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形式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时间:2022-05-25 03:06:00
导语:训练形式创新能力培养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小学数学教学是学生再创造学习的过程,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中,初步培养了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如果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多启发、多引导,给学生以创新机会,引导学生通过对已有知识多角度、多方位的训练,使他们能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目的。
一、理解教材,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有序地训练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教材提供的教学内容,只有典型的例题和扼要的说明,少有详细解说,这就要求教师不能简单地“教教材”而是认真钻研教材,将教材深层次地提示出来。结合教材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分析推理训练,让学生掌握多种解题思路,发展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形成。如教学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我在教学时先设计一组复习题:
条件:某车间甲、乙两组人数比是3:4
问题:(1)全车间人数共分成几份?每份占车间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2)甲组人数是乙组人数的几分之几?
(3)乙组人数是甲组人数的几倍?
(4)甲组人数是乙组人数的几分之几?
(5)两组各占全车间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由于这些知识已渗透在平时教学中,通过复习进一步帮助学生巩固比和分数、百分数的互相转化,为学生认识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掌握多角度思维分析作铺垫。
复习后地示例题:农业专业组计划在24000平方米地里播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播种平方米数的比是3:2,两种作物各播种多少平方米?,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展开思考讨论:
(1)专业组计划在这块地播种几种作物?
(2)“3:2”说明两种作物各有几份?
(3)从题里可知把24000平方米平均分成几份?两种作物各占24000平方米的几分之几?
通过启发引导讨论分析,学生就很容易掌握这类题的解题方法:
3+2=5
24000×3/5=14400(平方米)
24000×2/5=9600(平方米)
解答生启发学生总结解题方法,再出示两道简单题作巩固。在巩固解题的基础上,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参照复习题,两种作物的比是“3:2”可以转化成什么?也就是说将例题转化成以前学的什么类型的题?谁能说说自己的思路?学生经过启导思考,集体讨论交流,解题材思路扩展开去,使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得升华,学生能很快地想出其他解题的方法:
(1)归一法24000÷(3+2)×2=9600(平方米)
24000÷(3+2)×3=14400(平方米)
(2)分数法24000÷(1+⅔)=14400(平方米)
14400×⅔=9600(平方米)
(3)和倍法24000÷(1+1½)=9600(平方米)
9600×1½=14400(平方米)
(4)百分数24000÷(1+150%)=9600(平方米)
9600×150%=14400(平方米)
通过挖掘教材的因素,使学生对解题方法理解深刻,记忆牢固,学得灵活,同时又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不断扩展和深化,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进行分析思考训练,探求同的解题途径,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就得发展,智力得到开发。
二、扩大训练的领域,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近年来,我在数学教学中,尝试通过“问题扩散”、“条件扩散”的训练形式,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流畅性和灵活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目的。
1、问题扩散:
如“六年级有男生25人,女生20人,男生是女生人数的百分之几?”根据这题把问题扩散为:
(1)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百分之几?
(2)男生人数占全级人数的百分之几?
(3)女生人数占全级人数的百分之几?
(4)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百分之几?
(5)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百分之几?
通过这一组问题的训练,学生不仅能从不同角度,不同的方位理解百分数的知识,而且能提高多角度思路分析的灵活性。
2、条件扩散:
如:甲车每小时行6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的路程是甲车的¾,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根据“乙车每小时行的路程是甲车的¾”条件扩散为:
a)车乙比甲车每小时少行¼
b)甲车比乙车每小时多⅓
c)甲车是乙车每小时行的1⅓倍
d)甲车与乙车每小时行的路程比是4:3
e)乙车与甲车每小时行的路程比是3:4
f)乙车每小时行的路程是甲车的75%
通过对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的扩散训练,让学生在各种变化的环境下,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数量关系,培养认真审题,认真分析,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也可防止学生的思维定势,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注重思维训练形式,让学生对已有知识多角度,多方位的训练,把知识融会贯通,既能锻炼学生思维流畅性,又能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从训练中掌握从不同角度不同方法来考虑问题的方法,进一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
- 上一篇:经营课堂教学管理论文
- 下一篇:三基教学能力培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