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项目专业发展战略问题
时间:2022-05-08 04:26:00
导语:地质项目专业发展战略问题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地质类专业以地球作为研究对象,以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建筑物地基及地下工程的施工、地质灾害的治理和地下深部科学探测为服务领域,涉及到资源和环境两大主题。人类一直在进行着四大科学探索工程——“上天、入地、下海、登极”,它们都与地球科学技术有深厚的联系。到2020年我国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上述目标,离不开资源与环境问题。资源是人类社会活动文明的物质基础,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因素。而环境问题关注的焦点已经从局部地方的工业公害转移到全球和区域的环境问题上来,成为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资源的枯竭,迫使人类去勘探开发埋藏更深、条件更艰苦的新型资源;环境的恶化,则需要人类探索更深层次的原因,从根本上规避或消除影响因素。这些工作都需要科学家们利用地质的技术手段来了解最直接的信息。因此,在未来,培养满足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的地质类专业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地质工程专业发展战略的根本问题主要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和培养多少人才的问题。
一、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
1.我国地质工程专业办学现状
2O世纪9O年代,我国设有地质类专业的学校共有61所,分别属于15个部委、8个行业公司和省市政府。其中,工科类地质专业15个。1993年,国家教委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简介》,工科类地质及相关专业也有1O多个,主要有:矿产地质勘查、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应用地球物理、应用地球化学、勘察工程、石油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勘查等专业。1998年国家教委颁发的引导性目录中,将所有工科地质类专业合并成一个大专业——地质工程专业。目前,国内办有“地质工程”专业的大学有:中南大学、西南科技大学、西安科技学院、长安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焦作工学院、河海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中国矿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石油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兰州大学等;办有“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大学有:中国地质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吉林大学、石油大学等2O所;办有“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大学有:中国地质大学、贵州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吉林大学、长安大学等24所。由于这些学校原属于不同的行业部委,其侧重点不同,为了保持原行业的需要和特色,在这个地质工程专业名称下,各学校根据需要各有不同侧重面,有的侧重煤炭,有的侧重石油,有的侧重有色金属,有的侧重工程等方面。因此,同一个专业,各学校设置的课程就有很大差异,培养规格也不一样,这对于专业评估、管理等方面都造成了困难。
2.国外地质类专业教育现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都积极致力于经济发展,世界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繁荣,但随之产生了诸如人口膨胀、资源枯竭、能源危机、环境恶化、生态失衡和灾害频繁等严重的社会问题。特别是资源和环境问题,是国际上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它涉及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社会价值观念与伦理道德、法律和政府政策等方方面面,十分错综复杂,这单靠科技进步和工程创新是无法解决的。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出发,由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联手方能解决。因此,国外在培养地质工程师时,强调学会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去研究和解决问题。严格说来,国外的高等院校内没有地质工程专业,地质工科教育一般在工程领域,所设的地质类专业大多没有细分,只设“地质学”或“地球科学”专业所设课程除了数、理、化等基础课外,主要是地质学科的基本原理类课程,如构造地质学、岩石学、矿物学、地层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地质学、环境地质学、古气候学、结晶学等,方法技术类课程较少。从设立的课程可以看出,他们培养的学生主要侧重于地质学基本原理的掌握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且招生规模较小,一般一个专业每年只招收1O余名学生。但是,要求学生对地质工作方法有全面的掌握,在高年级学习了一定的专业课程后,一般要求学生利用假期参加地质工程实习,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一般仍然具有较强的科研实际工作能力,在走向社会后很快能适应自己的工作。
3.地质工程专业发展战略的几个问题
地质工科教育的问题,从根本上讲,可以归结为3个基本问题:一是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即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二是培养方案与模式,即如何高质量地培养出所需要的人才;三是培养规模,即在一定的时期内,要培养多少地质工科类专业的学生才能满足国家需要。新世纪的中国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地质工程人才呢?我们认为,这应该根据地质科学的发展趋势、我国基本国情和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以及国际办学经验来决定。
(1)我国地质科学发展趋势。综观我国地质学科的发展趋势和任务,可归纳成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为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主要包括:能源与矿产资源以及地下水资源的发现、勘查、开发和保护;地质灾害的预测与防治;人类工程的地质基础;环境保护等。第二,全面深入认识地球。加强学科综合研究,全面了解地球系统的作用原理,为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提供指导。第三,加强高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和学科发展。
(2)我国的基本国情与国民经济发展需要。首先,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正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并且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完善,尤其是我国加入wT0后,地质工科教育原来面向的地矿行业也在经历了体制上的根本性转变,国土资源部的政府职能和运行机制已完全不同于原地矿部。资源的勘查、开发工程、基本建设中工程地质市场等将由市场经济规律支配,而资源的监测管理、保护和分配、地质工程项目的质量监督和评估,则由政府部门通过制定相应的资源政策和法规来调控。今后地质工科教育面向的主体不再是某个部门或某个行业,而是市场。实际上,现代地质工科已波及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资源、环境、基础工程等,普遍存在于许多产业部门和企业的生产中。因此,地质工科教育面对的领域将是十分广阔的。其次,现代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引发的“知识爆炸”迫使地质工科教育重新回到重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和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上来。近些年由于知识信息的产生速度日益加快,人类知识老化周期缩短,其总量已达3~5年翻一番的惊人程度。近些年来,生产、管理部门兴起的“在职进修学位”在一定程度上就反映了这种变化。地质工科教育与其他工程教育一样,也面临着知识快速增长的挑战。与知识增长的速度相比,四年的本科教育时间显得太短。因此,本科教育只是地质工科类人才培养的一个短暂的初级阶段,其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基础知识的学习,综合能力(包括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等)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上来。还有,应该看到,目前我国还处于发展中的初级工业化阶段,在大多数工程领域,我们还走在西方发达国家早已完成的路途中,而这是不可能跨越的,只能是加速前进。当前我们的国情实际制约着我国的地质教育还必须兼顾“专才”的一面。特别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是经济尚欠发达、人口多,高等教育还不能像发达国家那样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愿望,培养一位大学生要花费国家大量教育资源,我们不能把国家投入的有限的教育资源单纯用来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而应该使培养的大学生进入社会后必须能马上承担一定的专业工作,这样才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
4.我国地质工程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要求
综上所述,我国的地质工程教育应改变“专才或通才”的单一培养目标和模式,应该转向以培养“具有扎实基础、一定专长”人才为主,适当兼顾对各行业人才的需要做法目前,地质工科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为适应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素质高、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专业人才。培养具备基础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从事资源地质勘察的初步能力和解决常见地质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能在资源勘察、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管理等领域从事资源勘察与评价、管理各类工程建设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地质工科类专业的业务培养要求应该是:要求学生在学好数、理、化、外语、计算机知识的基础上,主要学习基础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质工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受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掌握运用现代地质学理论和先进科技手段,具备进行资源地质工作和解决与各类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并具有合理利用与保护自然地质环境的初步能力。毕业生应该获得如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地质工程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区域地质调查、矿产资源普查勘探、工程勘探的基本方法;初步掌握工程勘察的常用技术和测试方法,掌握常见地质工程问题的分析方法。
(3)具有对区域地质、矿床地质、成矿地质条件等进行综合分析及矿产资源评价、管理的初步能力;具有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及管理初步能力;具有解决工程建设中各种地质问题的能力;具有对环境地质做出评价与规划的初步能力;初步具备应用计算机技术处理上述地质问题的能力。
(4)熟悉地质资源、岩土工程与勘察、环境等方面的方针、政策、法规。(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了解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的理论及技术发展动态,并具有强的自学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及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
二、地质工程专业发展建议
1.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规模目前,尽管我国有几十所大学设有地质工科类专业,各学校的招生规模在几十至百余名不等,但从目前社会需求来看,其数量根本满足不了国家需要,每年毕业生的供需比达1:2~1:5。从长远考虑,特别是如前所述,地球科学的功能已扩大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有必要适当扩大招生规模,但也不要像我国上世纪5O~6O年代那样无限制地招收过多的学生,据目前需求分析,最好达到目前规模的1.5倍左右。
2.应对措施
(1)改变目前地质类学生的招生制度。针对生源少、学生不愿学的状况,应该适当采取优惠政策。比如,适当降低录取分数线、面向地矿行业定向招生,以解决目前地质队和矿山缺乏技术人员的问题。
(2)分层次培养地质类专业人才。高水平的地质类专业人才要依托各校的学位点来培养,可建立数个工科地质专业基地来培养本科生。
(3)采取措施,帮助学校建设一支稳定的地质类专业教师队伍
(4)加大对地质类专业教育的投入。因为现在各学校追于社会对地质类专业的偏见,对地质类学生的收费大多实行优惠政策,所收学费普遍低于其他专业的学生,从而影响了学校的经济效益和办地质类专业的积极性。因此,国家应对招收地质类专业学生的学校,按招生人数给予补贴,以调动学校招收地质类专业学生的积极性,培养足够数量的学生,保证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对地质类人才的需要。
本文是教育部地矿教学指导委员会研究课题的一部分成果,在本课题研究与论文撰写过程中得到了相关院校的支持,参考了兄弟院校的资料,在此,致以衷心感谢。
- 上一篇:全区村民丧葬费用免除意见
- 下一篇:探索采矿和地质专业培育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