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闻媒体育人作用
时间:2022-06-14 10:53:00
导语:大学新闻媒体育人作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新闻媒体的育人功能是通过新闻事件的宣传、报道以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进而完善人们的道德人格来得以实现。正如法国新闻学者贝尔纳•瓦耶那所说,“真正的教育离不开新闻媒体。因为大众传播工具是一种扩大器,可以使教育者的作用超越一般的对象。”[1]高校新闻媒体主要包括高校校报、校园网络、校园电视、校园广播,是新时期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加强研究高校新闻媒体育人功能,对于深入探索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时代化,传播先进思想文化,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新闻媒体育人的特点和优势
高校育人主要是通过“两课”教学,举办培训班、座谈会、报告会、专题讲座等形式,由“两课教师”、专兼职辅导员、政工干部等对大学生开展经常性、直接性、系统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以上方式相比,高校新闻媒体育人有着显著特点和独特优势。
(一)育人方式不同。
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多采用显性教育方式,即教育工作者直接向大学生表明教育目的、任务和内容,通过灌输说教等方式组织实施教育活动。这种“注入式”的教育方法,灌输有余,启发不足,教育内容难以入脑入心,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而高校新闻媒体则不同,因其固有的生动、形象、具体的特点,不是通过强制、说教、灌输等直接外显的方式,而是通过渗透、感染、熏陶等间接内隐的方式作用于广大学子,这种“润物无声”式的日常宣传教育达到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目的[2]。
(二)更具渗透力和影响力。
高校新闻媒体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手段,既有声音、画面,又有文字、图片,天上卫星传输、地面网络覆盖,各种媒体的新闻宣传在传播方式上各有所长,形成优势互补,几乎可以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广大师生员工可以随时随地收听收看、阅读浏览。同时,由于新闻媒体传播的广泛性,使其拥有庞大而稳定的受众群,因此,新闻宣传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集中起最广泛的注意力,从而产生强烈的影响,这对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渗透力和影响力起着很大的作用。总之,高校新闻媒体克服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固有缺陷,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载体、丰富了新内容、开拓了新形式。
二、高校新闻传媒的主要育人功能
“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将其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任务。而高校新闻媒体在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发挥理论宣传作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高校新闻媒体及时信息、发表评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够给广大学子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提高人生的思想境界。目前,许多高校校报、新闻网站开设了邓小平理论学习专栏、“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专栏等,定期开展理论宣传、研讨、征文等活动,使广大学子在积极主动参与中受到教育,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另外,校园电视、校园广播也经常开展理论专题讲座、播发理论辅导报告,对促进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发挥了积极作用[3]。
(二)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推动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培养。
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的统一是现代人的基本特征。加强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人类教育发展的历史必然,也是世界教育发展的普遍趋势。高校新闻媒体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在师生中大力倡导人文精神、科学精神,为实现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统一发挥了重要作用。不少高校新闻媒体通过开辟“书海导航”、“艺术欣赏”、“创新论坛”等专栏,营造高品位和高格调的校园文化氛围。同时,广泛报道各类学术讲座、文艺演出、演讲比赛、科技创新等活动,促使大学生在科学精神的指导下,发挥所学的专业知识,为社会做贡献,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三)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促进大学生进一步提高道德水平。
一个先进典型总能潜移默化地带动周围形成一个“典型群”。高校新闻媒体大力挖掘和广泛宣传学校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和精神风貌,有效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激励、教育作用。不少高校的新闻媒体开辟了“身边的感动”、“师德小故事”等专栏,报道和宣传学校的先进人物和感人事迹。褒奖师生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平民英雄”,引导师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激励广大师生见贤思齐、崇德向善,使道德模范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促进学校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新闻传播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奉献意识。
全国高校新闻媒体大多数实行“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的运作模式,许多校报新闻采编、校园广播编播、电视新闻制播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团队完成。大学生在开展新闻传播的实践活动中增长了才干,提升了综合素质。高校新闻媒体为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认识社会提供了一座桥梁。新闻媒体的重要特征是其社会性、时代性,它可以将最富有时代气息和学校个性的现实呈现给受众,同时启迪人们思考新闻背后更深层的理论和价值问题[4]。而且,大学生在从事新闻传播活动中可增进社会交往能力,提高适应社会探索社会的能力,加快在校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另外,增强了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任务,团队中的每位成员需要互相协作,团结一心,群策群力,包容谦让,敬业奉献。
三、提升新闻媒体育人效果的有效途径
多年来,高校新闻媒体在提升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成为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平台。但是,由于自身存在报道内容比较滞后、报道方式比较贫乏、采编队伍业务水平不高、学校重视不够等因素,导致高校新闻媒体的德育功能难以有效发挥。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大学生在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生活方式、社会参与等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从注重理想向强调实际发展,从注重义务向强调权利演变,从注重集体向强调个体转化。这要求高校新闻媒体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通过更新宣传理念、创新宣传形式、拓展宣传内容来适应新的挑战。
(一)高度重视高校新闻媒体工作队伍建设。
媒体工作专业性很强,不仅要求从业人员具备基本的专业素质、较高采编水平,而且还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可大多数高校新闻媒体工作人员流动性大,从业时间短,专业技术职称低。且大多一人担当多个角色,工作任务较重,没有闲暇时间钻研新闻理论和新闻业务。工作队伍不稳定、专业素质不高成为制约高校新闻媒体发展的重要因素。为适应时展要求,有效发挥新闻媒体的育人功能,必须采取切实举措加强媒体工作队伍建设。一是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并举,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学习培训,不断完善他们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二是着力研究和解决媒体工作者的专业技术职称、职务晋升和待遇等问题,进一步稳定工作队伍,增强他们的工作动力。努力建设一支业务精湛、素质优良的高校新闻媒体工作队伍,不断提高其战斗力和凝聚力,是发挥新闻媒体育人功能的重要基础和有效保障。
(二)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宣传形式。
大学生独立性、自主性和平等意识强烈,更喜欢在思想交流碰撞中选择和接受先进的理论和思想。青年学生的这种思想特点决定了宣传工作不能采取简单的理论灌输方式,而是应当通过创新宣传形式,如突破以消息、通讯等为主要题材的传统报道模式,尝试采取讨论、调查、现场采访、专题报道等形式,以增强新闻宣传的观赏性、互动性、趣味性、参与性和可接受性,充分调动青年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升新闻媒体育人的实效性。目前,许多高校开设校园网BBS,学校组织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在网上发帖,及时正面宣传报道学校及国内外重大事件。同时,开辟“在线思想交流”专栏,邀请专家学者在网上与学生对话,以正确的舆论和积极健康的主流思想引导学生。
(三)明确定位,为大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内容。
毫无疑问,高校新闻媒体应该围绕人才培养这个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各自特色,精心策划选题,推出更多贴近大学生思想脉搏的报道,为提高大学生的理论素养、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增强其应对复杂形式、多元文化、不良思潮、物质诱惑的判断力、识别力、自制力、抵御力发挥积极的宣传引导作用。如在学校新闻网上开设邓小平理论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专题,确保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站有一个正确的导向;在校报上开辟“中外名著导读”专栏,介绍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和国外的优秀文化成果,使大学生树立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广泛了解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在校园电视和校园广播中开辟“时事评论”专栏,围绕一些重大的政治问题、意识形态敏感问题、影响稳定大局的问题,旗帜鲜明地发表评论,进行正确的引导,对错误思潮开展批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四)优势互补,提高新闻媒体育人的整体效应。
许多高校校报、校园网络、校园电视、校园广播各自拥有相对独立的运行机制,分别采写各自的稿件,资源没有有效地整合,既造成人、才、物等浪费,又影响了宣传效果。事实上,每种媒体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只有实现优势互补和综合利用,才能提高宣传工作的整体效应。比如,将校园新闻网上点击率高的文章刊载在校报上,以提高其阅览和收藏价值;将校报、校园广播、校园电视等校内媒体搬到网上,搭建了高效的信息传播网络,增强传统宣传工具的影响力。通过多种传播手段互动,实现媒体的有机融合,是提升校园媒体育人效果的重要途径。
- 上一篇:渔业局三项工程工作方案
- 下一篇:农业局纪检组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