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家教问题管理论文

时间:2022-05-25 11:02:00

导语:农村学校家教问题管理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村学校家教问题管理论文

在11月份举行的家长会上,我瞠目结舌:我班到来的家长只有5个是男性,教室一眼瞧过去倒像是在开农村妇女代表大会。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其中居然还有一位60多岁的老太太,走路还要孙子搀扶着,试问这样的情况下,精心准备过家长会,会有什么结果?我真不知所措了……

等我稳定好情绪,照例先介绍了班里的情况,但是有个妇女嘟嚷了:怎么没有成绩表的,不是说中段检查完了吗?……这句话瞬时引起了共鸣,下面一下子议论开了……5分钟后,等我发下相关的成绩表时,她们又纷纷向我投诉:怎么没有写上孩子在班里的排名?又怎么没有级的排名?……当时的我可真的是“秀才遇着兵,有理说不清了”!

家长会后,我不禁多了一份重重的忧心:长期以来,在我们这些农村小镇,相当大比例的家庭由母亲承担了几乎全部的教育责任。我们在一项调查中发现,从5岁孩子到14岁的孩子,除了家务劳动外,母亲排在第一位的都是“管教孩子”,而父亲排在第一位的则是“看书报”或“看电视”,显然父亲们为教育孩子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过少。我在班中粗略了解一下,家中父母因为工作而两地分居的就有15户,超过1/3,要知道长期只由母亲单独负责对孩子的教育,会对子女的性格形成、人生观、世界观会造成很大的不良的影响。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一种不正常现象呢?

我以为,这可能来自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中国传统的(其实不止中国)“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影响到了家庭教育分工。

二是做母亲的带孩子的主动性和“惯性”,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父亲和积极性。在孩子小时候,养育的事情多于教育,母亲们的确比父亲们细致、耐心、主动,但一旦从养育为主过渡到以教育为主时,就不再是母亲具有优势了,这时孩子更需要的是父亲的引导。

现在的孩子接受新信息较快,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价值标准。孩子在变,但我们很多母亲的母爱却一直延续着“母鸡式”的传统模式。很多母亲在乎孩子的物质要求,注重对孩子生活上的照顾,却忽视了孩子的内心情感世界,对子女的健康成长和心理健康非常不利。

具体表现如下:

1、长期在母亲单一的教育方式下成长的孩子,容易造成性格偏差。一般分为“听话型”和“逆反型”这两种类型。

“听话型”主要表现为性格懦弱、胆小、怕事。这类是老师和家长心目中的“好学生”和“乖孩子”的典范,没有锋芒,缺少棱角。乖孩子多不是坏事,但所有的孩子都是乖孩子却是整个民族的悲哀。这是母亲们片面要求孩子“听话”的“成果”。

“逆反型”孩子的表现与“乖孩子”相比刚好处于一个极端,好勇斗狠、喜欢滋事、无心向学。“逆反型”孩子产生的根源是,母亲们经常以简单说教的方式来教育子女,久而久之使孩子滋生厌烦的情绪,产生逆反心理。挫伤了孩子的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上失去冲劲,乃至破罐子破摔。据我在班上调查:一个月内与妈妈发生争执超过10次的就有22人,占51%;有10人曾试过离家出走,占23%。极个别还发展到与妈妈打架,造成母子关系恶化。

可见,以长辈意识为主导的传统母爱,在某种程度上已经阻碍了两代人的沟通,母亲和孩子,成了两本互相读不懂的书……

2、在母亲长期家教的“围城”中,母亲利用分数衡量学生,难以使他们发展自身的特长。学生容易变得没有主见,缺乏创造能力。

我班中有一个男生,成绩在班中是最好的。有一次,我把“对峙”的“峙”的注音弄错成“shì”,而这位学生通过查工具书发现正确的读音应该是“zhì”,他还把这读音用红笔注在了书上。但在测验中却照写“shì”,问起他这样做的原因是:怕失分!怕分数低回家被妈妈骂……据这位学生在日记反映,有一次他感冒了,她妈妈讨来“神水”逼他喝,他明知这是迷信,却只有照做!

如此家教,对我们下一代的毒害是何等严重!这类“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优秀”学生,如何能肩挑建设祖国的重担呢?

3、母亲与子女缺乏了解沟通,使学生的受挫能力越来越差。

我班的一个女生,接受力强,思维敏捷,开朗、活泼,喜欢新鲜事物,成绩优异。其父长期在外工作,担心女儿学坏,就让妻子留在家里全职照顾女儿,及时报告“军情”,他进行“遥控”……一次,因女儿到西南为班录制元旦晚会的歌曲,母亲不分青红皂白,不让她吃饭,并下令以后不准踏出家门一步!女儿一气之下离家出走……致使母女关系恶化。

这样因觉得与父母难以沟通,发展到厌恶父母,离家出走甚至走上自毁的事例早就屡见不鲜的了!但是,难道我们可以置若妄闻,任其发展下去吗?!

4、母亲对孩子的教育重情感不重理智,导致“问题”学生越来越多。

因为父母追生男孩,钟某从小就被放到江西与祖父母相依为命。现在虽回到父母身边,因家境困难,父亲嗜酒,母亲常把怨气发泄在她身上,她变得敏感而致使成绩一落千丈……还有李某,因与弟弟争执被父母骂了两句就说要自杀……

更甚者,邱某怕进行体育锻炼,宁愿用砖头砸伤自己的脚指!有一次,他偷了奶奶500多块的退休金,买了游戏机,他妈妈知道后痛骂了他一顿,他发脾气后反锁自己在房里……这倒弄得她妈妈方寸大乱,苦苦哀求,并答应既往不咎…还有一个女生,父母承包了50多亩的鱼塘,经济环境不错,但女儿却经常偷东西,父母不但不配合学校教育,反而怪责老师冤枉她的女儿……有一次,其女发脾气,其母亲竟为此从木棉村到学校(大约3公里)来回多达6次之多………这样的教育方式只会使儿女变本加厉,有恃无恐!

“问题”学生的增多,对学校和社会的负面影响就越来越严重……

面对种种问题,我尝试从发挥班主任的主导因素这方面着手:

班主任是学校班级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联系班级中各科教师的纽带;是沟通学校与各种学生组织、家庭和社会的桥梁;是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

一、自己注重学习有关家教的理论。注意在新形势下家长心理变化及他们对孩子教育的影响,不断地改进家教的方法和措施,努力去提高家教的水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家庭教育的工作计划及措施,工作中按计划去进行实施。并根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作出总结和修正。

二、要想方设法整合家长的力量,督促家长参与对孩子的教育。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逐渐独立,但是,家长对于孩子的影响却是巨大的,甚至是终生的。如果能得到家长的积极配合,对孩子的教育必定会事半功倍。虽然现在许多家长的家庭教育定位不对,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轻能力、重文凭轻素质的现象相当普遍,需要想办法加以纠正。但要最大限度地去理解家长的观念、性格和所处的情境,设身处地的站在家长的角度思考其教育方式的合理性,并予以充分的肯定,至少是予以充分的理解。只有与家长心灵相通,不知不觉中“改造”家长才会成为一种可能。

A)用激励法,调动家长的积极性。

许多时候,我们找家长联系,常常是因为孩子出了纪律问题、思想问题,或者学习不好。把孩子的问题反映给家长,让家长去教育帮助孩子,这样做有时会适得其反。结果是,孩子怕老师见家长,想尽办法骗、拖、瞒,另一方面家长也觉得没面子,消极应付,甚至躲避家访和校访。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不反其道而行之呢?于是我经常把学生的点滴进步情况及时反映给家长,以激发其教育子女的信心。结果得到了众多家长的积极配合,同时特别注意调动父亲对子女教育的积极性。

例如,班中有一男生的成绩由班的第6名跌至17名,在日记里常说要把学习赶上来,但该生情绪化严重,自制力差,上课时有趴桌子睡觉……我私底下约来他妈妈,及时将其儿子在校运会中,居然拿了1500米亚军的好消息告诉了她,他妈妈很高兴,……接着我又道出其反复、令人费解的表现,虽然老师们对其子甚为关心,但苦于不知原因,难以根治……她妈妈深受感动,说出藏在心里的私隐:因丈夫有了外遇,夫妻俩在家经常吵架……想不到影响了儿子。于是我就建议她尝试抽也一些时间多关心一下儿子,每星期定期与班主任联系。果然,她照做了,而我则注意及时将其儿子取得的进步情况向她汇报。当她听到有一天晚自修,儿子一个人拿了凳子顶着大风到课室外小声地背英语单词时,她非常高兴并及时地鼓励了儿子……就这样,儿子的行为很快得到了明显的扭转……

B)结合家长实际,注意对症下药,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对于能够与老师配合,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家长。我十分注意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与他们保持密切联系。

对于喜欢护短的家长,我主动联系,主动承担责任,注意不损伤家长的感情,在交换意见时,选择不使他们感到难堪的环境,多用鼓励性语言,对于一些敏感的问题要采取迂回的处理。并且,以信心和耐心,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忍耐力感动家长。例如,我班中的邱某,初一时父亲因病去世,母亲又经常上夜班,他缺乏管教,打游戏机,偷东西……被老师批评时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毫无悔过之意。我接手后每天和他谈话一次,还带他到我家里打电脑,国庆放7天长假时我放心不下,每天打电话到他家里询问情况,我相信“人心是肉做的”,总有一天,他会明白我的苦心……当他向我投稿时,当他语文测验得了班的前6名时,我第一时间告知一度打算放弃他的妈妈,……慢慢地她也发觉儿子是有了很大的转变……所以,当她和儿子闹僵时,她第一个就想到寻求我的帮助,寻找解决办法,避免了事情的恶化……

对于对孩子放任自流的家长,我主动地多家访或请家长访校。在召开家长会时,有意请那些与学校积极配合的好家长谈自己的认识和作法,使他们从中得到启示,慢慢的他们也会热心起来。

4、注意与家长保持融洽的关系。家访时,我不是开门见山说明来意,而是拉家常似地和他父母亲谈了一些无关紧要的事,诸如孩子的吃饭问题,干家务问题等,谈到热乎、投机时,才指出学生的存在问题,并提出自己反复衡量过切实可行的方法,与家长进行交流,共同想办法解决问题。如此“和风细雨”式的家访,家长易接受,学生也满意,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5、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技巧,是非常有效的。没有不希望子女进步的家长。当家长与子女发生问题时,我往往教给家长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引导他们自己把家庭问题解决,使他们从中尝到成功的喜悦。

面对家长们普遍对教育子女不知从何着手,我教给他们的原则是:多表扬,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减少啰嗦,多与子女谈心……我还注意多让父亲对孩子施加有益的影响,对于一些特殊情况的家庭,当其子女每获得一次成功,我还会写信给他远在外面的父亲告之喜讯,并建议他也写封信到学校给子女鼓励……久而久之,我发觉学生的思想不再象开学初那么动荡了……

三、进行换位教育。尝试发挥学生的纽带作用:孩子始终是父母心头的一块肉,假如能引导孩子主动出击,必然能起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我利用语文课和班会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体谅父母。班中有一个学生,抱怨父母经常出海打渔,他生日时,只有一个很小的蛋糕……于是,我利用班会进行讨论“你知道你妈妈的生日吗?”同学们都惭愧地低下了头……我教他们凡事要将心比心,引导他们加强与父母的沟通……

还有,我班的班长是一个勤奋好学的好学生,有一次语文测验他只考了68分,按惯例是要回家给父母签名,他在日记反复要求,允许他这次不签名,我答应了他的要求,他非常感激……后来并主动告诉我他父亲曾患有精神病,长期在家养病,全家的重担压在他妈妈肩上,他实在不忍心再看到她失望的样子。我也帮他分析对失败要坦然面对,要放下思想包袱,成绩才会更上一层楼,并引导他不管是好的还是不理想的成绩,他都会主动告诉妈妈……后来,她妈妈深有感触地说:其实,成绩好坏,这只是其次,最担心的是孩子有心事不讲出来,造成隔阂,容易出事……

另一方面,我还在班上对积极配合的学生家长公开表扬,既树立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也通过学生的互相传诵,间接为其他家长树立一个好榜样。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家长们变得主动配合我的工作,定期校访或电访,同时我班的班风有了很大的扭转:一个学期下来我班向《萌芽报》投稿共50多篇,而所谓“问题学生”的稿件占了相当一部分,大多都是写自己获得的可喜进步的;在学校“扶贫基金会”捐款中,我班的捐款数是级中之首;中段检查中,邓伟健由级的20多名跃居全级的第一名;在校运会中,我班获得了第二名;还以全校第一的分数获得“文明标兵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