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习主动权管理论文

时间:2022-05-25 03:29:00

导语:学生学习主动权管理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学生学习主动权管理论文

叶圣陶先生曾经有这么一句话:“教是为了用不着教。”道出了教学的目的,也道出了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后的一种理想自主的境界。叶圣陶先生讲的“用不着教”是指具备了学习能力后主动去猎取知识,做到无师自悟、无师自通。因此,教师应努力把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过程改为一种民主的教学风格。即提供给学生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心情愉悦,乐于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敢想、敢问、敢表白,思维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而主动获取知识的现代化学习过程,使学生真正获得学习的主动权,成为学习的主体。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实施了“五放”:放手站学生看、放手让学生想、放手让学生讲、放手让学生议、放手让学生练。

一、放手让学生看

古语云:学贵有疑,小疑则有小进,大疑则大进。也正如李政道教授所说的:“最重要的是要会提出问题,否则将来做不了第一流的工作。”由此可见,“质疑”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而提问也不仅是教师的权利,更应该是学生的权利。

“看”就是指导学生阅读课本。通过阅读课本激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促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良好习惯。同时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质疑、大胆质疑,积极探索。例如,在每次新课教学前,我都让学生预习好要讲的知识,并让学生知道,预习的目的不仅在于自己明白了什么,更在于自己不明白、不太理解的是哪些,以便来日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然后我再向学生交代预习的内容和方法。(1)通读。把新课内容从头到尾阅读一次,并边读边作记号,大致了解新知识的内容;(2)细读。找出例题解答方法的依据、法则、公式等怎样得出来的,关键在哪里,新旧知识的联系等;(3)再读。即再次仔细阅读例题、文字解说及计算过程的旁注,弄明白怎样列式,为什么要这样列;(4)试练。让学生试做几道练习题,把不懂或似懂非懂的地方,不会解答的习题做上记号,在教师讲课时提出来讨论或向教师发问。然后,每当上新课时,我都会腾出一些时间,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如:预习后你觉得本节内容难学吗?你学会了哪些内容?你觉得最难是哪里?你还需要老师帮你解决哪些问题?还可以随便提出你的问题或对老师的要求等。这样教师就更能有效地把握好新授课的教学。

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发现疑难,积极思维,提出问题,寻求答案,这个过程正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自学能力,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表现。

二、放手让学生去想

学习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没有思考就没有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他们都强调“想”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留给学生“想”。然而,在传统的教学中,总是有那么一些教师,老是担心学生学不会,不敢大胆放手让学生先想,而是按照自己预先设计好的思路把知识一一灌输给学五,学生只能跟着教师设计的思维圈思考,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及创造力,享受不到自主思维、自我发展的乐趣。相反,如果课堂提问是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启迪思维的手段,那么老师提出的问题就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例如:1、可在学习新知识前让学生先想。就如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时,由于是学生新接触,因此就更加应该给学生有充分思考的时间。在教学时,我就利用多媒体把一些图片平均分成几份,让学生想一想其中一份该怎样表示?待学生思考过后再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这样,无论学生会还是不会,都养成了一个勤思考的习惯,同时老师出能根据具体情况和学生一起学习。2、可在知识的连接点上选择提问的内容。如在学习了几分之一后,学生都懂得了像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这样的数都是分数,那么当老师再提出三分之二、四分之三等又是不是分数呢?然后再让学生去想、去思考。这下可热闹了,有的说是,有的就不是,这样就为下节课学习的几分之几的连接点上提出一个很关键的问题了。3、在新知的重、难点处寻找提问的内容。4、在回答问题的“卡口处”寻找提问的启发点。如在学习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中有这么一道题,“玩具厂过去三天生产2400盒积木,现在每天生产1500盒。现在比过去每天多生产多少盒?”当我让一位学生回答怎样算时,他马上说:“2400-1500”,于是我立即意识到这位学生是把这个“2400盒”当成是过去每天生产的盒数了,接着我就在这个卡口上提出了问题:“你这个2400盒是过去每天做的盒数吗?”5、从练习错误的疑难处探询提问的启发点。如在第113页做一做的第二题避,问下面哪个图里的涂色部分是四分之一,当有个别学生选错时,我就马上提出问题进行启发,“你选的这个有平均分吗?”于是,这位学生就马上醒悟了。这样,教师的问题问在点子上,导在关键上,点拨得当,富有启发性,并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富有阶梯性,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去想,把思维引入最近发展区,最后通过学生自身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在复习的思维过程,学生的积极性首先反映在思考问题的自觉性上,因此,在教学中要经常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敢于大胆“想”,善于“想”,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三、放手让学生讲

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正如冯克勤教授所说:“无论从中国古代数学和数学教育传统,还是目前学校教学现状,最大的弊病仍是把传授知识放在突出的地位,而不把能力培养和启发思维放在重要位置上。”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是教师问学生答,甲生答错或答不上来,再请乙生答。在这种一对一的交往形式中,学生只能老老实实地听着和坐着,规规矩矩地兴举手,耐心地等待着发言的机会。没有自主性。同时,一节成功的课也不在于老师口若悬河地讲解,而在于学生能够主动去理解、探索、记忆。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形成。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数的概念、基本算理、计算方法的理解。因此,教师在数学过程中应结合实际,引导学生进行“讲数理”、“讲关系”、“讲想法”等一系列动口“讲”的教学过程,以“讲”促“思”。例如,在学习“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时,我常常让学生争着口述解题过程或你为什么要这样算?为什么你是这样想的?也让一些解答错误的学生讲讲自己的思维过程,再让其他学生讲出他做错的原因,并纠正错误。如在学习第五册第82页例2时,由于有了例1的基础,因此在学习例2时,我直接让学生自己来分析。问“谁愿意把这道题目好像老师那样分析一下?”哗,真想不到,气氛活跃极了,个个都跃跃欲试,都想争着表达一下自己。于是我随便找了一位这生来回答,“从问题入手,要求黄气球有多少个,必须先求出红气球,根据‘红气球比黄气球少9个’知道,红气球是小数,用减法计算,再根据‘花气球的个数是红气球的3倍’知道,花气球是几倍数,用乘法计算。”话音刚落,同学们已经报以热烈的掌声。接着我又请了另一位学生来分析一下“想一想”的第一题,但当他讲到一半的时候,已经语塞了。这时,我立即给他打气,“说不好不要紧,你能够自觉站起来分析题目,已经很勇敢了,那你再想想自己究竟错在哪里好吗?”然后老师再让其他同学说说这位同学错的地方,最后再补充完整。又如,在让学生观察事物、图片或直观教具中,说出这些直观材料所表达的意思;既可以教师提问学生答,也可以学生提问,教师答;学生提问,学生答,多向交流,还可以要求同桌同学互相说。既可以面向学生个体,也可以面向学习小组。当许多这生跃跃欲试,想表达自己的见解时,我会请所有想好的学生站起来,小声说一说,而不是用一对一的形式。

在让学生“讲”的教学中,学生的讲需要教师的“扶”,尤其是初学“讲”或“讲”得不太好的这生,更需要教师的鼓励和扶助。数学教学中“讲的过程应是学生建构数学知识和形式思维的重要过程,因此,学生的“讲”还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引”在有的放矢,“讲”才能抓住问题的关键,才能“讲得正确”,“讲”到点子上。

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让学生去讲,放手让学生讲,使他们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愉悦气氛中充分发表意见,从而培养他们的数学语言及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也可以使教学的艺术真正在于激厣、唤醒、鼓舞。

四、放手让学生议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他们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因此,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大胆的议去主动探索知识。组织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及创造性。例如,在我的课堂中,经常出现有的学生打断我的话而站起来说:“老师,刚才你讲的这道题我还有一种想法。”也有的说:“老师,我觉得我这种算法比你的算得还快,还简练••••••”在我的课堂中,允许的错误,鼓励大家平等讨论,(包括老师)互相指出不足,共同进步。不完整的可以补充,不清楚的可以适时地发问,不同的想示可以各抒己见,可以争论,有时由一个同学提出问题,再由其指名请另外某个同学解答,有时就某个问题大家可以大声争论,也可以交头接耳。当学生答错或思维受阻时,有时是教师引导点拨,有时则由其他同学针对问题的关键反问对方,促其思考。例如,在解答“360除以4与5的和,商是多少?”一题时,有几个同学把算式列成“360÷4+5”。于是讨论可热烈了,有的同学抓住问题的实质反问对方:“请问XX同学,这道题是求商呢,还是求和呢?”“求商。”“那么哪个是被除数,哪个是除数?”“360除以和,要先求出和,应该怎么办?”“应加一个小括号,谢谢你的帮助。”这时全班同学都在思考或反思同一个问题,这样不仅能使其明白错在何处,打通思路,更重要的是还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使其逐渐学会抓住问题的关键去思考,去争论,明辨是非。这样,质疑水平和解决问题的水平出会逐步提高。在这种课堂交流形式,学生同时还学习了怎样与他人合作共事。例如,质疑提问态度应该是与人为善的,不要挖苦讽刺,要实事求是,谦虚好学。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教师不直接通过讲解来让学生掌握,而是发挥班集体的整体功能,通过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想一想、议一议”,动脑、动口、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以便互相启迪。因此,学生对这种经过讨论得来的结果比老师告诉的印象深得多。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好学生分组讨论,可以最大限度地让学生都参与探究新知实际活动,避免由少数学生活动代替多数学生的活动,使人人动脑、动口,共同提高。

教学中,从多种角度组织学生去议。如议一议应用题的一题多解,议一议对数学概念的理解等。从中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五、放手让学生练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巩固知识和形成技巧、促使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组织学生进行各种不同的练习,以充分发挥练习的效用。如:(1)让学生大胆进行尝试练习。在新授课教学中,可根据学生已有知识、能力,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尝试练习,让学生独立思考,寻求解题的途径。当学生感到困难或思维受阻时,再适当给予启发引导。尝试练习能使学生充分感知新知,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2)为使学生掌握基本方法形成基本技能,组织学生进行基本练习;(3)为促进学生在知识上做到融会贯通,改善认知结构,组织这生进行综合性练习;(4)为促进学生知识的巩固和深化,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组织学生进行发展性练习;(5)根据学生知识上的缺陷或作业中的错误,组织学生进行针对性练习。

组织学生练习,教师要精心安排内容。选择要有明确目的,有阶梯性的,形式要多样化,内容要有启发性,讲求实效,注重质量。练习的结果要即时评价,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弄清区别,在辨析中加深理解,在概括中把握联系,在评价中受到激励。

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看,放手让学生想,放手让学生讲,放手让学生议,放手让学生练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五放”就是要求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获得真正的学习主动权,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去掌握知识技能,发挥智力,培养能力,做到无师自悟,无师自通,受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