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学习引导探讨论文
时间:2022-05-25 10:50:00
导语:主动学习引导探讨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独立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任务之一,是新世纪教育改革大趋势。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内在的规律和联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教学过程的实质是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建构的过程。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主动探索、主动学习数学知识呢?几年来,我在这方面进行了如下的尝试。
一、提供契机,促进主动学习
要使全体学生都能主动地学习,就必须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为他们创造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例如,我在教学《圆的周长》这一课时,先把学生每四人分成一个学习小组,各小组同学把课前准备的直径不同的四个圆,通过量、绕、滚的方法测量出各圆的周长,再用计算器把测量的周长和直径的倍数关系算出,各小组填好一张报告表,观察数据发现倍数关系,由“是--也是--还是--总是”,最后概括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过程中,周长公式的形成、获得、应用了然于胸。这样把学生推到探索新知的“第一线”,向学生提供探索的契机、设计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主要途径。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主动思索问题,并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实现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发展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创设情境,促进主动学习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恰当地创造情境,容易引起学生兴趣和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学生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如我在教学《轴对称图形》这一课时,我让一位同学上台来给全班同学当模特,然后向学生提问:你们能否找到使这位同学左右完全相等的一条直线?先让学生找出眼睛、耳朵等的对称轴,学生发现鼻梁这条直线就是这位同学头部的对称轴,再找手、脚等的对称轴,然后引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这样创设情境,使教学内容增加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和现实性,使学生不再感到枯燥乏味,同时也激起了大胆探索的兴趣,又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
三、运用迁移规律,促进主动学习
迁移规律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学习的目的不是把知识贮存于大脑之中,而是最终要化为能力,去解决不同情境的问题,这要通过迁移来实现。数学知识中相似点越多,越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因此教学中教师出示新的学习内容时要尽量揭示它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数学知识的相似相通之处,这样学生就能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主动学习新知识,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构建。
例如我在教学《工程问题》应用题时,就把以前学过的工作问题的应用题知识迁移到工程问题中来。我先出示了三道工作问题的应用题作为准备题,让学生在解答准备题时先复习运用下面的三个数量关系式:1.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2.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3.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式解答好准备题后,我把题中的工作总量的具体数值去掉,变成了三道工程问题的应用题。这时再引导学生用分数来表示工作总量,把它看成一个整体,用单位“1”来表示,再根据第二个数量关系式得到工程问题的工作效率=1÷工作时间。学生理解了工程问题的特征就是把工作总量看成单位“1”,工作效率=1/工作时间。接着就引导学生利用数量关系式对照准备题的解题思路把三道工程问题解答出来。运用迁移规律教学,不仅使学生轻而易举地掌握了工程问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而且有利于把数学知识化深为浅、化难为易,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利用迁移规律,促进自我发展的能力。
四、运用操作实验法,促进主动学习
运用操作实验法可以让每位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探索活动中来,并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变“师生关系”为伙伴关系,减少压力,增强协调、合作的和谐气氛,也可以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好胜心,使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可感、可知,生动有趣。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教师起着引导作用,学生亲自动手,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体积》这一课时,我要求学生将12个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摆成各种不同的长方体。让学生边操作边判断所摆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并把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写成连乘式,再用数块数的方法说说这些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学生都争着汇报不同的试验结果。教师用板书记录下各种结果:
长宽高
3×2×2
6×1×2
2×2×3
4×1×3=12(立方厘米)
3×1×4
2×1×6
12×1×1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最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算式和相应的图形,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长方体的长、宽、高的连乘积和体积的关系,从而抽象概括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通过一系列的操作、观察、思考、推理,不仅使学生理解求长方体的体积必须知道长、宽、高三个量,还牢固地掌握了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五、运用自学辅导法,促进主动学习
所谓自学辅导法就是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心理规律,以教科书为依据,借助参考资料、工具书等,学生独立或半独立地掌握新知识获得技能的课堂教学。它的基本程序是:基本练习--出示自学提纲--自学新课--运用练习--当堂小结。
例如我用自学辅导法教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中的例1:计算1/2+1/3÷2/3,
(一)基本练习:1.脱式计算:46+570÷80,2.说一说学过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二)出示自学提纲。自学思考题:1.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比,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请你按照运算顺序读出例题。3.想一想:这个算式里含有几级运算?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4.怎样确保计算准确?(三)自学新课。1.学生先独立完成例题。2.老师公布正确答案,学生自行订正。3.修改后,让学生带着自学思考题分小组讨论,由小组长汇报自学情况。4.挑疑讨论。(四)运用练习。(略)。(五)当堂小结。1.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那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3.怎样才能保证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正确率?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和思考而获得的知识,掌握得必然更加牢固。学生体会到探索的乐趣和成果后,将会更加努力,更加主动地学习。
提供契机,设计过程,创设情境,运用迁移规律,运用操作实验法,运用自学辅导法等让学生自己探索,不但掌握了基本知识,而且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还要给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探索机会,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 上一篇: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论文
- 下一篇:全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转段动员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