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专业古代文学教改

时间:2022-07-13 09:24:52

导语:播音专业古代文学教改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播音专业古代文学教改

古代文学是大学里最为典型的传统学科,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程,但当前很多高校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古代文学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课时却相对有限;教材不实用,难度大,不能精益求精;学生不读原著,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兴趣锐减;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刻板,考核方式传统、呆滞等。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属应用型的本科专业,需要培养的人才是“应用型人才”,教师在古代文学的教学过程中必须立足专业特点、时代特点,明确教学目的,更新教学观念;调整教学内容,优化课程设置;采用多种手段,改革完善教学方法,才能走出教学困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明确教学目的,更新教学观念

教学目的是我们预期在教学过程结束时所要达到的效果,它对整个教学活动起着统贯全局的作用,只有目的定位准确,我们方能把握好总体方向,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都必须以适应学生将来的发展需求为出发点。从近年来笔者所在学校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来看,他们毕业后多数在电台、电视台、编辑出版社或其他网络媒体从事主持、记者、编辑等不同类型的工作,他们经常反馈,良好的专业素质是能够胜任本职工作的基本条件,其中包括开阔的视野、良好的人文素养、严密的思维逻辑及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创作能力等等。基于专业能力培养的需求,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古代文学教学目的首先应该定位为“知识的累积、思维的训练、能力的培养”,配合专业课程教学,努力打造适合时展的专业人才。

二、调整教学内容,优化课程设置

当前很多高校都存在这样一种普遍现象:很多老师不愿意担任艺术类学生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认为学生课堂纪律差,上课迟到、旷课现象严重,学习热情不高,教学质量无法保障。其实陷入这种困境不能只在学生身上找原因,为人师者应该在自身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多做思考。“因材施教”从古至今都是教学致胜的法宝,但有的老师不能立足专业特点、时代特点,不能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就很难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更谈不上让他们获得最佳的发展。笔者以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古代文学教学不能像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教学一样以文学史为主,需文史结合,更要以文为主,让学生回归文本阅读,在文本的字里行间去思考人生,体验万千情感,经历世事沧桑。这不仅要求我们的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做到“入乎其内”,即正确把握和传达古代文学的真实信息,有意识地把作品还原到当时的历史和社会,让学生感同身受作者和主人公的所思所想;同时还要做到“出乎其外”,激活作品,贴近当下,用今天的眼光给予审视和评价,以创造性的解读让学生理解古典作品的当代意义,深刻感受到经过时代的大浪淘沙后,这些经典作品还能对自身的价值、思想、情感建构有重要的意义,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

三、改革完善教学方法

选择好了教学内容,下一步如何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是关键。所谓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途径和方法。传统的古代文学教学多以教师讲授为主,不断地给学生灌输各种知识,这种“填鸭式”的、全无对象感的照本宣科颠倒了教学的主客体关系,老师不自觉地成了教学活动的主体,而学生是被动接受的客体,这样的教学模式很难让课堂绽放出魅力。为提高教学质量,改革完善教学方法势在必行。笔者在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古代文学教学实践过程中,贯穿使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收效颇丰:

(一)对话式教学。对话式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的内容,加深印象,提高教学效果,而且能唤醒学生的认知系统,使之拓展思维,成为学习的主人”①。因此教师应该在师生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创设话语情境,引导学生主动介入文本,参与课堂对话,“在开放、动态的环境中,通过对话实现知识的掌握和创新”②,同时更好地激活文学的经典价值,让经典在不同的阐释中得以延续。以讲授古典诗词中的“明月”意象为例,为加强课堂对话的效果,可以创设这样的话语情境:李白的《月下独酌》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都是描写明月的千古名篇,两位诗人写出了怎样的一轮明月呢?面对明月,他们不同的情感变化体现了唐宋两代的知识分子在人格模式上经历了怎样的转变?创设好这一情境,让学生平等地、自由地参与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在对话交流中,他们的情感认知很快会得到提升,整体的课堂教学就会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二)诵读式教学。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古代文学教学尤其需要强化识记功能,通过通读和背诵培养学生对作品的感悟能力,促进其表达能力的提高,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陶冶他们的道德情操。笔者每次展开教学实践活动,都会让学生尽情地发挥他们自身的专业优势,声情并茂地通过朗诵去阐释作品,同时每次课程的最后都会规定一些阅读和背诵的篇目,下次课认真抽查完成的情况,并将其作为考核平时成绩的内容之一,实践结果成效显著。

(三)信息化教学。传统的教学手段基本上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教师板书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时间,不仅无法有效利用本来已有限的授课课时,还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主观感受,严重挫伤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为增加课堂的知识容量,有效配置时间,优化课堂教学,我们必须努力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完善我们的教学手段。我们可以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利用优美的有声语言、动感的画面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当然,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我们不能过分夸大它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要分清主次,切忌喧宾夺主。

四、改革考试制度,建立合理的评估体系

传统的考试制度侧重学生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往往忽略了学生平时课内外的表现。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古代文学教学不仅仅考察学生知识的累积,更重要的是要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所以建立公平、合理的考评制度势在必行。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特点和教学目标的差异,我们的评估制度应是考试与考察相结合,期末卷面成绩是评估的一方面,但应该更侧重平常课内外的表现,应纵观学生的出勤率、作业质量、课堂互动及课后阅读及实践情况做综合考评,尽力避免考核结果的片面性。

以上是笔者在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古代文学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粗浅想法。当然,要提高本门课程的教学质量仅仅做到定位好教学目标、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及考试制度还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我们在“教”、“读”、“背”、“写”、“议”、“考”等方面做出全面的努力。优化古代文学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只有师生共同努力,不断探索,才能最终实现古代文学教学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