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教师情绪智力培训进修体制创新改革

时间:2022-01-18 11:54:00

导语:探讨教师情绪智力培训进修体制创新改革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探讨教师情绪智力培训进修体制创新改革

摘要:教师良好的情绪智力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它可以促进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提高师生创造力水平,并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然而,许多教师不了解自己的情绪智力,没有掌握相应的方法以提高情绪智力,由此造成一系列目情绪智力而引发的教育问题因此,教师应转变教育的功利观,掌握与学生进行情绪、情感交往的技巧,学习与情绪智力相关的课程,从而有效地提高自身的情绪智力。

关键词:教师素质;情绪智力;全面发展

情绪智力,是指个人对自己情绪的把握和控制,对他人情绪的揣摩和驾驭,以及对人生的乐观程度和面临挫折的承受能力.在心理学上,情绪智力的测量结果用情绪智力商数来表示的,简称为EQ。由于许多教师不了解自己的情绪智力,没有掌握相应的提高情绪智力的方法,由此造成一系列因情绪而引发的教育问题。正如伦敦大学教育学院首任院长沛西?能所说:“如此众多的教育努力的相对无效性,主要是由于忽视了作为人的能量的最近来源的情感,它是教育发展的真正动力,不论在学习方面还是在行为方面。”因此,重视教师情绪智力的培养.是十分的必要。

一、教师情绪智力在教育实践中的作用

1教师良好的情绪智力有利于促进空面发展教育目标的实现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发展,心理发展主要指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发展。论文百事通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柯拉斯和尔、基布勒先后出版了《教育目标分类学》,将教育目标划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各个领域又细分为不同的方面和层次。可见教育目标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情感本身也是教育应达到的目标之一。

“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多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这是对教育基本目的一个广义的界说。”“教育的一个特定的月标就是要培养情感方面的品质,特别是在人与人的美系中的情感品质。”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出现的所谓融合教育、情感教育思潮,其宗旨就是统合教育中的认知领域与情感领域,在教育中将认知性与情感性结合起来,把教育的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统一起来,促进全面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师不应再向学生施以偏知、偏智的片面教育,而应贯彻知情并重的全面教育。这就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即教师不仅要在认知、技能方面,而且要在情绪智力方面达到促进全面发展教育目标实现的要求。

2教师良好的情绪智力有利于推动创新教育的发展

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党中央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和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要培养创新人才,关键在教师。许多学生认为,一个人智力水平高,创造力就高。其实,这一观点是不正确的,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曾经对智商在70~140的学生进行创造力测验,结果发现具有中等以的智力水是创造发展的基率条件,提高创造力水平还取决十其他一些非智力因素,其中情绪和情感的作用是巨大的。从情感干"智力对创造力发展与发挥的影响看,很多情况下,情感的力量远比智力强大。就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而言.二者并不是完全同步相关的,虽然刨造者需要一定的智力水平,但持别高的智商不是创造力的先决条件。刨造过程是激烈的智力活动过程,但也是强烈的睛感活动过程从创造动机的产生到创造过程的持续,再到刨造结果的验证,各环节都蕴含着创造者的情感因素。

“创造涵容着为推进人类文踞进化而选择的崇高性、独特性兼备的创新目标,涵容着为提高人类美学价值而投人创新过程的高尚情操,涵容着为增进剃他精神而尽情发挥的开拓风貌,涵容着优化个体的刨造性功能而认真掌握创新技巧的热情,涵容着为追求永恒的价值目标而把自我短暂的人生化为人类文明序列的磊落胸怀。”创造过程不是冷冰冰的智力活动,没有火热崇高的情感动力,创造活动就无法展开。

3.教师良好的情绪智力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首先,积极、愉快的情绪状态可以对教师起到以下的积极作用:备课时思路开阔,记忆敏捷,能够深入掌握教材内容,并采取有效的方法;上课时注意力集中,精力充沛,反应动作敏捷,能够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能以积极的心理气氛感染学生,使其受到无形的激励;在困难与挫折面前能够调动内部潜力.克服内外障碍,保持坚定的毅力;能保持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

其次,教师良好的情绪智力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心理学家维纳和彼得就学生心目中的好教师的特征,对1750名8~l6岁的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表明,在学生所列举的好教师的23项特征中,有12项(约占51.2%)是属于隋感方面的。可见,情感因素是沟通师生关系的纽带,是融洽师生关系的基础。此外,学生对教师传授的知识并不是如想象的那样机械地全盘接受.而是具有一定的选择性,要使学生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必须有师生在情感上的共同介入和相互作用。学生对教师所采取的情感态度是左右他对该教师所教学科兴趣的重要因素孔子所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正是情感作用的生动表现。

再次,教师的情绪智力影响课堂信息交流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存在着两条不同的信息交流回路,两条信息交流回路的信息和信息载体各不同.一条是知识信息交流回路.信息是教学内容,戟体是课堂教学形式,丰要通过言语交流这种直接方式来实现;男一条是情感性信息交流回路,信息内容是师生之间的情感,载体是教师的气质、风度、音凋、眼神、表情、形态、手势、课堂心理气氛等,主要通过非占语交流这种问接方式来实现。两条信息交流回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只有当两者都畅通无阻时,教学才能取得最佳效果,任何一条信息交流回路的信息阻塞都必将引起另一条路的信息、不畅,从而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比在一系列实验研究的基础,于1968年提出一个公式:交流的总教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可见,要想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既要注重言语交流,又要注重非言语交流,甚至更要重视非言语交流。因为非言语交流可通过暗示.模仿、感染、以同等间接方式来对学生施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往往可以起到言语交流难以起到的作用,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培养教师情绪智力的对策

1.转变教育的功利观

现行教育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其功利性,即强调教育为政治服务,强调教育在加速国家振兴,促进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在这种功利主义教育观的指导下,由于深受以逻辑——理智加工方式为尺度的教育评价体系和选拔制度的支配.教育过程重理性知识的传播而轻情绪感染能力、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多少年来,我们所受的教育只强调知识和智力.严重忽视与学习活动以及创造潜能发展相联系的情感。我们否认了自身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教育抽走了教育中最生动、嘏丰富和最有活力的情感因素,只剩下了机械的应试教育。偏重智力和忽视情感的教育造成了许多不良后果,也受到不少教育家的批判。根据美国神经生理学家罗杰?斯佩里的大脑功能不对称理论,人的大脑左半球负责对言语、文字、计算等信息的加工处理和认知能力的培养,而右半球则负责对音乐、图形、方位信息的加工处理和情感能力的培养。偏重智力的教育只注重大脑左半球功能的开发,而忽视大脑右半球功能的开发。因此,日本教育家井深大批评偏重智力的教育是“忘记了方向”,“丢掉了另一半的教育”,提出要开发人大脑右半球,重视情绪智力的培养,造就出“情智双全”的新一代。美国教育家麦克默林批评美国教育的唯智力倾向导致“学校中普遍存在的弊病是不能编制有效的教学尢纲,去着意培养情感与意志方面的人格和经验”。这教育失误的根源,在理论上可归结为一氧:忽视‘人”,即忽视教育对人的价值,陷入了目中无人”的功利主义教育观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最终归宿。片面强调教育的功利性价值.忽视教育对人自身发展方面的价值,就是本末倒置,主次不分这种功利主义教育观必须加以修正一科学的教育观应把情感视为教育的主题之。教师的职责绝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各种知识,培养技能与能力,而是要把情感与认知两方面的知识均传授给学生,使其为将来的生活作好准备。

2.掌握与学生进行情绪情感交往的技巧

第一,平等地对待学生,以正确的、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并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一片爱心。受传统的“师道尊严”师生观的不良影响,不少教师往往不能平等地对待自己的学生,不能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据《中国教育报》1997年7月I6日报道,某大学就师生关系对20所中学的师生作了一次调查,对“你爱自己的学生吗?”这个问题,100%的教师说爱自己的学生;对“你的老师爱你吗?”这个问题,却只有l0%的学生说感到老师爱自己。无独有偶,《中国青年报》1997年4月16日有关师生关系的调查则表明:有近60%的教师说爱自己的学生,而感受到这种教师爱的学生只有5.6%。另有47%的学生说“不注意,不知道”这种爱。两者之间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反差?关键就在于他们对爱的理解出现了巨大的偏差。教师不能尊重学生的情感,不能平等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教师的爱更多的是那种“保护性”、“强制性”的爱,而不是学生所期盼的那种受到尊重、平等基础上的爱。这种精神、情感上的不平等是不可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新人的。因此,尊重学生情感,平等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是教师情绪智力的重要内容。

第二,掌握一定的识别、判断情绪的技巧,能够洞察学生的情绪状态,对学生的情绪反映作出恰当的回答,并能据此诊断学生情绪方面的症结,给予初步的教育与治疗。“每种好的教育都要求用母亲般的眼睛时时刻刻准确无误地从孩子的眼、嘴、额的动作来了解他内心情绪的每种变化。”教师不仅要有让自己的情绪清楚地表达和作用于学生的能力,而且还要有对学生的需要、情绪的理解和判断能力,能因势利导,进行恰到好处的教育。

第三,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情绪技巧方面的教导,包括对愤怒的处理、冲突的解决、同情的培养、冲动的控制等,采用正确的方法消除学生不良情绪的干扰青少年学生血气方刚,情绪反应强烈,容易走极端,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控制情绪的技巧和方法,比如情绪转移、有色互换、学会制怒、合理释放、情感升华等。

3改革师范教育课程

教师素质要求的变化必然要求对现行的师范教育课程进行改革,具体说主要是增加教育课程的比重,开设专门的EQ课程。随着人们对教师职业是专门性职业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教育课程在师范院校课程设置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如日本在I988年新修订的《教育职员许可证》中提出,要大幅度地增加有关教师职业的教育专业科目,一般增加9%~35%。在我国,以中等教育教师职前培训为例,教育理论课程只占总课时数的5%~6%,而且还是50年代学习苏联时确定的“老三门”课程: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这些课程的开设远远满足不了现代社会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所以师范教育应调整相应的课程比例,增加教师职业课程时数,以此来真正体现师范教育的特殊性。在新增的教育类课程中,可以考虑开设一些专门的EQ课程,如“社会与情感课程”、“生命技能”、“社会发展”、“人生技能”、“情绪、情感的判断与分析”。这些课程在美国已经普及,并将其与传统的数学、语言等课程并列,规定这些课程是全体学生的必须课,而不仅仅是为个别学生所设计的补救措施。公务员之家

在素质结构中加上情绪智力,对教师提出情绪智力方面的素质要求是解决许多教育问题的当务之急。这个问题的提出,并不是对以前教师素质结构的全盘否定,而是对教师素质结构的补充与完善。尤其是当教师的情绪智力在教育教学中的价值还远未被众人所认识和真正体现时,更要把情绪智力作为教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提出,并通过教师培养、培训体制的改革来提高教师的情绪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