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管理现代化路径研究

时间:2022-10-30 10:00:17

导语:高职教育管理现代化路径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职教育管理现代化路径研究

一、高职教育研究综述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是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阶段,高职教育现代化就是体现以人为本的人的现代化。徐炳嵘认为高职教育的特色办学,强化学生的发展力和创造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兴趣、特长与个性,努力使学生潜能得以发展。在特色学校建设中必须兼顾学校个性化发展与学生个性自主发展相结合。高职教育的重点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教学要有利于岗位迁移能力的培养,高职教育的特点要具有职业性、适应性和开放性。周耀华认为高等职业教育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个性化的教学环境。在教学体制上,建立“多层次”学制教学模式,培育多层次技术人才;教育内容现代化,应抓好课程改革和专业设置。高职院校的管理工作的核心是教学管理,而教学管理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务管理,具有点多、面广、量大,内容复杂等特点。其主要职能是根据高等职业教育规律,结合职业特点,对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组织、指挥、协调,形成稳定有效的教学运行机制,保证教学工作的实施。教学管理是稳定教学秩序,提高办学质量,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的枢纽;孙政认为实现教务管理现代化就是要利用现代管理技术强化教务职能部门各项建设、抓好常规管理,强化教务部门职能,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逐步实现管理的高效与教师队伍的积极合作。仝东峰认为,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优化整合可以使课堂教学手段更加丰富,使教学效果得到很大的提高。阮成武认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搭建体系框架就是要促进教育层次结构分化与整合,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尊重个人选择,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在招生形式上,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招生制度。开拓多样化发展和成才通道,建立多样化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数字化校园对校园管理主要作用在于加强基础服务平台建设。对数字化校园平台内部信息进行保护;保持数据完整性,防止数字化校园平台内部的文件被篡改。要根据不同学校的办学特色和目标定位,及不同的社会职能,制定多元化的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及合理的权重分配。上述理论从高等教育的角度论述了职业教育办学的主要方向,提出了办学的核心,提出了多样化的办学理念,但是并没有从管理的角度构建高职教育管理现代化框架及评价体系,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来构建高等职业教育管理现代化框架与评价体系,以此弥补此研究的不足。

二、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内涵、结构与特征

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是围绕实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的需要,以现代科学思想理论为指导,以人本教育为理念,以现代化的先进设施平台为手段,以高素质教师队伍为主导,从教学管理、校园文化、师资队伍建设、培养过程等方面,更加注重人才培养的过程,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实现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对高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结构分为六个部分,一是现代化教育理论与超前的思想意识是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核心。二是搭建信息化的管理平台,实现学院管理的信息化,学院信息化建设作为管理现代化的基础性条件。三是教学管理现代化是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其中包含了专业设置、课程建设、实验实训设施建设与学生的培养。四是师资队伍的现代化。现代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是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的直接组织者、主导者和实施者。五是现代化的科学制度,是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的基本保障;六是现代化的运行机制,是现代职业教育教学高效运行的动力。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化的主要特征:(1)科学性,现代职业教育教学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学、统筹、可持续发展为基准,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路,以理论作指导,以实践为手段,以实训教学设施、双师素质教师、课程体系、制度体系、体制机制等协调发展为条件,以学生全面科学发展为目标,实现人才培养的各阶段、各领域、各环节的全方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协调发展;(2)可操作性,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理论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实践规律、以实践为基础和终检验标准,以服务社会发展根本宗旨;(3)现代性,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必须以现代先进思想为指导,用现代先进信息技术和装备技术改善教学条件,以现代制度为保障,以现代化的教师队伍为主导,培养出服务行业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最终做到思想先进、设施先进、结构优化、保障有力、机制灵活、学生素质优良、教师队伍强大;(4)系统性,人才培养的过程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培养的手段要先进,流程要科学适用,保证信息畅通、决策迅速、部门协调;(5)开放性,现代教育必须思想观念开放包容、视野宽广开阔、参与机会平等、设施平台共享、课堂教学开放连通、教师交流开诚布公、制度机制人本关怀;(6)动态性,职业教育教学动态性是指内生推动力随时间演进,社会实践指导教学与时俱进,实训设备不断升级发展,课程体系不断更新、充实、完善。

三、高等职业教育管理现代化的路径

(一)借鉴先进经验,充分调动二级院系的积极性。在国家大力推进职业技术教育的情况下,为充分调动各教学部门实施学徒制等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借鉴德国双元制经验,各高职院校在学院总体框架下积极协调,充分发挥各个基层的主动性,调动二级院系积极与企业进行沟通,既要满足学生工作实践能力诉求,又要能够让毕业生充分就业,利用学生的口碑效应,让更多的学生报考,学校通过学生的招生数量对各系进行激励,通过学生的数量来实现教学经费的增加。

(二)充分发挥职业院校管理的灵活性,实现院系专业的动态管理。职业院校由于所拥有的专业不同,学科不同,应采取的教育方式方法也不应当相同。针对不同的学科,在专业建设、课程设置、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方面,学校所关注的重点也不同。针对这一情况,学院要下放权利,让各教学单位根据自身的专业发展需要对接行业市场需求,进行专业建设,配置教学设备与实训条件,充分调动务教学单位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加强教学管理与学生兴趣的对接,充分发挥个性。在教学管理上,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按照各自的兴趣选取专业和课程,把兴趣与职业更好的结合,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校入学学习阶段,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在一年级下学期通过对学生课程及兴趣的识别,培养学生对岗位及专业的认同与选择。

(四)大力发展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拓展学生的能力诉求。举办各种形式的合作,如订单班、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等形式,满足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需求;实行弹性学制,扩大学生实践的能力培养途径,如河南交职院为实现学生与企业的充分对接,将部分专业实施了教学进程改革,实行弹性教学,根据市场情况,还有一些专业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为充分实现工学结合,努力实现厂中校、校中厂的教学模式。将课堂搬进工厂,在节假日或周末,对学生进行高职课程的授课,这种厂中校的教学改革,实现教学实践与教学过程的高度统一。

(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科学地设计、开发和评价学习过程与教学过程,为提高教学效率提供有力保证;主要运用现代教学媒体的技术手段优化学习和教学过程;现代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使用加快了课堂教学过程的知识传授速度。例如,投影在课堂的应用节省了板书时间,而多媒体和电子教室由于具有图文声并茂、信息传播量大,速度快的特点,并且具有形象及直观的教学感染力,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感知器官密切配合,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效率。现代技术的发展使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地点、教学环节的限制进行学习。

(六)加强教师培训与企业顶岗实习,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为提高教师的在实践与理论方面的知识,弥补教师在从学校到学校的实践能力的不足,高职院校要积极安排、组织各专业教师的培训及企业实践锻,在寒暑假,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暑期教师培训与到企业锻炼工作,参与培训或锻炼的教师通过学习与亲身感受,结合自身工作及时做好总结与反思,撰写心得体会,开展学习心得交流,切实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

四、建立不同视角的高等职业教育管理现代化评价考核体系

(一)建构现代化的职业教育指标体系需要加强理论构架的研究,密切研究教育指标与经济、社会、人力资源市场的关联性,在教育效率、成就、质量、终身教育等方面增加统计与分析指标,经常利用动态管理原理来修正高等职业教育的评价考核指标,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发展观。建立以就业为核心指标的职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职业教育发展的多种因素,从高职院校发展的不同视角来评估就业的质量和高职办学水平。评价对象和范围可以扩展到教育管理、教学过程、教学手段、实训教育、教学设备、师资队伍建设、产学研结合等影响教育传播的诸多方面,形成多视角、多侧面、多层次、立体交叉的评价体系。

(三)建立全方位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在全方位人才评价体系中,评价主体包括教师,学生、同学、企业专家、教学管理人员及家长。教师的评价体现了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的课程标准的对接情况;学生的自我评价有利于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认识,提高自我评价能力;同学之间的评价,不但能够加深学生对人才培养标准和评价体系的正确认识与理解,而且能够使学生通过评价其它同学,从而正确认识自己与他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而有利于评价的公正性与客观性;企业专家的评价是从实践工作角度出发,弥补教师对课堂教学中课程知识掌握层面的局限性,使学生能够掌握实践工作的核心能力;教学管理人员通过收集处理有效的评价信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去伪存真,使评价融入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使评价体系的设计更加合理;家长评价反映了家庭、社会对学生培养成果的期望,并提供了学生个体的成长背景,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因材施教。在评价活动中,教师是评价的组织者、协调者,根据考核标准的制订,可充分了解社会、个人、家庭等对人才培养的诉求,从而可制订满足学生未来就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培养方案。

(四)建立为行业及地域经济发展服务的人才服务评价体系。从高职院校专业的发展方向上看,发展水平较高的院校,一般是社会发展到哪里,行业扩展到哪里,专业就覆盖到哪里;既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为学生提高综合素质服务;又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为地方现代化建设服务。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取决于市场诉求。要充分考虑高职院校专业结构是否与本地产业结构和紧缺性人才需求相适应。毕业生就业率高,市场竞争力强,受到社会与用人单位的欢迎,这是高质量的集中表现。

(五)推进第三方评价机制的建立。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充分利用第三方评价的独立性来客观评价教育水平的高低,而不是如过去由教育主管部门一家说了算,充分发挥第三方评价机构的专业人才和技术优势,对人才培养的过程及结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这种评价模式不仅有助于发展和完善我国的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而且更有利于学校通过独立的评价机构而更加理性的评价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的高低,找准问题,促进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更有助于为教育行政部门有针对性地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面的政策提供更加科学、准确的信息参考。

作者:刘向杰 单位: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