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师职前培训问题及策略

时间:2022-05-29 05:28:00

导语:历史教师职前培训问题及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历史教师职前培训问题及策略

历史教育实习是高等师范院校历史专业教育教学课程计划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师范教育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未来合格的历史教师等方面具有特殊意义和重大作用。近年来,通过对中学历史教学实习中的考察发现,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因此,有必要深入思考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中学历史教师职前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历史专业的教育实习经过多方努力已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从整体现状来看,由来受诸多因素的制约,仍然存在着不尽如人意之处,仍然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专业知识掌握不扎实

作为培养中学教师的高等师范院校,其改革虽有进展,但对基础教育的改革仍缺乏深入了解和研究,配套改革措施跟不上,课程设置滞后于基础教育的变化,致使历史专业学生在其实习时面对的是一个陌生的中学教学环境,实习起来自然不能得心应手[1],因此,在实心过程中最大的不足就是中学历史基本功较差,不少学生在讲解专业知识时会出现常识性的错误。如在讲授“科举制度”时,说“科举时代,经殿试由皇帝钦点为进士中一甲第一名的状元,谓之‘独占鳌头’”,然其又说:“寒士一朝‘大魁天下’,便居高官,握大权。”此则殊非史实。宋代,状元初任官为“承事郎、签书某某军节度判官厅公事”,承事郎在文官官阶中,只是第二十八阶,实甚低微;明清时状元照例担任翰林院修撰,品秩从六品。也有的同学不注重细节,养成不良习惯,导致教学中出现教学语言含糊,甚至错误。如把蜀汉诸葛亮与曹魏发生过的战争说成“六出祁山”,实际是五伐中原、两出祁山,加上一次防御战,同时其对手也不都是司马懿。

(二)专业技能水平偏低

1.基本教学方法不熟练。高等院校历史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虽然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历史学科教学论等一系列适合于学生从事未来教育工作的课程,但实际上不少实习生没有熟练掌握教育理论、教育技能和教育艺术,不能学以致用。因此,在教育实习过程中普遍表现在教学方法上运用不合理,在教法方面显得死板,不管讲授理论性较强的内容,还是讲授故事性突出的内容,一律使用一种教学方法,甚至照本宣科。这种缺少启发性,有教无法、教不得法的教学,势必会出现在实习中课堂教学效果欠佳的情况。

2.备课质量不高。历史专业的实习生在备课方面较为普遍地不能很好地研究教材,把握教材,不能很好地领会教材的内涵和外延及二者的关系。其表现,一是对知识的把握不深不透,有时会凭自己的理解或想象去讲解;二是没有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没有把握好重点和难点;三是只备教材不备学生,对所教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不了解,所以在上课时容易出现盲目性的现象。基于上述状况的出现,实习生一旦走上讲台,进行实际课堂教学,就可能会出现一系列预想不到的问题。因此,备课质量不高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3.课堂教学技能不规范。在组织教学方面,往往不能有效维持整堂课的教学秩序。在教学过程中,导入新课时方式方法易简单陈旧;讲授课程内容时照本宣科,缺乏深度,不能很好地把知识性、思想性、教育性有机地融为一体;在讲课时语调和神情缺少变化,语言不够形象生动,不善于运用肢休语言;板书设计缺乏整体性,字迹潦草甚至书写笔顺错误。

(三)教育实习前的专业准备不足

教育实习的前期准备,应该由学科专业准备和教学理论知识及师范技能准备组成,它涉及很多与师范教育相关课程的学习。当前历史专业中学教育实习前的师范生专业准备还存在着许多不足。

1.教育专业课程所占比重偏少。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育专业课程(包括教育实习)构成师范历史教育课程的三个模块,其中前两类课程所占比例达到近90%左右。

2.教育专业课程的内容和结构不够合理。对具有时代性、国际性的教育信息和新的教育思想不能及时汲取,实用性不够强,不能适应教育实习的要求。

3.教学模式陈旧。缺乏自主探究学习模式,反思性教学模式等。在教育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方面采用的方法较少。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形成交流、互动的学习氛围,对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不利。

4.教育实习指导教师选派质量难以保证。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出现了校内学生人数增多、教学任务加重的情况,结果能抽调承担中学教学实习指导任务的有经验的教师少了,使一些缺乏实习指导经验的年轻教师也承担了这一任务。这样就使实习生在实习中得不到应有的高质量的指导,也严重影响了教育实习的质量。

二、中学历史教师职前培训中问题存在的致因

通过对中学历史教育实习过程的透视与思考,认为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专业化认识上的误区

在当今社会仍然存在对教育、教师轻视的社会心理,这就使人们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职业地位的认识有偏差。一方面,认为中学教师所教课程知识含量不是很高,学术性不强,中学教师这一职业只是算是一个准专业性职业。另一方面,从国家政策层面看,也没有一个公认的、清晰的教师专业标准,结果有一些水准较低的人也进入了教育教学领域。鉴于这种旧观念影响的继续,长期以来包括历史专业在内的中学教育实习目标定位就不太明确。实际上,历史教育实习不仅仅是一个教学环节或毕业前的一次实习,而更应该是一个教学过程。这一教学过程应包括教材和教法研究、基本功训练、模拟教学、教育见习、教学实习等全方位的训练和实践。同时,教育实习不能只注重要培养一名好教师,更要注重对未来教师整体成长和终身发展的培养。同时,教育实习的目标还应参考教师认证能力要素,为师范生通过教育实习获得新知识、新技能和专业成长以及达到有效教学的高要求期望提供关注的焦点和标准。具体能力要素应包括所教科目相关知识、交流能力、教学经验、评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公平性和职业风貌等等。

(二)教育实习与教育改革发展不能同步俱进

1.对基础教育重大改革认识不足。高等师范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为中学培养合格的师资,然而由于对基础教育改革了解的少,主动适应基础教育发展的意识不强,结果使高等师范教育的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与基础教育实际相脱节,相应的改革措施跟不上。当前基础教育已从教育观念到课程体系、从教育内容到教学方法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因此,高等师范的本科教学应与中学的课程内容和课程特点紧密联系。由于高等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改革相脱节,使得实习生在中学实习时不能根据教学实际和特点来有效地组织教学,不能很好地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新要求。

2.实习指导教师与实习生间的矛盾。首先,高校实习指导教师与实习生之间人数比例严重失调,普遍存在指导教师数量不足的现象,容易造成实习指导的不全面、不具体。特别是近年来高校扩招学生人数增多,而实习指导教师人数有限,要想对实习生有一个全面了解和全程指导就更难做到。其次,从实习学校来说,由于升学率等的压力,中学一般都在初三、高三安排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的教师,而几乎所有的学校都不会向实习生开放这两个年级。实习生进行实习只能在初一、初二和高一、高二年级。这样实习生在中学实习时实际上无法真正接触到最优秀的教师[2]。再次,无论是师范院校,还是实习学校,都没有对实习指导教师资格认定明确指标和要求,使得一些指导能力不强的教师也在事实上指导了教育实习。

3.实习模式安排不科学,实践环节设置不合理。当前,教育实习普遍安排在毕业前,以一次性实习为主,时间基本定为6周左右,占四年总学时的4%。而国外大学的实习时间一般都安排在15周以上,占总学时的12%左右。由于实习时间较短,实习后又紧接着有部分学生要考研,大部分学生面临毕业要找工作,所以根本没时间对实习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弥补,结果对教育实习的实际效果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三、改进中学历史教师职前培训的思路与对策

从目前中学历史教育实习的实际情况看,存在着很多问题。下面针对这些问题谈谈改进中学历史教育实习的思路和对策。

1.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与高等师范教育的结合。为了让学生对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相关信息、基础教育发展的现状及动态有所了解,应定期开设与基础教育改革有关的专题讲座;为了让学生了解新形势下中学教师所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还可邀请主管基础教育的相关人员、中学校长及一线优秀中学教师与学生见面,把中学的教育教学经验尽可能地融入教师的职前教育中去。同时,多创造机会和条件,让教师和学生深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第一线,了解和研究基础教育,让学生对中学教学的现状有一个了解,从而为今后的教育实习做好铺垫。

2.改革教学内容,合理设置课程。目前,师范院校的教学内容在师范性上体现的特点不突出、不明显,与综合性大学区别不是很大。学校安排的专业课偏细、偏多;教育学科较单薄,教学法、教师基本技能课课时偏少。因此,为了学生将来能有效地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中学教学中,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有必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调整课程体系,强化学生的教育理论体系和技能,尽快建立起与基础教育相适应的高等师范教育新体系。

3.加强教师专业基本技能训练。为了培养未来合格的中学教师,学校应重视对学生专业基本技能的培养与训练,具体可采用以下办法: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要求学生在通读教材掌握课程重点与难点的基础上认真备课、写教案;在进入中学前进行试讲,由所在小组成员和指导教师听课,大家评议所讲课程的优缺点;参加微格教学训练,进行教学模拟实践,通过微格教学找出问题和不足,进一步完善需要改进的地方[3]。

总之,教育实习是师范生正式走上工作岗位前的一次重要的“实战演习”,也是培养学生向教师角色转变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过程与举措。它在师范教育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未来合格的历史教师等方面具有特殊的意义和重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