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与教育革新解析

时间:2022-09-01 11:51:00

导语:知识经济与教育革新解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知识经济与教育革新解析

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以巨大的威力、以人们难以想象的速度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浪潮滚滚而来,遍及全球,以无比巨大的历史力量把人类带进了一个崭新的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个时代,我们的国家、企业、个人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然而,知识经济的基础在教育,而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创新。

一、知识经济要求教育创新

(一)创新是知识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这种经济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扩散和应用。知识经济的核心生产要素是知识、无形资产、知识型劳动者(人力资本)。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作为蕴含在人力资本和技术中的重要成分,是经济发展的核心。知识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正在日益增大,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基础发展越来越建筑在知识和信息的基础之上,知识已经被认为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实现经济增长的引擎。知识从何而来?惟一的途径是创新,没有求异独创,推陈出新,就没有知识。创新程度越高,知识的价值也越高,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本质特征之一。

知识经济是一种创新经济,创新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动力,是知识经济的源头。现代社会知识的生产速度越来越快,科学发明从发现到应用的周期也越来越短,机器设备和工业产品的“陈旧周期”不断缩短。“如果说农业化经历了5000年,各国、各民族可以各自为政,彼此可以相差上千年;工业化经历了300年,各个国家可以相对独立,彼此相差上百年的话;那么,这一次的信息化一开始就同全球紧密相连,而且这是一场综合性技术革命”。

总之,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急剧增长,产品更新换代加速已成现实。知识经济呼唤创新,惟有持续创新和全面创新,使科学技术与经济文化等紧密结合起来,才能赢得和保持竞争优势。缺乏创造意识和能力,无论是国家、民族还是企业、个人,都将失去生存的根基。

(二)创新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未来人才的必备素质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指出:教育的任务是毫无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能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这一目标比其他所有的目标都重要。现在西方国家普遍认为21世纪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有:

懂得如何学习,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去辨别、组织和使用一切学习资源;具有创造性,能够综合和组织各种信息,具备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与人共享知识和学习。

国外一些企业家认为未来的人才一要有勇气和胆识;二要肯不断学习;三要能够搞好公共关系;四要有创造性;五要有全局眼光;六要理解和自己民族不同的文化。

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的讲话曾经明确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美国经济学家熊彼得(J.A.Schumpter)1934年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从经济学角度提出了“创新理论”(InnovationTheory)。按照他的定义,“创新”是指企业家实行对生产要素的新的结合。包括以下五种情况:“引入一种新的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给来源;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例如建立一种垄断地位或打破垄断地位。”

教育创新要求教育者(主要是教育工作者)在施教当中要贯彻一种思想,即要始终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观念、创新能力放在重要位置,要做到这一点,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地改革教学方法,不断探索提升受教育者综合素质的路子。

二、实施教育创新的基本途径

(一)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新意识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人们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解放学习和创新激情。在本世纪五、六十年代左右,当时许多领域的科学家都把寻找自己的“哥德巴赫猜想”作为攻坚的目标,我国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当时也把这一被喻为数学桂冠的明珠——“哥德巴赫猜想”问题作为自己的努力目标。正是在这样强烈的创新意识的鼓舞和推动下,他投入了常人以难以想象的精力和热情,才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二)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创新思维是指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以处理某种事情或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它要求重新组织观念,以便产生某种新的产品。这种创新性思维能保证学生顺利解决对他们来说是新的问题,能深刻地、高水平地掌握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广泛迁移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使学习活动顺利。

(三)加强对学生创新技能的培养

创新技能是反映创新主体行为技巧的动作能力,它是在创新智能的控制和约束下形成的,属于创新性活动的工作机构。创新性技能主要包括主要的创新信息加工能力、一般的工作能力、动手能力或操作能力、熟练掌握和运用创新技法的能力、创新成果的表达能力和表现能力及物化能力等。创新技能同样也居于创新教育的核心地位,尤其在我国目前的学校教育中,更要加强以实验基本技能为中心的科学能力和科学方法的训练。

(四)加强对学生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的培养

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如远大的理想、坚强的信念、诚挚的热情以及强烈的创新激情等因素。在智力和创新情感双重因素的作用下,人们的创新才能才有可能获得综合效应的能量。除创新情感外,个性在创新力的形成和创新活动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个性特点的差异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创新成就的不同。创新个性一般来说主要包括勇敢、富有幽默感、独立性强、有恒心以及一丝不苟等良好的人格特征。

(五)不断改革教学体系

1、从教学内容上看,教育创新是根据创新原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及创新个性的教育活动。按照创新超前性和新颖性特点,应该让学生掌握最新的知识内容,了解最新的发展动态,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发展的客观物质世界概念;以开放性的学习促进知识的全面发展;使学生了解创新能力的形成过程及特点。与传统教育相比,知识的传承已经不是重点,而发现知识的过程、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探索的精神和个性品质才是教育的重要内容。

2、从教学方法上看,教育创新应摒弃传统教育的传承模仿式方法的一些弊端,强调启发式教学、发现式学习和互动合作式学习,强调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的综合运用,强调学生的创新能动性和个性化发展。

3、从教学评价体系上看,教育创新要求改变传统教育以考试为中心、以知识掌握程度为基础的评价方式,追求以知识为基础、创新为目标、能力为重点的多样化考核选拔。

4、从教学环境条件上看,教育创新应为学生提供一个主体受尊重、又急待主体积极进取、充分施展和发展的宽松学习环境,摒弃传统教育中一个课本、一个教师、一个标准答案、一个成才模式的“刻模机”式的育人环境。

5、从教学管理体制上看,教育创新追求的是政府作宏观指导、社会作支撑,学校有充分自主和活力,师生平等合作共同参与教育全过程,使教育教学真正成为创新性劳动的管理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