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管理论文

时间:2022-05-25 03:58:00

导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管理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管理论文

著名的荷兰学者费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因此如何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这种再创造的目的,就成为每位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新课题。下面简要谈谈我在这方面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为学生打开创造性的思维天窗。

课堂气氛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情绪心理学家曼德勒认为:“环境刺激引起换醒的知觉,换醒的知觉导致情绪体验”。利珀认为:“宽松和生动活泼的气氛,可以使情绪具有动机和知觉作用的积极力量,它组织维持并指导行为”。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会感到,在心情良好的状态下学习和工作时,思路开阔,思维敏觉;而情绪低落或郁闷时,则思路阻塞,操作迟缓,无创造性可言。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是打开学生思维的天窗,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学生只有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学习,才会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二、发学生的好奇心,为学生煽起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儿童的天性是“好奇”.好奇心又是“创新”的潜在能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针对教学的内容,教师课前和课中不断通过问题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就能煽起学生思维的火花。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先让学生顺意说出一个多位数,教师立即能说出它能否被3整除。如果不能被3整除的,还可以说出它除以3的余数是多少。连续说了几个数之后,学生的情绪非常高涨,都很想知道教师到底用了什么方法能这么迅速地作出判断。有的学生甚至会用已学过的能被称为2、5整除的数的特征去是试,求知欲望极高,有利于教师进行新课的教学。

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围绕学习内容,解决方法,大胆质疑问难。

1.可以围绕教学重点、难点问题质疑问难。例如:教学“在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量得南京到北京的距离是15厘米。南京到北京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学生读完例题后在让学生读问题,然后教师指出:这道题目的问题和己知数的单位有什么不同?能不能直接计算?说说为什么?教师及时让学生讨论,不仅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知道了问题的单位和己知数的单位不同,还能使学生对新知识的重点和难点的理解更加深刻。

2.可以围绕解题方法进行质疑问难。例如:教学正比例应用题例四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列式为:,教学完例题的解法后,当让学生质疑问题时,教师出示如下几道等式:…等等,问:可不可以这样例式解答?这时教师可先让学生逐题计算出结果,然后和课本的解法进行对比,再引导学生说出教材解法的意义。通过比较,使学生知道这样的解法也是可行的,但式子表示的意义和课本的解法不同。从而使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四、允许学生自由地争论,求得综合素质的提高。

有人指出:“创造性能力培养的着力点不在于创造成果,而在于孩子们的创造意识和创造思维,而这些东西的培养其主要渠道仍然在课堂,在一些微不足道但却会令学生刻骨铭心的教学小环节里。”

例如在第七册《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第86页:例13:工厂食堂有大米4300千克,每天吃200千克,可以吃多少天,还剩多少千克?作为“商不变”性质的应用去教学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去除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的简便算法,其中,有余数的除法是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教师在引导学生列出算式:4300÷200之后,让学生先用一般算法:

再让学生用简便算法:

然后提出:“余数为什么是100而不是1?”为了把理由说清楚,课堂上组织了学生自由地争论,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有的学生不使用简便算法,而用常规算法作出说明,所以余数是100而不是1。这个方法很简单,连接受能力差的学生都很信服。

有的学生是通过在简便算法中余数“1”所在的位置是百位说明这个百位上的数应该表示100。道理是讲清楚了。但有的学生提出,在简便算法中,商1也在百位上为什么商不是2100呢?这就使一小部分学生产生了疑虑。但与上面不用简便算法的式子相对照,其中的多数人的疑虑仍可消除。

有的学生是用验算说明余数是100.他们说在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应等于“商×除数+余数。“商×除数为:21×200=4200。若余数为1,则4200+1=4201,与被除数4300不符。因而是不对的。只有余数是100,4200+100=4300,才与被除数相符。因而余数应该是100。这个方法也很牵显易懂,为人信服。

还有的学生直接用例题来说明:4300÷200的意义是把4300千克大米平均分成200千克为一份(吃一天)问:可以吃多少天?还剩多少千克?由于4300是整百数,200千克也是整百数,有余数应该是整百数,而绝不可能是1千克。

……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进行争论,通过以上种种不同的结果,学生及时沟通了信息,及时地了解到了学生反馈的信息。在争论的过程中,学生除明白了原来不明白、似懂非懂的问题外,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养成一种敢想、敢说、敢做、敢争论的精神,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