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管理策略研究10篇
时间:2022-08-24 09:46:05
导语:高校教育管理策略研究10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校教育管理体系构建是一个全方位的过程,涉及到高校教育中的各个层面,对于教学秩序的维护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着无比重要的促进意义。随着高校素质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不断地分析高校教育管理体系构建中存在的问题,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是提升高校教育管理质量的关键,同时也是不断促进教学效果地核心所在,只有如此才能够为学生未来发展铸就蓝图。
一、高校教育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高校教育管理体系不够健全
目前高校教育管理体系不够健全,影响了教育管理水平的提升。从目前高校教育管理来看,工作机构建设不切实际,体制不健全,组织协调不够准确,各部门管理工作的责、权、利并未统一,学生管理工作较为混乱。同时,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体系涉及的范围并不是很广泛,对于后勤管理、校园文化、宿舍卫生、校园秩序、学生心理等多方面的要素都认知得不够深入,这正是教育管理体系中所欠缺的重要方面,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了高校教育管理体系的构建与成熟,不利于教学管理效果的顺利实现。
2、忽视了人本教育管理目标的确立
高校教育管理构建必须要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之上,即将学生的学习诉求放到首位,从而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然而不少的教师、辅导员思想观念存在较多的误区,认为教育管理工作就是教学日常行为的管理,忽视了人本思想的渗透,这对于教育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十分不利。一方面很多教师过多地将自己的精力放到教学和科研之中去,不注重对于学生思想的教育,忽视了育人工作的展开,这对于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十分不利;另一方面,辅导员的工作存在理论和观念上的偏颇,很多老师将教育管理定位成对于学生的管理,而忽视了对于育人、服务等方面的渗透,这不利于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与达成。
3、高校教育管理者素质不够高
很多教育管理工作者素质不够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过程的顺利推进,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综合能力提升,这对于个人的成长和进步有很大的阻碍作用。一方面,高校教育管理者主要以辅导员为主,他们工作繁杂琐碎,精力投入大,耗时多,很难对于所有的教育管理工作都面面俱到,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教育管理工作的疏忽和漏洞。同时很多辅导员工作经验较少,加上专业不对口,导致教育管理工作效率偏低。另一方面高校对辅导员的工作评估相对来说不够合理,学生的考试情况、学习情况、违纪率、就业率等内容都是其工作范围之内的重要要素,这种庞杂的教育管理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工作者的压力,不利于提升高校教育管理体系构建。
二、高校教育管理体系构建思路研究
1、实现全方位的高校教育管理体系构建
实现全方位的高校教育管理体系构建,不断促进高校教育管理体系的成熟与发展,从而为全民提升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具体来说,第一应该保证教育管理内容的多样性和全面性,涉及到教学管理、校园秩序管理、教学规章制度建设、卫生后勤等多方面的内容,从而来不断地促进教育管理体系的构建与成熟。第二应该加强教育管理工作的深入性,不断地从理论建设、实践层面来进行有效的构建和提升,以此来更好推进高校教育管理体系的成熟与完善,这对于学校建设等多方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2、从学生出发进行管理目标设定
从学生出发来进行管理目标的设定,尊重人本地位的实现,以此来更好地推动高校教育管理体系的建设与成熟。首先,所有的教育管理体系建设内容都应该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结合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思想行为、个性习惯等要素来进行管理工作方案的设定,以此来不断地强化教育管理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其次,在进行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时候,给予学生充分地参与空间,比如通过成立学生管理组织来参与其中,不断提升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实效性。
3、不断提升高校教育管理者的综合素质
不断提升高校教育管理者的综合素质,是推进高校教育管理体系构建的关键所在。第一,定期对高校的教育管理者进行有效的培训,对于他们专业能力、工作素质、管理能力、心理素质等多方面的能力进行有效的提升,从而来更好地促进高校教育管理者的综合素质,更好地促进他们熟悉工作流程,提升工作效果。第二,作为高校的教育管理者,应该不断地提升自我自觉性,多学习教育管理知识,从而来更好地推进工作顺利开展,为高校教育育人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对于学生未来成长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着无比重要的促进意义,是维持正常工作秩序的关键所在,从而不断地强化高校教育效果。目前高校教育管理体系构建中存在体制不完善、人本性不够、教育管理者素质不高等问题,阻碍了高校教育管理目标的达成。具体到实践过程中,应该实现全方位的高校教育管理体系构建、从学生出发进行管理目标的设定、不断提升高校教育管理者的综合素质等,从而来最大化地增进高校教育管理效果,为高校教育目标的达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刘映 单位:中国民航飞行学院
参考文献:
[1]杨晓兵.浅析高校教育管理体系构建策略[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19:7-8.
[2]刘宏山,宋清萍.高校毕业生教育管理体系构建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11:84-85.
[3]胡冰.高校教育成本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6:22-26.
[4]高媛,张扬.关于高校管理人员继续教育体系构建的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02:74-76.
第二篇;人性化高校教育管理制度的构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当今社会飞速发展,教育制度的革新早已引起人们的重视,尤其是高校教育。在培养大学生方面,我国一直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定位为一个基本目标。随着全球化的步伐越来越快,国外的一些教育制度已经引起我国的高度关注。正如我国的社会主义道路一样,教育制度的改革也应该具有中国特色,要根据我国国情,适当发展。
一、高校教育管理制度人性化的必要性分析
纵观我国高校教育的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一定程度上,我们违背了高校办学的初衷,在学生培养上,我们没能充分关注其全方面综合素质。如今,提出独立自由的人性化高校教育管理制度实在有其必要可言。不得不提的高考制度,把我国的高校教育与西方区分开来,严进宽出成为我国高校教育的一个特点,这其实是与人性化相违背的。加之现今大学里死板的课程设置,使人很难与人性化联系到一起。部分学校试着改变这一现状,尝试学生自主选课,但是大多也只是流于形式,效果并不明显。我们理想中的那种充满生气的大学生活离我们还是有些遥远。由此看来,高校教育制度改革已迫在眉睫,独立自由的人性化高校教育管理制度是时候展现真正的作用了。
(一)人的本质属性的相互制约
自由二字由来已久,它与人的本质属性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这里,我们要提到自然性、社会性、实践性三个概念。三者在人的身上具有统一性,但又通过人这一媒介相互矛盾、相互制约。我们正是要关注这种矛盾,以此来解决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具体一点,在高校教育管理活动中,作为管理者,我们应该规范学生的各种行为,对其教育引导,但更为重要的一点,我们应该结合大学生的自身特点,从个性化的角度完善管理的细节。使大学生自觉的走在完善自身素质的路上。除此之外,人的实践性与社会性也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人性化教育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当今大的社会环境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认知,大学生根据接受的外界信息选择性的对自己的发展划定方向。此时如果高校教育管理中的某些方面跟不上潮流,亦或是与大学生的主流认知不相符。便会造成管理的不力。因此,高校教育管理制度实施过程中,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大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使大学生获得其自身认为有价值的技能。
(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其实,教育发展从根源上是可以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联系的。高校教育的最直接的目的是为社会发展输送所需的各种人才。高校教育管理制度的人性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有效保证。当今社会所需人才,定是具有自我选择,自我实现能力的个体。一些优秀的品质是这些人才的共同之处。能力也好,品质也罢,它们的培养离不开其所接受的高校管理。传统的高校管理制度,几乎所有学生都墨守成规,完成规定的任务,敢问,他们的创新从何而来,他们的热情能否长久.当然,旧的教育制度也并不是一无是处,但放在现在的发展中看,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当今的社会不看好这些被约束过的,整齐划一的准工作人员。高校教育管理制度的人性化旨在激发大学生的各种潜在能力,教育的目的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实现自身价值。社会发展如此之快,对大学生的要求不断提高。多元化的社会需要人性化的高校教育管理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人性化高校教育管理制度应该看清时代需要并结合大学生自身特点,吸取传统教育管理的经验教训,更好的促进大学生的发展。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同样离不开人性化的高校教育管理制度,“四有”新人的培养是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给予高校教育管理的目标。青年大学生是现代化文明建设的主力军。通过人性化高校管理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至关重要。此外,人性化的教育管理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以校为家的意识更强,从而使整个大学充满生气,营造出一个有利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氛围。
(三)符合高校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
长时间以来,我国讲究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比,重心不同,它看中学生的综合培养,着眼于人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应试教育主要是选拔人才,忽略了学生的发展。显然,素质教育有其优越性。人性化的高校教育管理制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不同的学生,根据其个性特点,忽略选拔,注重培养,对大学生进行适合的全面的综合培养。高校素质教育要求管理者根据大学生的需要,通过课堂教育,加以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发挥高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知行合一,从而达成综合素质培养的目标。而注重选拔的应试教育,以考试为核心,过分依赖考试的功能。虽然打着素质教育的幌子,但是学生一心为了通过考试,使得学生发展畸形,造成教育方式呆板,形势不容乐观。当今的形势已经让高校明白,素质教育要培养大学生不仅掌握知识,而且能够利用所学知识服务社会,更重要的是接受新知识能力的培养。这与人性化的高校教育管理制度目标不谋而合。因此,以人为本,大力提倡独立自由的人性化高校教育管理制度并无非议。
二、独立自由的人性化高校教育管理制度的构建策略
我国的教育制度自古以来与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古代的科举制度到如今的官本位取向,都把教育与政治联系在一起。客观的讲,高校管理政府化不利于教育的发展。不按照人的个性化,学术发展和教育规律办学,采用政府的一套方法解决管理中的各种问题,使得大学的自主办学受到严重的威胁,大学的社会职能不能有效发挥。因此,高校教育管理制度人性化的发展中,去行政化显得尤为重要。
(一)理顺高校与政府的关系
依法治校的思路值得借鉴,制定相关的高校管理规定,使得管理有法可依。在法律制定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明确以下几点:一方面,政府必须做好转变,做好辅助工作。摒弃以前的直接行政管理,改为指导、服务。另一方面,立法应该有明确的指向,规定好高校管理的权力及义务。使高校在法律的强制力之下更好的朝着人性化管理的方向发展。
(二)建立高校民主管理的模式
高校教育管理的去行政化的实现,一定要依靠民主管理的模式,而且要强调学术的地位。采用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管理模式,建立现代化的高校教育管理制度。在此过程中,学校党委及校长的角色应该扮演好,不能将其权力范化。采取政教分离,但与此同时,也必须做好配合,党的政治权力不能完全让路于学术,教师的学术权力也不能绝对的一意孤行。以此为前提,逐渐取消高校教育的行政管理模式,向人性化的高校教育管理制度过渡。实现大学的真正意义转变。
(三)改革高校校长的选拔制度
教授治学,教育家办校是一个经典的理念。高校校长的选拔应该本着此理念,现今的中国大学校长一般都是通过政府任命的,大学办学的自主性相对缺失。这同样也是高校办学行政化的体现。既然提出了独立自由的高校教育管理制度,便要朝着此方向努力。旧的校长选拔制度保留其人性化的部分,再加大对学术权力的重视,发挥学术力量的积极性,尊重教授的地位,从而选出有能力自主管理好高校的校长人选,保证高校办学的独立性。
(四)建立健全现代大学制度
任何制度都不可能无懈可击,不断完善现代大学管理制度是独立自由的人性化高校教育管理制度的构建的必经之路。大学为社会服务,必须要建立在自身能够稳定发展的基础之上。而高校如何做到稳定发展,不断完善的管理制度至关重要。强调去行政化,独立办学是正确的思路,但是我们不能因小失大,放弃健全我们的教育管理制度。只有在完善教育管理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实现我国高校的人性化管理。社会的呼声高涨,大学自由,学术自由的声音越来越大,我们的任务还很艰巨,解放思想,人性化发展,让高校教育重回本真,充满活力。
三、结语
变化是当今社会环境的主流特征,高等教育在近年来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在本质上还没有大的变化。中国的国情需要我国的高校教育管理向着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全球化的潮流,国外教育管理的侵入给我国的高校教育带来新的思考。科技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大学教育的任务越来越重。独立自由的人性化高校教育管理制度改革日益迫切。
作者:林鑫 单位:闽江学院公共经济学与金融学系
第三篇:“微时代”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对策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网络公共基础设施的不断建设,以微信、微博、QQ等即时传播信息的网络社交工具逐渐推广,甚至成为一种时代潮流,因此也被人们称为“微时代”。由于大学生群体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且热衷于社会交际,因此,微时代背景下的即时网络社交软件和信息传播方式,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更为深刻和巨大。
一、微时代背景下网络信息传播的特点
微时代的到来,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微时代之所以能有这么强大的作用,和它本身的特点分不开。综合来看,微时代背景下,以微信、微博、QQ等即时传播信息的网络社交工具为代表的网络信息传播,具有以下这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信息传播的受众广泛。在当前社会中,随着电脑、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我国网络基础设施的不断发展,社会中各类人群均能以不同方式接触到互联网。因此,微信、QQ等即时社交工具快速普及,通过这类软件基本能将信息传播到社会各界人群中。二是信息内容的多元化。由于网络的逐渐普及,网络上充斥着各类信息,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客观地说,国家一直在规范网络信息,但各种不良甚至有害的信息还是存在。三是信息传播的互动性。通过即时社交工具,人们可以实现在线直接交流,包括互相传播信息,从而实现了信息传播的互动性。四是信息传播的便利化。随着各种电子产品和网络设备的普及,人们使用即时在线社交软件的设备也变得更为容易,如使用电脑、手机、IPad等均可以进行信息的相互传播,尤其是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更是实现了手机随时上网的功能。
二、微时代给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带来的挑战
现在的大学生普遍是90后,他们这个群体具有更为鲜明的个性和特点。根据笔者的工作经验来看,现在的大学生主要具有认知方式偏重直观化、道德观念复杂化、个体意识趋于强化、价值取向多元化和开放竞争意识强化等这些方面的特征。大学生群体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且热衷于社会交际,微时代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更为深刻和巨大。以即时信息传播的社交软件为代表的微时代信息传播方式,对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主要表现为:第一,传播方式的多样性和内容的复杂化,降低了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权威性。笔者认为,这是微时代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最大挑战,也是我们应重点应对的。在互联网未普及之前,那个时代的高校有着一定的威严,大学生也普遍对大学校园和大学老师有一定的崇拜,也比较愿意主动接受学校的教育和管理。而在微时代,高校的方方面面信息也基本实现了网络信息化,大学生在未进入高校之前就能接触到,此时的高校教育权威性有所减低。而在进入大学校园之后,大学生通过微信、微博、QQ等即时网络社交工具,了解和知道了更多的高校信息,并且开阔了眼界,加之90后大学生所具有的较为鲜明的个性,高校教育的权威性进一步降低。第二,网络信息传播的及时性,降低了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时效性。客观地说,我们在高校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上是难以持续进行更新,也很难做到在内容和方式上,达到与网络信息同步。网络信息的传播,由于有网络参与者所有人的协作,从而实现了网络信息传播的及时性。比如,某个高校的突发性事件,可能通过大学生之间的微信和QQ实现即时传播,而这些消息可能另外高校的领导和教师还未知情。因此,微时代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时效性提出了挑战。第三,网络信息的多样性和复杂化,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正面和积极导向形成了挑战。就高校学生接收网络信息的角度看,网络即时信息传播是个双刃剑。一方面,通过即时网络社交工具,大学生可以获得大量的即时信息,对于开阔大学生的眼界和视界起到了非同一般的作用;但是另一方面,由于网络信息非常繁杂而且其中不乏不良甚至有害的信息,过多接触不良信息很容易对大学生的思维甚至于人生观和世界观产生不良的误导。因此,网络信息中的不良信息,就与我们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所一直秉承的正面和积极的导向背道而驰。第四,过度沉迷于网络,将会降低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质量。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在高校学生中基本实现了人手一机,甚至部分学生还不止一部智能手机。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信息交流和社会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当的参与网络交流,可以提高大学生视界,但是过度沉迷于网络,就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较大的影响,进而降低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质量。同时,值得我们警惕的是,近年来这种沉迷于网络的现象有扩大化的趋势。笔者在学校的工作中,就发现很多学生不是过度沉迷于网络,而是对网络产生了依赖。这种依赖心理,较沉迷于网络程度较轻,但是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却不容忽视。
三、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建议与对策
在“微时代”的大背景下,信息的网络化传播方式已经给当前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挑战。因此,我们也应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教育管理的思维,提高运用网络的能力,创新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进而提高在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效性。第一,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思维的转型。客观地说,微时代给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但也同时也是一种机遇。我们可以将微时代下的各种网络信息传播软件,借用为我们教育管理的工具,从而提高教育管理工作的效果。首先,应该从思想上重视网络所具备的潜在教育功能。如果我们将网络即时通信软件等工具,作为同大学生交流和管理的方式和途径,那么就能融入到大学生的生活氛围中去,就有可能发挥潜在的教育功能。其次,教育思维应该由现实教育向网络教育转型。传统上,我们认为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是最好的交流和教育方式,但是在微时代,这种传统的方式可能并不为大学生所接受。因此,应该将这种思维向网络教育转型,重视并尝试通过网络即时通信软件实施谈心、教育等功能。第二,提升高校学生教育管理者网络应用能力。在“微时代”的大背景下,如何运用网络媒介并提高应用能力,是提升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环。首先,应鼓励高校的教育者和管理者积极参与网络交流和信息传播中来,提高网络的应用能力。比如,近几年,大学生普遍使用微信进行信息的传播和在线即时交流,那么作为高校教育管理者就应熟悉微信的功能和使用。其次,应该引导高校的教育者和管理者在网络上传播和正能量和正向、积极的信息。通过这类信息,有助于指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正向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第三,鼓励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方式和内容的创新。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方式和内容上,我们也应进行创新,应以适合大学生习惯和年龄特点的方式进行教育管理。首先,在教育方式上,应侧重于通过网络化的方式进行。比如,学校和学院可以通过微信、QQ等方式,及时各方面信息,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同时,可以指导辅导员队伍建立同大学生之间的网络联系渠道。其次,在教育内容上也要进行适度创新。比如,教学内容可以借助于网络内容,教育管理者进行适度改编,然后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微信、微博等形式。此外,也要注意教育语系应向网络化的语言体系转变,让大学生从内心感受上不排斥;而教育态度则应由传统的师生关系向朋友关系转变。
作者:王峰 单位:铁岭卫生职业学院
第四篇:高校教育管理研究
有创新才有发展和进步,教育亦是如此。国内高校传统教育虽然能够规范学生的学习和行为,但管理观念落后,教学手段单一,缺乏实效性,以至于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被抑制,实践能力较弱,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如今,国内教育改革如火如荼,创新实践作为重中之重,受到广泛关注。在创新教育理念下,如何对高校教育进行科学管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思考。
一、教育观念创新
思想观念转变是行动改变的前提,高校教育管理需要有科学的指导理念,所以要想实行创新教育,加强学校管理,必须先从教育观念上加以创新。教育是一个很大的范围,包括教学、课堂、学生、人才等基本因素,在此对其逐个展开分析:第一,转变教学观念。传统教学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导致多数学生只会空谈理论,却无法实现知识的迁移,将其运用到实际中去。创新教育视阈下,高校教学在知识传授的同时,更倾向于学生素质、能力、方法的培养,调动其主动性,从‘学会’升级到‘会学’。所谓创新,其实是人们充分拓展个体主体性特征的过程,需要主动参与教学,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第二,转变课程观念。课程选择和安排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学生获取知识的程度,且与其思考方式和创新意识也紧密相连。我们知道,传统的高校课程主要是按照专业进行划分,更不合理之处在于各科专业之间缺少联系,所以即便是传授知识,学生接收的也只是专业内的知识,最终导致知识结构单一,信息量匮乏,思维不够灵活,且过于狭隘。创新教育则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提倡专业之间交叉跨越,尽量达到融合,形成综合性较强的课程。第三,转变学生观念。在过去的教育中,学生大多是被迫学习,独立思考和自己选择机会不多,久而久之,学生便会丧失主动性,遇事缺乏主见。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提升竞争力的关键,高校纷纷重视起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权力上也有所放松,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教师、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在这种较为宽松的环境中,既体现了教学的民主化,对学生的尊重,又能够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闯出一片天地。第四,转变人才观念。高校是为社会培育人才、提供人才的主要机构,当前时代需要的是复合型、实用型高素质人才,所以过去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该调整改善。比如重视人才实践能力的锻炼;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包括交际能力、组织能力、写作能力等。
二、教学模式创新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但各方面都有限制,比如学生眼界难以拓展、缺乏实践体验的机会。而现代科技发达,为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了多种可能,完全可以换一种方式进行教学,同样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下面介绍几种当前较为流行的教学模式:第一,主讲+聘请式教学。现代教育提倡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这也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方向。就业难现象在当下成了社会焦点,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毕业生缺乏实践经验,很难在短时间内融入到社会工作环境中,而多数企业并不愿给太多时间让毕业生去磨合适应。从教师的角度看,由于精力和能力有限,很多教师擅长校内教学,同样也是缺少实践经验,必然会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很多高校都采用“主讲+聘请”的教学方式,专业教师在传授知识后,往往会聘请社会企业的高层领导或者优秀人才到学校举办讲座,作为实践者帮助学生分析行业现状和未来趋势,分享各种信息成果,使学生加深知识理解,能够提前了解行业特征,熟悉工作氛围,最终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第二,线上+线下式教学。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的应用,是现代教育的一个亮点和一大突破,丰富了教学资源,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微课程为例,在高校内有着广泛应用,传统课堂时间多在45min左右,纯粹的知识传授极易使学生感到疲倦。而微课程是指教师提前将重点知识进行高度精简化,录制成微视频,通常都在十分钟以内。既可以通过网络组织学生学习,并予以相应的指导,也可以上传至网络供学生下载,反复观看,课堂时间则用于解决疑问和学生探讨交流。比如某英语教师开设了微信公众号,经常与学生互动沟通,或者传一些英语语音文件,吸引了大批粉丝。
三、管理手段创新
任何教育形式或文化,都必须顺应时代潮流,适应社会环境,才能够存活发展。当前社会已迈入信息化、数字化时代,信息网络技术渗透到各个领域,各高校要想实现创新教育,提高管理水平,就必须引进高新技术,逐步实现现代信息化管理。而且,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地方,陈旧的观念和模式显然已不适用,应当体现出管理、文化等方面的先进性,走在时代前沿,培养出当下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从教学管理的角度来看,招生规模扩大,学生信息登记是个庞大的工程,利用计算机网络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高校都建立有网络教学管理系统,涵盖了专业教学计划、最近新闻动态、学生籍贯、教师信息等诸多模块,方便检索查询,可降低工作的失误率。在网上对教师进行点评,利用相关软件加以分析,可以更客观、更真实地了解教师的综合能力。具体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技术,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帮助学生理解吸收,受益颇多。在人本理念指导下,目前各高校多半实行的是弹性教学管理制度,与信息技术更是密不可分。比如学分制,学生必须了解学分制度和学习要求,时时了解教学内容和学习进度,熟悉考试流程,能够查询成绩和教师信息,最适合的方法就是建立教学信息服务系统。另外,还有公共课选择、课程调度等,若没有先进的信息管理手段,极易出现各种混乱,而且效率低下。
四、师生管理创新
虽然有各种制度和技术辅助,但教育管理的主体还是人,所以人的能力和素质始终不能忽视。首先,高校领导阶层应该把握全局,多多关注教育管理人员,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除了专业知识,还应熟悉教育管理规律,具备足够的组织管理能力和丰富的经验。高校内部也有很多部门,就像是一个企业,需要精心管理,才能保证各个环节正常运行。管理人员应该接受严格的培训和考察,使其自身能力可以接任岗位,并定期对其进行考核,保持不断学习的工作状态。采取奖惩制度,对于表现优秀的管理人员,要予以晋级的机会,把管理者的工作能力与其薪资待遇和未来规划联系在一起,在内部形成良性竞争,促使管理人员不断进步。其次,教师在创新教育实施和人才培养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与管理人员相似,教师其实也属于教育管理人员。新形势下,对教师的要求更为严格,比如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包括信息素养、实践经验等。要满足这些要求,就必须给其动力,最好的方式就是提高薪酬待遇,提供晋升机会。此外,如今学生数量骤增,在信息网络环境下,受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思想观念趋于复杂化、多元化,甚至有些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也发生了重大改变,无疑增加了管理难度。各高校也注意到了这些变化,所以正从传统的管理者,逐步过渡为服务者和引导者。如何真正做到为学生服务,还需经受时间检验,比如明确各部门职责,实行负责制,彻底落实学校政策和各项管理制度;适度放权,鼓励学生自己管理,为其提供更多的自由空间。同时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大部分学生每天都会上网,网络已成为当前大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且他们更容易接受新事物,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进行交流、宣泄心理压力。因此,上级管理者可转变管理方式,在微博上、QQ群中和学生多多沟通。当然,网络是把双刃剑,需要管理者投入更多精力,优化校园网络环境。
五、校园文化创新
校园是大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心理价值观念都有着直接影响,而且校园文化也能反映出高校的教育水平,因此学校应积极建设健康良好的校园文化。管理者可在创新理念指导下,通过网络平台信息的与交流,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比如在校园网论坛上推广学校社团活动,一些体育活动、团队活动的信息。利用网络平台和工具,对高校开展的各种活动进行宣传。如文艺晚会、学术报告、人文讲座。在宣传的同时,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可采取网上投票的形式,让学生们选出感兴趣的活动,如辩论赛、绘画展、摄影展、音乐节等。同时开放活动官方微博、微信等通道,让学生们对活动做出评价和反馈。六、结束语高校创新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出现代化新型人才,而人才的成长和培养需要有相应的环境,这就要求必须创新教育管理。同时,创新是时代教育的重点方向,对提升教学管理水平有着重大现实意义。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所以在教育改革的今天,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在创新教育理念指导下,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高校现代化教育管理。
作者:程甫 单位: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第五篇:高校行政教育管理创新
一、引言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效率的高低不仅影响着整个学校的教学进度,还对学校是否能够培养出高素质综合性人才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是高校整体水平的重要评价标准。高校管理人员只有不断思考如何实现教育管理的创新,才能使学校的教学效率得以提高。
二、传统的高校行政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制度落后。传统管理制度的实效性相对落后,在越来越快的时代变迁中,传统的管理制度已经满足不了教育管理的各种需求。管理制度的落后主要表现在:各管理岗位的工作内容出现交叉、管理人员应负的责任出现混淆、各管理分部门的沟通工作未做到位、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达不到要求等。教育部门对高校管理工作的监督力度不够,所以管理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失误,为高校的发展带来更多的阻碍。
(二)管理意识薄弱。在对现阶段的部分高线管理人员的工作现状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大多数教育管理人员乐于在管理部门领导的指示下工作,完全为了以完成工作而工作,管理意识以及对管理的创新思想十分薄弱,在出现问题时绝大部分管理人员不会自主进行解决,而是等着管理领导者的安排。
(三)管理效率低。大多数高校的管理部门经常会采取增加管理人员数量的方式来达到提高学校的管理工作效率的目的,在安排管理人员的工作时,尽量按照工作细化、全面以及责任落实到个人身上的方法进行,这种方法极易导致各分部门的工作人员之间缺乏开放性以及协调性,遇见问题时不会灵活运用各工作人员的工作优势。这种管理模式不仅会导致管理人员的消极怠工,还会使提高管理效率的目标不得以实现。
(四)行政管理部分之间缺乏合作意识。大多数高校的行政管理部门采用的是具有分层特点的制度,最终形成类似金字塔的一种管理结构。在这个金字塔一样的管理部门中,各个管理人员理应各司其职,尽可能将各自的工作做到最好,但是经常会出现“办实事的人少”的现象,且各个管理部门之间的合作意识十分薄弱,在出现问题时,经常会发生相互推卸责任的现象,这对教育管理工作的进行十分不利。
三、高校行政教育管理部门创新的必要性
现阶段社会的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量极大,而高校作为培养社会型人才的教育基地,理应在高校之间具有形成更大的竞争,行政教育管理部门提高管理效率是各高校提高自己竞争力的重要方法。在现阶段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环境以及教育环境中,高校也面临着更多的难题,如:如何才能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以及个人素养、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综合能力、如何提高学校在各个学校之间的竞争力等,这些难题都需要高校管理人员尽快解决,而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创新,所以高校行政教育管理部门不断创新是十分必要的。
四、实现高校行政教育管理创新的几点思考
(一)加强管理理念的创新管理理念的创新主要表现在:(1)以教师与学生为主体。教师与学生是高校教育过程中的两大主体,在高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其他的后勤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其他工作人员都是在为其服务的。(2)以教育为大局。教育行政管理是在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行政管理人员在熟知管理工作的同时,还要及时关注学校的全局动态。就行政工作本身来说,因其较为具体、实际、繁琐的特点,很难做到让人人都满意,这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3)服务至上。行政教育管理强调的不仅仅是高校各工作之间的协调,还要将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具体来说,行政管理人员应当树立“师生第一,服务至上”的观念,努力做到脑、腿、嘴、手勤,能吃苦、能干活、能忍耐。(4)以管理效益为目标。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科研水平以及人才培养结果,所以在管理的过程中必须以管理效益为目标,追求效率和公平兼顾,以公平为主。
(二)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以及个人素质对教育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有着极大的影响,所以管理人员必须从提高自身的素质入手,提高自己的管理意识,以学校的利益为首要考虑内容,积极承担自己所任职位应承担的责任。行政管理人员应做到遇事绝不推卸责任,认真理解行政管理工作的职务职能和辅导地位,端正态度一心一意为师生服务。在现阶段快速发展的时代中,管理人员必须意识到创新管理观念、积极学习全新的管理知识的重要性,真正学会灵活运用具有创新性的管理方法,并结合具有高效的高新技术进行管理,实现高校行政教育管理的创新。
(三)促进管理效率的提高。管理效率是衡量高校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为适应激烈竞争力的社会环境以及教育部门对各高校的教育管理要求,高校管理部门必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方便快捷来提高管理效率,力求以与时俱进的管理方法以及管理理念来满足教育对管理的各种要求。例如:利用信息技术创建一个信息管理系统,将学校中涉及的各类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实现管理资源的共享,方便师生对学校更多信息的查询等。
五、总结
高校行政教育管理是学校实现教育的重要保障,教育管理人员必须实现管理方式以及理念的创新,在管理过程中不断思考、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才能使高校在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中继续生存下去,才能为社会提供大量的综合型人才。
作者:王昌民 单位:中山大学南方学院
第六篇:高校艺术教育管理特色研究
我国经济随着当前的大好形势在不断地发展,高校的发展也是紧跟着国家发展的进程,艺术教育向着大众化迈进,使高校的艺术教育面临着机遇和挑战的双重刺激。传统的艺术管理模式很难再适应新形势下的艺术教育要求和大众需求,高校的艺术教育模式要及时的更新优化,以适应新时期的艺术教育发展需求。教育理念要科学、合理,思想要先进,遵守高校教育的统一要求,实现艺术教育的主体目标,最终确立合理、有序、切实可行的特色艺术教育管理体制,促进高校艺术教育发挥积极的社会实用性作用。
一、高校艺术教育管理在我国的特点及现状
1.艺术教育管理特点
政府以及大众都越来越重视艺术教育。首先艺术教育作为一种健康教育,能够满足当前学生学艺术的需求,然后艺术教育的发展方针越来越具体化,能够充分体现艺术教育的独特性。艺术教育管理注重道德文化素质以及科学素质,管理方向包括课内外艺术教育活动,校园艺术氛围建设。管理理念是因地制宜,方针切实可靠、时效性强,遵守传播和提高结合、课内外结合、实践与学习结合的基本原则。并且注重现代化建设,包括教育管理网络化建设、电子设备辅助监管等。
2.艺术教育管理现状
艺术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在此期间,高校管理艺术教育的方式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比如,大多数高校的管理者能够对艺术教育的意义进行深入的探析,进而提高了高校整体重视艺术教育的程度,能够形成规范、统一的教育体系;建设了综合的管理体制,并且设立相应的职责部门,对管理工作进行了合理的分工管理,管理秩序稳定,能够有效的提高管理效率,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政府加大了对艺术教育的资金投入力度,并且注重资金的合理分配,使资金的获取和支出能够得到保障。不过,在管理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一些校领导没能加强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导致教师的热情也不高,真正的教学方式依旧沿用了传统的模式;衡量对学生的管理尺度不准确,教育和管理不协调,甚至出现脱节的现象。所以,通过以上可以看出,我国的艺术教育管理体制有优点也有缺点,我们需要不断的解决管理中的问题,促进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我国高校艺术教育管理的优化理论
1.高校艺术教育管理的体制化
艺术教育能够推进科教兴国战略的进度,高校在进行教育管理优化时要注重体制化的重要性,结合自身的实际状况,逐渐完善体制化的建设。想要建设好体制化管理模式,就要从建设教育管理体制、行政控制体制、教学研究体制、审核评估体制、师资团队组建体制、配置奖罚体制、学生管制体制、资金控制体制、综合质量监控体制,应该加强艺术教育管理力度,加强行政单位的执行力度,使高校的艺术教育处于一个良好的环境之中。体制化首先需要建立健全领导机构,明确发展目标,统一管理资源,对教育管理进行合理的规划,促进教育水平的提高;然后建立各个职能部门,以提高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推动高校健康稳定发展;最后搭建教辅部门,即辅助教学管理工作,是各部门之间沟通的桥梁。高校的各个部门、机构相互借鉴、相互协调,共同为高校的艺术教育管理作出贡献。
2.高校艺术教育管理的革新化
人类社会的进步来源于创新,教育事业也是如此,只有不断地提高创新意识,才能促进教育水平的不断升级。高校进行艺术教育应该尽快进入到创新理念中,建设有特色、可持续、高价值的艺术教育理念。创新主要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充分结合区域文化和特色学科优势、历史资源和现实艺术优势,实现特色教育管理模式的建立;二是建设特色的高校艺术课程,取缔不合理的学科设置,加强创新教育在课程中的融合力度,进而获取艺术教育持续发展力。
三、我国高校艺术教育管理的优化对策
1.建立激励制度
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是优化高校艺术管理方法不可缺少的部分,通过实行激励制度,能够有效的提高管理者及教育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主动的发起并参与到管理工作中来,有利于创新性管理模式的发展。管理者和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人员,其积极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将直接影响艺术教育的管理效果;学生作为教育的接受者,是教育效果的主要体现因素。对于表现优秀的管理者、教师以及学生,给与精神及物质上的支持,这也是对其能力的一种肯定,所以,高校必须通过合理的激励制度来进一步推动艺术教育向着规范、科学的方向发展,确保并提高教育的效率和质量。
2.完善考核评估制度
合理的教学审核制度能够有效的推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和管理工作的能力,而完善考核制度的关键是确保监督和审查的有效实行,这是考核制度起作用的基本条件;另外,建立有效的审核评估制度,能够客观的反映教育的现状,并积累经验,对后续的教育管理工作起到科学的借鉴作用;最后,有效的运用审核及评估结果,采取多样化手段,奖励先进,激励后进,使艺术教育在高校中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
3.加强师资力量
新形势对艺术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促使高校去提高自身的师资力量,我们要为管理注入新思路、新科技、新秩序和新方式以激发创造能力,完善艺术教育管理体制。高校要注重师资力量的培养,建立合理的培训体制,使师资队伍变的高层次、高素质。师资队伍组建时,要考虑到年龄和资历的差异,使教师队伍中包括资深老教师、杰出中年教师、优秀青年教师等,提高师资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性。
4.管理中融入科研的元素
先进的科研项目可以有效的提高艺术教育管理在高校中的作用,在对艺术教育进行管理时,应该及时的汇总成就,选拔出优秀的科研作品,利用科研作品提高高校的艺术教育水准以及艺术教育管理模式的科学性。高校要更新教育观念,以科学、平衡的态度来提高学校的科研水平和相关设备的质量,保证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负责高校艺术教育管理的部门要充分调动、发动高校艺术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并且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艺术教育模式,加大教育管理的覆盖面积,提升教育管理的重要意义。
四、结语
日渐增长的艺术教育需求,推进了高校优化教育管理模式的力度。本文分析了我国艺术教育管理的现状和特点,探讨了艺术教育管理的新理念和优化对策。通过这些分析,希望能够促进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有效开展,促使高校艺术教育长远发展,为我国的艺术教育事业贡献笔者的微薄力量。
作者:齐悦 单位:沈阳音乐学院
第七篇:高校教育管理以人为本理念研究
一、以人为本与高校教育管理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指在管理的过程中要将人的管理作为工作的中心和出发点,将激发和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工作的中心,进行创新性的工作和管理。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对人性的理解,将人作为管理的中心,并且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管理的目标,从而能够更好的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依靠人、教育人,从而推动管理目标的实现。在高校教育管理中,以人为本理念的体现就是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管理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将学生作为基本出发点,对教育管理理念进行及时的创新和改革,并且完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给与学生更多实践的机会,使得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被激发,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此外,以人为本理念应用于高校教育管理中,能够给学生更多的尊重,从而有利于创造一个平等而和谐的校园环境,能够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学生的主体地位被认可和突出的过程中,学生有了更多的参与机会,其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和提升。
二、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以人为本理念从提出到现在已经有几年的时间,在高校教育管理中也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但是就当前的情况看,以人为本理念在应用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高校的教育教学中相对忽略以人为本理念的实际应用。当前的高校教育管理中,还存在一些学校对于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内涵认识学习不到位和存在偏差的情况,对于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充分的认识。在高校教育管理中,教师仍发挥重要的作用,学生只是一些活动的参与者,未能将其主体作用予以充分的体现出来。高校中,教师教育教学仍是管理的重点,教师未能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予以充分的调动,也未能将学生的差异性予以充分考虑,从而使得教育教学活动无法体现以人为本的要求,学生自身的优势条件也无法实现。其次,高校教育管理中以人为本理念的应用方式较为单一。高等教育不断扩展的背景下,教育管理的理念和模式的不足逐渐突显出来。教师仍沿用传统的教育模式,未能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以及专业素养的锻炼作为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此外,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模式仍较为常见,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及探究能力等都未得到应用的锻炼和提升,从而对其以后的发展造成一些不利影响。最后,以人为本理念未能应用于实践中。教育管理和教学分离的现象在当前的高校管理中仍较为常见,教师更多的关注教学活动,对于管理则放任职能部门负责。这种情况下,以人为本的理念未能有效的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对于高校的实践教学也未能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的要求,使得高校教育管理的效果无法真正实现。
三、高校教育以人为本理念实施的有效途径
为了更好的实现高校教育管理的目标,实践中,要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转变传统的教育管理理念,将以人为本理念灵活的予以应用,以充分发挥其对教育管理的积极推动作用。第一,将以人为本真正的贯彻到教育教学活动中。以人文本理念真正的贯彻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便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主体性,给与学生更多的参与空间和成长空间。高校教育中,要将学生的就业和未来发展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融合以人为本理念的精髓,更好的完善教育教学活动,使得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被激发和调动,实现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此外,教师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所了解,并且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内容真正的将学生的发展作为基本内容,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要求。第二,要注重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应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成为一种必然的要求。对于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应用,要从科研的创新以及教育管理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创新综合应用。高校教师的职称评定过程中,除了考核传统的论文质量考核和教学成果考核外,还要创造更多的条件激发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科研及教学活动,使其能够参与到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过程中,更好的保证以人为本理念的真正实现。此外,对于学生的教育和评价模式也应做出相应的改变,转变传统以成绩为主要衡量标准的考核模式,将学生的平实表现、德育、实践活动等均予以综合的考虑,使学生的主动性被充分的激发,使其能够更关注自身的发展和综合能力的锻炼,为学生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推动以人为本理念的贯彻实施。在高校教育管理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建立一种平等而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更好的聆听学生的声音。通过这样一种师生关系的建立,教师能够更好的了解学生的需求,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等也有更多的了解,也有利于教育管理工作方法、方式的有针对性的改革和完善。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得学生与教师之间平等相处,学生能够更好的将自己的需求予以表达,教师也可以更多的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从而更好的突出了对于学生的尊重和培养,有效的推动以人为本理念的贯彻实施。
四、结语
高校教育管理中实现以人为本理念,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充分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管理理念,完善管理措施。随着高校教育规模的不断发展,教育管理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要对以人为本理念的内涵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对当前的教育理念进行丰富和创新。将以人为本理念充分的融入到教育管理活动中,使得学生的发展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有效的推动高校教育管理目标的实现。
作者:李媛冰 单位: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第八篇:网络平台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作用
1网络平台下的高校教育
1.1开放教育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开放教育已经逐渐被社会各界所认可。开放教育可以实现同一个学校的多个小区的资源共享、学校之间可以互认学分等等,开放教育不仅实现的高校资源的共享,也给了高校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开放教育把学生作为运作中心,不惜用一切办法,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其中包括采用多种教育方法以及更新教学设备等等,一起为了学生可以有更多的自由选择的权利,以及更多自由学习的时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运用网络技术不断提升自身文化市里的能力。
1.2慕课
慕课也称作是MOOC,是从以往的课程开发形式中发展出现的一种新型的在线课堂的教育模式。慕课不仅涵盖了以往旧的课程开发模式的功能和特点,包括传播资源、自主学习管理系统等等,同时可以让学习管理系统可以和更多的学习资源以及网络信息相结合。慕课中的每一门课程都有完整的模式,包括在线的学习资源、课堂作业、作业答疑、结课考试等等,与学生平时的课程没有任何区别。慕课依托网络学习资源,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网络平台上自主选择,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任何疑问,也可以像在线老师进行请教,如果没有得到解决,也可以用邮件的形式向负责此项课程的老师请教。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还能够得到在线资源的诸多内容,让他们的学习更加自由,这种模式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也有非常显著的学习效果。这种全新的依托于网络平台的教育模式,不仅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高校教育中来,还可以提高高校的社会影响力,提高高校的社会价值。
2网络平台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优势
2.1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和教育管理资源
网络平台如果应用在高校教育管理中,不仅可以让高校脱离以往的管理形式和资源配置形式,更能够让学校已有的资源配置依托网络进行合理高效的使用,节约了高校在配置资源时消耗的人力和物理,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提高高校各个部门和各个层次的办公效率。比如,高校可以依赖网络平台,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进行视频开会功能、网络教育平台慕课等实行资源配置。
2.2完善高校金字塔式运转结构
在国内很多高校中,大部分还是应用传统的金字塔式的运转结构。金字塔式的运转结构也就是层级运转结构,这种组织结构因为每个人的分工太细致、管理的层面太小,工作人员繁多等等特点,致使高校在进行高效管理的的时候,一些组织管理工作重复,大大影响了管理人员的办公效率,高校在运用网络平台进行教育管理之后,可以利用网络的大数据以及公开透明的特点,让教学管理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让学校领导以网络的模式直接给下级管理人员和教师传达任务和指示,巧妙省略了传统组织结构的中间的管理层、这种模式不仅避免了人力资源和教育管理资源在组织结构中的浪费,同时也增加了高效管理人员的办公效率。
2.3保障高校管理层决策的科学性
高校在教育管理中运用网络平台之后,使得高校信息全部公开,学校的老师包括学生可以随时跟校领导提供建议,管理者也可以及时给校领导提供与决策有关的详细数据和详细事务,可以让校领导依照有关的教育形式进行科学正确的决策,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教育管理系统在运用网络平台之后是一个依赖互联网进行工作、运作的教育管理模式,能够依赖互联网做到决策、工作整体化,能够让校领导在进行决策时准确的了解到高校学生和教育管理的状况,进而实现“对症下药”的决策,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4有利于实现教务公开
因为依赖网络平台的高校教育管理系统,是依赖网络实现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这种管理系统能够把高校的招生简章、就业前景、学生成绩、学生意见、师资力量、学院简介、交流合作项目、重大活动、会议安排等等诸多与高校学生和教师息息相关的信息全部以公开的形式公布,这种形式加快了高校教务公开的进程,让现代的教育管理模式从传统死板封闭的教育管理模式中挣脱出来,如此一来,不仅仅能够让学生随时可以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家长也可以及时了解到学生的生活学习状况,此外,依赖于网络平台的高校教育系统因为其自身的交互性,使学校、老师、学生还有家长之间的交流沟通变得简单。
2.5增强学校教务管理人员的素质
现如今,国内的高校数量越来越多,但是各个高校的师资力量和师生教育水平都参差不齐,管理人员的各项综合素质也不尽如人意。在建设人才强国的大方针下,增强学生还有教师以及高校教育管理人员的各项素质是重中之重,对于人才强国的建设成功与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网络平台的出现,使问题的解决变得更加简单,同时,高校领导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对学校的中层以及基层管理人员进行各个方面的监督,工作人员的工作成果全部公开,从侧面考验学校教务管理人员,增强学校教育管理人员的素质。
2.6师生交流全天候
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网络平台的出现使得使得师生之间的交流和联系实现了全天候,这种迅捷性是任何传统管理模式都不能够比拟的,教师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到学生的学习反馈,学生有任何问题也可以随时向教师请教,这种新型沟通形式不仅为教师省去了很多时间,也可以让学生的问题得到及时结局,这样有利于师生双方的交流和联系,明显的提高了高校的教育管理水平。
3网络平台在高校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高校网络设备和网络教务管理存在矛盾
在21世纪,伴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以及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使用网络平台的教育管理系统也应当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更新迭代。所以,高校领导应当及时的更新学校的硬件设施,对于落后的网络技术设备要及时淘汰,让高校的网络技术的能力满足高校学生以及工作人员的需求。但是,通常来说更新网络技术设备让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一些学校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本事属于公共教育不以营利为目的,没有足够的能力对落后的网络设备进行更新,因此,高校网络技术设备的更新与网络教务管理系统之间存在矛盾的问题。
3.2网络病毒传播给网络教务管理带来威胁
21世纪,网络技术飞速发展日渐成熟,网络领域的尖端人才也是如雨后春笋般涌出,这种繁荣同时也带来了网络病毒的广泛传播。高校在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教务系统管理建设时,经常会遇到网络病毒对自身的教务管理系统造成破坏,导致学校好多的软件以及一些功能停止工作,影响网络设备的工作效率,甚至有可能导致高校的重要文件和数据资料丢失等问题,严重的病毒传播可以使得网络教务系统全部瘫痪,严重影响到高校的运作,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导致高校管理难以有条不紊的进行。
3.3网络黑客入侵管理系统引发安全问题
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新时代,各种以盗取重要数据和信息为目的网络黑客也不断发展起来,这些网络黑客严重干预了网络环境的安全,网络黑客的目标往往不是针对某个个人或者企业、高校,他们造成的不良影响严重影响了社会安定,网络黑客盗取的数据和信息一般都是对于目标非常重要的资料。如果高校的重要信息的安全性都得不到基本的保障,那么高校的教务管理系统也很难有长久发展,学校的运作也将陷入瘫痪状态。
4针对网络平台在高校教育管理应用的建议
4.1树立现代管理教育意识
高校领导在建设教育管理系统时,要树立现代管理教育意识,高校领导要了解建设一个应用网络平台的教务管理系统的重要性,应当积极主动的学习了解互联网平台的特征和优缺点,切身体验网络平台的公开性、交互性、多方性等特点。此外,高校的管理层人员要注重对学生的了解和沟通,建立与学生交互的平台。只有树立引导性的现代管理教育意识,校领导才能够对学生进行更好的管理,进而进一步提高学校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此外,校领导还应当具有创新意识以及危机意识,由于网络平台的公开化,人人都可以发言留意见,有可能会造成学校领导失去权威,不利于对高校的整体管理,所以,校领导应当具有危机意识,科学合理的管理教务系统,树立校领导的权威。通过对网络平台的不断探索,管理人员还应当对教务系统进行不断完善创新,使学校的教务管理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
4.2增加对高校教育网络设备更新的资金投入
由于网络设备的更新迭代十分迅速,伴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的网络设备也要进行不断的更新。但是因为高校是公共教育服务机构,并不像其他以营利为目的企业,所以通常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设备更新。所以,政府和其他社会教育部门应当增加对高校教育网络设备更新的资金投入,使高校可以不断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有利于高校更好的运作,对于学生的管理也可以更加科学健全。
4.3提高高校教育管理人员的网络技术能力
在网络病毒以及网络黑客盛行的今天,提高高校教育管理人员的网络技术能力迫在眉睫,学校领导在聘用教育管理人员时,应当进行全面考核,可以用提高待遇的方式增加聘用门槛,确保学校可以聘用到网络技术过硬的工作人员,为学校的网络平台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后盾。使网络教务系统远离网络病毒和网络黑客的侵袭。高效管理人员的网络技术能力不但显示出高校的网络技术专业能力,更重要的是对高校综合实力的提升以未来的更好发展具有保驾护航的作用。
5结束语
身处信息化时代的高校管理者,必须要通过网络平台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的网络教务系统来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学生的需求。但是,学校管理者还是不应当过度依赖于网络技术而省时省力,虽然网络平台使得高校教育管理变得公开、迅速,但是,一些网络问题也渗透到了教务系统管理当中,影响到了学校的信息安全性,使高校的教务系统管理不断遇到问题和挑战。总而言之,高校领导应当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这一新兴技术,将其用于教务管理系统的建设,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率,同时不断完善对学生的管理,使得高校在良性轨道上更好更快发展。
作者:国佳 单位:齐齐哈尔大学公共外语教研部
第九篇: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管理研究
音乐能陶冶情操、升华情怀,在当代学生中颇受欢迎,所以高校音乐教育管理应受到极大的重视。但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建设的需要,许多高校在校生只注重学习专业知识,忽视了艺术教育。虽然近年来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在社会上受到了极大重视,对音乐教育管理的探索也在不断进行。但是目前我国的音乐教育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教育理念落后、师资匮乏、设备落后等,这也是我国高校音乐教育发展缓慢的因素。一般来说,音乐教育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教育方案,才能不断推动我国的音乐教育与时代接轨。
一、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中面临的问题
(一)学生音乐素质参差不齐
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环境等因素上的差异导致了同地区学生的音乐基础和音乐素质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给音乐教育增加了难度。不同学生接受的音乐教育不同,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音乐天分。有的学生来自城市,从小就接触音乐,并且接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但是有些来自农村的学生受到客观因素的限制,基础较差,这就形成了学生与学生间的巨大差异。来到大学后,学生的需求已远远不再局限课本知识,越来越多的同学对音乐有了更大的需求。如果不重视这种差异性,会使基础较差的同学跟不上学习进度,从而失去对音乐的兴趣,这就要求音乐教育必须坚持因材施教。
(二)师资队伍匮乏
音乐教师在发展高校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充当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能发挥重要的作用,所以音乐教师在具备较高的音乐艺术素质同时也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行之有效的专业方法,这样才能使其具有批判、组织、表达、交流的综合能力。但根据有关调查发现,还存在许多教师学历低、专业知识缺乏等现象。除了专业素质方面的欠缺,很多教师存在着固守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只会依据课本的古板知识教育学生、缺乏科学性等问题,音乐教育变得脱离现实脱离实践,这样一来就无法保证教学质量,更不必说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的长久发展。所以,建设一支具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迫在眉睫。
(三)缺乏先进的教育设备和教学设施
我国高校的音乐教育先天不足起步晚、后天畸形发展慢,再加上早期对音乐教育的不重视,所以无论是在资金的投入还是在教育设备的先进水平和更新换代等方面与其他先进国家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更有甚者还未开设与音乐有关的专业课程。为了营造良好的音乐教育氛围,更好地助力高校的音乐教育进程,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引进一批先进的教育设备和教学设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除了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艺术活动和音乐社团活动,还要使音乐走进课堂,以更加专业、科学的形式发展艺术文化,形成一种良好的音乐教育体系。
二、解决我国音乐教育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推进因材施教的进程
要减弱学生间的差异性就要从源头出发,加大不同区域的经费投入,改进教学条件,让音乐课程普及到每个地区,使各区域音乐教育均衡发展。针对已经步入高校的学生,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音乐基础和音乐天分,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计划,对他们进行有差别的引导和启发,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最大程度发挥潜力。对基础好的学生,教师应提出更高的要求,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同时要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实践机会,参加各种歌唱比赛和文艺演出,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应从最基本的理论知识出发,使他们掌握最基本的乐理知识,还可以让他们在实践中寻找信心,增强兴趣,促进其快速进步。
(二)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师的选拔要提高要求,挑选专业对口、专业技能高的教师,着力培养一批具有较高音乐素质的教师,平时要多举行培训活动并为他们提供尽量多的学习机会,对音乐教师进行集中培训,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向他们传输现代先进的教育方法,扩大音乐教师的视野。为了培养全方面的音乐教师,要提高高校音乐教师的专业水平,不仅要对练耳、乐理、作曲、音乐鉴赏、视唱等知识有基本的了解和掌握,还要具备较高的教师技能,能够科学地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因势利导,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加大投资改善教育环境
加大高校音乐教育投入经费是发展高校教育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基础设施建设和资金投入是高校音乐教育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要积极完善教学设备,改善教学环境,为音乐教育的开展提供必要的硬件保障。同时也要投入专用资金,用于音乐教育的专项利用,比如投建专用的舞蹈教室、音乐欣赏教室、合唱专用教室、排练厅等。应该丰富学生的课下活动,举办多种多样的音乐比赛,加大在灯光、舞美、音响、服装等方面的投入,让学生们在实际的音乐应用中提高音乐技能。这样一来,一方面带给了学生们更多的乐趣,提升了他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给学生提供了实践机会,增长了见识。
三、结语
音乐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部分,同时在人才培养上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综上所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高等院校的音乐教育存在着巨大进步并取得了突出成就,然而在高校音乐教育上也存在诸多问题正影响着高校音乐教育的创新与突破,所以如何促进高校音乐教育的不断发展与前进仍然需要社会各界的不断努力与创新。希望政府、学校以及相关单位共同努力,根据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的现状和实际情况找到正确的途径和合适的方法,推动高校音乐教育的不断前进并取得优秀的成果,也希望本文的见解与想法能够为高校音乐教育的前进贡献应尽的力量。
作者:卢海英 隋欣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第十篇: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管理探讨
少数民族的传统艺术可以反映该民族的基本价值观,是各民族精神寄托和凝聚力的基石,在高校多重宗教信仰的环境下加强艺术通识教育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影响是应时而生的学生管理方法,是在新时期面临统一思想战线问题所必须研究的重点。
一、高校传统少数民族艺术传承的挑战
(一)少数民族艺术的传承断层
据对本校少数民族学生的调查显示,全数少数民族学生对本民族艺术的了解仅限于节日或音乐、服饰特色,对与生活相关的传统文化赖以生存的缘由并不了解,由于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变,传统民族艺术出现了碎片趋势,很多少数民族的优秀艺术资源并没有得以传承,甚至呈现出消亡的趋势。原因有两点:1、家庭传承教育过程中对于本土文化意识的淡漠;2、西方国际化文化改变了价值观,强烈冲击了民族凝聚力。
(二)对少数民族艺术的错误理解
在对部分高校的走访中发现,对民族艺术缺少正确引导,例如缺乏对地域与民族差异的考虑,新疆地区除了维吾尔族还有塔塔尔族、回族等其他民族艺术的共存与差异;在中国少数民族中,有许多属于跨界民族,即同一民族的人分别定居于不同地区境内;而将民族习俗与落后的经济发展联系在一起,影响了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于本土艺术的理解,将之视为原始民风的代表,不愿意接受少数民族艺术中体现民族文化价值观的习俗。
二、搭建非民族类高校艺术通识教育实践平台的重要性
少数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极为丰富的史学、美学价值以及多元特征,为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提供了有利的艺术资源。不仅有利于民族音乐的传承,也是对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有益探索。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开展少数民族音乐教育,是传承民族音乐艺术、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为国家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在全球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树立音乐教育多元文化观念,同时牢牢抓住民族音乐艺术之根,是我们在将来立足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的根本保障。
(一)以维族舞蹈在高校教育中的作用为例
维族舞蹈主要分为自娱性舞蹈(“赛乃姆”“围囊”)、礼俗性舞蹈(“多朗舞”“撒玛”)和表演性舞蹈三大类。维吾尔族大多数舞蹈动作方向性强,幅度大,需要下定决心练习才能完成,展示了不怕苦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力,并且风格多样,粗狂奔放、委婉细腻、活泼明朗、沉稳端庄,展现了高度的灵敏性和注意力,对教育中的举止美、行为美、人格美等形成内外审美的统一。
(二)藏族节日的作用
藏族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春天的“采花节”;夏天的“赛马”;秋天的“香浪节”;冬天的“藏历年”等,与节日相对的传统仪式、歌舞、曲调,流露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个马背上的民族把能歌善舞的天性作为宣泄情感的窗口,形式多样,特色鲜明。唱词多为歌颂日月星辰、山河大地,称赞美人,思念亲人,祝福相会,祝颂吉祥如意等积极向上的内容。有些高校把“锅庄”舞作为一种健身舞的模式加以精炼和推广,通过社会环境加强少数民族艺术传承的平台,使人从心灵上释放自我,意识上要求进步,提高民族感、尊重本土文化。
三、总结
在高校通识教育中,多元文化环境下,少数民族艺术中蕴含了许多符合教育规律、大学生心理特点和诉诸情感的有利教材,挖掘民族性特色艺术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理解民族生态文化的内涵,传承人文素质,对全面有效推动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钱澄 单位: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 上一篇:学前教育专业水彩画教学反思
- 下一篇:高校教育管理纠纷解决机制分析
精品范文
10高校网络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