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探析

时间:2022-04-23 11:33:52

导语:艺术类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探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艺术类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探析

一、高师院校艺术专业学生的“通识”培养

在“通识”培养方面,主要是指高师院校为帮助学生顺利成为“社会人”所应该进行的各种基本思想政治教育,如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等。高师院校艺术专业学生具有当代中国大学生身上普遍体现出的时代性特点,对他们的教育和管理应遵循普通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普遍原则和总体要求。具体做法:一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进行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二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三是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四是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最终通过这些教育,培养出思想成长、学业进步、身心健康、创新实践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强、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大学生。

二、高师院校艺术专业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个性”发展方面,主要是指高师院校必须根据艺术专业学生独有的个性特征,在“通识”培养的基础上,作出新的调整,创造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真正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在“个性”发展方面应主要从以下五个角度入手着力构建综合性、开放式的高师院校艺术专业学生育人模式,将艺术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以专业教育为基本载体、以实践教育为重点、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使艺术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1.因材施教,真正做到个性化管理育人

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普遍增强,“更加注重自我的全面发展”〔1〕,这种趋势在高师院校艺术专业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的对比中则显得更加突出。高师院校艺术专业要给学生一定的可以施展才华及创作的时间与空间,管理上应以疏导为主,与学生建立和谐健康的师生关系。在具体管理中,要科学地把握“严”和“宽”的关系,在制度上不宜有过细、过高的要求,制度一旦确定就应严格执行;在思想教育方法上,要以说服引导为主,要充分考虑艺术专业学生的个性化因素,以正面引导为主,避免采用以堵为主的工作方式,发挥存在于学生中积极向上的个性因素并充分运用到思想政治工作中。此外,把握好学生工作的“快”与“慢”,对一些根本性的问题要及时处理,做到防微杜渐、未雨绸缪,对一些新问题要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把握好处理问题的节奏。

2.加强校园软硬件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是一种无形的感染催化力量。在潜移默化中将学校对学生的期望内化成学生的个体需求,指向确定的行为动机,引发正确的行为习惯。”〔2〕恰当的校园文化软件环境和硬件环境对艺术专业学生的影响较大。在硬件环境塑造方面,高师院校应分门别类地建设独立的艺术大楼,这样才符合艺术类教学规律。在软件环境塑造方面,无论是开展学生素质教育活动,还是主题教育活动,都应坚持学生活动要结合艺术学生专业的思路。例如,通过经典诵读、个人作品展、美术双年展、论坛讲座、艺术专业技能比赛等,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整体提升学校文化品位,从意识层面上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形成整体育人环境,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3.突出艺术实践的育人作用

社会实践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全面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增长才干、锻炼毅力、培养道德情操,增强社会责任感、大局意识、服务意识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社会实践是实现高校教育目标的必然途径,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是整合利用社会资源的有效途径。随着时展,社会实践活动内涵不断丰富,延伸社会实践已经成为加强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提高专业技能、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环节。艺术专业学生在开展社会实践方面应更强调与专业能力提升有关联的艺术实践。艺术实践因其生动、直观、丰富和创新等特点,必将成为对艺术专业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艺术实践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艺术涵养,而且还能为学生在认知、情感、意志、品质、行为等方面的综合训练提供试验场,进而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

4.发挥艺术专业教师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

在艺术类学科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比一般学科更密切,甚至非常强调“师徒”关系。由于其特有的创造性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艺术类专业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非常积极,上课认真,课后的学习也很努力。专业教师因艺术类学科的特点与学生接触较多,且具有独特的专业技能,所以很容易在思想情感上征服学生。他们有很好的条件在教与学的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因此,艺术专业教师应当尽快转变观念,将教师角色重新定位,既能“传道”又能“授业”。在传授专业技能的同时,更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学会做人,从而在“教书”的过程中,达到“育人”的目的。专业教师应该主动设计艺术类课程的育人环节,在教授专业知识技能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学生在学习各类文化知识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学校应为艺术专业教师与专职学工队伍互动、交流提供平台,搭建艺术专业教师与专职辅导员的联系和沟通桥梁,从而更好地充分发挥艺术专业教师润物细无声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5.加强辅导员培训与培养,提高辅导员的育人胜任力

辅导员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对大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做好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骨干队伍,是主阵地上的基层指挥员。辅导员工作是做人的工作,这项工作对辅导员的要求是专业化、职业化和专家化。提升艺术专业学生辅导员育人胜任力的方法有:一是通过校级短训班等方式,使辅导员尽快了解艺术专业教学特性和艺术专业学生教育管理特性,从而摸索出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法;二是通过参观走访其他艺术类院校,考察学习、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提高针对艺术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水平;三是制定分层级的辅导员培训制度,政府层面和高校层面要提供不同的辅导员专业化培训;四是制定科学合理的辅导员量化考评标准,激发艺术专业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他们富有创意地开展工作。

综上所述,高师院校艺术专业学生具有与众不同的特征,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在注重“通识”培养的基础上,高师院校必须要看到艺术专业学生在思想意识、心理习惯、专业学习和社会实践等方面与其他专业学生的明显差异,因为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围绕激励艺术专业学生“个性”发展的路径开展才会作出实效。

作者:刘艳坤工作单位: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