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图像时期与高校生的阅读心理

时间:2022-03-27 11:23:00

导语:剖析图像时期与高校生的阅读心理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剖析图像时期与高校生的阅读心理

摘要:“读图时代”是对图像成为主要的叙事语言、阅读图像成为大众阅读方式的一种时间性描述。大学生作为阅读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尤为热衷于对图像的阅读。为了正确引导大学生的“读图”心理,图书馆应该接受、理解这种阅读方式的变化,分析研究其背后的心理因素及形成机制,训练培养大学生的阅读技能和视觉素养。

关键词:图像;阅读;心理;高校;学生

对于重要的信息,我们为什么通过阅读来获得呢?文本经常因为过于深奥而令人感到枯燥。为什么文字不可以图像化呢?

互联网兴起之初,人们一度有一种错觉,以为大众观看电视图像的习惯会被上网浏览文字的习惯取代。随着技术条件变化,这个结论需要进一步厘清。事实上,统计数据并没有错。但大众转到网络上,是出于需要交互性,而不是排斥图像。个性化交互的Web2.0到来时,恰逢网上视频的带宽瓶颈解决。这要求我们改变窄带时期的文本思维,跟上图像思维的潮流。

读图时代是中国式说法,由中国人发明于1998年。今天的阅读已非传统意义上的读书。还包括“读图”、“读屏”。所谓“读图”,是读者对以图画为主体内容的读物的一种阅读。“读图”是当今青少年阅读文化的一种时尚。高校的学生当然更不例外。

1.读图时代的阅读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宣布:‘世界图像时代’已经到来。”这大概就是“读图时代”概念的滥觞。钟洁玲在1998年提出“读图时代”的名词只是为了《红风车经典漫画丛书》的销售,后来却发展成为一种适应阅读风尚和出版潮流的口号。

“读图时代”概念的首创者可能不会想到,这一概念已在全国风靡一时,并对青少年尤其是大学生的阅读产生了深刻影响。微阅读、轻阅读、浅阅读、屏阅读等概念的出现即与“读图时代”阅读方式的改变有关。“据调查,80%的读者是通过标题和图片的浏览获得信息的,标题和图片成为期刊重要的导读手段,图片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上海市和甘肃嘉裕关市的学生喜欢影视呈现和图画呈现的比率高达73.6%和66.3%。“读图时代”的阅读,其核心是眼睛与视觉对象的关系。当代的阅读行为经历了阅读工具的“语言转向”之后,又转向了对阅读对象的思考。尤其在不同的技术和文化环境中,阅读均不是一个简单的自然行为,直接关乎阅读主体的视觉感受。视觉和其他人类活动一样,隐含着追求快感的欲望。图像会使读者忽略阅读对象原本的意义,只是被动的接受画面给予的平面影响,满足于图像带来的新鲜的视觉化冲击。有论者认为,由“读图”所获得的体验比之读文字要更直接、更刺激,特别是高科技在影像制造中的运用,能够使受众产生身临其境的震惊效果。当然也有论者以为,“视觉化”大大弱化了大众的创造力,导致精神世界的平面化、虚空化、官能化。看上去,双方关于文字遭遇“视觉化”的褒贬不一的认识都颇有道理。

2.读图时代大学生的阅读心理

作为一种社会行为,阅读行为与方式背后反映的是阅读者的需求、动机和目标等心理因素。大学生是“读图”的主要群体。其阅读心理、阅读方式有着区别于其他阅读人群的鲜明特征。

2.1崇尚多元阅读

后现代社会背景下长大的青年学生相信,书本上的知识只是知识海洋中的一部分,知识分布在各种媒体中。阅读仅是一种手段,目的是获得知识。所有能获取知识的活动,例如电影、电视、上网等都具有阅读的功能。随着电子文献和互联网的出现,文献载体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决定了阅读形式的多样化。新的载体图文并茂,并且是连续、动态的,满足了人们“先睹为快”的强烈欲望,弥补了文字的视觉遗漏与欠缺。

2.2追求实用和休闲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自己的阅读价值体系,并根据自己的价值标准进行选择性阅读。”现代社会知识膨胀,知识在呈几何级数增加。阅读和娱乐结合在一起的休闲阅读成了大学生重要的阅读行为。在多种媒体并存并且互动、多种载体共存并且互补的社会,阅读和娱乐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他们在阅读中享受着娱乐带来的乐趣,在娱乐中获得知识和信息。所以现在人们把“阅读”当作“悦读”。

2.3简单化的接受

喜欢享受视觉冲击的大学生也习惯了用简单的心态去审视身边发生的事情。他们形成了从图像事实中接受大量信息的习惯。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大学生面临着学业、就业、爱情、成长等压力,闲暇相对减少,因此他们更愿意消费“快餐”文化,而图像正是文化“快餐”的最好材料,所以图像所占比例显著增加。

2.4迎合大众文化

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构筑的大众媒介为大众文化的流行和传播提供了平台。大学生并不能完全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很多时候只是追随大众文化的潮流而行。他们比别人更早浏览流行影视的同期书,报刊、网络推介的最新热门读物是他们乐于谈论的话题。但是,追逐潮流的标新立异不一定是独立思考的结果,恰恰折射出一种从众心理。

2.5情绪化的焦虑与逆反

许多青年学生“读图”并不像“读文”那样有比较明确的目的和心理预期,仅凭个人喜好放任自己纵情于图像的浏览。在他们心目中,浏览本身就是一种满足。

此外,还有一个明显的表现就是焦虑———他们从开始面对读物的那一刻起,就在不断地翻页或点击,常常只看一眼标题或图像的大概,对于阅读少有耐性。而碎片式的、泛化的、混乱的、缺乏中心的信息,又进一步加重了他们的焦虑。张扬的个性使他们不必看别人的脸色,不必遵从长辈的意志。他们经常故意显示自己的特立独行。

3.图书馆对策

3.1接受并理解

大学生喜爱“读图”是图书馆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正如前文所述,作为一种社会行为,无论哪种阅读方式,无论何种阅读对象,都反映了阅读者的某种社会心理需求。而在更深层次上,大学生的“读图”映射的是他们对社会发展和人生的判断和认知。所以,图书馆对大学生的“读图”只能接受并努力去理解。试图改变他们是错误的,也是无效的。接受并理解不仅仅是一种态度,高校图书馆还需要有相应的作为。

首先,了解学生的阅读现状,利用社会调查学方法对学生的阅读对象和内容进行调查统计,以获悉在总体阅读中所占比例。

其次,调查所谓“图文出版物”的出版发行情况,吸收出版发行界的研究成果,掌握文献出版发行规律,尤其是图像在出版物中的作用趋势。

再次,客观地对待学生的“读图”行为并为此提供可能的阅读条件。如:在既定的馆藏建设规划内尽量调整图像的数量与质量,增加“图文书”的比例;添加方便“读图”的设备;提供图像复制与传输的条件;帮助读者制作加工图像等。

第四,创新阅读服务方式,提供多维阅读服务途径。以同济大学图书馆为例。该馆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传统阅读服务领域的拓展与延伸。2009年在经验积累与系统总结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立体阅读”的概念。主要做法是:定期针对某一主题或学生关注的某个话题,集中各种载体的文献信息,通过举办图文或实物展览、邀请专家讲座、组织与主题相关的影视展播、媒体推荐与主题相关的馆藏著作、书评或阅读心得等形式,达到激活馆藏、提高阅读率等目的。这些做法被概括为“观展览、听讲座、看电影、读名著、写心得”。由这五个方面组成的“立体阅读”中,“读图”占有相当比例。

3.2分析与研究

第一,结合心理学方法和社会心理学研究,侧重分析大学生的“读图”心理,辨别出不良的“读图”心理需求,引导并放大有利于他们学习与成长的“读图”动机。

第二,研究大学生的阅读倾向、阅读方式、阅读内容,形成定期的研究报告向文献资源建设部门反馈,并以此作为开展导读工作的基本依据。

第三,建立大学生阅读研究机构。李强的建议是:由图书馆牵头建立大学生阅读研究中心。研究人员由教育心理学高职称人员、长期从事学生工作的高职称人员及图书馆资深馆员组成,专门从事阅读研究、教学、咨询等工作。其任务是调查大学生不同阶段的阅读状况,研究其阅读心理,并提供分析研究报告。

3.3训练与培养

对大学生喜爱“读图”的接受和理解并不等于承认他们的阅读对象、阅读内容和阅读需求完全正确。在现实的“读图”活动中,大学生的不良阅读心理有待于及时矫治,阅读技巧有待于进一步训练,阅读能力有待于不断提高。对此,图书馆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其一,利用网络环境,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创新导读工作的方式和手段。如:利用学生热衷于“读图”的心理,在图书馆网站设立“图文”专栏,组织网络书评,集成Blog、OPAC、RSS、Wiki及流行图像工具,进行正向的“读图”引导;通过学生社团组织“读图”活动,出版图文并茂的校内出版物;聘请校内外专家就“读图”开展专题讲座。

其二,“建立阅读学教育系统的理论支撑体系。”通过阅读研究机构,在研究大学生阅读机制的基础上,配合专业教师和课程要求,开展阅读学教育和咨询,建立具有校园特色的“阅读文化”,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提高鉴赏水平。

其三,培养大学生的视觉素养。“视觉素养是准确解释视觉信息的能力和创造这样信息的学习能力。”人的视觉对图形、色彩和事物的运动状态比静止的文字更敏感。但是,图像中所包含的信息在大多数时候是模糊、复杂的。人对图像信息的理解必须经过再现、象征和抽象的过程。大学生较贫乏的生活阅历和尚未完善的知识架构及其理解能力不足以承担对图像信息的理解、表达与批判,遑论对图像的科学创造。因此,在大学阶段,通过图像赏析、图像制作、美学教育等途径来培养学生的视觉素养,是引导他们正确“读图”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项国雄等“.读图时代”的大众传播[J].社会科学战线,2004,(6):102~106.

2.孔凡娟.读图时代的到来:在比较研究视野中的新解[J].文教资料,2009,(24):94~95.

3.林蓓蓓“.读图时代”重提海德格尔的真理论[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4,(4):81~83.

4.冯雁.繁荣,抑或泡沫:“读图时代”的冷思考[J].大学出版,2003,(3):14~16.

5.曹建召,要彦梅.读图能力:阅读能力的现代阐释[J].江西教育科研,2009,(9):68~70.

6.毕素清“.读图时代”大学生的阅读倾向和心理[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7,(6):30~32.

7.李强.试论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安康学院学报,2009,(5):124~125.

8.李文蕾.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图书馆杂志,2007,(8):92~94.

9.王帆,张舒予.读图时代的大众素养:媒介素养或视觉素养[J].中国电化教育,2008,(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