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情境创设管理论文
时间:2022-05-25 02:54:00
导语:教学情境创设管理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在双边活动中进行信息传输和情感交流的过程。学生的感知、记忆、联想、思维等心理活动,都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并受其影响。教育学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那就是高度有效的。由此可见,教学中要尽量优化教材,创设情境、寓教于趣、以趣促思,使学生以良好的认知情绪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投入到学习中去。
一、故事性情境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学起来比较枯燥。它不象语文那样,读起来啷啷上口。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根据小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把教材内容编写成数学故事。那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特别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如教学《面积和周长的对比》这一课时,我创建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在大海中有一个荒岛,勤劳的农夫来到这里面开荒种地。他开垦了一块长方形的地,在上面种了许多庄稼。当庄稼快要成熟时,那不懂事的野兽把所有的庄稼吃光了。农夫伤心极了。为预防类似情况发生,农夫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在菜地四周围起篱笆。教师可趁机提问:这篱笆的总长就是长方形的什么?(周长)。农夫又要在地上重新种植庄稼,可是该买多少种子呢?还是先量一量菜地的大小吧。因势如破竹提问:菜地的大小就是指长方形的什么?(面积)。此时学生的情绪高涨起来,对面积和周长的概念就有了初步的体验。这样设计,不仅强化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而且也诱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新知。
二、生活性情境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因此,只有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统一起来教学,才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兴趣需要。如教学《米和厘米的认识》这一课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我们都长高了,原来的校服已经不合身了。同学们,该怎么办呢?我们重新去订校服!可是,你们会用米和厘米作单位来量身材吗?然后,我给每一个小组发一张身材测量登记表:
项目姓名身高裤长袖长肩宽腰围胸围臀围
安排组员分工合作,互相测量身材,并且把数据记录在上表。
再如,我在教学《面积和周长的对比》这一课时,把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出墙报”教学内容。出墙报时要在四周贴上花边,花边所围成的平面要贴上文章,这都联系到长方形面积和周长的问题。把生活实际与教材特点结合起来,创设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教学情境,既丰富了课堂气氛,又巩固了知识,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
三、探索性情境
数学家皮亚杰说:“一切真理都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者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给他们。”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教学中,根据新旧知识的矛盾,巧设悬念,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然后尽量多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促使学生主动探索知识。例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一开始我就让学生听写加法算式:(1)5个2相加;(2)10个2相加;(3)20个2相加……要求学生每个算式只能在一行内写完。当学生写到第3题时,就有人提出:“老师一行装不下了。”教师因势利导,能否想出一个巧妙、便捷的方法来写呢?当时几十双眼睛带着奇怪的目光望着老师。就在这个时候,学生的求知识欲望已被激发出来,这是推动学生自己探索的最好时候,也是推动学生自己探索的最好时机。于是老师说,这里有一种非常便捷的方法,你们想知道吗?教师请5个同学上来讲台做健康操的动作,数一数一共是几只手指,凭直观观察可以得出2+2+2+2+2=10只。介绍比加法更简便的方法:2X5=10。引导学生讨论,2、5、10各表示的意义,学生终于领悟到乘法的含义,也很快明白10个2相加可写成2X10,20个2相加可写成2X20。学生的认识冲突,经历了这样的自主探索后,很快得到了解决。
四、激励性情境
创设激励性的关键,是使学生获得成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体验成功的喜悦。心理学家盖兹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更能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可见,学生对预期认知的结果的了解无疑是具有一种激励和动机作用。我们应当在教学中,为每个学生都提供成功的机会,力求使不同类型、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所收获。例如,在教学《物体的认识》这一课时,把全班学生分成4至6人的学习小组,各组中安排发好、中、差三类学生,组织学生组内说一说自己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的认识。发言时,次序可按“中等生——后进生——优等生”进行。中等生的发言,代表一般学生的理解水平,后进生的发言可依照中等生的样子稍作变化发表意见,主要是锻炼他们的勇气和胆识,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优等生则不必重复上述的意见,可提出自己的新见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对回答正确的,老师要及时肯定他们的答案;对有创见的学生要及时表扬鼓励,让学生心里充满自豪和继续求知的信心。对回答错误或不完整的学生要婉言引导,不挖苦、不训斥、不指责。如“你是第一个举手的,可是没想好,再想想好吗?”“你回答得很流利,如果声音再响亮点就更好”;“你比以前更会说了。”利用这些语言,再加上适当的眼神,表情等体态语言,可以激起学生的进取心、自信心和荣誉感,从而体验喜悦,鼓起学习的勇气。
素质教育要求以人的发展为本。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个人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收获,有提高,有发展。因此,课堂教学实施分层教学策略,就能解决既面向全体,又因材施教的矛盾。通过对学生的动态分层,定期调整,能够激励学生不断进取,力争上游。通过分层提问,分层练习,分层评价,使不同群体都能获得成功,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学习热情越来越高涨。
五、游戏性情境
原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预言;“注意游戏,研究这一丰富的源泉组织游戏并使游戏成为最好最强有力的教学手段——这是未来教育的任务。”好动、好玩是儿童的天性,如果教学中引进游戏,就能很好地调节课堂气氛,它为带来轻松、愉快和乐趣。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让小朋友把自己的躯干和一个手臂当作角的两边,然后上台表演“直角先生”、“锐角小姐”、“钝角先生”等等,学生在教师的指令下,变换着手势,表示各种角,课堂气氛非常活跌,学生放松了筋骨,对角的分类也有了清晰而深刻的认识。又如,在总结新课时,我用打电话的游戏进行,边做打电话的动作,边叫起一位学生:“某某同学,你好!听说你们今天学习了新内容,你能告诉我今天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吗?”让学生在游戏中生动活泼地完成总结过程,打破传统的总结方式,把一节课推向高潮,真正做到寓教于乐,乐中引趣,趣中悟理。
总之,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起来的学习兴趣,不只是嬉戏和好玩,而是探索知识的强烈愿望,是对科学知识的好奇,是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去参与和思考,从而使课堂教学收到更好的效果,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 上一篇:学院实践科学发展观转段动员讲话
- 下一篇:学生自主学习教学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