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农村中学教师困境

时间:2022-12-23 10:07:00

导语:新课程下农村中学教师困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新课程下农村中学教师困境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广大教师感受最深的是新课程改革更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教学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然而,在农村中学课改实施中,由于受地区经济、文化、交通、信息等因素的影响,使课改实施出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存在问题的查找,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以便更好地推进新课程的全面实施。

一、现在农村初中课改实施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1.教师思想观念与课标要求存在差距

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和学校对教师评价制度的影响,很多教师并没有把新“课标”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放在主动的工作中心上来,关心的也就是学生的考试成绩,没有注意到对自己的新教学要求和对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因而“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没有树立起来,满足于向学生灌输现成的结论,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与科学观念的培养与渗透,从而出现了满堂灌的局面,扼杀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2.教师业务素质与课标要求存在差距

教师既然是新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者,就必须担负起设计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的责任。由此可见,教师素质决定着课改成败。就目前农村初中教师而言,表现为整体素质不高,知识结构单一。从学历层面看,相当一部分教师是在工作后通过在职进修而获得了本科学历,所学专业知识体系不全,对其它相关学科的知识掌握有限;从专业结构来看,由于部分农村学校教师紧缺,专业不配套,因而导致部分学科教师素质偏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科质量的提升。

3.学校教学资源与课标要求存在差距

在新课程实施中,任何一项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都需要一定的教学设备、教学手段来支持,然而,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许多农村学校教学资源严重缺乏,教材配套的挂图不全,陈旧不堪,教师上课仍是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给正常的教学活动带来许多不便。

4.评价机制与课标要求存在差距

多年来,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社会、家长甚至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评价学校主要看升学率。这在导向上就无形地引导着教师搞题海战术,抓知识点的落实,以小考应对大考,走上了应试教育的回头路。同时,由于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史、地、生等科目自然沦为副科,失去了作为一个学科需引起的重视和学习,极大地阻碍了这些科目的建设。这种现象的出现与新课标的要求背道而驰,束缚了教师的手脚,抑制了教师课改的积极性。

二、解决对策

1.更新教学观念

新课程要求学生要体现时代特征,树立健康的个性和完善的人格。促进学生整体发展,教学中要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结合为一个整体,不仅让学生获得基本知识与技能,而更重要的是要注意知识传授的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学习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促使学生成为综合发展的人。

2.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

教师业务素质的高低是影响课改实施的重要因素,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教师的素质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抓起:

(1)继续强化在职进修培训。一方面对未达到本科学历的年轻教师要提出提高学历层次的要求,让他们通过在职进修的方式达到相应专业的本科学历;另一方面要抓好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培训工作,充分利用寒暑假组织教师参加各类继续教育课程的培训,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

(2)注重计算机操作技能、网络运用等相关知识的培训。要充分利用校内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对教师的操作技能、网络信息检索知识、常用软件的运用及课件的制作进行培训,从而提高教师对计算机和多媒体的运用技能,使信息技术有效服务于教学。

(3)重视教学研究工作的开展。教研与教学息息相关,教学是为教研积累经验,而教研成果又反作用于教学工作。通过教研发挥集体智慧的作用,促进教师增加思维空间,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解决教学中各种问题的能力。

(4)树立创新意识,增强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新课标提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这就要求教师自身要有突破传统的创新激情和探究质疑欲望,把创新意识融入教学中,并能主动学习所任学科及教育理论的前沿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养,打破旧的教学模式,积极尝试、体验新的教学方法,达到具有一定的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敢于改革,创建个性化课堂,并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努力使教学活动成为创新活动,从而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

课程改革作为新世纪的一种新生事物,困难和机遇同在。但是,只要我们广大农村中学教师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在课改实施中结合自身实际、学生特点及学校条件,正确审视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并采取积极的心态去学习,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农村初中课改定会收到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