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教师科研与教学的协调关系

时间:2022-02-05 07:51:00

导语:探究教师科研与教学的协调关系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探究教师科研与教学的协调关系

关键词:科研,教学,激励机制,价值评价

摘要:教学型本科院校中如何处理教师科研与教学的关系是一个始终引人关注的问题。正确地解决这一问题对于教师业务素质及科研能力的提高,以及学校自身的良性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应该在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教学促进科研,科研反哺教学的原则下,不断完善学校的教学体制、激励机制以及对科研与教学的价值评价,从而使教学型高校步入良性发展的正确轨道。

目前在一些本科院校,尤其是教学型的本科院校中,教师经常面临着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来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针对这一问题,现在大致有三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涉足多个领域必然导致角色冲突。可能发生冲突的方面有时间、精力和责任等。第二种观点认为教学和科研的正相关是“显而易见”的。活跃的研究兴趣对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是至关重要的,高校教师的教学和科研两个角色是互补的,一个教师在两个方面完全可能都取得优异成就。第三种观点则认为教学和科研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业,科研致力于知识发现,教学致力于知识的传播。教学和科研的关系类似于音乐演奏者和乐谱的关系,是不同的两个领域。针对这个问题,一个比较客观的观点是,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它与教师的业务素质、科研能力、教学环境甚至学校定位等等因素都有很密切的关系。因此,应该区别对待,根据教师、学生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而有所侧重,使学校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

作为教学型的本科院校,肯定是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教师科研和教学的良性协调发展。但在实际情况中,却存在一此问题值得我们关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在教学和科研体制上,目前一些高校的体制比较僵化,尤其是科研管理部门与教学管理部门之间缺乏足够的沟通与协调,甚至人为的割裂科研与教学之间的密切联系。如科研部门往往只偏重于教师科研的成果的数量与水平,而很少关注这些科研成果对教师实际的教学工作能够发挥多大作用。许多教师的科研成果一旦完成之后就被束之高阁,很少能够发挥实际作用。而教学部门则只关注教师的授课备课,教学等日常工作。而很少能够让教师把他的教学经验及技巧卜升到理论高度进行总结和分析,以进一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一些领导理念偏颇,重教轻研或重研轻教,对两者的重要性都估计不足,在教学科研的体制上各自为政,缺乏合作。

1.2对科研和教学的价值评价存在偏差。目前大多数学校在评定职称和制定教师奖惩制度时,往往采用量化考核的办法,对科研工作量、教学工作量制定了考核细则。现在存在着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由于科研工作和教学工作的性质、特点不同,科研成果比较容易度量和简单化操作,教师的教学效果和科研成果、社会科学研究和技术研究成果,很难在价值评价上达到平衡。因此,科研成果的价值比重被夸大了,从而使教师不愿意在教学上投入较大的精力,教师的授课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另一种情况就是学校虽然在名义上非常重视科研工作,但是一些管理部门在实际上却认为教师科研对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所起的作用有限,对待促进学校科研工作的热情不高。因此在科研和教学两方面的经费管理、人员调配、激励机制甚至生活待遇等方面经常重前者而轻后者。结果造成教师科研缺乏积极性,学校科研气氛淡薄,难以出现高质量、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1.3市场的激烈竞争导致管理思想出现误区。现在全国高校发展很快,相互之间的竞争也异常激烈。一所高校只有不断提高声誉和地位,才能吸引更多的学牛。促进学校快速发展。而衡量学校声誉和地位的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学校的科研成果。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高校如拥有一批学术大师和重大科研成果,学校的声誉、地位、知名度便急剧上升,各种财源便纷至沓来。否则,学校的前景便很不妙。就各国高校情况看,虽然也有立足本科、搞好本科教学而使学校出名的先例,但毕竟为数甚少。我国高校已逐渐“面向社会、自主办学”,校际之间的竞争帷幕早已经拉开,实际上面临或即将面临着西方国家高校同样的处境。因此一些学校便将科研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过分的看重科研的重要性而忽视了教学才是教学型高校的中心任务。

二、正确处理教师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原则

教学型高校教师科研与教学的关系非常复杂,受到方方面面因素的影响。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无论对于教师个人的事业发展,学生的素质提高,还是学校本身的内涵建设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处理这一问题时,应该坚持以下几项原则:

2.1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教学与科研相统一。

大学是为培养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而设置的。因此,高等本科院校、尤其是教学型的高校更应坚持“以教学为中心”这一理念。但是以教学为中心的教学绝不是简单的教师课堂教学,它是以培养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是融传授知识与创新知识于一体的教学,包含了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学需要催生的科研和科研返哺教学促进教学这两重内容,这正是大学区别于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中学和以研究工作为主的专业科研机构之所在。因此,以教学为中心绝对不能理解为仅抓教学工作这么简单,以教学为中心更为深层的内涵是“以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创新人才”,而高素质和创新却离不开科研。因此,要做到真正理解以教学为中心,还必须正确理解教学与科研的辩证关系,真正从思想到实践上都重视教学的中心地位以及科研对于教学的促进作用。高等教育的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是相辅相成的。高校的教学与科研应统一起来,教学必须建立在科研的基础上,科研要注意围绕教学展开,实现教学科研一体化。高校教师的教学过程本身就包含有对科研工作的审视和总结,科技成果可以为教学增添新的内容和活力,教学中遇到的难点又可加深对科研的要求,教学与科研两者必须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2.2教学改革促进科研。

科研为教学服务是高校科研区别于专业科研机构的重要标志。高校的科研往往源于教师的教学活动及改进教学的需要,青年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心使他们在接受新知识信息方面往往走在教师前面,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双边互动使教师不但可以从学生身上得到新的启示,而且面对学生层出不穷的新问题,不得不思考和努力解决教学中所面临的新问题。这不仅是师生互动对教师的一种动力,而且它也开启了教师科研的新源泉。此外,大学教科书上的知识是固定的,但时代对于人才的知识要求却永远处在不断更新之中。书本上的知识总是不能满足培养人才的需求的,书本和时代要求之间的知识断层必须由教师来填补,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站在学科前沿问题。它需要教师不断地吸取学科领域最前沿的学术成果和研究现状来充实自己,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这不仅要求教师具有广博的本学科科学知识,而且还必须具有较为灵敏的本学科学术嗅觉及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高素质的教师往往能在教学中注意从深层次的教学内容中提取科研课题,教学内容越深人越靠前沿,学科的疑点和盲点问题就越多,越需要科研攻关。科研与教学的互动可以激发教学和科研双向创新的内在动力。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出题,科研求解,以深化教学带动科研立项,以科研成果支持教学改革,从而真止实现教学与科研相长。

2.3科研反辅教学。

如前面所述,高校的教学是体现和融进了科研的教学。首先,科研有助全面提高教师的水平。教师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的提高,除了对书本知识的掌握以及对教材的理解程度以外,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其科研实践上。科研是具有高度创造性的更为复杂的脑力劳动,它不仅需要科学的思想方法,而且需要严谨审慎的治学态度,细致填密的研究程序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教师的科研活动不仅能不断更新教师的知识体系,有助于促使教师将科学的思想方法、治学态度向教学转化,从而提高教学及科研水平。而且,教师在从事科研工作的过程会形成一种特殊的精神气质,包括创新意识、实践精神、好奇心和进取心,独立探索的自觉性,以及不满足和怀疑精神等。它极大地有助于不断完善教师的自我形象,提高教师学术品位,从而增强自己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和感召力,进一步带动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和共鸣,使教师的水平跃上新的台阶。另一方面,科研有助于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学科知识体系的发展。大学教科书及其书本上的知识是永远跟不上时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的。因而它也就不可能完全满足有强烈求知欲和充满好奇心的大学生的要求,这一不满足就是高校教师施展才华的场所。教师为教学的需要,跟踪因际国内最新学术动态,及时了解和反映本学科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以及教师本人开展的科研工作,不仅能比较有效的解决书本和时代要求之间的知识断层,而且教师通过自己的科研创新,还可极大地丰富和更新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科发展。

三、加强科研与教学良性互动的建议

教学与科研之间存在的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没有完全脱离科研的教学,也没有完全脱离教学的科研教学实践活动永远是科研创新的源泉,而科研是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途径。作为教学型的高校,关键是在两者之间找到结合的平衡点,把握好两者结合的最合理度。

3.1建立协调的教学与科研激励机制。

实现教学与科研互动,必须建立协调的教学与科研激励机制。首先,高校办学的主体是教师,要建立一系列鼓励教师积极性的教学和科研方面的各种激励机制,协调教学管理与科研管理中的矛盾,建立科学的教学与科研激励机制。教学型的高校应提高教学课时补贴,并在晋职晋级、岗位聘任、评先评优等方面设置最低教学要求,注意向教学业绩突出的人员倾斜,针对教授等学科带头人也要有一定的教学要求,不能由于是教授或有较大的学术威望就可以降低教学考核要求。科研奖金的发放一定要建立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同时每年对全体教师实行教学业绩量化考核,考核结果计人教师业务档案,作为教师评聘职务、岗位聘任、晋升丁资、实施奖惩的重要依据,并同一定百分比的固定工资和职务津贴挂钩。这对于促进、平衡教师教学和科研工作,提升学校教学和科研的整体水平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3.2加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教学质量评价是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中十分薄弱的一个环节,非研究型的地方院校重科研、轻教学与此有直接的关系。为加强教学,从政府到学校都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效果不尽如人意。例如,有的政策本来是以强化教学为初衷,但最后落脚到科研上,成为科研的激励政策。而有的高校则恰恰相反。校教改项目是为加强教学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而设立的,但立项时强调课题组成员职称和学术研究成果,没有向教学优秀人员倾斜,验收结题时最重要的标准也是体现在科研上,而实际教学质量、课程基本建设和教学效果则放在次要的位置上。另外,教学质量标准和数量标准的量化涉及标准本身的科学性、执行标准的操作过程的可行性及与科研成果可比性,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在科研管理上,要严格把好科研成果的质量鉴定关。因为在教学管理与科研管理中引发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对科研成果评定的量化标准,只有严格把握科研成果的评价标准,才能端正教师和研究人员的科研态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科研和教学价值导向失衡的问题。

3.3放宽考核时间频度。应该相信,高校大多数教师是有事业心的,是有创造欲望的。应为他们提供一个较为宽松的科研环境,不搞频繁考核,不老念紧箍咒。同时,也要看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确实也有混日子或一心从事第二职业的平庸者,因此,又要适当加强考核。一个合适的做法是在每3年聘期结束时对教师考核一次。除作为晋升依据外,对已获得各类职称的教师,如果拿不出成果证明其学术水平与现有职称相符,则实行高职低聘办法。这样,既有一定约束,又不致于使教师感到压力太大,能够心情舒畅地从事科研。

尽管现代大学具有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但是人才培养仍是高校学校的中心工作。教书育人是高校教师的基本职责,因此,教学型的高校应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同时促进教学和科研成果向教学转化。实现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协调发展与共同提高,是每一个高校教师的努力方向,也是普通高校孜孜以求的目标。因此,高等院校应始终如一地重视这一问题,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加以改进,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高素质的建设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