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考古概论课调查分析
时间:2022-06-18 02:50:00
导语:科技考古概论课调查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科技考古概论》是科技考古专业研究生的必修课,其作为一个基础环节,对学生进一步学习研究科技考古有重要影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国内较早开设了《科技考古概论》课程,经过多年的教学探索与实践,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内部讲义及教学方法,同时在师资队伍培育、学生培养等方面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果.然而,科技考古是一门新兴学科,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均不断在拓展,而且《科技考古概论》课程涉及面非常广,无论对教还是学而言,都极具挑战性.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一直在探索《科技考古概论》课程的教学方法,并不断进行教学改革.近年来,我们在多年教学积累与改革的基础上,尝试了更深入的教学改革.本文旨在通过调查,全面了解《科技考古概论》课程的建设情况,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与需求,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思考,以期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1调查的基本情况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考古概论》教材与课程建设研究”课题组设计了《科技考古概论》课程调查问卷,并于2011年展开教学调查.
1.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以2008级(简称08级,其余同此)至2010级选修过《科技考古概论》课程的研究生为调查对象.之所以做出如上选择,主要是从08级开始,《科技考古概论》课程进行新一轮的教学改革研究,调查时08级至10级的研究生都还在校,较容易进行调查,而且他们对课程情况应还有较为清晰的记忆,因此调查结果更可靠.被调查的研究生共23名,其中硕士22名、博士1名;男生15名(65%)、女生8名(35%).
1.2调查工具
《科技考古概论》课程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学生基本信息、教材与教学内容、师资队伍、教学方式、考核方式、教学效果和意见与建议共七个方面.
2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
2.1学生基本信息
对学生基本信息的调查主要包括研究生阶段所学专业、本科阶段所学专业和选课目的.研究生阶段所学专业调查主要是了解除科技考古专业的学生外,还有其他哪些专业的学生选修本课程;本科阶段所学专业调查有助于了解学生掌握学习本课程所需基础知识的程度;选课目的调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2.1.1研究生阶段所学专业统计结果显示,选修本课程的学生在研究生阶段所学专业主要是科技考古专业,比例占87%,另外科技史专业和生物学专业分别占9%和49%.这与预期是相符的,作为一门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如果不是所学专业相关或者对科技考古特别感兴趣,学生一般不选修本课程.
2.1.2本科阶段所学专业由于全国高校都尚未开设本科阶段的科技考古专业,选修本课程的学生在本科阶段所学专业必然不是科技考古.调查发现,本科阶段所学专业包括生物、化学、考古、历史、文物保护、经济、数学、环境工程和冶金等.学生本科阶段所学专业多样化,尤其相当部分专业与本课程相关性较低,这意味着很多学生在科技考古方面基础薄弱,教学难度也因此大大增加.
2.1.3选课目的统计结果显示,选修本课程的学生大部分(70%)是出于“专业需要”,另有22%是出于“对课程感兴趣,科普一下”,只有小部分是出于“为了拿学分”.可以推测,不管是出于个人兴趣还是专业需要,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相对较高.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为了拿学分的这小部分学生却是科技考古专业的.因此,教学时应考虑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特别是学习意愿不强的学生的积极性,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2教材与教学内容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工具.一本好教材,内容丰富、编排得当、富于启发性,可以让教学事半功倍.教材调查是为了了解学生对现存有关教材的评价,以便选择或自编合适的教材.教学内容调查可以为安排内容全面、主次分明的教学提供依据.
2.2.1教材科技考古作为较新兴的学科,其有关教材相对还较少,目前主要有陈铁梅的《科技考古学》和赵丛苍的《科技考古学概论》,目前本课程也是将这两本书列为参考教材.这两本书是近年出版的,大部分学生都读过,所占比例分别是83%和78%,而70%的学生推荐前者作为本课程教材,39%的学生推荐后者.此外1991年出版的李士、秦广雍合著的《现代实验技术在考古学中的应用》,仅有9%的学生读过,4%的学生推荐,这主要是由于该书出版年代较早,不易买到,但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另外,17%的学生认为现存教材均不理想,应当自编教材.
2.2.2教学内容目前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科技勘探方法、考古测年、冶金考古、古陶瓷研究、植物考古、动物考古、农业考古、生物技术应用、文物保护以及相关理化基础知识.统计结果显示,52%的学生认为上述内容都需要讲授,13%的学生认为上述内容的几乎全部(90%)都需要讲授,而13%的学生认为只需讲授上述内容的小部分(<50%).而对于哪些内容需要重点讲授,学生的观点有很大差异,每一项内容都有人认为需要重点讲授,但选择古陶瓷研究的最多(52%),其次是相关理化知识、文物保护和植物考古(均为44%).由此而言,超过6成的学生认为目前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是恰当的.而其余的学生可能由于不从事相关研究、不感兴趣等原因,认为部分内容没有必要讲授.在教学重点的选择上,研究方向、兴趣以及自身基础的影响体现得更充分,个人研究方向、特别感兴趣的或因某方面基础薄弱而较难理解的内容,则希望重点讲授.但由于本科所学专业差异性大,学生的兴趣和基础差异性非常大,这是教学内容安排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2.3师资队伍
作为课程的讲授者,教师自身直接影响着最终的教学效果.师资队伍调查目的在于了解教师的优势所在与不足之处,调查的方面包括师资队伍组合、专业水平、敬业精神、教学组织能力和教学方法五个方面.统计结果显示,师资队伍组合方面,9%的学生认为本课程应由一个教师负责,39%的学生认为应由多个教师共同负责,大部分(52%)的学生则认为应由一个教师主要负责、多个教师协助.可见目前本课程由一个教师负责的方式几乎得不到学生的认同,主要可能是因为本课程涉及面太广,受到个人知识、专长等限制,一个教师难以将全部教学内容讲授得样样都出彩;多个教师各有所长,共同承担或相互协助,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统计结果显示,83%的学生认为教师的专业水平高或较高,17%的学生认为一般;对于教师的敬业精神,100%的学生认为好或较好;对于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87%的学生认为强或较强,13%的学生认为一般;对于教师的教学方法,78%的学生认为新颖或较新颖,22%的学生认为一般.整体来看,没有学生给出差评,表明教师在上述方面的表现均没有给学生留下坏印象.具体来看,得到学生一致好评的是教师的敬业精神,其余方面也得到大部分学生的好评.
2.4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调查有助于改善教学质量并最终提高教学效果,主要从教学互动、是否开设实验课两方面进行调查.9%的学生认为课程全部由教师讲授即可、无需学生参与,65%的学生认为应由教师主讲、学生适当参与,这说明大部分学生不喜欢教师满堂灌的方式,希望自己参与到教学过程.本课程在教学改革过程中,除增加师生互动,也多次请有关专家来作报告,也有26%的学生觉得请专业人员作报告是最好的形式,还有小部分学生则认为最佳是在教师主讲、学生参与的同时,辅以专业人员作报告.此外,几乎全部学生都认同目前本课程采用的“理论课+实验课”相结合的方式,但大部分(78%)认为目前太偏重理论课教学,应加强实验课教学.87%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单独开设“《科技考古概论》实验课”,这是下一步教学改革应考虑的.
2.5考核方式
不同的考核方式,往往就是对学生不同的要求.考核方式调查可以了解学生对考核方式的看法和偏好.对于考核方式,没有学生选择闭卷考试,9%的学生选择开卷考试,35%的学生选择写研究综述并做PPT在课堂交流,而大部分学生选择多种考核方式按一定比例相结合.对促进基础知识掌握、学习方法掌握而言,闭卷考试是比较有利的.写研究综述并在课堂交流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当然,从学生最终的收获而言,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的方式无疑是最好的.由上面的统计结果可见,学生普遍注重研究能力的培养,对仅一考了之的简单考核方式并不赞同.
2.6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是教学质量的重要反映,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是教学改革的目标所在.教学效果调查在于了解教学活动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统计结果显示,57%的学生认为本课程的教学成果很好,35%的学生认为较好,少数学生认为一般,无人认为较差;52%的学生认为本课程对其研究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26%的学生认为有较大的促进作用,22%的学生认为促进作用一般,无人认为没有促进作用.这说明本课程的整体效果良好,且不同程度地促进了各学生的研究工作.这与预期是基本相符的,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是本课程的重要目标,尽管这方面还有较大的改善空间,目前所取得的成绩还是值得肯定的.2.7意见与建议意见与建议调查在于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和需求.被调查的学生大部分没有提出意见和建议,小部分学生所提的主要是关于教学内容的安排、研究能力的培养、实验课的增加与单独开设、考核方式的选择以及师生互动的增进等.这些意见很中肯,且有些建议还非常独特、有建设性.可见其中不乏有思想、有见解的学生.
3思考
3.1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目前部分学生兴趣不足、学习意愿不强的问题不容忽视.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一方面,可以将学科的发展前沿如新的科学技术方法在解决考古问题中的应用等介绍给学生,开阔学生眼界的同时激发兴趣.另一方面,应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并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上来,比如开展课堂讨论、学生上台发言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2整合师资力量
科技考古学科涵盖的内容极其广泛,且内容还在不断丰富和深入.为了本课程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有必要进一步整合师资力量共同参与授课,尽量发挥各教师的专长与优势.课题组也在逐渐尝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分别安排专长于该研究领域的教师讲授,由单一教师授课转换为由一个教师主要负责,多个教师协助的方式.此外,对于一些特定的专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辅以聘请专家作报告的形式.初步改革取得的效果较为显著,值得继续推进.
3.3优化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面临着由于本科专业背景差异非常大,学生的相关基础参差不齐的问题.如何安排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点也是值得探讨的.课题组认为应做到“内容全面、重点突出”.尽管调查发现小部分学生认为有些内容可以省略,且每个人对教学重点的看法大不相同,但作为一门课程,其整体上的完整性是不可欠缺的,然后做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至于教学重点的确定,考虑的因素包括教师的专长、学生的兴趣、研究的热点以及知识的重要程度等,如可将古陶瓷研究、冶金考古以及考古测年方法等内容作为教学重点.
3.4加强实验和实践教学
学生普遍感觉到本课程过于偏重理论教学,主要原因是目前本课程的课时相对不足,教师有捉襟见肘的困窘.为取得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课题组认为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应并重,并逐渐引入了一些实验课,同时由于课程学时所限,部分实验放在《文物光谱分析》课程里,目前已开设过的实验有陶瓷制作、冶金金相分析、淀粉粒显微结构分析、纸张测试分析实验、红外实验、紫外可见吸收实验、分子荧光实验等.更好的办法是单独开设《科技考古概论》的实验课程,这也符合大多数学生的意愿.
4小结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一直不断地对《科技考古概论》课程进行教学研究与改革,为清晰了解和把握近年来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我们设计了《科技考古概论》课程调查问卷,对选修过本课程的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教学改革的成效较为显著.诚然,课程教学中还存在部分问题、面临某些困难.这也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实行进一步的教学研究与改革,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 上一篇:招商局管理工作安排
- 下一篇:检验局外贸发展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