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究模式研究论文

时间:2022-10-10 08:54:00

导语:校本研究模式研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校本研究模式研究论文

[摘要]基于学生发展的校本研究是中小学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年级组长为组织者,以班主任为主导,由教同一个班的所有任课教师组成一个研究团队,把研究学生发展基础、存在问题、发展需求和潜能作为研究对象,为达到有效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为目的的,有组织、定期的研究活动。实践证明这种校本研究模式的建立可以从制度上保障引导所有教师研究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并且发挥每一位教师的作用,形成合力,在促进学生的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一定成效。同时在实施过程中还有一些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校本研究;学生发展;制度保障

近一年来,在北京市密云县很多中小学校经常可以看到,利用本校的校本研究时间,教同一个班的老师们坐在一起,就这个班有特殊需求的学生进行研讨。由于大家都很了解这个学生,所以有共同语言,人人有发言权,讨论得比较深入;又因为这些学生都有不同特点,对班集体的教育教学有影响,因此老师们感到这样的讨论是十分有意义的。通过定期开展这个“组织”的活动,每一位教师在对学生研讨、干预以及学生的进步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特别是班主任走出了以往“单打独斗”的困境,尝到了集体攻关的甜头,取得了初步的成效。这一组织活动就是我们提出的基于学生发展的校本研究。

一、基于学生发展的校本研究模式的提出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推进,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教育理念已经越来越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认同。目前在我国中小学校中,已经形成了十分有效的基于学科教学研究的校本研究。在教研活动中,同一学科的教师,就本学科的教学问题进行研讨。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教学研究在促进教师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随着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提出以及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差异教育的落实,就必须要加强对学生个性的研究。在学科教研的校本研究中,学科教研组是最为主要的组织形式。通过这个活动,讨论和解决的问题主要是教学问题和学生在学习中的共性问题。因为对同一个教研组的教师而言,由于他们所教的班级不同,学生不同,因此在讨论某一个学生的问题时,只有少数教师有发言权。由此可以看到,到目前为止学校还没有建立一个像学科教研活动那样的机制,为教师提供集体专门研究学生个性及对有特殊需求学生进行研究的时间和空间。为了深入地研究学生,就必须要建立以研究班级和学生个体为专题的研究组织进行活动的新机制。

通过总结我国具有几十年历史的中小学学科教研的成功经验,我们提出,要建立一个新的研究机制,以全面研究学生个体为主题、以教师集体研讨为形式的定期的有组织的活动。对照基于学科教学研究的校本研究,在教学研究的活动中,以学科研究为特点,同一个学科的教师为一个学习共同体;那么在基于学生发展的校本研究的活动中就要以学生研究为特点,要以是否对某一个群体学生了解为标准组成新的学习共同体。考虑到中小学生在校期间有80%以上的时间是在课堂,因此相对而言,教授同一班级的各学科教师是比较了解同一个班级的学生的。所以把教授同一班级的各学科教师组成这个学习共同体是十分有意义的。通过基于学生发展的校本研究的有组织、定期的集体研讨活动,教师能更加全面了解学生、集中集体智慧、进行分析思考、制定和实施干预行为,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二、基于学生发展的校本研究模式的构建

20世纪60年代以来,出于对学校教育质量低下的担忧,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开展了持续多年的基础教育改革,这场改革促使人们对传统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提出了质疑,并导致了20世纪80年代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旨在立足于学校,以学校为基础的“校本”运动。[1]“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是“校本”运动最具代表性的特征。20世纪90年代以后,校本运动被传播到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

随着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出台、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特别是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实行,我国的教育界开始关注校本运动,校本管理、校本课程、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等一系列以校为本的教育改革理念和实践持续不断地涌现。

所谓“校本研究”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以促进教师、学生和学校发展为目的,以学校面临的教育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以学校为研究基地,以学校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学生、教师及学校发展为目的,由校长组织领导,教科研人员和教育理论工作者共同参与的融学习、教学、教研于一体的群体性研究活动。基于学生发展的校本研究就是校本研究的一个新模式。

(一)基于学生发展的校本研究概念界定

所谓基于学生发展的校本研究是由中小学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年级组长为组织者,以班主任为主导,把教同一个班级的所有任课教师组成一个研究团队,以研究学生发展基础、存在问题、发展需求和潜能为研究对象,以达到有效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为目的,有组织、定期的研究活动。

(二)与原有模式的比较

建立基于学生发展的校本研究模式的主要目的是为教师研究学生从组织形式、时间等多方面提供保证,从而引导教师研究学生,有效促进学生发展。同时这种新的校本研究模式的建立也将对丰富和发展校本研究的理论和实践起到一定的作用。

在以往的校本研究中,以学科教研组为组织的研究,为中小学教师针对自身所教学科的教学研究提供了时间上的保证。在固定的教研活动时间里,教同一学科的教师坐在一起,就熟悉或感到困惑的学科教学问题进行研究,通过教师个人思考、集体研讨,汇集教师的集体智慧,有效地解决了学科教学中的许多问题。事实证明:学科教研的校本研究模式是十分成功的。但是由于这个研究是以学科教学为主要研究内容,因此参加这个研究的教师所教的班级是不同的,显而易见,他们所教的学生是不同的。在探讨学生学习中的共性问题上特别是学习某一学科的共性问题,学科教研模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仅研究学生共性问题和仅靠教师个人是不够的,还需要集中教师的集体智慧,对学生个体进行有组织、定期的进行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关注和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学科教研的校本研究模式已经为我们提供了教师有组织集体定期学习、研讨、解决问题的做法。因此在借鉴这个有效的做法和成功的经验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学生发展的校本研究模式,在学校中进行了实践,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学科教研的校本研究模式和基于学生发展的校本研究模式进行比较,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如表1所示。

(三)特点分析

从上述比较来看,基于学生发展的校本研究模式与学科教研模式有不少相同之处,例如校长是第一责任人,研究的主体是一线教师,研究的形式是集体而非教师个人研究,最终都是要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除此之外,基于学生发展的校本研究还具有以下特点:

1.遵循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从学生的长处入手,关注差异,进行激励

基于学生发展的校本研究模式强调基于学生的发展差异,实施个性化教育,促进学生的个性差异发展。而个性是在个体与有意义的环境相互作用的基础上习得的,在现实环境中“每一个体都彼此相互影响,每一个体的关系与性质都牵涉到别的个体的关系与性质”。[2]从哲学的角度讲,共性与个性相辅相成、相互渗透,共性特征往往是在个性特征基础上归纳、总结、推广而形成的。因此我们强调个性化教育的实施其更主要的目的在于找到学生发展的共性特征,不断总结符合当代中小学生特点的教育规律,并且探索符合规律的有效方法。参加这个模式研究的教师其特点是同一个班的任课教师,所以大家对这个班的所有学生都有所了解。在研究某一个学生特别是缺点比较多和较为突出的学生时,引导教师从学生的长处和优势说起,遵循多元智能理论,关注差异,进行激励。因为如果我们把这个学生的某一学科的学习和其他同学比较时,他(她)可能是很差的,但是当我们换个角度就他(她)自己的各个学科和各方面进行比较时,总能找到其长处和优势,这样就可以从长处入手,进行表扬和激励。

2.在研究过程中各相关人员积极协作,形成学习共同体,共同解决问题

基于学生发展的校本研究模式强调由中小学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年级组长为组织者,以班主任为主导,以教同一个班的所有任课教师为一个研究团队来共同研究学生,这实际上就形成了一个教师协作学习共同体,大家有着共同的愿景——促进学生的发展,定期开展活动,共享经验和资源,并最终实现互促共进的目标。这一共同体的建立强调在研究过程中,各相关人员要积极协作。大家在碰撞中,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出发提出促进学生发展的好方法,共同解决问题,并实现教师集体的专业成长。

3.注重在实际干预行动中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和行为,促进师生的健康成长

基于学生发展的校本研究模式倡导行动研究法,让教师在“做中学”的过程中探索促进师生健康成长的途径和方式。因为教育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领域,教师工作具有个体性、创造性、情境性、发散性的特点,需要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支持。“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教师真正信奉的,并在其教育教学实践中实际使用和(或)表现出来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3]只有让教师在实际干预行动中体验过程,反思行为,总结经验,才能真正地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和行为。

(四)实施流程

基于学生发展的校本研究流程主要包括4个环节:首先,在学校建立研究团队。研究团队主要由校长、年级组长、班主任及各相应班级的任课教师组成并且他们分别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其次,确定研究对象及内容。在基于学生发展的校本研究中,问题的提出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我们在确定研究对象及内容中,注意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研究: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提出研究的问题;听取相关人员的意见;确定研究对象。第三,研讨、制定并实施干预方案。根据研究对象及内容,主持人及项目组成员讨论研究对象,并且开展校本研究活动。在活动中,教同一个班的教师坐在一起,共同对研究对象即有特殊需求的学生进行研讨。教师们首先从学生的长处入手,再对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其成因。通过集体讨论,共同提出初步干预方案。根据需要,主持人也可以与专家一起研讨,修改和完善初步方案。根据干预方案,班主任和所有任课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集体共同实施干预措施。最后,反思、调整干预方案。在实施过程中,教师们除了在平时个别交流实施情况外,还可以在校本研究的定期活动时间进行研讨。根据干预效果,反思、调整干预方案。

三、基于学生发展的校本研究模式的实验及效果

(一)实施过程

从2007年9月开始到2008年4月,基于学生发展的校本研究在北京市密云县中小学进行了实验。实验采取教育行动研究的方法,借鉴行动研究的经典程序,[4]我们将实验程序设计为:组织培训——建立团队——确定对象及内容——制定方案——实施干预——合作研讨——评价反思——调整改进。

首先,我们对参与实验的教师,包括负责人(校长或教学副校长、教导主任、德育副校长/主任)、召集人(年级组长/教研组长)、主持人(班主任)以及任课教师代表进行了培训,培训的目的在于让实验教师明确基于学生发展的校本研究的基本理念、操作流程,并建立本校的研究团队。

第二,我们结合密云县有特殊需求学生的发展需要和教师的干预需求,开发了一套干预工具,包括班主任日常干预记录活页、校际研讨活动记录、任课教师干预活动记录、班主任干预措施选编、案例分析等,为实验教师提供了很好地研究抓手,各实验校也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制定了本校的校本干预工具。

第三,为了了解学校在实施基于学生发展的校本研究实验中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效、遇到的困惑等,我们定期组织各校研究团队进行校内外的研讨,项目组深入各校进行指导交流,帮助实验教师解决一些疑难问题。

第四,各实验教师根据本校研讨制定的干预方案进行实施,并利用项目组提供的干预工具和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进行应用。

第五,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之后,各校召开总结交流会,对近一个学期以来的干预实验进行评价总结,反思实验过程中取得的成效和遇到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研讨,改进原有的干预方案或制定新的干预方案。

(二)保障措施

1.校长必须发挥第一责任人的作用,全面统筹、整合各方面的资源

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课题的进展情况与作为第一责任人的校长对课题与学校发展之间关系的认识深度和重视程度相关。校本研究进展比较好的学校校长不仅思想上高度重视,而且身先士卒带领学校各领域的具体负责人一起投入研究,将其融入到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把教研、科研、教师培训、干部培训、党员学习、继续教育、家校教育等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全面统筹、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合理有效地利用了各方资源,又提高了教育教学活动的效率。

2.把基于学生发展的校本研究列入到教师的继续教育中去

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一线教师的工作负担较重,还要参加各种各类的培训。为了不增加教师的负担,又能提高教师的参与积极性,我们将基于学生发展的校本研究实验与教师“十一五”继续教育挂钩,使其成为教师校本培训课程的一部分,这样就从时间和课时上提供了组织管理的制度保障。教师根据各实验校的具体情况,每个月或每两周举行一次基于学生发展的校本研究活动,各相关人员坐在一起就已经确定研究的学生进行研讨,其中包括近期的发展情况,取得的进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每次都有固定的研讨活动时间,全程参与的教师可以拿到0.1-0.15个学分,每学年举行10次活动。这样教师通过一学年的活动就可以拿到1.0-1.5个学分。由于有了这个机制保证,教师参与的意识和积极性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3.实验效果

第一,基于学生发展的校本研究模式已经基本建立。

通过近一年的实践,已经较完整地建立起校本研究模式。借鉴学科教学研究的经验,在实际组织实验中,不论是在研究的团队、研究的内容及对象、研究的组织形式及研究的时间等都有所涉及,并且总结了开展基于学生发展的校本研究模式的两条保证措施。实践证明基于学生发展的校本研究已经成为实验学校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第二,转变了教师的学生观,实验教师自身的素质也得到提高。

在活动中由于教同一班级的各学科教师在对班里同一个学生发表意见时,表现出来的感情和态度不一样。有的教师能够看到这个学生的许多优点,而有的教师从本学科出发,只看到其缺点。通过大家在一起交流,教师就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促使教师进行反思,转变原有的消极看法,提出促进学生发展的积极干预措施。特别是在这个多学科教师共同协作的研究平台上,每一位教师都是教书育人的主角,改变了以往在教育学生方面出现的班主任“单打独斗”的做法。“基于学生发展”的校本研究,使得教师在一次次的活动中,一点点地把以人为本的思想和关注每一个学生从写论文的文本中逐渐转变为日常教育教学的行为。

第三,通过教师的共同努力,学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自信心有所增强。

在基于学生发展的校本研究模式的探索中,学生的进步是十分显著的。通过教师共同研讨干预方案,实施干预措施,学生感到全体教师对他(她)的关注和鼓励,从而努力发扬老师提出的长处、潜力,一点点地改正不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过很多教师而并非只有班主任的及时表扬,他们的自信心有所增强了。

随着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社会各界对中小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学科教学研究的校本研究与基于学生发展的校本研究为校长提供了研究学科教学与研究班级的不同角度、研究学生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通过深入的研究,真正把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落实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并在每一个学生身上有所体现。

4.实验反思

建立基于学生发展的校本研究模式的实验,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还存在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主要有4个方面的问题:在校本研究中如何真正发挥校长的第一责任人的作用;如何把基于学生发展的校本研究融入到教师的继续教育和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如何参照学科教研相应的学科教研组的设置,尽快在学校建立以教同一个班的教师为特征的新的研究团队;如何借鉴学科教研的校本研究模式,不仅在学校建立一个新的研究机制,而且各区县教科研部门能够负责业务指导和组织交流。

总之,教育实践已经证明基于学生发展的校本研究在落实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得到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的好评。但是由于本项研究建立新的研究机制的最终目的尚未达到,因此还要继续探索,使基于学生发展的校本研究不断得到完善,并将在素质教育中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惠闵.校本管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10.

[2]金岳霖.论道[M].上海:商务印书馆,1987:87.

[3]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105-107.

[4]刘良华.校本行动研究[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