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师文化发展管理论文
时间:2022-05-25 10:17:00
导语:学校教师文化发展管理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什么是学校的发展?相信每一位校长、每一所学校都在追求学校发展,但不同人对学校发展的认识并不一致,因而表现出不同的学校管理追求,其背后则体现了不同的教育思想。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戚业国认为,首先必须回答谁需要学校,为什么需要学校?谁需要学校,从学校利益人来看,政府、家长、学生、社区、教职工需要学校。为什么,政府要谋求社会发展,学生要职业发展、是有质量的生活的前提条件,家长更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传统思维,社区寻求社区文化发展、为社区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教职工要实现个人的价值、获得职业的发展和职业的成就感以及个人的生活保障。
要研究学校的发展,就要在学校的需要与利益主体的需要之间找到结合点,因为它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双方之间的价值取向冲突是学校发展需要解决的基本矛盾。因为学校发展的基本取向是一种资源选择,政府的取向是社会性的,家长的取向是对子女价值的选择,学生的取向是一种发展选择和生活选择,社区的价值取向是文化性的,教师的价值取向是自我实现和谋生手段。在这个结合点的基础上,不同价值取向冲突,我们不难看出其最终的结果是,学校的发展就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传承人类文明,推动社会进步,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业成绩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增强,教职工的人生价值得以实现。
在学校发展的各因素中,显而易见学校文化的构建是起到决定作用的,我们从中不难推测,学校的发展就是学校文化的孕育、生成、提升、积淀与发展。
学校文化是什么?学校文化是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独特凝聚力的一种学校精神、价值观和师生员工所认同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学校文化以具有学校特色的精神形式、制度形式和物质形态为外部表现,并影响和制约学校群体成员活动方式、精神面貌与文化素养。学校文化的构建,是通过培育师生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每一人的思想观念、感情信念、行为方式和整个学校有机的统一起来,形成相对稳固的文化氛围,凝聚成一种无形的合力与整体趋向,以此激发出学校师生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指向学校的共同目标,构成学校发展的动力。当前,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建设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发展的关键。
我们的学校文化建设既然是整个社会文化建设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就必须担负起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使命,整个学校文化建设度应该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性。学校文化建设必须把系统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培养青少年自信心和自豪感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学校文化建设的每个部分都应该是具有民族的精神和民族的气魄,体现鲜明的民族性。学校文化建设要注意克服数典忘祖、崇洋媚外的心态,辩证的看待一切外来的文化,自觉抵制不良文化价值的渗透,在文化全球化的时代促进健康平等文化交流与对话,体现文化的开放性。学校文化建设必须把主流价值观教育摆在最重要的位置,大力弘扬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青少年学生正确的价值理想和基本的价值共识,坚决和各种消极庸俗、腐朽的以及自私自利的价值观念作斗争,显现出学校文化的教育性。
教师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学校文化中的核心,也是最重要最有价值的资源,因此学校文化建设就要把教师文化建设作为首要工作来抓。教师文化指的是教师特有的精神风貌和特质。教师文化的内涵可以从文化内容和文化形式两个方面加以分析。所谓教师文化的内容,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它主要包括教师的职业意识、角色认同、价值取向、思维方式、态度倾向与行为方式等。其中价值取向与思维方式属于深层因素,内隐于人的内心,属于隐性文化;而态度倾向与行为方式是表层因素,形发于外,是可直接观察到的,属于显性文化。其中隐性文化对显性文化起制约、支配的作用。市教科院朱建人老师认为,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作用于学生的主要是以物质为载体的信息,教师通过教育实践引起学生信息状态的变化,而不是物质形态的变化,并逐渐导致学生内在结构的发展变化。因而,教师的“信息存贮”在其中就显得十分重要。这种信息是全息化的,具有“显性”和“隐性”两种特征,其中的“隐性”部分便是蕴涵在教师体内的文化。
因此,作为教师文化的核心的价值取向与思维方式,决定着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直接产生影响的态度倾向与行为方式。
教师文化建设的途径:
第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建设教师文化首先要选择并形成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明确办学的目标定位,贯彻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以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价值追求。在这个前提下,形成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教学观和质量观,坚定不移地推进素质教育。学校的全面发展还体现在管理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的协调上。它是一种柔性的管理文化,富有人性,潜移默化地实现人与环境,人与人,人与学校的协调,呈现出和谐发展的校园氛围。
第二,要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教师的职业道德道德建设是教师文化建设的核心,师德的建设是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依据,以造就让老百姓满意的教师队伍为目标,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准则,以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为基本要求,以提高教师政治思想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弘扬高尚的师德,力行师德规范,强化师德教育,提高师德水平。特别要把“爱”与“责任”的教育放的师德建设的首位。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爱与责任是师德之魂,是师德中最重要的因素,有了爱与责任,我们的教师就能志存高远,爱国爱教,肩负起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关爱生命这三大使命。就能肩负起岗位责任,社会责任,国家责任三大责任。就能热爱教育热爱学生,严格执教,模范履行师德规范,就能严谨笃学,与时俱进,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师德建设要确立“以人为本,言传身教”的育人理念,坚持从我做起,率先垂范,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真正做到以德立身,以身立教,还要增强教师的自豪感和成就感,体现自豪、合作、拼搏、向上的教师风貌。
第三,要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的专业成长是现代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教师文化建设的重要内涵。作为社会的特殊职业,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有资格当教师的,特别在今天,时代要求教师进行角色转换,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智慧和专业水平,要由单一的教学实践工作者转向教育思想的研究者、探索者、创造者,要由单一的实践型教师专项学者型、研究型、智慧型、复合型的教师,要由教书匠水向教学艺术家境界发展。因此对教师专业成长的评价必须选择以教师发展机会“最大化”的方式制度标准,激励教师在能力极限的边缘工作,促进教师专业的不断发展。发展教师的专业,必须实现教师师资的常规型管理向深层次管理转变,从管理文化的角度展开。对教师提出明确的要求和期望值,为教师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教师有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为教师创造各种教科研条件。
第四,教师合作文化的创建。合作教学是现代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也是教师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合作胜于竞争,同伴互动胜于个人奋斗。我们要十分强调从以往的关注教师个人奋斗向教师之间的同伴互动和合作的文化。首先要增强教师的共同合作意识,强调教师之间同伴互动、相互依赖于相互欣赏、相互合作与相互支持,确定同一目标,形成共同价值观。其次要增强团队凝聚力,强调构建教师团队,形成教师教育教学共同体,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对话、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再次,要尝试集体(小组)考核机制,改变以往个体评价为主的方式,可以采用“捆绑式”的评价,将竞争机制扩展为团体与团体之间的竞争,用外力促进教师的合作和互助。在合作教学中,特别要重视集体备课制度的建设,不断加以完善,要倡导不同学科之间、学校之间的交流,加强成熟教师与待发展教师之间的结对工作,加强在校本课程建设中的教师间的合作。
第五,增强教师的服务意识。教育就是服务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教育服务于社会,教育服务于家长,教育服务也是教师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教师都是社会的服务者,因此作为教师,要成为高素质的教育工作者,就必须树立服务意识,自觉服务于教育教学,成为服务型的教师,要全心全意为社会服务,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聚精会神教书育人,诚心诚意接受社会、学生和家长的的评议,以“学生发展为本”,增强服务的自觉性,提高服务的本领。
第四,教师形象建设。教师的形象是学校的形象的具体表现形式,形象需要细节,教师形象细节是教师内心精神面貌的外显,是教师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教师承担着为人师表的高尚责任,是文化的象征,作为“文化人”就必须具有其特征,教师从某种意义上讲已经成为“情操高尚、知识渊博、行为典范”的具体代言人,教师作为青少年一代成长的引路人,其形象细节更要给学生以示范作用。教师自身要自觉维护细节形象,要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除以上提到的情操、学识等也要注意服饰仪表、行为举止、说话态度等方面的细节,通过形象细节产生人格魅力,形成学生争相模仿“追星”效果。
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人,教师作为学校中最有价值的人力资源,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体,今天我们谈学校的发展,就必须把教师文化建设放在首要的地位。
- 上一篇:商务局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转段动员讲话
- 下一篇:农民工流动子女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