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档案人员的职业幸福感
时间:2022-06-18 11:24:00
导语:浅析高校档案人员的职业幸福感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档案人员是高校行政管理队伍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注、提高档案人员的职业幸福感,从建立有效机制、提高思想意识、加强培训提高等方面,促使档案人员爱岗敬业、积极工作,对于提高高校的综合管理水平将起到重大作用。
关键词:高校;档案人员;职业幸福感
早在2006年,同志在耶鲁大学演说时提出要“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与幸福指数”,到了今年召开的两会期间,“幸福”更是成为各级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十二五”规划中的高频词,并迅速成为目前社会上最为抢眼的流行语。确实,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本主义理念被大力弘扬,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自身的心理状态。现在,各行各业的人都在讲幸福,人人都是幸福的主体,人人都要追求幸福。其中,高校档案管理者职业幸福感的强弱,会直接影响和制约高校档案管理的功能。
一、职业幸福感的定义
所谓幸福感,就是人们根据内化了的社会标准对自己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肯定性的评估,是人们对生活的满意度及其各个方面的全面评价,并由此而产生的积极性情感占优势的心理状态。它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
所谓职业幸福感,是指主体在从事某一职业时基于需要得到满足、潜能得到发挥、力量得以增长所获得的持续快乐体验。通俗一点说,就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满意程度高。
这里所说的高校档案人员职业幸福感,是专门针对高校档案管理人员而言,他们对所从事的档案工作的职业满意程度,这是高校档案人员职业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其工作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幸福感的强弱是档案人员做好工作的重要前提,是事业有成的坚实基础,是自身专业发展的动力。关注这一问题,不仅有助于档案人员生活质量的提升,而且有利于高校档案管理质量的提高。
二、高校档案人员职业幸福感现状
高校档案是学校历史的真实记录,能完整、准确地反映学校建设与发展过程,是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档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档案质量是衡量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高校档案人员作为高校行政管理队伍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职业幸福感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高校管理工作的成败。
从表面上看,高校档案工作人员的职业幸福感应该是很强的。他们工作在高等学府,身边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高级知识分子,社会地位和工作环境相对来说较好;而在同一单位内部,工作难度、强度方面也不是很大,比起教学、科研单位,工作也清闲,压力不大,工作满意度应该较高。但事实果真如此吗?不然。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高校档案工作人员面临严峻挑战,不仅要处理成倍增加的各种档案,而且要顺应现代科技发展的趋势,实行档案管理的现代化。他们所承受的各种压力越来越大,整天面对枯燥的日常工作、繁杂的行政事务等,再加上各种来自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因素,诸多不如意的事情常伴左右,职业幸福感严重缺失。
三、高校档案人员职业幸福感缺失原因分析
(一)工作枯燥,令人心烦意乱
档案工作本身是单一的、重复的,高校档案工作也是如此。从文件资料的收集,到整理、归档,长年累月地做着同样单调的事情,会显得非常枯燥。高校的档案工作非常繁杂,除了党政、人事、财务等,还有高校所特有的学生档案、教学档案,这两项是牵涉面广而又内容复杂的,不容有任何疏漏。另外,由于档案工作往往是处于一种长期封闭性的工作环境,档案人员与外界沟通、交流的也少,造成档案人员心理上相对封闭,感觉寂寞无助。
(二)培训进修与升职提拔机会渺茫,令人心灰意懒
在高校里,尽管科技的进步对档案人员提出的要求更高,但是高校对于行政人员一向是重使用轻培养,专门针对性地把档案人员送出去进行培训与进修基本上是少有的,要提高档案人员的个人业务素质只能局限在继续教育这种内部培训上。在高校这种大环境下,档案研究人员(主要是教师等高级知识分子)普通受教育程度较高,普通的档案工作人员相对来说学历水平层次较低,他们更需要及时更新知识,跟上时代步伐。因为没有机会培训进修以提高自身素质,档案人员前途渺茫。与校内同样是做管理工作的其他部门行政人员相比,高校档案工作是机械而又千篇一律的,难以在众多人员中脱颖而出,实现个人能力突破,而且提升途径有限,没有什么发展空间,尤其是男性档案人员,无法承受这种甘于平庸的压力,除了转岗没有其他升职办法。因此大多数教务干事也只能安于现状,得过且过。
(三)工资待遇低,社会认同度不高,挫伤人员积极性
虽然在高校工作,档案人员与高校教师肯定是没法比的;但即使与其他行政人员相比,高校档案部门收入少、福利待遇低,档案人员有苦说不出。再加上近年来职称评定要求提高,高校职称评聘时数量指标向教学和科研人员倾斜,造成档案人员评职称难。处同一单位却在多方面存在明显的不平衡,高校档案人员心理上难免会产生消极情绪,总觉得低人一等,工作积极性自然会下降。
四、提升高校档案人员职业幸福感的对策
(一)建立有效机制,激发积极性与创造性
要建立一套人性化管理与恰当激励相结合的体制。要从制度上保证高校档案人员在物质与精神各方面的相对平衡,通过奖励等种种手段,促使高校档案人员以愉悦的心情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去,消除工作倦怠。这个制度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薪酬福利方面,除了基本的工资、补贴等,还要有合理的加班及奖金制度。高校其他部门的奖励机制比较完善的,超课时奖、科研奖、教学奖等非常明细,档案部门也应该多设立这方面的机制来鼓励工作人员。二是工作时间方面,除规定的工作时间外,要建立合理的加班和休假制度。高校都有寒暑假,可刚好放假期间是高校档案人员的整理、建档时间。可以合理安排,让档案工作人员与教师一样,有充分的休假时间,劳逸结合,即使加班也充分理解工作的难处,不埋怨。三是团队管理方面,要建立开放式工作制度,档案人员之间加强协作与沟通,档案单位之间加强信息交流,档案与其他部门之间加强合作,给档案工作人员一个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让档案人员身心愉快。
(二)进行心理引导,提高思想意识
高校档案人员职业幸福感不强,主要是思想上的心理因素。高校管理部门要对加强心理引导,提高档案人员的思想意识。主要要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思想教育:一是要加强热爱本职工作的敬业思想教育。要让档案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高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在高校,并不是只有教学和科研是唯一的,档案工作可以为教学和科研提供很好的信息服务,这个工作是必需的,不是可有可无的。二是加强甘于奉献思想教育。档案工作毕竟是为其他部门提供服务的,是幕后的默默无闻者,要有甘为人梯的牺牲精神。在高校档案人员中,大力开展诸如“学习刘义权”等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的活动,让大家学模范赶模范,争当先进;三是加强创新意识教育。高校档案工作在整个档案系统来说,应该是走在最前面的。高校档案工作人员要充分利用资源的优势,走出一条档案工作的创新之路,要在钻研业务的过程中找到档案管理工作的新办法、新思路,让一成不变的档案管理工作变成无尽的求知探索之地,不断推陈出新,提高档案人员的钻研兴趣,使之能够乐于创造,敢于求新,为高校档案建设做出更大地贡献。
(三)加强进修与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人员素质的提高,管理能力才会加强,这是众所周知的。高校档案部门要在提高岗位工作要求的同时,兼顾工作人员的个人能力状况,把提高档案工作的个人素质与业务水平做为首要事务来进行。要给所有的档案工作人员创造受教育的机会,要广泛开辟包括业务进修、知识更新、扩展视野等的平台,为档案人员自身价值的体现创造均衡、全面发展的机会,充分发挥每一个档案人员的智慧和创造力。特别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要缓解高新技术给档案人员带来的压力,只有让他们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知识。高校更应该走在科学技术的前沿,重视加强档案人员的职业技术教育和业务培训。只有提高个人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才能消除档案人员在工作中的力不从心感觉。此外,在加强培训的同时,高校也可以采取一些劳动竞赛的方式,鼓励档案工作人员相互学习知识,提高业务技能,也可以加强知识交流,促进技术更新,为高校档案管理的科学化发展提供保证。
总之,幸福之路没有终点。作为高校管理管理者,档案工作人员的幸福之路还是要靠各级各部门尤其是高校管理部门的大力铺垫,只有把人员的职业幸福感加强了,高校档案工作才会越来越好,整个高校的管理工作才能更上一个台阶。
- 上一篇:略论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项目选择
- 下一篇:小议多媒体教学中存在问题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