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师生关系改善策略探究论文
时间:2022-11-24 03:03:00
导语:大学师生关系改善策略探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关键词:高校师生关系途径
摘要:高校师生关系是高校教育中最突出、最直接,对教育效果影响最大的人际关系,而在教育过程中,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师生之间的信息传递系统是否畅通。文章针对目前我国高校师生关系的状况,主要从教师、学校和社会方面提出调整、改善高校师生关系的途径。
师生关系是学校环境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之一,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为师生提供一种心情舒畅、气氛融洽的心理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才能形成积极的相互促进作用。因此,高校应确立一种崭新的符合人性的师生关系即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但是,由于学校、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当前高校的师生关系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师生之间主要表现为情感的淡漠与道德关系的弱化等。从高校的实际情况出发,调整、改善师生关系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师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转变教育理念成为教育实践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教师所持有的教育理念,不仅直接关系着教师的教育行为,而且还间接地影响着未来教育的性质与状态,所以,确立现代教育理念是创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应树立新型的学生观、人才观,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摆正自己在教育中的位置。教师只有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才能不断推动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不断加强和改进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关系更加合理,符合时展的要求。
(一)教师应树立教育民主思想,提高自身素质。采取民主的教育态度是创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关键。作为一种现代教育理念,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主张师生之间地位、人格的民主和平等,在教育中师生相互信任,保持平等,密切合作。在这种关系中,教师不武断和专横,同时也不失去自己的独立性,也不对学生放任自流,更不会把自己的观点、思想以及意见灌输给学生,而是以自己真实、完整的人格面对学生,真诚地与学生交往。当代大学生在师生关系上,更渴望“师友式”师生关系的建立与发展,最不乐意接受传统的“家长式”师生关系。这就给教师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即在教育过程中树立平等待人的民主作风,养成尊重人的习惯、需要、权利、选择及创造要求等。因为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要求,尊重是建立信息关系的前提,由平等待人产生的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有助于消除师生间的心理隔膜与障碍,促进师生之间的心理交流与共融。
教育实践表明,民主型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和谐、融洽的基础,而民主型师生关系有赖于民主型的教师去创造。因此教师的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教师的素质提高了,学生才会打开封闭的内心世界,变被动为主动。“德”和“才”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教师一方面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能为人师表。身正则不令而行,身不正则令不从,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就得有内在的人格魅力,教师应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楷模;另一方面,教师要有渊博的科学知识素质和扎实的专业功底。事实证明,学生更喜欢和敬佩有知识、有本领、有能力的教师。总之,优良的教师素质应该是:品格高尚、学识渊博、多才多艺、风趣、坦率,并且尊重和热爱学生。为此,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修养,扩展知识视野,提高敬业精神,提升教育艺术,努力成为富有个性魅力的人。这样,学生在教师人格魅力的感染下才会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才能得到进一步深化。
(二)教师要善于与学生沟通。关心爱护学生。坚持真诚的沟通与交流是创建新型师生关系的有效途径。沟通不仅是信息的双向流动,而且是交往的双向理解和包容,关键是通过互知而达到共识,师生在沟通中协调彼此的情感与行为。因而教师要注重与学生进行沟通,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不仅是一种交流过程,更是一种思想碰撞的过程。大学生已初步建立起了个体化的认识体系,其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选择性已有较大发展,只有平等、自由的双向交流,才最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独立人格、民主作风以及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尊重他人的品德和学术品格。当然,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也应遵行主动、平等、信任、尊重、差异、目的的原则,不能把沟通庸俗化,把它作为拉关系搞特权的纽带。所以,广大教师应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抑制不良社会风气侵蚀的积极性和能力,为师生关系的纯洁性创造有利的教育环境。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要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联系,教师必须付出真情,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因为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学生对教师的态度。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的深处,教师要经常深入到学生当中,主动去关心、了解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正常的情况下,情感的投入与回报是成正比的。教师自身的表率作用将感动和激励学生,使学生将教师的关心化为自己的爱心,再去关爱别人,帮助别人,从而在学校中形成一个良好的爱心循环、一种温馨的情感氛围。可见,大学教师应对教师的职责重新调整和定位,要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多和学生接触、交流,以自身的才识和智慧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有效地激励和引导学生。
二、学校拓宽师生交往渠道
(一)明确倡导师生间要保持良好关系。一要加强马克思主义人生观教育。在教育过程中突出“人生与交往”的内容,用马克思主义的人生哲学去指导人际交往的实践,净化育人的思想环境。由于受社会消极的负面影响,加上有的学生分析、判断社会问题及是非的能力较弱,片面地“以点带面”,认为社会的一切都是灰色的、丑恶的。因此,要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关系中的主流与支流,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此外,高校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应注重贴近生活,提倡多样化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学会辨别真善美与假丑恶,懂得人生价值和怎样为人处世,从而树立良好的人际情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二要加强以“尊师爱生”为主要内容的中国传统美德教育。同时要认识到“尊师爱生”不只是一种思想,更重要的是一种行动与实践。自尊与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人的心理需求的最高境界,如果学生不尊重老师,老师的自尊心得不到满足,自我价值得不到体现,会使老师对学生产生厌烦之情。因此,学校以及社会都应该倡导尊敬师长,尊重人才的教育,开展一些尊师重教的活动。三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师生良好的交往心理品质。在高校,人际沟通是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联系的重要形式,是促进人际关系改善的重要手段。大学生通过交往,可以沟通、交流情感,寻求理解,建立友谊,探讨人生,但一些不良的如自卑、害羞、嫉妒、恐惧、猜疑、自我封闭等心理因素时常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正常进行,有的大学生不敢交往,不愿交往,甚至不能交往。而在人际交往活动中,培养自己具备良好的交往心理品质,是搞好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因此,高校应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设立心理健康咨询站,注重对师生真诚、自信和信任的良好交往心理品质的培养。
(二)采取有效措施调动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的积极性,加强师生联系。当前,高校教师的主要注意力普遍用于科研与教学上,没有太多的时间或精力放在指导学生或与学生沟通。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应该通过政策调整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使教师认识到发现和培养一个出类拔萃的人才,其意义和价值不亚于或晋级;另外,也可通过制订制度让大批学识渊博的专家、教授有机会给广大学生上基础课、专业课,使大学生们有机会向国内外著名学者学习与交流。同时,采取措施建立师生间的交流机制,多开展学生社团、科技活动,师生交流活动,让教师多与学生接触,促进师生相互沟通和了解,从而为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拓展路径。
(三)建立科学的能力考核、管理制度。加大教师在学生能力评估以及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形成一种“立体管理”。也就是说,对学生的量化考核、评优鉴定不应全由班主任统管,而应该让所有任课教师都成为管理学生的“辅导员”,这样可促使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接触和交流。学校的管理与运行,要淡化单纯的制度化模式,注重各种关系的协调与整合,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和气氛,这才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同时,学校要注重激发教师的专业意识和角色信念,让教师觉得自己在学校有地位、有价值;要努力维护教师权益,尊重教师权利,关心教师疾苦,听取教师意见,帮助教师进步,鼓励教师创新,科学公正地评价教师的劳动,真正把教师的专业自主性发挥出来,以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
(四)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校园环境主要包括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教学和生活服务设施以及校风、学术文化氛围、群体心态、人际关系等。其中,良好的文化环境能感染和影响生活于其中的每一个人,使他们从思想感情上、行为习惯上自觉遵从这种文化氛围,约束自己的言行。所以,在建设校园环境时一方面需要学校增加建设投入,组织师生义务劳动,建设美丽的校园,以增强大家的责任感;另一方面要求教师以身作则,率先表率,以影响、感染和带动学生自觉主动融入到特有的校园文化氛围中。此外,也要注重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与建设,为学校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因为学校周边环境的恶化一定程度上使学校环境也受到了污染,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导致师不思教、生不思学、唯利是图、道德堕落、人际关系紧张等。只有内外一起抓,才可能从根本上提高和优化校园文化的层次和品味,杜绝社会不良风气的干扰。
三、社会创造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条件
一个国家的教育体系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密切配合形成一个培养人、教育人的系统工程。师生关系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会受到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目前,社会对良好师生关系的建构主要是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教师的社会地位即教师职业的社会声望,是社会大众对教师的评价和认可。教师职业声望的获得,既有赖于教师自身形象和历史文化传统中的教师观念,更有赖于现实的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的形成。而教师的经济待遇主要是指教师的工资收入与工作、生活条件。从社会学角度看。经济待遇是人们判定和选择某种职业的重要依据。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能激发教师的信心和爱心,激发教师的角色责任感,促使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因此,一方面要切实落实教育的战略地位,大力倡导尊师的社会价值观念,使教师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另一方面应改善教师的经济待遇,让教师获得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公务员之家
总之,在新时期调节和优化高校师生关系,是关系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一战略目标能否实现的重大问题。各教育部门、学校乃至全社会都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共同塑造新时期新型的师生关系。
- 上一篇:乡村文化的批判与审视探讨论文
- 下一篇:危机背后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