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学生活的课程资源
时间:2022-10-21 02:52:00
导语:打造学生活的课程资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着一次全国范围内的课程改革,这次课改将课程资源提到了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课程改革的设想就很难变成实际教育成果。我们的当务之急是要强化课程资源意识,提高对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更好地实现课改目标。
所谓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根据课程资源的不同作用形式,我们可以将课程资源分为多种类型。按照课程资源的内容,可以划分为物力资源、人力资源、制度资源、时空资源等;按照课程资源的来源,可以划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按照课程资源的表现形态,可以划分为显性课程资源和隐性课程资源;等等。
在教学过程中,人们往往更加关注的是显性课程资源,比如,实验室、电教室、科技馆、图书馆、科研所、博物馆、教材、教辅等,因为这些更加丰富多彩、生动直观。而那些更具人文性的如学生、教师、师生的情感和学习的兴趣等隐性课程资源则多被忽视或轻视,抹杀了它们“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本文拟对“学生”这一特殊的课程资源进行解析。
一、学生课程资源的内涵及其利用现状
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是直接决定课堂教学目标实现水平的关键性因素。现在,教材已经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学生都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课程资源,是生命个体和教学活动的主体,是直接决定课程实施水平的关键性因素。而我们在现实中往往不重视学生特性,没能很好地挖掘利用学生自身的特点这一隐性课程资源。基于此,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1.学生课程资源的内涵
“学生是有学习需要并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的人,是教学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即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是课堂教学中一种特殊的课程资源,因为他们是有生命的活的个体,不同于一般的物质课程资源,他们有自己的身心发展特点,有自己的人生经历,有自己的家庭生活,有自己的认知水平等。“作为教学系统的基本要素,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特征,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进行的方式、效率和结果。而教学活动又不断地建构着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特性,促进学生身心的完善和提升。也就是说,学生的发展变化是教学的目的所在,也是教学效果的体现形式。因此,在课堂上合理利用学生课程资源,将会使课堂教学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2.擘生课程资源利用现状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开展,专家学者们把课程资源提高到了新的高度,但是关注的对象大多是社会课程资源、网络课程资源、乡土课程资源、图书馆、博物馆等课程资源,而对作为课程实施主体的学生,却很少被作为课程资源来进行研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课程资源认识偏颇
与纸质印刷时代的要求相适应,教材一直被视为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甚至有的人误以为教材就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因此,“课程资源即教材”的观念深入人心。的确,到目前为止,教材仍然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新课改的实施倡导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其中对教材的开发和利用是一个重要的方面。除此之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以及乡土资源等校外课程资源都是物质化的资源形态,这些都把人们对课程资源的认识固定到了物质形态上来,而对活生生的人力资源,尤其是学生这一特殊的课程资源则重视不够,从而导致人们对课程资源认识偏颇。
(2)传统的师生观根深蒂固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知识是外在的东西,主要是前人遗产的精华部分,而学生是不成熟的个体,他们还不能系统掌握那些传统知识的精华部分,必须依靠教师的系统讲授。因此,在传统教学观里,教师被置于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当新课改的观念深入人心之时,课程资源中人的因素被渐渐重视起来,理所当然,教师首先受到了高度的重视,被认为是“教学系统存在和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即。这当然无可厚非,可在高度重视教师的作用之时,也抹杀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关注到学生的主体特性。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很多教师和课程实施者并没有摆脱旧教育观念的影响,仍然视学生为被动的接受者,在这种观念下,学生依然被笼罩在传统师生观的阴影之中,没有发挥出他们应有的作用。
既然明白了学生作为课程资源的重要性,就要合理开发和利用它,首先应该分析这一课程资源的特点,从而做到有备无患。
二、学生课程资源的特点
1.主体性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所谓学生的主体性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选择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等,这些都是学生主体性的本质表现。具体表现在新课改中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其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创造性等得到发挥,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潜力,使他们的主体性得到发展,最终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效果的提升。
2.个体差异性
由于人的发展的主客观条件是不同的,因此其发展的过程与结果也有差异。尤其是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其身心发展都会呈现出不同于别人之处,比如年龄、身高、体重、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智力发展水平、认知水平、待人接物的态度、价值观等。这种差异性不仅表现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身上,同一年龄阶段的不同学生身上也会存在差异,这就要求我们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和水平,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3.顺序性和阶段性
学生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具有一定的顺序,都是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比如,学生身体发展都是从头部、躯干向四肢,从中心部位向身体的边缘发展的;记忆的发展是从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情感的发展是先有喜怒哀乐等一般情感,而后出现道德感、理智感等高级情感。同时,学生身心发展也有一定的阶段性,这主要表现为由于学生年龄的不同,身心发展的特点也不尽相同。“人在童年期思维特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情感特征是不稳定且形于外;而在少年期,其抽象思维已有较大发展,对情感的体验开始向深与细的方向发展,等等……。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的特点,要求教师以及课程实施者在教学活动中要按照一定的规律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从具体到抽象,使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
4.发展性
学生是处于特定年龄阶段的不成熟的个体,不仅他们的身心要得到发展,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都亟待发展。这表现在以下方面,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同时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因为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是一个不成熟的、正在成长的人,因此,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都与学校和教师有极大的关系。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实施者要充分顾及学生发展性这一特点,以促进学生发展。
三、学生课程资源的利用
1.课程设计时充分顾及学生课程资源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最有潜在价值的主体性因素,具有主体性、个体差异性、顺序性和阶段性以及发展性等特点。如果不充分顾及学生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课堂教学就失去了活力,失去了意义。学生是不成熟的个体,他们的认识是一条用感性认识做铺垫,然后通往理性认识的路,这就要求在课程设计时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充分顾及学生的认知、情感、兴趣爱好等特性。
首先,学生是发展的人。这表现在,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因此,教师应该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理论,熟悉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并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来进行课程设计。同时,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应该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培养前途并能获得成功的,因而应该对每一位学生都充满信心。另外,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也就是说,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还处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需要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地成熟,乃至发展起来。因此,在课程设计中务必要考虑学生在认知和情感等各方面的需求。
其次,学生是独特的人。意思是指,学生是完整的人,他们并不单纯是抽象的学习者,也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不仅具有智慧力量和人格力量,而且具有完整的生活世界、丰富的精神生活。同时,他们都有自身的独特性。每个人由于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的不同而形成了个人独特的“心理世界”,他们在兴趣、爱好、动机、需要、气质、性格、智能和特长等方面是各不相同的。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是社会的需要,也是学生的需求。
再次,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这集中体现在,学生是独立的人,不依别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学生不是由别人随意支配或任意捏塑的,任何人都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否则不但不能产生很好的结果,反而会挫伤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同时,学生又是学习的主体。正如每个人都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营养物质一样,每个学生也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精神营养,这是别人不能代替,也不能改变的。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在课程设计时要充分顾及学生的特性,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使学生成为真正发展的人。
2.课程实施时合理利用学生课程资源
课程实施是课程设计的中介目标,既然在设计时顾及到了学生课程资源的特性,那么在实施中就要合理利用它。
首先,课程实施时要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合理引导学生学习。因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阶段,对学生因材施教。同时,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他们的身心发展还不成熟,有时甚至还可能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这时,就需要教师对他们充满信心,相信每个学生都可以成功,并力图使不想学者想学,想学者学得更好。
其次,课程实施时要利用学生的个性特征,对学生因材施教。学生不仅是一个完整的人,更是一个具有独特性的人,这表现在,由于家庭、经历、社会等外界环境的影响,以及学生自身的人生态度、价值观的不同,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各不相同,在课程实施中,不能“一刀切”,而应充分考察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采用适合他们的方式方法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征,培养具有差异性的人才。
再次,课程实施时应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而不应强迫学生去学习。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学生也如此,他们都有自己看问题、想事情的态度和方法,教学的过程是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过程,也是尊重和发展学生人格魅力的过程,教师要充分重视这一点,把学生看成独立的、有尊严的个体,鼓励学生学习,激励学生自我发展,而不应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学生,否则会事倍功半。
“学生是有学习需要并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的人,是教学系统的基本要素之一,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在课程实施中,要充分挖掘并利用这一重要的活资源来促进课改的顺利进行和学生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 上一篇:执行家校联动革新品德教育
- 下一篇:转换角色让数学课堂更生动
精品范文
10打造企业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