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管理论文

时间:2022-05-25 03:19:00

导语: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管理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管理论文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要有效地提高45分钟的课堂教学质量,就必须在教学中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融洽的气氛中参与教学。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矛盾论》教师只是外因,而学生则是内因。因此,只有将内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教师的教学方法才为学生所接受,才能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我是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使之参与教学呢?下面略加论述以就正于同仁。

首先,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学好一门课程的重要的心理因素。有了浓厚的兴趣就有追求,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觉性。因此:

一、针对一部分学生重理轻文的思想,我讲述科学家既重理又重文的事迹。例如,前复旦大学校长数学家苏步青教授,他不仅数学造诣很高,而且文史功底深厚,能背诵不少诗文;华罗庚诗也写得不错。桥梁建筑家茅以升也精通文史……科学家们丰富的文史知识有助于他们科学研究,有利于他们事业的成就。作为学生重理是应该的,但轻文就错了。这些事例使重理轻文的学生深受教育,激发他们学文的兴趣。

二、举办诗歌、散文朗诵会。有些诗与散文含蓄蕴藉;有些意境幽远;有些哲理深刻;有些则又感情奔放如狂波怒涛。作者在创作时是“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文心雕龙•神思》)的。学生在深受感染的基础上,才能读出作品的韵味。《有的人》是运用对比手法写的一首富于哲理的诗,在朗诵会上不少学生能以深沉的感倩读出诗的哲理,参与者都沉浸在艺术境界中领略其中做人的哲理,从而受到感染,进而产生兴趣。

三、举办课文情节及人物漫谈会。

一让学生复述情节,漫议人物,如复述《狼》、《变色龙》等课情节;漫议孔乙己的长衫与伤疤;范进看榜确知中举后的喜极发狂;诸葛亮为什么从“苟存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而为蜀主“鞠躬尽瘁死而后。”

这些复述与漫议都使学生感到学语文天地的宽广、丰富多彩,兴趣便培养起来了。

其次是教学上的投入。

所谓“投入”,即指教学与课文作者同喜同悲同怒。与作者共鸣。作者与自己塑造的艺术形象休戚与共,苦乐相通。对丑恶、污浊的事物投以神圣的憎恶。作为授课者应与作者“心有灵犀一点通”,满怀激情对学生进行点拨。我教《我的老师》一文,我先以表情朗读让学生的感情与文中的“我”,感情相融洽,然后抓住师爱生的感情引导学生理解“我”为何会对老师产生深深的敬佩与眷恋。在“老师排除我与小反对派小小纠纷”这一情节,我力求进人蔡芸芸老师的角色,让学生感受老师的爱;在“梦中寻师”的情节,我则进人学生的角色。激发学生对老师的爱、学生深受感染,学习主动性因而提高,教学效果也就良好。(课文过关小测,优秀率达90%),而且感情的交流,密切了师生关系。教者于教学中的“投人”,实质就是教学上的情感因素。我认为教者不应是一个冷漠无情的客观主义者,他应该爱憎鲜明,情感丰富,感受课文作者心灵深处的激情(自然科学散文或说明文等除外)并以此调动学生情感,引导学生步入审美境界,增强了教学的有效性。

此外大胆使用讨论式教学,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另一方式。

《孔乙己》教学中,我抓住一个“笑”字对学生启发诱导:

课文写了多少次笑?作者为什么写这些笑?

孔乙己值得笑还是值得同情?那么酒客(即短衣衫)为什么以笑声嘲弄孔乙己?

为什么穿长衫的(即使“十年没有补十年也没有洗,毕竟是一件读书人体面的长衫啊!)会被穿短衫的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