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乐教育管理改革与发展策略

时间:2022-11-21 04:08:06

导语:高校音乐教育管理改革与发展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校音乐教育管理改革与发展策略

教育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在环境的撤换中,教育对象的改变要求适应性的管理保障教育质量。从学生的分层化趋势以及高校内部的差异化特征上来谈整个高校音乐教育管理改革发展策略虽然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也存在着相当大的挑战。音乐教育管理改革是因为教育管理问题引起的,发现问题是对改革的第一步,当然改革不是对问题进行小修小补,而是要立足于对人才质量培养的目标之下展开。

一、高校音乐教育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音乐教育输送着社会需要的人才,相当于一个加工厂,只不过不是针对物的管理,而是突出对人的管理,对教育这种虚拟化的事业进行监督。当前高校音乐教育模式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困扰着高校音乐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教育管理中理念落后,层次化设置较多

音乐教育管理对象是多元化的艺术学生,就学生特殊性而言,他们乐意接受更开放性的教育思想,而且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想法,相比其他专业类别的学生,音乐教育管理的学生更具自由性。适应学生特点的教育管理就需要具备人文性,从学生的特征出发,以学生为本。然而在现实中教育管理中仍然延续着计划经济时代的科层式模式,无论是教学管理还是纪律管理都要从上往下的传导相关的决定。同时在教学中教育根据学生的整体特征出发,对学生的个性特征开发较少,教育管理中简单地将学生按照音乐教材进行培养,忽略了学生的特征以及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教育在管理中从上向下的模式以及教育展开的方式对学生的教育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

(二)教育量化师资要求,课程设置不科学

当前的高校教育体制中有一种现象,就是将教师的职称晋级与教师的科研成果挂钩,在这种体制安排下,教师区别科研与教学的轻重关系,并在实践中有意识的调整自己的时间安排。相应地在高校音乐教育中,教师紧跟科研动态,教育管理将重点放在了对教师的管理,而忽略了对学生培养质量的管理。量化的指标要求下,教师争先的完成科研任务,荒废了教学,从表面上看,音乐教育成果丰富,音乐教育的教育管理成效显著,然而这是以牺牲教学为代价换来的结果。音乐教育中因为专业性的知识较多细化较严重,而相关领域的教师又紧缺,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很大程度上是根据师资力量来进行,这种以现实的条件展开的教学对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造成了重大的影响。课程设置上的不合理就必然会影响学生能够接受知识的广度,而教师投入度上的流失又会影响学生接受知识的深度,两者综合作用下,音乐教育管理整体上是失效的。

(三)教育模式创新性不高,教育管理动力不足

音乐教育管理需要和教育的环境相结合,也就是在外部环境的改变下教育管理要针对相关的对象改变,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规范学生教师主体的行为。当前部分高校音乐教育管理恰恰固守一定的教育模式而没有展开对教育模式的创新性发展。教育管理主体上行政当局,教育管理也是行政的手段,自由性平等性不高,同时在教育管理上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导致在教育管理模式上创新的主体元素缺失。教育管理中动力来自于对高校音乐教育发展的期望上,而当一种教育模式已经固定化了,很难有所创新,那么对于教育发展的期望值也就处于停滞状态。

二、高校音乐教育管理改革和发展的方法论

(一)音乐教育管理系统化安排

音乐教育管理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从教育管理的发展实践来看,教育管理是要统筹各项因素,如教育管理的结构以及教育管理的制度教育管理对象,任何一项因素的变化都能够影响教育管理的实际效果。音乐教育管理的系统化安排首先需要音乐教育能够全面的考察当前社会发展需求的外部环境,音乐教育管理要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来做出适应性的改变。同时在内部结构的安排上系统化的要求旨在是将音乐教育管理的现状与未来发展的实际需求结合在一起。系统化的安排是将现在的资源进行统筹,实现合理化的利用。在系统化的安排之下,音乐教育管理者以及音乐教育者能够服从于全局的观念,根据教育的实践来安排工作。

(二)音乐教育管理科学化统筹

音乐教育管理的科学化统筹是从音乐教育管理的低效化角度来讲的。科学化是音乐教育管理的要求,在音乐教育管理中首先要是整个管理符合其内在的规律,其次在管理中也要拥有具体细化的原则,这些科学性的原则保障教学目标的实现。音乐教育管理要能够在过程中实现科学化,以科学化的标准来保证每一项的教育安排都是合理的,也就是说要能够将科学化作为衡量教育的主要标准。

(三)音乐教育管理发展制度化保障

音乐教育管理发展要有制度化的保障。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制度是保证各项职能发挥的前提,在管理中因为事物运动的特征以及外界环境的变化很容易引起对于教育管理的新挑战。在制度化的保障中要能够根据音乐教育系统管理的各个环节制定相应的制度。同时制度化也要考虑各个主体的特征,在管理中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分层进行管理。高校音乐教育管理改革的制度化要尽可能的细化到每一个环节,使各个环节之间形成一种粘力,有效的实现互动。

三、高校音乐教育管理改革策略

(一)注重体制的激励,严格评估教育管理体制

音乐教育管理改革首要做的就是对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教育体制是对教育管理行为的默认,也可以将管理行为合法化,在改革中必然会出现当前的音乐教育管理体制所不认同的行为,因此只有改变相应的体制规定才能够实现对教育管理行为的认同。在音乐教育管理改革中新的教育管理体制的制定是一个将实践现实抽象化的过程,也就是说教育管理体制要能够符合实践的具体情况。同时教育管理体制还要能够和音乐专业的特征相结合,在实践中能够发挥出体制的激励性作用。体制上的改革是对现实问题的更正,从这个方面来说体制要能够根据相关的标准评估教育管理的实际效果。虽然管理体制是从音乐教育管理的实践总结中而来,但是在音乐教育管理中也可根据预期的效果来预测音乐教育管理中的问题。

(二)引入创新观念,突破教育管理保守态势

音乐教育管理需要引入更多的创新性观念来适应音乐教育环境以及教育主体的变化。在音乐教育管理中,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其教育的主要风向标,一旦需求有所改变,教育的发展方向也应该转变,这时相应的教育管理也要跟上给予保障。因为音乐教育管理中有着路径依赖的特征,因此很容易走向传统的管理模式,对于创新的思路考虑欠缺。教育管理在发挥实效的维度上不足。音乐教育管理改革要从创新性角度出发可以在具体的管理工作细节上进行转变,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在制度上进行创新,其最终目的是将音乐教育管理的绩效性植入到制度中。在音乐教育管理中要打破思维定式,从自己的实际管理中出发,寻求最优化的措施安排。

(三)激活教育管理主体,实现共同参与

音乐教育的学生多元化,在思考方式以及行为习惯上都显示出差异性,而要对这类型的对象进行管理就需要替换传统的管理模式,从学生出发来实现音乐教育管理。音乐教育管理可以利用学生之间形成的社团参与到教育管理中,从社团组织的参与中来侧面的了解音乐教育管理的问题以及改进的地方。音乐教育管理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这里需要每一个相关的主体参与其中,从体制上的创新只是改变了管理行为的制度化,但是不能够保证所有的主体意愿折射到管理中,只有激活主体,实现对音乐教育管理的共同参与才有可能将学生的价值利用上。

四、结语

高校音乐教育管理改革将推进音乐教育质量的改善,同时在改革中也是对现有的各项条件的微调。在改革与发展中要发挥出高校音乐教育管理的绩效性首先需要从观念上进行重塑,把握管理的目标这个核心的导向,然后才能采取相应的行动方案。与高校音乐教育管理平行发展的外国地区音乐教育管理的经验也可以成为借鉴的对象,但是必须在本土化之后才能运用。只有完备的改革和发展策略,高校音乐教育管理的水平将会更进一个台阶。

作者:王静宇 单位: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郑延周.浅析高校音乐的教学改革[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2(3):89.

[2]高雨佳.论高校音乐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7):47-48.

[3]尹娜.探究流行音乐背景下的高校音乐教育改革[J].音乐时空,2014(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