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模式管理论文
时间:2022-05-25 10:23:00
导语:课堂教学模式管理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学生改革课堂教学
摘要: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时代需要,促进高中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发展高中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愿望和能力”[1],明确要求教学要摆脱传统知识观的钳制,以高品质的有效教学,带领学生走向对知识的理解与建构。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以知识传授为主,学生的任务就是应试和接受评定,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新课程理念强调: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从单纯的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和谐发展,全面提高素质。因此,在新的理念下,课堂教学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教学模式。
2006年8月10日至18日作者参加了由华东师大继续教育学院举办的“佛山市顺德区中小学教务主任高级研修班”的培训。通过学习进行了系统的洗脑,进一步明确教育教学的新理念。通过教授们的讲课,进一步明确如何依法办学有较好的把握,对专业知识的研究有了更好的指引。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走上新的起点。华东学习的“结业”既是终点又是新起点,树立不断学习、培养终身学习的理念,善于总结不断创新,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正如上海市甘泉外国语中学刘国华校长所说的“工作着,学习着,享受着,培训是福利,学习是享受”。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要贯彻新课程理念,必须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新教材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新教材在栏目设置上较以往教材有很大的突破,在新教材中,“节”这一层次下的内容除文本内容外,设置了如“思考与交流”、“科学探究”、“科学视野”、“科学史话”、“实践活动”、“实验”、“学与问”、“资料卡片”和“提示”等大量的新栏目,并在“章”这一层次设置了“整理与归纳”等栏目。设置这些栏目,一方面充分体现了教材与学生“对话”功能,有利于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另一方面很好地体现教材内容的开放性、灵活性的特点,不仅丰富和拓展学生知识面,而且也为学生进一步收集资料、解决问题提供一定的引导。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课堂情境的设置可起到明确主题、活跃思维、集中注意力、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等多种作用。因此,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到身临其境,引起联想,启发思维。就情境创设的方式而言,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育对象因地制宜、灵活运用。或用现代技术手段再现场景,并辅之以生动的语言描述,让学生置身于氛围中,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或根据新旧知识的结合点,精心设置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悬念,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自主探究各种问题,通过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等。
通过分析《化学①》,可以发现,教材通过选取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社会经验、实验事实、有意义或有趣的事实、具有启发性的问题等四个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素材来创设学习情景(依次为经验情景、实验情景、事实情景、问题情景或综合性情景)。这些情景可有力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和探究兴趣,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明确探究任务,为进一步开展探究学习活动起到定向作用。例如,在学习《分散系及其分类》这一节(《化学①》P22-23)中关于胶体的性质时,课本首先提出问题:“有些液态胶体也是透明的,用肉眼很难与溶液相区分,用什么办法能够将它们区分开呢?”接着通过“科学探究”的三个实验活动,通过观察分析,得出结论。通过设置问题来创设学习情景,让学生产生疑问,能够很好地激发开展后续探究的兴趣。
而且《化学①》教材有些章节还将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和有关的背景素材相融合,形成综合性的学习情景,使新知识的学习寓于具体情境中。学生借助学习情景中提供的素材发现或提出问题,然后通过探究活动解决问题、获得新知识。这类学习情景与探究活动融合在一起,情景的创设为探究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一个真实的、贯穿活动始末的大背景,对探究活动的进行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化学①》P20-22),教材展示了图书馆、超市里书籍或物品陈列的图片(事实情景),并提出相关的问题导出分类的相关内容并迁移到化学中,然后设置“思考与交流”栏目,通过3个问题的思考、谈论和交流,认识分类的普遍存在与意义。接着展示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方法的图片(事实情景),然后在进行“实践活动”。这节内容的学习,就是将新知识和背景素材相融合,情景的创设贯穿学习探究活动始末,很好地激发学生深入持久地开展探究活动。
2、师生合作互动,共同构建新知。在新的理念下,师生间已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知识的“授”“受”关系,而是能动的、平等的合作者。师生双方都是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实施者、参与者,其直接作用就在于促成学生的主动;学生作为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主动性,是自我发展的探索者、建设者和参与者。化学教学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是自主、协作、探究相交织共同构建新知的过程。在合作互动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以解决化学问题为纽带形成密切的联系,学生在这种联系中可以通过及时的信息反馈真切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长,从而激发学习的热情。在师生共同营造的合谐氛围中促成学生学会学习和人格的健康成长,同时在合作互动中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合作精神、实践能力。如,在学习《化学①》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化学实验安全时,利用“思考与交流”——根据你做化学实验和探究的经验,想一想在进行化学实验和探究时应该注意哪些安全问题。将注意事项写在不同的卡片上,与小组同学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在班上交流。你能举出经历过或所了解的发生安全问题的例子吗?很明显。安排这一内容的目的在于学生明确实验安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实验和探究的经验,归纳总结目前所学的和以前实验与探究中遇到的“实验与探究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师生互动,共同完成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3、信息提炼,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精选一些学科材料,指导学生选择判断,进行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整理加工,提取有效信息。从收集文献资料到运用逻辑方法进行判断和推理,到构建论据得出结论,使学生的阅读判断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研究能力都得到有效的训练。所以信息提炼的过程,实际是学生获取新知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过程。
4、创新反思,及时总结和升华知识。“创新”是对所学知识重组和改造,以内化成学生新的认知结构;是学生依据有关资料,通过独立思考,对事件和现象作出富有个性的认识和判断;也是在已经学到的知识、能力和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迁移,知识的升华。“反思”是师生对课堂行为进行的总结。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个能动的认知加工过程。教师的反思能够有意识地将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过程作出评判,从而做出更加合理的选择,提高自己的业务素养。
新课标教材中“思考与交流”是所突出的栏目之一,“思考与交流”内容的设置不仅大大丰富了教材的内容和视野,同时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积极实践的机会,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了有效的条件。“思考与交流”栏目设置强调学生自行思考,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积极实践的机会,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有效条件。而且栏目强调通过让学生将自己的所思、所想与同伴进行交流与讨论,不仅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激励学生不断进取,同时又促使学生对自己的所思所想作出反思和评价,如反思自己的思考是否正确?是否全面?有哪些不足之处?不足在哪里?如何改进等。而且还引导学生在交流讨论与反思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学习行为作出调整、改进和完善。因此,“思考与交流”栏目很好地“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进行自我反思评价”。学生通过反思比较,优化学习方法,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反思”实质上是将教师的“学会教学”与学生的“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师生达到共同进步,体现教学相长的真谛。
主要参考资料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4月版
- 上一篇:化学分层目标评价教学论文
- 下一篇:建委科学发展观转段动员会讲话
精品范文
10课堂常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