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教育经费监控体系创建

时间:2022-05-18 05:15:00

导语:网络环境教育经费监控体系创建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网络环境教育经费监控体系创建

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至今,各个学校都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财务危机。这种危机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教育经费的投入不足;二是经费效率不高,投入产出率较低。解决这个问题也应该从两方面着手,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财政拨款机制的改革势在必行,同时,提高现有经费的利用率,提高经费的投入产出率也至关重要。从1985年至今,我国实行教育经费“综合定额加专项补助”拨款方法,并执行“包干使用,超支不补,节余留用”的原则,即学校在获得经费之后,对经费的使用主要由学校自己支配,并且自负盈亏。这种方式存在许多的弊端,经费的使用方式由学校单方面控制,缺乏有效的考核和监督,不能有效激励提高院校办学效益。本文将就当前网络环境教育经费监督体系构建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教育机构经费使用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金使用效率不高学校以及所有的政府事业单位和公有企业都存在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缺乏对公共财产的节约意识,有的甚至利用对公共财产的运作权谋取私利。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完善的评估机制和多方监管。

(二)公务性支出过高学校特别是高校,除日常的教学外,还有着各项教学教研活动,如:会议、接待、访问学习、检查、科研课题等。与此相关所形成的费用,就形成了学校的公务性支出。据有关数据显示,高校的公务性支出平均可以高达总费用的30%左右,`作为一个以教学为主要业务的单位来说,公务性支出显然存在可以压缩的空间。形成如此高额的公务性支出有两方面原因:首先是公务性支出的受益人往往是学校职能部门中的管理人员,公务性支出的金额和必要性得不到很好的监督。其次是缺乏对公务性支出的效能评估,由于部分公务性支出无法对其作用进行评估,因此公务性支出变成了学校报销费用的温床。

(三)超规模发展引发的财务问题为了实现学校的快速发展,人才引进和设备引进变成了学校管理发展中的两个主要手段,学校的发展成果也和这两项数据密切挂钩。然而大规模的人才引进和设备投入并不能在短期内转换成教学成果和形成经济效益,学校的发展规模应该循序渐进,日常运行和教学的基础投入与发展经费应该形成一个良好的匹配比例。但这与很多高校领导者求发展求成果的意愿是背道而驰的。

二、网络环境下教育经费监控的特点

(一)网络环境为教育经费监控提供了有效的渠道教育经费缺乏有效考核和监督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地方政府与学校之间缺乏一个有效的渠道。在传统环境下,对经费的使用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面监控必然需要很高的控制成本,同时也会对资金的运用产生一定的局限性,如加长资金运作的程序,延误经费开支的及时性等。互联网的应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网络环境拉近学校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距离,降低了地方政府与学校之间的沟通成本,通过互联网,地方政府能够在最短的时间接收到来自学校对经费运作的计划、实施以及后续的详细内容,同时也可以通过数字签名,对部分经费的运作做出快速的响应,从而实现对学校教育经费运作的参与和控制。

(二)网络安全问题是构建网络环境下教育经费监控体系的障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逐步成熟,网络犯罪率也同步上升。虽然地方政府的教育经费监控网络系统并不会像网上银行、电子商务系统可以从网络漏洞中获取直接利益,但教育经费的监控安全同样会对学校,以及与学校相关的经济利益单位造成影响。例如,某些参与学校建设的单位,可以通过截获和修改地方政府对教育经费的监督信息来获取利益。另外,学校教育经费的运作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信息,一旦被侵入和破坏,都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因此,在网络环境下构建教育经费监控体系对网络安全也将提出很大的挑战。

三、构建网络环境下地方政府教育经费监控体系

地方政府教育经费监控体系的构建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监控的内容,二是监控的流程、三是监控时运用的技术。

(一)地方政府对教育经费监控的内容地方政府对教育经费的使用过程参与监控可以增加地方政府对于教育经费的监督,更好地落实教育经费的使用情况,对经费的使用方向增加政策性的引导。并且在监控过程中从宏观的角度观察各学校经费使用的松紧度,把其作为以后年度经费投入的理论基础。但是如果地方政府对教育经费过度干涉,势必会影响学校对经费运用的自主权,因此地方政府应该给部分教育经费的使用留有余地,同时监控的过程以看为主,以问为主,而不是在监控的过程给予同意或者不同意的意见。目前教育的经费支出主要分为三大类。基础建设类:包括学校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图书馆、实验室、教学设备、图书、基础设施、校园环境的建设和采购。这些项目一部分通过专项资金,一部分由学校自行投入,涉及金额大,建设项目少,有专职的部门进行立项。项目前的论证和项目后的验收过程和资料都比较齐全,政府在监控的过程中,应该扮演参与的角色,利用政府采购的程序,与学校共同完成,并且作为职能部门,对建设意见提出指导性意见。教学运行类:包括学校运行中产生的各种费用。如教师的课酬和基础科研,学生的奖学金,教职工的工资、津贴,教学运行过程中的管理,教具损耗维修等。这部分经费属于学校的日常开支,在使用的过程由学校内部控制,并且费用使用一般来说比较规范,政府在监控的过程中,无需进行过多干预。其他类:主要是学校组织的一些科研、学习、娱乐活动以及专项科研经费等,这部分经费的灵活性较高,作弊可能性大,政府在监控时应该重点监控,高密度严格抽查和审查,对于不合理的经费支出及时予以制止。对于一些数额较大的其他类经费,甚至可以逐笔审批,与学校共同参与控制。

(二)地方政府对教育经费监控的流程地方政府对教育经费的控制应该主要在支付环节。首先,地方政府可以让学校按照其要求,将费用设为以上三个不同的大类,对不同类别的开支,政府选用不同的监控政策,一方面可以增加学校的自主权,充分发挥学校专家对业务熟悉的特点,把钱用到实处,一方面可以降低地方政府对教育经费监控的工作量。对于非重点监控的类目进行定期的抽查,抽查的内容主要为是否把重点监控的类目报送到非重点监控的类目躲避检查。对于重点监控的类目可以分为两个大类,第一类为政府参与的项目,这个项目需得到政府的签名,方可进行支付,第二类为普通项目,即上报一个工作日,没有被驳回的即可进行支付。政府在监控这个类目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抽查。

(三)网络监控体系的实施和安全问题通过网络实施监控必须构建教育经费的监控系统,系统的构建主要由以下几点构成:

1.系统的前台处理程序。系统的前台处理程序和一般的管理信息系统并没有很大的不同,主要是根据需求进行相关业务数据处理的定制。

2.数据仓库的构建。网络环境下对教育经费监控的一个重要优点在于,对于报送的数据可以通过系统进行自动的统计和分析,从而构建出一个数据仓库。政府在掌握学校教育经费的使用情况后,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调整教育经费的投入方案,为制定新的教育经费政策提供基础和数据。

3.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是教育经费监控系统的根本,除去人员作弊,几乎所有的风险都集中在传输环节。系统涉及的部门仅有各个学校以及政府相关的职能部门以及银行,因此构建专用网络,从物理上杜绝被侵入的风险,难度并不大,是一种可行的方案,但是构建专用网络所耗费的资金和网络的维护成本比较高。因此综合考虑也可以初级采用现今比较成熟的网络防火墙技术,通过防火墙拦截入侵,同时在系统的两端加入加密和解密程序,对保密的资料采用密文传输的方式,保障数据的安全。具体如图1所示。

4.数字签名。在网络环境下,通过网络传输资料和签署意见,但数据是无实体单位,容易被复制篡改,因此要引入数字签名机制,对系统中的资料实施口令式管理,彻底杜绝人为作弊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