆反情绪。正是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关怀才能够激起学生的情感,比如学生的身体情况、生日等等。这些看起来琐碎的小事更容易帮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诚意,激起他们的努力情绪,更加积极面对学校生活。
四、结语
综上所述,情感激励的方法有非常多的种类,教育管理者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个方法,发挥自己的作用和价值。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人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情感也是如此。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情感激励的时候,应该根据时间、地点、学生个人特点等具体情况选择有效的方法进行情感激励,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充分发挥出这一方法的价值与作用。
作者:田子蕊 单位: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陈婕.柔性管理理念下的大学生教育管理[J].文学教育,2016,5:196
[2]张慧.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在大学生教育管理问题中的应用研究[J].亚太教育,2015,12:169
[3]任巍.浅谈当前“90”后大学生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东方企业文化,2012,3:98
[4]江瑞芳.激励机制在大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应用[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8
[5]王冠波.阿Q“精神胜利法”的心理分析[j].大家,2012,1
[6]戴虹.试论心理学理论在高教管理中的运用[J].知识经济,2013,4
[7]何文山.心理学理论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应用[J].管理观察,2011,18
[8]申丽辉.社区成人教育的管理模式及方法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0,6
[9]桑宁霞.社区教育概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10]张琪,李娟.基于实践的社区教育管理模式探索[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3,3
[11]孙莉莉.人文教育视角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
[12]吕云玲,郭延东.坚持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方法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2,16
- 上一篇:学前教育“小学化”成因分析
- 下一篇:中职教育管理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