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家校联动革新品德教育

时间:2022-10-21 02:50:00

导语:执行家校联动革新品德教育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执行家校联动革新品德教育

随着社会道德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发展,学校德育的功能和价值也进一步细化,仅仅依靠第一课堂的品德教育和第二课堂的德育活动已不能满足德育多元化的新要求,因此,必须拓展教育空间,加强第三课堂,即由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联动,共担教育重任。

一、基本理念

1.品德教育必须生活化

生活就是教育,教育就是生活。品德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是与生活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品德教育生活化即品德教育必须围绕学生的实际生活展开。它一方面为学生的生活服务,引导学生追求生活意义和提高生活质量,另一方面结合学生的生活并在其生活中实施品德教育。品德教育应面向社会,面向生活,要走向社会,走进生活,应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实践活动融为一体,为学生提供更多亲自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在亲历中判断、选择、体验和感悟。

2.家长是教育的义工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当学生、学校、家庭、社会形成教育的合力,才能产生教育的最佳效果。家长是学生的启蒙教师,家长的引导作用不容忽视。因此,品德教育需要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二、基本原则

1.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原则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是教育的出发点。品德教育坚持以学生为本,依靠学生开展教育,并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根本任务,同时要避免和克服德育“以书为本”,以教师和课堂为中心,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倾向。要把人才资源作为最重要的资源,着力于人才资源的开发。

2.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原则

家校联动开展实践活动的着眼点主要不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全面提高其素质。参加课外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和丰富其精神生活,有利于学生高尚道德品质的形成,有利于学生集体意识的形成,并对思维拓展和交际能力起到良好的助推作用,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特长,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3.因材施教和因地制宜的原则

因材施教主要是指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生理、心理和阅历的不同,选取不同的目标、内容和途径来实施课外实践活动。比如,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应侧重于生活情趣教育;三四年级的学生,应侧重于生命健康教育;五六年级的学生,应侧重于理想责任教育。因地制宜主要是指不同学校或不同年级,在课外实践活动中根据当地的社会条件和学生家长的实际情况,合理利用学生家长的资源,通过不同的内容和途径带领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

三、具体措施

1.加强亲子交流

家校联动首先应保持并加强家校联系。家校联系方式可以很多,如《家校联系手册》,用书面语沟通;家校新时空,用手机短信展示学校资讯;每周“给家长的一封信”,由班主任亲自撰写,向家长汇报本班的学习情况,并留时间让家长留言反馈;班级博客空间,图文并茂展示班级成长历程;有的还制作班级小报,从新闻动态、学生风采等多方面展示,通过这些活动让家长感受到教师对孩子的良苦用心。但是,这些还只是“文与文”的交流,还缺乏“人与人”,尤其是“心与心”的深度沟通。

为此,周末可以布置较少的书面作业,倡导以学业汇报与社会体验的形式进行亲子交流、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可以尝试把传统文化《弟子规》的学习与现代家庭教育相结合。教师通过校讯通、家访、电话家访等方式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与沟通,指导家长用良好的语言行为给孩子做好表率,共同教育学生学好《弟子规》,并以《弟子规》的要求规范自己及孩子的日常行为。请学生家长及时向学校及班主任反馈孩子学习《弟子规》后在家的表现情况。通过此举措,真正让家长与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亲子交流。

2.“请进来”和“走出去”

基于前面所说的家长是教育的义工的理念,学校可以将家长为学校教育的义工量化,凡是孩子在学校读书的家长必须为孩子做一定量的义工,比如参与班级文化建设,给孩子讲授创业史等。而高级展示形式有两个层面,即“请进来”和“走出去”两个途径。一是学校可以让家长走进课堂。请优秀家长走上讲台,给孩子讲成长故事,开专题讲座等,根据效果可在班上、全年级甚至全校分享创业甘苦,开启智慧人生。我校请学生的母亲进行小学生健康知识讲座。在讲座上,对于小学生需要哪些营养、哪些食品有益健康和小学生饮食习惯等多方面进行生动、详细、有趣的讲解。通过这种专业的讲解,学生不仅了解了更多的健康常识,而且通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基本掌握了所学的健康知识,这将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大有裨益。二是家长协助,让学生走进家长的企业、走进“农家乐”等,开拓学生第三成长空间,让学生零距离去接触,去拓展视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同工作岗位的家长,具有的社会资源也不相同,通过家长帮助,把学生带到社会生活之中,并在这个过程中实施品德教育,没有了过去填鸭式的教育,多了份生动的体验式教育,形式更新颖,课堂也更活跃。不再局限于教室、学校范围,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走近生活,融入社会,使他们的视野更加开阔,知识也更全面。我校借中山市“一镇一品”的特色,走进名企名厂等,近距离接触工厂的工作。如,某班全体同学参观了同学家的制衣厂,在参观的过程中,同学们了解了一件衣服的完整制作过程,知道了一件衣服从布匹变为衣服要经过很多的工序,而且每一道工序都非常重要。学生们还认识了很多制衣机器的名称,如人字车、双针车、钮门车、凤眼车、锁边车、平车等。课后,学生们纷纷表示大开眼界,没想到穿在身上的衣服原来都是用一块块布经过那么多道工序才做成的,每件衣服都包含了设计者和工人们的心血。家校联动下,我校学生的足迹遍布了几十个行业:参观西餐厅,学习西餐正规礼仪,文明用餐;参观农场,感受鱼米之乡的富饶,近距离接触现代农业。通过组织这些活动,不仅拓展了师生的视野,而且加强了家校联系。

3.建设社会实践基地

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多地参加实践活动,学校应该大力进行社会实践基地的创立和建设。学校要主动与城市社区、农村乡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企事业单位、部队、社会服务机构、社会团体等联系,建立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基地。根据不同年级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实践基地,比如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选农科院为教育基地;三四年级的学生,以医院保健所等为德育基地;五六年级的学生,以名企为教育基地。

基地应该立足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开拓创新、自觉实践的精神与能力,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感悟、体验和升华。要充分利用当地和学生家长的教育资源,制定周密的教学计划,设置合理的教学课程,开发实践创作、综合活动、农事劳作、拓展训练、科学考察、社会调查、文化旅游、野外生存等教学实践活动项目。同时,学校要做好动员工作,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基地实践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如我们带领全体学生到某生态园,让学生近距离参观鳄鱼;参观蔬菜基地、盆景栽培;动手学习“水培”、磨豆浆;在农田除草、锄地的劳动实践。通过在田间劳作让学生感受劳动人民的艰辛,懂得珍惜劳动成果。这些体验式教育,使学生在教中学、学中玩、玩中练、练中悟,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觉悟,锤炼了学生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