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教学方式分析论文
时间:2022-01-22 07:06:00
导语:钢琴教学方式分析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1打造高尚的人格力量
钢琴教育对于陶冶情操,完善修养,提升个人生活品位无疑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具体到每一个学琴者,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就必须针对每一个人不同的情况加以不同的施教方法。
1.1年龄的差异在接触钢琴的最初阶段,对于不同年龄的学习者,也应该注意到因人而异的方法问题。首先是语言表达问题,对于4、5岁的儿童和10多岁的孩子,不可能只是同样的语言表达方式和同样的表达内容。少儿与成人之间对于语言的理僻能力和他们乐于接受的表达方式,也是教师应该充分备课的内容之一。前苏联钢琴大师阿什肯纳奇在回忆自己的启蒙教师时赞美道:“那是怎样一种语调啊,象夜曲一样滋润着我的心田。”可见教师在授琴过程中语言使用的重要性。其次是教材的选择上和练琴的时间上针对不同年龄的对象要有所区别。最后要注意的是,针对年幼的学习者,始终要以鼓励为重要手段,为孩子营造出一个老师很看重自己的学习氛围,如果一个孩子在学琴过程中认为自己太笨,那就一定是教师的方法出现了严重的错误。总之,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琴者,教师为他们创造的都应该是一个高尚儒雅的学琴环境。
1.2性格的差异人是一种有感情的高级动物,具体表现为无论人类从事哪种行为,都带有一定的情感色彩。情感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肢体的行为方式,在情感具体表现上的差异我们称之为性格的不同。性格的划分在心理学和医学上有许多种类。但大体上可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两种,这两种性格在具体表现形式上存在着极大的差别。外向型性格的人,性格开朗大方,情感易于外露。在弹琴的表现上,动作偏大,容易用力,有时会出现坐不住的现象。内向型性格的人,性格温和稳重,情感比较内敛。在弹琴的表现上,动作偏小,力度不够,有时还会出现容易懒散的现象。这两种人由于思维方式的不同,在钢琴学习中也存在着一些差别:偏于理性的人,逻辑思维较强。肢体的控制能力较强,但感受能力较弱。偏于感性的人,情感较丰富,做事易情绪化,逻辑思维和肢体的控制能力较差。偏于理性的人由于肢体的控制能力较强,所以初学钢琴时认谱较快;而偏于感性的人由于肢体的控制能力较差,所以初学钢琴时认谱较慢,但到一定时期涉及到音乐感受时就比较容易。针对这些不同性格的习琴者,教师就应该注意到在施教方法上的有所区别。对于理性较强的学生,教学中应侧重强调形象思维的开发,引导学生在情感中体会作品的感染力。而于感性较强的学生,教师则应侧重其逻辑思维的训练,诸如在音乐理论上多加辅导,会起到较好的效果。
2正确的演奏技术
以上所谈到的是现代钢琴教育中对品格熏陶的作用以及对此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但是学习钢琴说到底是用人的双手去演奏的,这就涉及到了对人的肢体动作的训练,现代钢琴教育中,对于肢体动作的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在实际教学中往往给学生带来了许多的困惑。而教师们则经常在下列的问题上产生不同的争论:
2.1关于手型的问题学琴的第一步就是要把手放在琴上,这就涉及到手要以什么形状放在琴上。所以几乎所有的老师在教学的第一步都会提到手型的问题。大多要求手型为指尖直对琴键,手指的各个关节在弹奏时要“立住”,手掌在弹奏中要起支撑的作用等等。问题是要形成这样的手型,肌肉总需要一定的紧张度的,太放松手就没有形状,太紧张就会影响弹琴,所以要‘不松不紧’恰到好处。怎么才能够做到恰到好处呢?在实际当中所见的学生几乎就没有做到恰到好处的,而且大多数是手型僵硬,弹出的声音非常难听。还有手指第一关节“立住”的问题,一般认为手指站不住会使力量不能传递至指尖,造成声音不够结实。所以当学生出现手指关节立不住时,老师就一再地要求学生必须让手指关节立住。问题是学生的手指第一关节为什么立不住?任何人都可以看到,当手在放松状态时,手指的第一关节是自然立柱。造成手指立不住的原因有两点:一个可能是手臂的重量压迫造成的,另一个可能是由于手指用力弹琴造成的,那么如果让学生强行把手指立住,就必须另外在手指第一关节加力,是不是会造成在手上更用力?使手更紧张?一方面强调手指立住,一方面又不停地强调手要放松。于是一些学生出现了放松了站不住,站住了不放松的现象。
2.2关于手臂协调性的问题学习到一定程度时,就涉及到手臂的协调动作。手臂的协调动作主要原则是根据乐句的进行手臂也进行重心的移动,根据乐句的内容和音乐的要求,手臂和手腕要相应地做出的各种协调动作,如“落滚”等等。比如乐句是“弱收”的,就要求在弹奏中以手臂带动手腕,向上提起,来形成“弱收”的效果。这些动作多种多样,而且动作比较复杂,是很难用语言来准确形容的,所以在实际教学中都需要老师一个个的、手把手的去传授。问题就是,一方面这种动作很复杂,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经常是练了许久老师也不满意,而且由于没有明确的标准,老师之间对动作的要求也不一样。另一方面由于学生们素质、性格等等的差别。造成学生多种多样的弹法。实际上,老师对动作是否合格是以声音为标准的,可是对声音标准并不明确,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能够使学生不仅声音概念明确又能够把动作做准确呢?如果不去做这些动作,能不能通过更简单的办法来弹奏出相同的效果呢?而且复杂的动作,学生做起来容易不协调,在动作都别扭的情况下,音乐又如何表现?
2.3关于力度与放松的问题教学中教师大多认为在连奏时,弹奏用力后要快速地使肌肉放松下来,只依靠手的重量压住琴健。而在断奏时,手的动作只靠重量下落而不加力量。表面看这种弹奏方法很合理,可实际上,在演奏较大型的作品时需要弹奏成千上万的音符,也就是说,手指要进行成千上万次的动作。无论放松得有多快,肌肉也要经历成千上万次的从紧张到放松的收缩动作,如果弹奏的速度较慢,放松的时间比紧张的时间长,手指和手臂是可以应付过来的,但是稍难一些的作品,速度都可以达到每秒钟至少6个音以上,也就是说肌肉每秒至少有6个以上的收缩动作。手在这种情况下是很难保持长久的放松,于是手就出现紧张的现象。因为肌肉的紧张会使手的反应速度和敏感程度下降,手的紧张必然会直接影响弹奏的速度和音乐的色彩,同时由于手的反应能力减弱,会造成音乐表现不能得心应手。如果解决这种问题,不仅要寻求合理的使用力量,而且还要进行大量的放松练习,这样的学习不仅进步很缓慢,而且在整个学琴的过程中。会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使学琴变得很艰难。力度必须依靠肌肉的紧张来实现,在教学中强调弹奏力度和放松的本身就是矛盾的。而且,这种松紧的调整只是理论上可行,由于人的注意力和心理问题,恰到好处的松紧状态是较难达到的。
以上是笔者对钢琴训练内容的基本分析,重点就是品格熏陶与肢体训练,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手段。
参考文献:
[1]司徒壁春,陈朗秋.钢琴教学法[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潘一飞.朱工一谈钢琴教学[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5年01期.42-48.
摘要:目的与手段是现目前钢琴教学中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以这个问题为切入点,展开对钢琴教学的方式与方法讨论。肢体的技术训练和品格上的不断熏陶间的结合,以及精神上与技术手段的融合,组成了钢琴教学的基础构架。它们之间看似无关,却又天然联系,即教学中的因人施教。
关键词:钢琴教学人格力量肢体技术品格熏陶方式
- 上一篇:音乐教育思想分析论文
- 下一篇:篮球组合技术的教学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