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高校生就业困境应对措施探究论文

时间:2022-11-24 11:57:00

导语:西部高校生就业困境应对措施探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西部高校生就业困境应对措施探究论文

关键词:西部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政策措施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在经济全球化以及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作为这一时期的高校毕业生,在面临巨大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大的就业压力.由其是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巨大的挑战。

农村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从土地劳作中转移出来;传统产业开始衰落,出现大量的产业工人下岗,国有企业的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国有企业大幅度的精简人员。包括高校毕业生在内的新增劳动力源源不断的进入劳动力市场,面临着就业困难。我国的整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曾经的“天之骄子”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从需求而言,我国对大学生还是有着丰富的需求的。由于大学生就业区域选择过于集中,东部地区人力供给的相对过剩,中西部地市人力资源供给相对较少,区域性人力供给矛盾显著。本文从我国高校整体严峻的就业形势出发。重点阐述当前西部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现实表现。并深入分析影响西部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因素,进而得出我国政府解决西部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政策措施。

一、西部高校教育发展状况

1.西部高校教育资源分布状况

2008年,全国共有高校1731所,其中西部12省份共有高校409所,占全国高校的23.6%;全国毕业生人数共2391152人,其中西部毕业生人数494789人,占全国毕业生总人数的20.7%。可见,解决西部毕业生就业问题对于缓解我国毕业生就业压力有很大的作用。但是我们看到,2009年,西部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85.82%,其中本科生就业率是90.42%,高职就业率为80.18%;新疆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77.36%;四川省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82.1%;青海省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61.2%。一般来说,本科生的就业率高于专科生,知名院校就业率明显高于一般院校。西部地区毕业生就业率按照80%计算,2009年找不到工作的毕业生人数达13.9万,这种存量对下一年毕业生的就业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2.西部高校教育扩招前后的供求状况

多年来我国西部高校就业形势保持平稳状态,就业率较高。这种状况在2001年达到高峰,截至2001年6月毕业生实际就业率本科生超过80%,研究生超过95%,专科生达到40%。然而,从2002年开始,高校扩招后的毕业生将逐渐进入就业市场,多年来由市场旺盛的需求和毕业生总体规模较小的结构而形成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将发生巨大转变。

由于1999年大学扩招后的毕业生,从2002年开始陆续进入毕业生就业市场,因此,从2002年开始,西部高校毕业生将有较大幅度的增加,2002年将达145万人,2003年212万人,直至2009年将超过300万人。另一方面,入世给高校毕业生带来的就业机会,短期内不可能有明显的表现。相反,由于入世后我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相互依存性增加,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加大,某些竞争力不强的行业、企业会受到较大冲击,因此从短期看毕业生整体就业形势对经济发展形势的依赖性将进一步增强,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也将对毕业生的专业结构提出更高的要求,毕业生就业形势中长期存在的结构性不平衡有可能会扩大。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与我国整个就业形势严峻密不可分。由其是在高校普遍扩招后,高校毕业生的人口基数逐年递增,就业压力也在不断增加。当然高校扩招并不是造成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唯一因素。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当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度。

3.在当今世界经济飞速发展和世界“知产阶级”正在崛起的大背景下,西部高校和东部高校的之间的差距。

如何兼顾东西部的利益,缩小区域间的不平等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人们也纷纷开始重新审时度势,寻求新的解决途径,使东西部高等教育朝着均衡化方向发展。事实证明,正确利用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可以促进地区间高等教育机会的均等。东西部高等教育的绝对差距虽然在扩大,但其相对差距却有逐步缩小的趋势。从1997年至2009年的每万人口在校大学生数的增长率来看,东西部的发展速度都非常快,可以说全国整个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速度都在加快,东部省份每万人口在校大学生的平均增长率为148%,年均近30%,而西部的平均增长率更高于东部,为165%,即年均33%,由此可以看出,东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相对差距正在缩小,高等教育大众化有助于缩小高等教育机会差异。如果按目前的状况因势利导,进一步缩小东西部高等教育的差距是完全有可能的。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的各项教育资源都十分有限,在这种条件下,先发展东部高等教育,然后凭借东部力量发展西部无可厚非,这也体现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目前东部地区高等教育基本上代表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最高水平,只有继续加以大力发展才能谈得上创建世界高水平大学,缩小与发达国家教育的差距。因此,东部地区必须要发挥自身优势,保持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充分调动教育人员的积极性,使其整体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从而带动西部高校的发展。

从历史上看,我们会发现区域高等教育能否均衡发展与国家的宏观政策息息相关。东部经济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只有西部发展紧随其后,全国的经济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西部经济要腾飞,教育就要先行。国家应该加大西部地区投资力度,扩大西部高等教育规模和下放高校的自主权。在大众化的良好背景下增加西部高校招生名额,改善西部高校的基础设施条件,以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除了加大资金投入外,国家更应制定多项优惠政策,如通过土地使用权、减免税收、银行贷款等方式吸引投资者到西部参与办学,尤其是鼓励民办高校的发展,调动个人和社会力量办学的积极性,多渠道地解决资金来源问题。美国许多一流的大学如斯坦福大学都是在“赠地法案”的推动下发展起来的,这也为我国西部高校发展提供了参考。

所以,西部地区只有加快发展的步伐才可以赶上东部,才能够实现全局的、高质量的高等教育大众化。

二、西部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

1当前西部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

据教育部统计数据表明,西部高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从2008年的73.8%下降为09年的百分之68%而且由于区域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差距,分配制度等方面的影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呈现地域结构性矛盾,西部高校毕业生就业往往集中于发达地区及东南沿海城市。而到西部基层就业的规模还十分有限。1985年以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延续的是计划经济模式下政府统一分配制度。这一时期(1978~1985)年均毕业生为24.2万人,社会年均新增就业岗位1388.7万个,毕业生人数远远小于社会新增就业岗位数。这是“改革开放初期”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状态。

1985年政府出台《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所以1985年以后,高校原则上对毕业生有了一定的自主分配权。由于这一时期大学毕业生在社会上供不应求,一部分高校还可以向用人单位收取一定的“培养费”。1989年以后,高校试行“毕业生自主择业、用人单位择优录取”的双向选择制度。这一时期(1986~1991),年均毕业生为54.7万人,社会年均新增就业岗位2603万个。由于毕业生相对较少,政府主管部门还保留了对重点单位进行计划分配方式,这也表明毕业生就业仍然没有问题。我们称这一时期为“招生双轨制时期”。

1992年开始,高校进行公费和自费招生并轨,毕业生进入自主择业的过渡时期。1998年起,毕业生全面进入自主就业,其中,1999年开始扩招的学生,到2002年逐步进入市场。“并轨”10年中(1992~2001),年均毕业生79.5万人,社会年均新增就业岗位753.4万个,毕业生就业表现出一定难度但问题尚不突出。这一时期可称为“毕业生就业市场化推进时期”。

在扩招政策作用下,高校招生增长率从1998年以前的平均5.9%跃升到1999年的47%,并在以后3年持续维持20%左右的增长,尽管2006年招生增长率下降到7.05%,但它仍然高于1998年以前的水平。在高校扩招启动3年后,2002年扩招增加的毕业生开始涌出校门,高校毕业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就业矛盾逐步加剧。所以,2002年起,大学毕业生就业进入了“高校扩招影响期”。西部高校的就业现状是在全国高校就业情况的大背景下存在的。所以上面通过对从改革开放以来全国高校的就业现状中分析显示,其中也就是反映了西部高校的在这些时期内的就业现状。

2西部高校毕业生业面临的问题

(1)学科设置与市场需求失衡。西部的从业人员大部分集中在第一、第二产业,容纳就业能力低。第三产业的容纳就业能力虽有上升的趋势,但仍然低于东部地区。但是西部高校在进行学科设置方面,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而是一味地追求热门。自从1999年开始扩招以来,理工科院校由于受到实验设备的限制,扩招的学生都流向偏文科的一些专业,而这些专业相对就业能力比较弱。而且,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脱节造成“产销不对路”,热门专业供不应求,冷门专业无人问津。西部地区急需农、林、水、矿、等专业的人才,而近几年高校在这些专业的招生规模不扩反缩,导致西部急需人才配置出现结构性失衡。

(2)西部高校毕业生知识结构不合理。高校扩招以后,本科和专科学生数量大增,但是在教育上并未体现层次差别,专科生未能体现以培养技能型技术人才为主的教育特点,使专科生在就业时处于尴尬地位,技能知识不足,理论知识又相对欠缺。很多学校重理论知识的培养,轻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西部地区的学生由于资源的一些限制,对新事物的接触比较少,知识面相对比较狭窄。

(3)就业信息来源缺乏。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信息不对称,供需渠道不畅。就现在而言,大部分高校毕业生找工作都通过招聘会。如果招聘会在知名院校举行,参加招聘的企业一般都比较好,比较多,但是对外校的学生来说,应聘的机会就很少。许多学生为此感觉受到歧视。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网以及各省份的毕业生就业网相继开通,对提供毕业生情况、用人和招聘信息、举行网上招聘会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观念,西部毕业生仍感到信息量不足,尤其是西部企业覆盖面有限,可信度也遭到怀疑。

(4)就业范围选择偏执。据调查,高校毕业生选择在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学校、科研单位、三资企业就业的比例为79.6%,而愿意到集体企业、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就业的比例仅占13.8%,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毕业生的就业。陕西某一高校2003年到国有企业就业人数占总毕业生人数的34.8%,到三资、民营企业就业人数占25.68%,科研设计部门、高校、政府机关就业人数占23%;2004年到国有企业就业人数为占毕业生总数44.67%,到三资、民营企业就业人数占21.43%,到科研设计部门、高校、政府机关就业人数占12.65%。可以看出,民营企业虽有很大的就业空间,但毕业生选择民营企业顾虑重重,这也限制了毕业生的择业范围。

3造成西部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因素。

要解决好当前西部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我们首先必须综合分析存在于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种种现象和凸显的问题,并针对此进行全面理性的认识和合理、辨正的分析。根据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各种媒体和研究机构的报告以及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研究,可以归纳出下列存在于西部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和就业工作中的现实问题。公务员之家

下面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当今西部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进行分析。

从宏观上来讲,(1)社会总体就业形势严峻。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中国的就业问题首先变现出来的就是基业人数巨大,人口存量和事业人口的数量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且在此基础上中国的未来劳动力增长速度较快。,增长数量也很大。加上经济体制的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国有企业改革下岗职工,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不断增大,使劳动力供求总量的矛盾特别突出。其次国际经济环境恶化,2008年出现的肆虐全球的经济危机波及到中国的劳动力市场。由于国际经济环境恶化,金融危机的蔓延,西部地区在纺织品,电子,五金和机电行业产品出口贸易上受到影响,波及这些行业的就业,进而影响劳动力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