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政治综合探究课的用意实践

时间:2022-04-25 02:48:00

导语:小议政治综合探究课的用意实践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小议政治综合探究课的用意实践

新教材区别于旧教材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在每个单元后面都设置了综合探究课,而且不同的模块分别设置了不同的内容。这是体现新课改理念的重大改变,是通过探究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感悟知识,提高能力,实现理论联系实际,是把课本和社会有机联系起来的桥梁。应引起我们广大政治教师的高度重视。

一、“综合探究课”在政治课中的地位、特点

1、既概括一单元知识又生成新知识。每一单元的综合探究活动内容,是对零散知识的简单综合。同时也促使学生通过探究获得新知识,如政治生活中第一单元“怎样有序的政治参与”,第二单元“何为有权威的政府”,第三单元“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都隐藏了新的知识块。

2、既让学生理解知识,又让学生体验生活。综合探究课,不同于一般的实践活动课,它既带有很强的实践性,同时还蕴涵需要在教学中强化的基本理论知识。它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一个拓展、延伸的平台,帮助学生自主地参与获得多种综合知识和多层次能力。通过“综合探究课”的开展,让学生自觉运用所学的知识去理解、感悟社会,实现掌握科学知识、培养和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目的。可见,课本把综合探究放在每单元之后,具有实现本单元相关知识的联系和运用的功能,是每个单元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3、综合探究课作为新教材的新生事物,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它具有综合性:既是对每一单元零散知识的简单综合又涵盖了对学生应该达到的能力要求;开放性:综合探究课为教师开展个性化教学提供了条件,同时学生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内容,进行个性化的探究活动,有利于他们差异发展;互动性:探究性学习把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实践和个人经验都纳入其中,各小组通过分工、合作、交流,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活动中感受到知识的熏陶,体验探索的快乐。相对教师而言,真正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局面。

二、目前,“综合探究课”的教学状况

尽管,教材对每单元后的综合探究都进行了精心设计,并提出了一些活动建议,如,《生活与哲学》这一模块的内容有:探究活动目标、探究活动建议、探究路径参考、理论评析。但是,由于课时的限制和一些老师思想上的不够重视,这些综合探究往往成为一种摆设:教师基本不管,学生基本不看,更谈不上去探究了。主要表现在:

(一)简单勾勒知识,忽略探究活动的开展。很多老师把认为考试中有可能考着的内容抽取出来,引导学生学一学,掌握一下就算完事,其他内容就直接放弃,根本不理不睬。其实“综合探究”活动所设计的探究主题,都是每一单元中融知识性、思想性、实效性、综合性为一体的核心内容,这也是新课改为了有效地落实好三维目标的重要意图之一。因而,我们应该注意综合探究课的综合性,决不能只取一点而不顾其余。

(二)在乎探究形式,忽视知识建构和能力提高。有些教师在实施过程中,把“自主探究”误解为“放任自流”,上综合探究课就变成了“学生上台,老师下台”的惯性模式,要么实行“放羊式”,让学生自行其事,回家、逛超市、进工厂等自行选择,看似完全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其实质同样是忽视了师生互动,从一种极端走向了另一种极端。要知道,学生的探究过程缺乏教师科学的指导,学生头脑中的知识是零散的,无法构建知识体系,这样就违背了新课标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的基本理念。学生缺乏学科知识的支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只能是空中楼阁。

(三)开展活动太少,缺乏创造性和实践性。在社会、家长关注学生安全问题的情况下,老师很少开展走出校园的实践活动,再加上各种考试的压力,老师更是无暇顾及。表现在思想上不重视,课时上无保障,组织不得力,形式上过于单调,方法上不灵活。

三、“综合探究课”的一般实施程序

综合探究课是一种基于案例、综合知识、创设情境的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由于教师特点、学生情况、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的不同,综合探究课的教学形式也可多种多样。笔者认为,无论采取怎样的教学程序,其教学的过程一般应有这样几个环节:创设情境——确定问题——开展探究——交流研讨——归纳反思——展现成果。

1、创设情境。必须围绕所要探究的内容,选择布置恰当的教学情景,既有利于知识的运用,又有利于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可以是一次调查、一次采访、一次参观、一次走访等。

2、确定问题。问题提得好就成功了一半,所提的问题既要明确,又要具有生发点,既契入知识点,又能引发学生探究思考。有了问题,就有了努力的方向。

3、开展探究。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自由探究,也可以分组合作探究、开展研究性学习等。对学生多加鼓励,同时加强指导,防止流于形式。

4、交流研讨。在探究的基础上,学生之间把自己的探究结果相互分享,相互补充,相互借鉴,最终修正偏差,形成共识。

5、归纳反思。学生把交流研讨的成果进行归纳,同时,对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总结、体会。

6、展现成果。把探究活动通过调查报告、学习简报、政治小论文等形式展出来。

四、综合探究课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1、转变教师角色,营造民主氛围。综合探究活动,是一个不断面临新问题的过程,是一个知识扩展的过程,是一个与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是老师以完全平等的姿态与学生一起查阅资料、寻求答案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改变观念,以平等的眼光去审视学生、对待学生,真正做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切磋、相互启发、相互激励”。需要教师改革教学方法,彻底打破封闭、单调、机械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大胆提问、大胆设想、大胆选择、大胆创新,倡导学生自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明确探究知识点,突出活动主题。进行探究活动前,老师需要指导学生认真研究每一单元综合活动课的活动目标,领会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形成知识的网络和结构,对整个单元的知识有一个宏观的认识,进而明确教学重点和教学目标,抓注重点知识开展探究活动。每一课综合探究的编写设计都是有目的有主题的,因此,我们在开展进行探究性学习时一定要突出主题,明确探究目的,明确教材中的文字和图片用意,否则探究就会失去了方向,变成盲目的摸索,最终使综合探究活动变得无目的。认识社会、参与社会发展,是我们政治课的重要目标。因此,为提高探究教学实效,我们应引导学生关心现实社会的发展,体验现实社会的需要,尝试综合地观察现实社会中的一些问题。

3、重视活动载体,巧设探究问题。“综合探究”是各种“动脑”或“动手”的知识和能力的有机整合的探究。开展综合探究课教学活动,关键不在于采取什么形式,而在于如何使学生的思维真正“活”起来“动”起来。学生不仅可以从教科书中获得众多信息,还可以从日常生活、文艺作品,甚至各种有益的活动之中构建起“知识信息圈”。因此,教师在组织探究性学习时,应打破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外生活的壁垒,采取多种有效的活动措施,把国内、国外、校内、校外、课内、课外各种有用的知识资源调动起来,利用社会的大课堂去增加学生的社会见识,把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在采取活动措施的同时,要结合活动对象学生实际,巧设探究问题。教师在设计探究问题时,不能过分追求表面上的热闹、活跃,只停留在对课本的概念、原理的巩固记忆上,一定要引导学生在掌握基本原理与基本知识的前提下进一步增长知识、提高能力,一定要把问题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的问题是最具探究价值的。一般判别类问题“是不是“”对不对”和描述类问题“是什么”“怎么样”的探究价值不大;像“为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什么(发现什么)?”等,学生需要改变信息的形式或组织结构,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高级思维活动才能回答,具有较高的探究价值,这样的问题能刺激学生萌发富有新意的联想,从而促进他们创造性思维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我们要极力避免表面上有设疑有探究,实际上是形聚而神散,为探究而探究的形式主义。

4、重视活动评价,激发学生热情。思想政治课的情感、觉悟、价值观的教育目标,不是仅靠灌输和所谓的价值引导能够实现的,更要通过他们的意识活动与亲身经历共同作用而内化生成,而这种内化的效果需要教师的评价来引导和强化。综合探究课的评价要注意科学评价,要以鼓励为主。做到评价方式多元化。(1)要把教师的外在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结合起来。(2)评价不仅要注重评价学生探究学习的成果,更要注重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和表现,重视学生通过探究学习获得的情感体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发展趋势及科学协作的精神。(3)教学评价的价值取向应该是多元化的,即允许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的解决有多种方案,不能以单纯的分数或单一的模式对待每一位学生。(4)对学生探究的结果也应该作多元化的评价,教师可以用记录卡片的形式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为评价的依据。如有时候学生活动结果是失败的,但学生在活动中所得到的教训也是非常宝贵的,应该给与肯定。总之,综合探究课的评价要体现“发展性”,对学生的评价以鼓励为主,给学生提供一个长远的发展方向和导向。

综合探究课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它能真正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新理念,让我们一起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对策,让综合探究课焕发生机和活力,让思想政治课教学展现无穷魅力,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和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