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结构探讨论文
时间:2022-05-25 03:30:00
导语:课堂教学结构探讨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选择尝试点,编成问题,先与学生一起对问题进行观察和磋商,逐渐形成这种情境——这个问题学生急于解决,但仅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却又无法解决的,从而形成认知上的冲突,这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教学“边、边、边”公理时,我先出示四组三角形让学生判定它是否全等,其中根据图中给出的条件前三组是能用已学的“SAS”或“ASA”或“AAS”解决的,而第四组的特点是三边对应相等。这样学生就会围绕“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而展开讨论,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再作引导就显得很有吸引力。又如在教韦达定理时,我先出示一道有实根的一元二次方程,并提出“看谁能最快求出它的两根和及积?”,于是学生纷纷演算、抢答,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向学生提出“若不解方程你能求出它的两根和及积吗?”于是学生又纷纷作估计和猜测,在这样的情形下,教师先对问题作一个肯定的回答,并让学生出几道方程来由教师回答示范,最后指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其系数之间是存在一定关系的,那究竟这个规律是怎样的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研究的课题。
二、指导学生开展尝试活动。即在使用讲授法的同时,辅之以指导学生亲自探究、发现、应用等活动,包括阅读书籍,重温某些技能和概念,观察、实验、类比、联想或归纳、推演、议论和研究等等。这种尝试活动一般是这样进行的:教师先从现行教材出发,选择“尝试点”,设计尝试过程;上课时,向全班学生提出某个数学问题,然后顺次出示一些分解性的尝试题,指导学生独立地探究新的数学知识;学生在解答尝试的过程,逐渐地克服困难,一步步地通过归纳或演绎,直至亲自获得问题的结果。例如,韦达定理的教学,通常采用先用求根公式求出方程的两根,,然后计算,来处理,这样做基本上是验证性的,似乎不利于学生透彻理解韦达定理的实质。但如果采用探究的方法:
1、填表:
2、由上表你能发现一个怎样的规律?试用语言叙述。
3、你能用理论证明它的正确性吗?(让学生阅读课文后试试动手证明,并想想共有几种证明方法。)
由于所学的知识是学生亲自参与探究才得到的,因此印象会特别深刻,对公式定理等的理解尤其透彻。
运用尝试活动的方法,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力,使学生学会研究知识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活用。而在采用讲授法的同时辅之以“尝试指导”的方法,能使教学的活动式和讲授式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在教学中取得好的效果。
三、组织变式训练,提高训练效率。学生的练习必须注意防止机械模仿,应使练习的思维性具有合适的梯度,逐步增加创造性因素。另外,还应向学生提供机会,接触用各种形式给出问题的条件等。
前苏联的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能力、独立能力有赖于变式,变式训练,能通过改造和变化标准题,使学生掌握数学题的结构,以提高学生理解、探究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及水平。在变式训练中我主要是进行变换问题中的条件或结论;转换问题的形式或内容;对问题进行引伸或变化及让学生自行编题。总言之,就是在变中求不变,万变不离其宗,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识别、应变、概括的能力。一改过去“示范——模仿——练习”的单一模式。
例如,对初三几何的一道习题我作了如下的引伸和变化:
原题:设O是∠BPD的平分线上的一点,以O为圆心的圆和角的两边分别相交于A、B和C、D。求证:AB=CD。
学生完成该题后,教师提出:
1、PA=PC吗?PB=PD吗?为什么?
2、如果连结AC交PO于G,连结BD交PO的延长线于H,那么图中会有哪些三角形相似?你能发现CG、GA、DH、HB这四条线段有什么关系吗?为什么?
这样做既可以让学生对习题的结构有更深透的理解,又可以训练学生综合解题和识别问题诸方面的能力。
四、归纳结论、纳入知识系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随时组织和指导学生归纳出有关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一些结论,然后结合必要的讲解,揭示这些结论中的相互关系和结构上的统一性,纳入知识系统。这样做,知识才能便于记忆、利于应用,其作用是不容低估的。例如学习“函数及其图象”一章以后,教师可在布置学生思考的基础上整理归纳出全章知识结构表:
结构表:
又如在学完“等边对等角,等角对等边”后,可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证明两边或两角相等有哪些常用方法?并随着以后内容的深入而逐渐补充完善。总之,教学中应引导好学生将零星的、杂乱无章的知识“串联”或“并联”起来,以使它在解题中灵活应用。
五、根据教学目标分类细目,以及反馈调节。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由不知到知,由知它不多到知它甚多,由不会到会到熟练,他们总是在同不知、不全面、不正确的斗争中逐渐成长发展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给予适当的帮助与指导,根据各方面的情况,及时控制与调节教学过程,以便达到预期效果。教学效果的反馈除了利用课内的观察交谈、提问分析、课内巡视、课堂练习等外,还要延伸到课外的作业考查。教师在对学生的作业处理方面如果能适当地采取面批鼓励的措施,作业的收效将会明显增强。总之,回授调节是教学中相当重要的一环。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五个环节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相承、彼此呼应的一个系统的整体。其中,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是启动学生思维的开端;二、指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尝试解决,使学生初步获得了对事物本质特征和事物间关系的认识,这是实现了一次概括;三、把上述获得的初步观念通过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式,进一步深化,达到理解的程度。这里又实现了一次概括;四、把理解的知识纳入到知识系统中去,使之与相应知识发生关联,发挥知识的效应。这里再一次实现了概括,达到了概括的高级阶段;五、回授调节为课堂教学获得最佳效果作了必要的完善和补充,它们构成了一个具有特色的教学结构,即“问题——尝试——变式——归纳——回授”,这种教学方法在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归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方面,都明显优于传统教法。
- 上一篇:教育局党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考核方案
- 下一篇:环卫处实践科学发展观考核方案
精品范文
10课堂常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