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与学生文学情操培养
时间:2022-05-17 09:28:00
导语:朗读与学生文学情操培养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新教育提出了:“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六大行动,旨在持续提升素质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情商、智商。具体到语文教学中,笔者认为,注重语文教学过程中对“朗读”的重视,不仅有助于语文课程本身的教学,更有助于对学生文学情操的培养。
一、以朗读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倘若能有百十篇范文、上百首诗歌的积淀,定会融会贯通,文思泉涌,对事物也会有自己的见解,进而树立自信,增进才干。而这种境界的形成,离不开良好的朗读习惯的形成。朗读是学习语言文字,驾驭语言文字和运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手段。大声朗读,才能读出语感,体会词语的妙用,锻炼当众发言的胆量,在“润物细无声”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无论是口头表达还是写文章都会受益匪浅。《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第七条是这样表述的:“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那么如何“培养语感”呢?“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是《语文课程标准》所有学段必不可少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将学生的朗读分成了三个阶段,即晨诵、午读和暮省。晨诵时间为上午八点至八点二十,每班学生站立室内齐诵古典诗词,在吟诵时可以感受与理解,传递人类美好的愿望,其名称是与黎明共舞。午读时间为下午一点至一点二十自由阅读属于学生自己的童年书籍,如《爱的教育》《上下五千年》等,要求他们出声有感情阅读,通过这些书籍,告诉他们和平、尊重、爱心、宽容、合作、诚实,以此编织出一张美丽的网,呵护孩子在漫长的旅途中保持着纯真、快乐与勇气。幕省为下午三点四十至四点,是学生每天在完成学业之后,进行总结和反思,随即选择学生在全班师生面前大声陈述一天的所学所得所思,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二、以诗歌之美培养学生追求美的情操
诗歌的语言不仅富于节奏感、音乐美,其内容也包含着丰富的情感,因而朗读诗歌更有利于对学生对美的感知,对情操的培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讲的就是诗歌对文学情操的感染和陶冶。在诗歌朗读过程汇总,教师要指导学生把握诗歌思想内容,确定情感基调。也就是说,首先要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根据思想内容,确定情感基调,授课教师要适当为学生讲解诗歌所富含的时代背景和典故,让学生深刻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进而理解诗歌本身的意境。其次,要根据情感的需要,确立语速。诗歌诵读,有一定的规律可循,需要正确处理好停顿,节奏自然鲜明,诗歌才富有韵律美。古诗有节拍停顿,现代诗也有节拍停顿,如果我们仔细分析诗歌内容、意境,会知道采用怎样的阅读语速以及如何恰当的提顿,如此去指导学生,就会让其自然生发出对诗歌美的感受。
三、注重朗读的形式以增强效果
提及朗读,往往传达给人的是大声的朗诵,或是让学生齐读、自读以及让朗读能力较强的同学带读。这些方式的阅读,无法很好的达到以培养学生文学情操的目的。要知道,驾驭语言文字和运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表达思想、发表见解的重要途径,同是一篇文章,朗读的方式不同,其效果是截然不同的,给听着的感受、感染、影响也是不同的。声情并茂的朗读有助于文中蕴涵感情的抒发与宣泄,使静态的无声的语言文字化为动态的有声的具体情景,从而激发读者与听者的情感美。因而,要想让学生融入到文章的意境之中,获取美的感知和享受,教师就应当为其提供尽可能丰富的朗读形式。在笔者的执教过程中,除齐读、自读和带读外,还经常分组读、分角色读、诗朗诵、朗读比赛等形式。在实际操作中,笔者发现,分组读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齐心协力的意识;分角色朗读可以增加读课文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创造性;诗朗诵可以锻炼学生的自我理解能力,培养其自身的文学领悟能力;朗读比赛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同台竞技争第一的学习氛围。总之,在带领学生朗读的过程中,配合不同方式的朗读,将会产生良好的授课效果,对我们的语文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自觉性都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四、朗读过程中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首先,朗读的内容不应局限于课本本身,要补充内容,拓展视野。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量长期被固定在一个范围内,使得学生的阅读兴趣逐渐减弱,很难进行有感情的语文朗读。笔者认为,在读熟课文的基础上,可以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多涉猎一些课外读物,如童话、寓言、故事等,充分“午读”的时间让学生多读一些课外书,多接受一些新鲜的事物,开阔眼界,启发智慧,培养兴趣,增强学生的阅历和见识。再次,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引导者的角色。如果缺乏行之有效的指导,学生读得太过自由散漫,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将达不到朗读应达到的目标。教师一方面要增加多种朗读形式,以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加深其从朗读中获取知识的自觉性;另一方面,教师要完善自身的知识修养,把已有的知识储备有效地传达给学生,并带动他们采取恰当的朗读形式,提升学生的领悟能力。综合说来,教师不仅要自己明确朗读的意义,更要让学生体会到朗读的乐趣,进而去用心地去读、去体会、去感悟,久而久之,学生自身的文学素养将会不断提升。
- 上一篇:城区给排水视察汇报
- 下一篇:市直机关与社区互助共建领导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