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怎样运用信息化课程资源
时间:2022-10-21 02:35:00
导语:中小学教师怎样运用信息化课程资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推广与深入,信息化资源在中小学各科教学中的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也指出,要“积极利用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然而,同任何其他类型课程资源一样,丰富的信息化课程资源能否进入教学领域并显现其潜藏的价值,关键在于利用。积极且有效利用信息化课程资源是当前教育信息化工程从建设阶段转入教学应用阶段背景下广大中小学校和教师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从实用的角度就一个学科教师如何开发利用信息化课程资源提出一些策略。
一、提高认识,明确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内涵与类型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经常发生教师“想不到用”信息化课程资源的现象,这是教师信息化课程资源意识不强,对信息化课程资源的认识不够造成的。因此,对于教师而言,利用一定的时间精力学习信息化课程资源的理论知识,对信息化课程资源有一些基本认识与了解,很有必要,这是有效利用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前提。
1.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内涵
课程资源是指可能进入课程活动,直接成为课程活动内容或支持课程活动进行的物质和非物质的一切资源[1]。根据其物理特性和呈现方式的不同,课程资源可以分为文字资源、实物资源、活动资源和信息化资源[2]。可见,信息化资源是课程资源的一种类型,它是随着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而发展起来的新型课程资源。具体而言,信息化课程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上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具有课程价值的各类教学资源[3],这里的“具有课程价值”就是指“能够直接成为课程活动内容或支持课程活动进行”。
2.信息化课程资源的类型
从资源的使用对象和功能看,信息化课程资源可以分为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两种。前者是为教师的教学活动(备课、课堂演示、编制试题等)服务,实现一定教学功能的各类信息化内容和材料,后者是支持学生的学习活动(课外练习、复习、自主学习等),具有学习利用价值的各类信息化内容和材料。以语文为例,CSC语文电子备课系统属于信息化教学资源,而小学语文生字辅助学习系统属于信息化学习资源。当然两者的区分不是绝对的,例如,教师课堂演示所用的课件也可用于学生课外复习。
按照表现形式的不同,信息化课程资源通常可以分为数字音像教材、多媒体教学软件和学科教学网站三大类。
(1)数字音像教材。数字音像教材是指以CD、VCD、DVD光盘等数字存储介质为载体的录音录像教材,通常表现为课文朗读、课堂实录、教学录像、专家讲座等形式。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文朗读1-6年级全12册MP3》、苏教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录像VCD等均属此类资源。该类资源主要为教师备课上课服务。
(2)多媒体教学软件。多媒体教学软件泛指各种能为教学目的服务的计算机应用软件[4]。按照与课程教学内容的相关性,多媒体教学软件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与课程内容无直接联系但可支持课程活动的,我们称之为工具型教学软件。以语文为例,拼音贝贝等备课辅助软件,汉语大辞典、成语大全等字典词典软件,小学生组词词典、反义词大全等作业辅助软件,汉语分类词汇参考大全、汉字拼音等写作阅读辅助软件,均属此类软件。该类软件主要用来提高课程活动的效率效果以及降低课程活动的难度。
另一类是包含特定教学内容的,我们称之为内容型教学软件。根据内容特性的不同,又有教科书配套软件、课件和能力专项训练软件三种类型。教科书配套教学软件是一类以课程标准和现行各种版本教科书为依据,配合学生课堂学习或辅助教师课堂教学的软件,一般由出版社以光盘形式发行、出售。例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学习光盘、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配套光盘等。课件则大多由中小学教师或教育工作者利用PowerPoint、Flash等课件开发工具制作而成,其内容范围往往为课程内容中的某一课或某一主题,主要用于辅助教师课堂教学或学生巩固课堂知识。能力专项训练软件主要针对学科各项基本技能(例如语文的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技能)的学习或练习而制作,大多为网上免费软件或共享软件。例如汉字笔顺精灵软件和金晨动画学音标软件。
(3)学科教学网站。学科教学网站是指基础教育阶段,具有学校、教师和学科鲜明教育教学特色,以某学科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活动为核心,提供资源、参考、辅导和服务的网站[5][6]。根据对教学活动支持方式的不同,学科教学网站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与学科教学内容无直接联系,却能为学科教学活动提供服务或帮助的网站,我们称之为工具型学科教学网站。另一类是围绕课程内容的各个方面,例如语文课程中的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基础知识、考试等,提供资源、参考和辅导的网站,我们称之为内容型学科教学网站。根据内容范围的不同,内容型学科教学网站又有两种。一种是专题型的,即专门提供课程某一方面内容资源、参考和辅导的。另一种是综合型的,即提供两个方面及以上课程内容资源、参考和辅导的。从搜索的结果看,专题型学科教学网站相对比较缺乏,而综合型学科教学网站非常多,是目前学科教学网站的主要部分。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而新课程推行的时间不是很长,所以从总体上看,目前专门面向学生学习的学科教学网站并不多,一般都是服务于教师教学的网站[7]。
二、重视收集,充分挖掘已有的信息化课程资源
信息化课程资源不会自动进入教学领域,需要人们去寻找、去收集。已有信息化课程资源的收集是信息化课程资源利用的起点,教师必须掌握收集的途径与方法,才能充分挖掘各种可以利用的资源。教师收集信息化课程资源的途径主要有两个。
1.利用网络检索
(1)利用搜索引擎。搜索引擎是目前最常用的Web信息检索工具,它是一类在因特网上执行信息检索的特殊网站。可供教师检索资源的搜索引擎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用搜索引擎,例如谷歌、百度;另一种是专门用于检索各类教育教学资源的教育搜索引擎,例如EDUGO教育搜索()、EDUSS中小学教育资源搜索()。
(2)利用专业软件下载网站。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检索多媒体教学软件。专业软件下载网站是指专门提供软件下载的网站,例如华军软件园、天空软件站、电驴资源网站等,它们一般按照主题以层级结构的方式来组织所有资源,其中的学科课程资源通常可以按照“下载分类→教育教学→文科/理科工具”或类似路径浏览查找。
(3)利用专业网站的友情链接。这里的专业网站是指某个已经知道其地址的学科教学网站,即首先进入该网站首页,在网站的底部或通过“友情链接”栏目找到同类网站列表,然后一一浏览。
2.平时积累
平时积累是指教师平时要做有心人,善于积累接触到的各种信息化课程资源。平时积累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及时备份。例如拿到教科书配套光盘等数字化音像教材或学校购买的教育软件光盘后,要及时将其副本保存于另一存储介质上。二是勤于记录。平时在阅读报纸杂志、视听讲座、观看节目等过程中,若获知一些有用的信息化资源信息,应及时将其记录下来,以备日后所用。三是善于收藏。平时在网上浏览信息或查找其他资料时,若意外发现对教学有用的资源,一定要将其网址收藏或下载到本地磁盘。
三、学会改创,努力开发新的信息化课程资源
改是指改造、改进,创是指创造、制作。由于受教科书版本、学习者特性、教学风格、环境条件等的限制,现有的资源不能直接使用或满足需要的、现有资源很难查找到的情况是比较多的,因此,改造与创造是有效利用信息化课程资源所必不可少的。
改造是指根据实际情况,对已有的信息化课程资源进行加工或重新设计,从而使之更好地适应实际需求和特定的教学情境。改造可能是对多媒体教学素材进行裁剪、格式转换等处理,可能是选用已有成品的一部分变成素材,加入自己制作的新资源中,也可能是将自己的思路与理解,通过增删、替换、调整等融入到已有成品中,使之更完善[8]。创造则是指根据教学需要自行设计并制作原来不存在的信息化课程资源,是一个创新的过程。
改造或创造信息化课程资源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从当前师范类专业计算机辅助教学相关课程和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应用培训课程的内容体系来看[9][10],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需要学习以下几个方面的现代教育技术知识与技能:计算机基本操作,利用各种工具软件处理图片、音频、视频等教学素材,利用word编写教案、编制试卷,利用PowerPoint制作授课讲稿,利用Flash制作简单动画,利用FrontPage制作个人教学网站。
信息化课程资源最终能否发挥作用,显现出其应有的价值,还要看其是否得到合理、有效的运用。信息化资源可以用于教学的各个方面,应用的形式也多种多样,需要教师不断地研究、实践和总结。
1.用于备课
寻找素材和查阅参考资料是教师备课过程中的常事,丰富多样的信息化资源可以大大减轻教师备课的负担,提高备课的效率效果。利用信息化资源备课可以按以下过程进行[11]。
(1)钻研教材,形成教学的初步设想。在查找阅读信息化资源之前,教师必须有自己的初步教学思路,这是参考借鉴他人成果的前提。
(2)全面查阅,注重选择。用于教师备课的语文信息化资源主要来源于发行出售的各类备课光盘(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备课光盘系列等)和学科教学网站的“素材中心”、“教学设计”、“课件下载”等栏目。然而面对众多的音像素材、教案、课件等资源,教师不应该去简单地照搬套用、全盘吸收,而应该是借助它们开阔眼界,启迪思维,拓宽思路,从而使自己的教学设计更加合理,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3)有效整合,个性设计。在解读、分析他人成果之后,教师应该把他人的先进教学方法、精彩亮点环节、独特教学素材等汲取过来,然后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设想进行有效整合,嵌入自己的设计框架之内,为我所用。
2.用于辅助课堂教学
信息化资源应用于课堂教学主要有两种情况:
(1)用于创设情境,引发学习兴趣。导入新课时,教师播放一个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视频、动画等资料(例如某一电视节目片断),或引发悬念,或提出问题,或让学生对课文所描绘的对象有一个初步认识,从而激发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2)用于提供形象化支持,促进理解。对于学习者尤其是低年级的学习者,教学中的很多内容是用文字表达的,比较抽象概括,不易于理解;或者所描述的事物离实际生活太远,缺乏亲身体验。在教授这些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入一些形象化的信息化资源辅助讲解。例如,将成语故事Flash动画引入成语教学中,学生学习起来不但容易,而且有趣,效果又好。
3.用于练习与评价
练习与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两项重要活动。教师可以通过光盘和因特网获取各类复习试题、练习资料和考试竞赛模拟试卷,拓宽作业与命题的取材范围,改变过去习题试题形式单调、内容枯燥的情况,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要和兴趣,从而提高练习评价的效果。
4.用于学生课外学习
课程学习光靠课堂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课外的补充。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多媒体、交互性等特点使得它比其他课程资源更富有吸引力,学生更喜欢使用。
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利用一些与学校课堂学习内容紧密结合的信息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配套学习软件、教师课件、同步讲解与测试等,作为对课本和任课教师的补充或强化,在课外继续学习课堂内容。也可以利用各种专用软件和学科教学网站上的专题资料,作为对学校课堂学习的扩展与延伸,拓宽学习内容的范围,提升综合素养。
5.用于探究式学习
中小学各科课程标准均倡导自主学习的理念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而信息化资源在创设自主学习情境、支持探究活动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那些较为复杂或需要进行较高认知加工的学习任务,例如,语文课程中的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等,按照WebQuest、MinQuest、Bib6等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探究模式,组织学生开展基于信息化资源的探究式学习。
总之,信息化课程资源在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激发学生兴趣、促进教学方式变革、创设自主探究学习情境等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能够在新课程理念的实施和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小学校和教师应积极利用。
- 上一篇:第一学段怎样表现口语交际特色的研究
- 下一篇:公务员廉洁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