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原创: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论文

时间:2022-09-06 08:57:00

导语:独家原创: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独家原创: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论文

【摘要】校园文化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灵魂,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是课堂教育的有效补充,更是全面培养学生能力的工具。校园文化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其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本文主要是对校园文化涵义,功能及实施的探究,来充分的认识校园文化。

【关键词】校园文化涵义功能实施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是学校优良传统的结晶,锤炼和塑造优良的社会主义校园文化已成为学校现代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办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所以对校园文化的基本了解是必然的,也是构建校园文化的重要前提。

1、校园文化的涵义

校园文化是指依附于学校这个载体,通过学校这一载体反映和传播的文化现象。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全体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心理趋向以及创造形成的规章制度等观念形态和文化形式的总和。它也是各种社会现象渗人学校,经过训练有素的学校领导、教师“过滤”、“优选”的结晶,它使学校的办学方向、校长的角色形象、师生的思想情操、学校的优良传统达到和谐统一。

从广义上理解,校园文化是指校园中所有成员共同创造形成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及其创造过程,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从狭义上理解,校园文化主要指精神文化,是指除了教育、教学、管理以外的一种群体文化,其主要内容是教育方针、培养目标、校风学风建设、文化艺术活动。

2、校园文化的内容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它主要包括:以青年学生为代表的文化观念以及由引所规范的学生特有的思维特征、行为特征和方式;学生课余生活中一切以群体形式出现的文化活动,如诗社、棋牌俱乐部、书社、文学社等社团活动,其中最能体现校园文化本质内容的是校园风气或校园精神。

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校园文化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由于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社区,因而校园文化一般取其精神文化之含义。即学校共同成员在学校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包括学校最高目标、价值观、校风、传统习惯、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在内的精神总和。校园文化对于提高师生员工的凝聚力,培养良好的校风,培育“四有”新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校没有了千万个朝气蓬勃的学生,无论多么英明的领导团体多么扎实的硬件设施多么雄厚的师资队伍都不可能使得一个学校的校园拥有强大的生命力。而特定到校园文化特别是大学校园文化,同样的思路,大学生特有的思想观念、心理素质、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等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其本质是一种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在这种由大学生自己为主体营造的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中,有校园特色的人际关系、生活方式以及由大学生参与的报刊、讲座、社团及其他科学文化体育活动和各类文化设施会作为校园文化的主要特征充盈着大学校园的各方面建设,从而使得大学校园更富有生机和活力。

校园文化活动是自发的,也是自觉的,是受社会生活影响也受自我心灵主宰的,是无处不在的,是充满现代意识的,也是反映大学生复杂心态的;是心灵的自然流露,也是充满创造力的;是受着时代文化潮流影响的,也是苦乐兼备的。人生与社会、理想与追求、情与爱,都会在校园文化中表现出来。扰人心怀,催人思索,引人前行或诱人堕落。

校园文化在当今高等教育中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是常新的,但是是能够保持永恒魅力的,是能够唤起青年一代心灵的,是能够激发青年学生激情,是能够唤起青年一代高尚的、独立的人格追求和高尚的道德追求。比如校园的时代性活动等。

3、校园文化的功能

所谓功能,就是事物或方法所发挥的有利的作用。校园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形态,其意义和作用的展现至少有以下几种主要功能:

(1)导向功能:导向功能是指校园文化通过各种文化活动能把师生员工的个人目标引导到学校文化目标所确定的方向上来,使之在确定的目标下从事各种活动。而优良的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渗透学校经过积淀、优选、升华而成,是社会文化的精华,具有先进性、鲜明性、可以引导学校全体成员奋发向上.开拓进取,从而保证学校正确的发展方向。经验证明,学校文化一旦形成就会影响和制约校内每个人的价值取向,起着定向作用。比如,在“读书热”中,学生会形成一种追求知识,追求真理的价值取向,并由此认识到“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这种价值观引导学生为四化建设而刻苦学习。相反,在“厌学热”中,学生就会不知不觉地接受“知识无用”的价值观,出现涣散、消极状态。

(2)教育功能:人类所创造的丰富灿烂的文化不是靠遗传留给后代,而是通过教育传给后人。校园文化具有仁慈、保存人类文化的教育功能,而这一教育功能是富有个性的功能。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给师生以强烈的感染和情感的熏陶。凝成新思想、新文化、新道德,培养高尚的情操和纯真、善良、理智的心灵。因为校园既是集中知识技能、培养塑造思想品德的阵地,又是发展时代文化的前沿,它不仅站在时代的高度,在文化的传承中去扬弃,借鉴中去选择,而且用科学的眼光去创造新的文化财富。

(3)约束功能:文化力量的约束功能与传统的管理论单纯强调制度的硬约束不同,它虽然也有成文的硬制度约束,但更强调的是不成文的软约束。学校文化的力量对每个成员的思想和行为具有约束和规范的作用。学校文化功能使信念在职工的心理深层形成一种定势,构造出一种响应机制,只要外部诱发信号发出,即可得到积极的响应。这种约束机制可以减弱硬约束对教工心理的冲撞,缓解自治心理与被治现实形成的冲突,削弱由此引起的心理抵抗力,从而产生更大、更深刻、更持久的约束力。

(4)聚合激励功能:激励功能,主要是指文化的力量能使学校成员从内心产生一种情绪高昂、奋发进取的效应。作为全体师生在实践中集体认同的价值取向和情感追求,在学校的人际关系中产生很强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使不同的人们思想聚集在一起,激发他们为共同的目标奋发进取的情感。倡导校园文化的过程就是帮助师生员工寻求工作、学习意义、建立行为的社会动机的过程。人是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统一体。作为自然人,每个人都有力量、有基本的思维能力;作为社会人,每个人又都有精神需要,蕴含着巨大的精神力量。人在没有获得激励后所发挥出来的才能是巨大的精神力量。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中,每个成员做出了贡献都会及时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赞赏与鼓励,获得极大的心理和精神满足,并因而自觉树立对学校的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有了这种责任感职工就会为学校发展而勇于奉献,勇于拼搏;有了这种责任感就能迸发出无穷的创造力,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不断创新。

(5)延续继承功能:校园文化一旦形成,能够持续的发挥作用,后来者将自觉不自觉地感受其“惯性”有意无意在思想观念、心理素质、行为方式、价值取向、行为习惯等方面与既定文化认同。

(6)社会辐射功能: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学校师生的言论、在学校养成的行为习惯、思想品行、性格意志、审美观念、毕业生毕业后踏入社会在工作上、生活中都会表现出来.起积极作用的推动社会进步,起消极干预作用的影响社会文明建设。

(7)全面发展功能: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保证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师生提供了展露才华,磨练意志的广阔天地,能使学生健康的自我意识得到培养,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

4、校园文化的特征

校园文化的特征是多方面。概括起来,主要具有层次性、包容性、延展性、继承性、创新性等几大特征。

(1)层次性:校园文化有不同层次的表现,既有外显的和内隐的内容,又有物质层次的和精神层次的表现。物质层的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和条件,是精神层和制度层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载体。而内隐文化和介层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和核心内容,它们最能体现学校之间的独特之处。外显的文化就是物质层文化,即可见之于形的那部分,如校园布局、建筑风格、文化场所、生活设施、校旗、校徽等;内隐的文化又称精神层文化,即潜在于学校内部的属于意识形态的那部分,如学生的理想追求、精神境界、价值目标、人际关系和校风教风学风等。此外,还有介于外显和内隐之间的所谓校园介层文化,又称制度层文化,既有外显特点,又有内隐真义,主要通过文字形态表现,如学校里的校训、校歌、规章制度、行为规范等。

(2)包容性:在当今教育走向国际化、大众化的趋势中,各个学校的大门已经向越来越多的人敞开,在学校人群的构成具有很强的包容性。而且,学校承袭着“学术自由和学术自治”的优良传统,是各种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兴趣信仰的交汇地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场所。如果从学校的活动和发挥的功能来看,绝大多数大学仍然是一个小而全的独立实体,教学、科研、后勤服务等样样俱全,社会上存在的许多文化在学校内部都存在。

(3)延展性:社会文化的种种特征在不同学校的内部都有所反映,影响着校园文化的发展,而且校园中的知识群体对社会文化有很强的吸收力,他们不断从社会文化中吸收精华,创造新的精神产品。现代学校与旧时代的不同,它是充满活力的开放系统,与外界社会的联系越来越频繁和紧密,学校与社会之间互相牵制,互为作用,形成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络。学校在向社会输送人才同时,也将自己的文化延伸并扩展到社会之中,向社会辐射其先进文化,并对社会文化的更新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

(4)继承性:校园文化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学校需要不断吸纳社会文化,将之进行归整,使之成为自身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作为一个相对稳定的构成分子予以保留,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经过数代人的不断调整、升华,成为现在校园文化的精髓。例如北京大学在百年的发展和斗争历程中形成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光荣传统,显示的不断钻研、求实、创新、向上的优良学风,如今已成为北京大学独特的文化底蕴。

(5)创新性:学校不仅吸收不同的文化,也进行理智的批判和选择。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和创新。它不仅拥有具有文化创造精神与能力的人,而且存在着多种文化之间的接触与渗透,这为校园文化的创新提供了要素上的保证。

5、校园文化的实施

(1)校园文化建设要形成自己的特色

目前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就是缺乏个性。个性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特性之一,校园文化有没有特色,反映了这个学校是否真正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是否真下功夫建设校园文化。如对学校精神的表述,经常是团结、进取、拼搏、求实、开拓、创新、严谨、勤奋、奋进几个记中的排列组合,这种没有个性的学校精神,对职工学生也缺乏吸引力和凝聚力,不能给职工学生以亲切感和认同感。因为这些话放在哪里都是适用的。这不是具体的办学理念,不是从自己的土壤里生长出来的。学校是个文化的场所,它不是生产一个螺丝钉,不是生产半导体零件。学校是和人打交道的,是思想和思想的交流,是情感和情感的沟通,是生命和生命的对话,对学校特点不理解,没有自己的追求,就不可能形成自己的文化。特别是在学校精神层的表述上,一定要突出重点是、突出个性、简洁明了,切不可面面俱到。面面俱到其实是对重点的埋没和面面难到。突出重点不等于只顾重点。因为学校各个方面都是互相联系的,抓住重点就可以带动全面,从而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一个学校一且形成自己的特点,家长就会努力把孩子送到这个学校。所以校园文化唯有形成特色,才能充分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

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双重身份:他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又是校园建设的客体。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从这两个方面入手,确立人的中心地位,发挥人的中心功能。人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就是说,校园文化建设要依靠人,不仅依靠学校领导,更要依靠广大教职工生。学校领导应使校园文化建设成为师生员工的自觉行动,不仅身体力行,认真贯彻,而且积极参与、献计献策。这样就能够集中学校全体员工的能量和智慧,把校园文化建设好。“人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客体”,就是说校园文化建设要为了人,塑造人。建设校园文化的目的是为了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而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目的又是为了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从而,校园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人。对内为职工、为学生,对外为家长、为人民群众。第二,要着眼于塑造人,培养人。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它的精神层和物质层无时无刻不在感染,引导着教职工生;学校要通过充实的校园文化的精神层和物质层在潜移默化中帮助教职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对学校的责任感,引导师生加强品德修养,提高思想觉悟,共同创造学校的良好形象。创造学校形象实际上就是创造学校的品牌。

(3)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校园文化建设是长期任务,是系统工程,它包括文化思想的导向。文化观念的更新,文化环境的构造,文化设施的建设,文化活动的开展,文化制度的建立等等。要完成这项任务既要有理念指导,也要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既要有深刻的认识,也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既要有积极的态度,也要有切实可行的措施。因此。在起步过程中,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和措施,并逐步实施。不断探索总结和提高。

(4)校园文化建设要突出校长的表率作用和先进人物的楷模作用

因为学校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应由校长首先提出和倡导的。所以在建设校园文化的具体工作中,校长能否率先实践,以自己的行动为全校师生做出榜样,对校园文化建设影响极大。作为校园精神代表的校长,是能否使校园文化真正成为学校之魂的关键。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贯穿一种“榜样教育”的精神。因为校园文化的塑造过程也是学校倡导的价值观、道德规范、行为准则被广大师生员工所接受、认同的群体化过程,而先进模范人物是学校价值观、道德观、行为观的化身和组织力量的缩影,对师生员工的思想、行为起着调节、影响和同化的作用。所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先进人物作为师生员工评判自己行为的一面镜子,直着特殊的引导作用。

总之,倡导和建设校园文化既是一个理论上亟需探讨的重大课题,更是一项需要在实践中创造的活动,其意义和作用已远远超出高校的具体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在全面深化教育改革过程中,培育良好的校园文化将成为努力办好教育,促进学校的三个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孙全玉.加快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育人功[N].江淮时报,2007/08/17

[2]安选练,梁海波.校园文化建设浅谈[N].教师报,2007/08/01

[3]曹俊发,贺延宏.校园文化建设略谈[N].教师报,2007/07/22

[4]曹聚彦.新课程理念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N].现代教育报.精品博览,2007/06/29

[5]姚静.校园文化建设要抓四个关键点[N].安徽日报.农村版,2007/05/18

[6]曹雪良.校园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和实施策略[N].教育信息报,2007/02/27

[7]欧建忠.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N].教育导报,2007/01/27

[8]张利,金锦华.关于加强高校新区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上半月),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