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于发现学生的上进心

时间:2022-10-21 02:45:00

导语:乐于发现学生的上进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乐于发现学生的上进心

“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它是为着接受一切好的东西而敞开的。如果教师诱导儿童学习好榜样,鼓励仿效一切好的行为,那么,儿童身上的所有缺点就会没有痛苦和创伤地不自觉地逐渐消失。”(苏霍姆林斯基语)近来发生的三件小事,便坚定了我的信念——教育的全部诀窍就在于发现学生的上进心

这也算好事?当然!

2011年2月18日笔记: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为了进一步弘扬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班风,从昨天开始,我在班上设立了“好人好事记载本”。昨天中午,我特地表扬了5名认真值日的同学,并大力表扬了主动为同学挪桌子的两名男生,从孩子们晶晶亮的眼眸中,我看到了表扬的力量。

今天做好事的人果真多了起来,拾纸片儿的、擦黑板的、搬水桶的……“好人好事记载本”上的名字一下子多了起来。我决定将A的名字也记上去,理由是他在未能按时完成课堂作业的情况下,下课后仍然专心致志地在位置上抄写,字也写得很工整,值得表扬。孩子们听了我的想法,很是惊讶:这也算好事?“当然了!从‘从不完成作业’到‘主动写作业’,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呀!值得一记!”我的肯定回答显然给了A同学百倍的自信,看,他坐得更端正了!

坚持,加油!

2011年3月2日笔记:

“好人好事记载本”按学号由学生轮流值勤记录,我则利用每日晨会或夕会进行通报、点评。每到这时,孩子们的眼神总是变得更加晶亮。

上周末,我对着记载本一条一条地读着,当目光和学生B对上时,突然想到前一天和他的谈话,以及他当天的进步——一整天听课都很认真,也很守纪律,便灵机一动,卖了个关子:“今天呀,老师特别表扬一个人,因为他在老师和他谈话后能够知错就改,努力上进,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教室里一阵骚动,大家相互看着。

“谁呀?”“是谁呀?”……好奇、激动、询问最终全部聚集到我的脸上。

“现在,我郑重宣布——今天,这个努力上进、表现进步的就是B同学!”

“哇!——”夸张的惊呼响起来了,B的脸蛋儿红起来了,眼睛亮起来了。教室里,掌声响起来了!

“我衷心期望B同学能以今天为新的起点,用‘坚持’书写更美的篇章!”这是夕会的结束语,也是我最大的心愿!

B同学一直不太遵守课堂纪律,喜欢随意走动、大声喧哗,他的转变成了我每天最关心的事,如果他真的能从此“焕然一新”,那该多好啊!

没想到,好动的他真的行动起来了,星期一、星期二、今天,他一直像星期五那样努力表现,虽然做作业时还是忍不住想大声说话,可是一看到我提醒的眼神,立即就专心做作业了。真高兴,我表扬了他一下,他就用心努力了三天,如果我天天表扬他呢?那他岂不是会大进步?我在心里说:B,加油!

你很诚实!

2011年4月5日笔记:

广播操音乐已经响起,我放下手里的红笔,急匆匆往操场赶。孩子们早已列队跑向操场,等我追上队伍时,发现C和D两个人正扭作一团,在被强行拉开后,C泪眼汪汪,D气喘吁吁,指着C骂骂咧咧。

学校一向重视广播操进退场的纪律,众目睽睽之下,他们竟然敢大动干戈,不用想,这一周的优秀奖章肯定和我班无缘了。但我还是压住心中翻腾的怒火,把两人叫到一边,平静地问:“发生了什么事?”

在C支支吾吾、哭哭啼啼地诉说中,我明白了事情的梗概,原来是两人跑步入场时发生了推挤,好强的D对着C的脑袋打了一拳……如此看来,两人大动干戈时,处于劣势的是C,为什么打了人的D反而显得义愤填膺呢?

回想起D平时争强好胜的个性表现,我决定给他来个“太极”。

于是,我转过头笑眯眯地说:“D,我看你最生气,说说看,你有什么委屈?说不定我能帮你解决。”D迫不及待扯着嗓门儿把C说的话重复了一遍,一边说一边激烈地挥舞着手臂。

“好的,你很诚实,犯了错不抵赖,也是一种好的品德。”我的夸奖显然让D有些惊讶,他放下之前不停挥舞的手臂,安静地看着我,表情有些不自然,似乎又有些难为情,这些肢体和表情上的变化是他内心变化的外显。D在开始“自省”,这正是我期待看到的。

“D,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正视,不愿改正。刚才,你已经迈出了诚实的一大步,接下来我想知道,在整个事情的发生中,你有什么做得特别好的地方?想一想,说出来,我一定表扬你!”

我的再次肯定使D的情绪彻底放松了,“好斗的公鸡”转眼间变得温和平静。“诚实”的暗示,使他的眼神变得晶亮。他看着我认真地想着,我也很认真地、期待地看着他。

过了一会儿,他真诚地说:“吴老师,今天这件事是我不对。”

D能这样回答,说明他对事情中的“自我”有正确的认识,非常可贵。但是不能就此罢休,我及时指引他改正不足:“那么,你什么地方做得不对呢?”

“我不应该那么冲动地动手打他!打人是不对的!……”

“和同学发生矛盾时,应该怎么做呢?”

“尽量心平气和地解决,如果自己不能解决,可以及时请老师和家长帮忙……”D的语气很平静,向C道歉时也充满了友善,看得出这一切都源自他的真心,而不是“对老师的敷衍”!D能在这样的状况下对自我进行正确认识并进行自我教育,是我一直期望的,但也是超出我的预料的。这一切,不得不归功于孩子潜在的“上进心”。

在我的嘱咐下,记录员在那天的“好人好事记载本”上写下了D的故事。在故事的下面,我郑重地写了一行字——孩子,我看到了你的上进心!让我们的心灵为接受一切美好而敞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