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有博爱之心探讨论文
时间:2022-10-10 10:49:00
导语:教师应有博爱之心探讨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中国要造就千千万万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其根本保证就是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教师,拥有一颗博大的胸怀,拥有博爱之心,无疑成为时展的要求。
一、博爱之心是当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要“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别要加强师德建设”。高质量的教育,必须有高素质的教师。强化人民教师的师德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奠基工程,加强师德教育势在必行。
师爱是师德的核心,爱是教育的基础。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关系到学生性格的形成。一个学生如果生活在鼓励和认可之中,他就会自信和自强。有学者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此,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
二、博爱之心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首要条件
教师只有诚心诚意地爱护自己的学生,才能教好学生。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我们深信师生共生活,共甘苦为最好的教育”。他一再强调学生的可爱和关心学生的重要性。他曾提醒教师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教育者要像爱迪生的母亲那样宽容爱迪生,在爱迪生被开除回家的时候,把地下室让给他做实验。陶行知自己无论是在学业上,还是生活上,都无微不至地关怀学生,许多陶门弟子至今念念不忘他的音容笑貌,从这一点就充分体现出他伟大的师德。当教师主动接近学生,一次次待以真情实意时,感情的河流就不仅朝着一个方向流动了,而当学生受到感动、感染,就自然而然缩小了师生间感情的距离,产生了对教师的亲近感和仰慕心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会把教师当作可信赖的人,愿意向老师吐露真情,自觉地接受教育和劝告。因此说,热爱学生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首要条件。三、博爱之心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
学生的成长不只是靠戒尺和书本就能完成的,他们更需要老师拥有一颗火热而真诚的心。老师对学生的爱,会被学生内化为对教师的爱,进而把这种爱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因此,爱的教育是我们教学上的巨大推动力。教师关心学生,就能载起我们教育界称之为严格要求的那条很难驾驭的小舟。没有这种关心,小舟就会搁浅,用任何努力也无法使它移动。教师热爱学生有助于学生良好品格的培养;有利于创造活泼、生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而这一切,都是其他工作所无法替代和弥补的。
从教九载,在教学实践中我努力做到:
1.爱的得体,严而有理、有度。现实中往往爱好学生易,爱差学生难。我就要求自己不仅要爱“小天鹅”,还要爱“丑小鸭”。采取学生能够理解、接受的方式对待学生,即严爱结合。首先,在尊重关爱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其次,在严格要求的过程中去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友爱,努力创造条件,使他们获得成功。
2.爱的理智而公正。在教育中,我对学生的爱是理智的,而不是盲目、冲动的。盲目的爱缺乏是非感,无明确的目的性,不能有力地引导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不能有利地抑制和消除学生自身的不良因素。
在教育中,我对学生的爱是公正的、坦荡无私的,不是褊狭、庸俗的。因权势而爱,因门第而爱,因金钱而爱,这种爱会败坏社会风气,污染学生纯洁的心灵。眼下的中学生,生活在这钢筋水泥环境中,造成了学生在心理上自我封闭,游离于集体之外,家庭亲子关系冷漠,怯于交往。我们经常会发现许多平日被我们奉为“自然而然”但事实上却似是而非的现象,学生的逆反心理便是其中之一。这些学生,不像问题学生或不完整家庭学生那样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我们更有必要寻找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并寻找改变这种现象的根源,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如果我们希望学生成为有热爱美好事物而仇恨丑恶行为的真正公民,我们就应当以一颗博爱之心对待他们。
3.维护学生的自尊,避免对学生造成心理伤害。当学生做错事时,耐心开导,不挖苦、不体罚与变相体罚。如有的学生因作业没写好,或没有按要求去做,我不去挖苦学生,而是单独找他谈话,帮他找出原因。比如,有的教师说学生“死榆木疙瘩不开窍!”、“这么简单的问题都搞不懂”、“大笨蛋”等一些挖苦言语。殊不知,这严重侮辱了学生的人格,刺伤了他们的自尊心,损伤了他们为人的尊严。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很不利。所以,我们应爱护学生,维护其自尊心,尽量避免对学生造成伤害。“没有做不到的学生,只有要求不到的老师”。让我们反思:对于学生的错误和厌学情绪,我们有没有责任;我们的所作所为是否与那些赞美之词相符!
- 上一篇:建设工程领域招投标制度调研报告
- 下一篇: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