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教育均衡化管理论文
时间:2022-05-25 09:37:00
导语:区域教育均衡化管理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内容摘要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如何促进下陈街道小学区域教育的均衡化,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通过构建中心校与完小科研共同体的形式,运用骨干示范、互相渗透,循环交流、各具特色,科研对话、自我发展的方式,以期达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校均衡发展之目的。
关键词科研互动共同体均衡
马克思指出:“社会——不管其形式如何——是什么呢?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一切社会现象莫不基于互动过程。互动的目的在主体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它能够实现个人的社会化,保证组织的合理性,提高资源互换的效率。西方教育互动理论认为,学习是交流与合作的过程,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互动是教育工作的基本特征,是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环节。教育互动是教育活动过程中师生、学生之间通过符号中介,为共同目的、就共同内容进行探究、发现,实现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与相互理解的活动。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从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和行为,到教育评价等都发生着巨大的变革。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诸多问题围绕着每一所学校,各种隐藏的矛盾也逐渐突显出来。面对人口的不断增加,学龄人口入学问题日趋突出;经济发展对高素质人才需求持续增长;家长、社会对学校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现实。如何打造一支高绩效的教师团队,如何满足乡镇和农村两个不同层面上的学校均衡发展的需求,建成更多更好的优质学校,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建设所需要的各种人才等,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我街道小学教育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和重要的研究课题。
下陈街道地处椒江区的郊区,全街道共有小学五所,中心小学是业务指导学校。但是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深入,虽然过去教育教学教研工作得到强化,而在新课程全面实施中产生的问题,难以做到针对性、实效性地研究。特别是分布在农村的四所完小,地域大、人员分散,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校际之间发展也极不均衡;由于完小人手紧,教学任务重,科研活动很难开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下陈中心小学教科室构建了“校际互动,科研合作”的行动研究,以期达到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教学改革,打造教师发展平台,不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全街道不同地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校实现均衡发展之目标。
一骨干示范,互相渗透
现代教育理念各学科间是相通的,教学中的经验和困惑也有许多共性的地方。教师不能再像原来那样,独立钻研教材、独立备课、独立编制试题等孤军作战的教学方式,更多的需要主动积极地与其他教师一起进行探讨、交流。通过经验分离,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和开展学校之间的交流研讨活动,让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集体研讨活动中去,做到经验分享,困惑共释。
1、充分发挥校领导和骨干教师的作用,带动青年教师成长
我们在工作中注重发挥领导的作用,制定了领导深入课堂制度和深入教研组工作制度,并在深入课堂和教研组的过程中渗透自己的教学思想。骨干教师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坚力量,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是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重要举措之一。所以我们坚持每学期开展骨干教师展示活动、观摩活动。骨干教师担任了教研组组长,他们在教研活动中发挥了自己应有的作用。此外,学校专门为他们建立了“一帮一”友好互助对子,同伴互助的“青蓝结对”,缩小教师间差异,使同伴互助逐渐成为学校的风气,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也炼造教师的人格魅力。青年教师在教学上应该说是一张白纸,如何在这张白纸上绘出灿烂的图来,这就需要给他们在走上讲台时有一个好的引导,好的榜样,好的导师。师徒结对无疑能起到这样的作用,达到这样的目的。我们每年都为刚踏上教坛的青年教师及刚承担某一学科课题的青年教师配上师德与业务过硬的师傅,师徒在师德、业务中探讨活动,在教科研中共同承担一个课题,共同研究、共同探讨、共同提高。这样,使青年教师在师傅手把手的指导下,迅速成长起来,迅速掌握教学和科研技能。
2、利用多种形式,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1)放手挑担。青年教师充满朝气,充满活力,经过师傅指导和自身努力,他们不仅教育思想成熟起来,而且在教学业务上也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在这基础上,让一部分青年教师独立挑起工作重担,有的承担备课组长,有的承担高年级教学工作,有的承担科研工作。在工作中,我们坚持“信而用之,用之不疑”的原则,这样青年教师在完全放松的精神状态下尽力工作,努力工作,显示出他们思维敏捷,具有独创精神的特点。
(2)跟踪指导。青年教师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这不仅反映在处事待人上,也反映在教学工作中。我们掌握青年教师这一特点,除了加强思想教育外,在教学业务上采用跟踪指导的方法,对其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做定期跟踪。在跟踪中,及时帮他们寻找规律;在跟踪中,我们坚持激励上进的原则,促进青年教师不断完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驾驭教材和课堂教学、作业指导等技能。在跟踪中,尽量挖掘青年教师的潜在能力,使其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长处,以期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3)特色展示。每一位教师在多年的教学积累中形成自己的教学经验或特色,就是教师也有自己的长处或特点。我们通过教学评比,让每一位教师展示自己的特色,如有的教师善于指导朗读;有的善于引导激发学生发言的兴趣等等。通过特色展示,不仅达到了互相学习的目的,也促使教师在教学技能上不断完善。如11月2日举办的全街道小学教师参加的教学经验交流会,通过经验介绍与示范课相结合的方式,给优秀教师搭建了展示才华的舞台,同时也给一些教学无专长、方法老一套的教师上了一堂生动的课。
(4)重点扶植。俗话说,五个手指伸出来有长短。在教师中,能力高低应该说是客观存在的,完小的条件与中心校的差距也是客观存在的。如何做到齐头并进,这就需要对两头进行关心、帮助。对教学能力强的教师或教研组,我们采用大力支持、放手自主,让这些教师或教研组自己管理自己,创造机会让他们露面,展示才能,创造机会让他们去获奖,去争取更大、更多的奖励。对一些在教学上有困难的教师,我们对他们多一些指导,少一些指责;多一份耐心,少一些急躁;多一些希望,少一些失望,使他们树立信心,使他们一点一点提高教学技能。对于完小,则是加强了每月一次的教研工作,或指导或解惑,以期达到教学工作规范化。
二循环交流,各具特色
1、校际互动,区域推进
校际互动是为整合学科资源,促进学校、教师之间的交流分享的一个切入点,处在同一层面的几所学校形成一个教研共同体,广泛开展联片教研活动,交流研究信息和动态,分享研究体验与困惑,共同探讨问题,寻找对策。加强了校际间的合作教研,每学期活动一次,区域内四所完小轮流承办,通过备课——讲课——评课——反思等形式,举一反三,使研究的针对性更强,教师的角色转换更快。
2、强弱联手,均衡发展
造成当前学校发展不均衡的原因之一是学校硬件条件、师资水平的客观差距。为努力消除不均衡状况,使校际联动、强弱共进,这是学校发展、教师进步的必然要求。为此,我们在下陈中心小学教科室的协调下,全街道的一个乡镇中心小学和四所完小打破地域界限、学校界限、学科界限,依托二级教研网络,以“阳光教育”为总课题,成立了十几个小组相互手拉手结对,确立了各自的子课题,建立经常化、多层次的联系制度,加强学校、教师、学生之间全方位的交流,帮助教师在活动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构建成校本教研共同体,组织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到完小开讲座、上示范课、开展教研活动。促进领导交流、教师帮带和学生实践,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共融、互助、共建、多赢”的目标。
3、整合力量,开放互动,让教师团队合作成长
建设校际教研中心,促进合作交流互动。教研组长由各学科骨干教师承担,校际教研中心组活动在中心小学的统筹安排和指导下进行。加强校际间的联系、交流、互动,既增强了教研的针对性,又克服了学校教研特别是薄弱校教研的局限性,调动了教研的积极性。校际教研中心组活动把教师悄悄地请出“自我封闭”的孤立小天地,走进团队。学校组织开放活动,本学期中心校把教师按任课情况分成语文、数学、技能科三组,每周一次开展教研活动,同时请完小的教师来参加教研活动。开放的教研活动计划性强、主题鲜明、参与面广、构建多向信息网络,重视开放活动的反馈与总结,使教育教学开放活动真正发挥实效性,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发展。中心校加强教学调研,并提出教育教学的改进意见,促进教师的成长及学校教科研制度的规范化。
三科研对话,自我发展
长期以来,课题研究一直没有得到广大农村教师,甚至学校领导应有的重视,这是农村教师对教育科研充满“神秘感”、“畏惧感”所致,“阳春白雪”、“高不可攀”的传统思想直接导致教师在认识上形成一个误区。实践证明,课题研究是提升农村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有力抓手。只要是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真”问题,即使再小,都有其研究价值,而且人人都可以做,关键是能否“持之以恒”。经过多次的教科研讲座,经过中心校与完小教师的协作互助的课题研究,让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不少农村教师在课题研究中逐渐从“要我学”的被动状态转变为“我要学”的主动状态,经常翻阅教育书刊,上网搜寻教育科研信息,交流实践心得,形成了浓厚的教科研氛围。可见,我们广大农村学校坚持课题研究与课改实验有机结合,教师教育科研水平的全面提升将为期不远,广大农村学校也一定能走出一条具有“农村特色”的内涵发展之路!
1、充分挖掘校内资源,使之发挥最大效益
课题组十分重视校内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哪位领导、教师外出学习后都要进行专题报告,把先进的教育思想传递给老师们;开展各类专题讲座,提高实验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如在本学期课题申报之前,进行了课题申报为主要内容的教科研讲座消除老师对教科研的神秘感与恐惧感。课题立项之后,及时召开了各级课题负责人参加的教科研工作研讨会,既是指导也是交流研讨,使教师的课题研究真正动起来,真正地落到实处,付诸于实践之中。
2、以课题带动为契机,强化教师的科研意识
教学即研究,问题即课题,成绩即成果。我们要求教研人员和广大教师积极投身到校本教研中去,把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作为实验课题分解到人,责任到人,进行潜心研讨。目前下陈小学界教育科研氛围浓厚,老师们在“阳光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开展了相关课题的研究。本学年区级立项课题24项,名列全区首位。最令人欣喜的是下属4所完小也是校校有课题,共有11项课题在区级立项。同时为了鼓励老师参加课题研究,本街道还设立了街道课题,本学年有街道级课题20项。多项课题正在市级申报中。
3、构建“课题链接”型校本科研模式
“课题链接”的校本研训模式是指不同学校以共同的研究课题为纽带,相互联合起来共同开展校本研训活动的方式。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学校确立了相同研究课题,有的学校间还开展了共同的研究活动,我们便有意识地把这些学校组织起来,让他们以课题为纽带,在学校自主研究的基础上,开展校际间的相互合作。目前我街道“阳光教育”等形成了研究“共同体”。但是,目前具有独立的专业引领能力的学校毕竟不是太多,更多的学校还依赖于教科研人员的指导,教科研人员参与校本研训可以获得较高的研训质量。因此,我们切实加强了教科研人员与学校的联系和融合,经常性地下校指导,与课题组成员探讨交流,为老师们指明了课题研究的方向。
总之,构建校际间的科研互动制度,就是以教育科研为纽带,以教育科研为阵地,根据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趋势,结合本校教学实际,用制度或非制度管理的方式来引领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和科研行为,建设适合本校实际的科研制度。结合本街道不同层面学校、教师和学生的特点,在既能实现各个层面上的学校创新发展,又能够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思想指导下,我们考虑联合全街道小学有迫切愿望和内驱动力的学校,针对全街道小学教育教学中带有普遍性、关键性的问题进行联合攻关,以帮助教师提升对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新课程教学艺术进行实践研究的能力。以学习求发展,通过学习使观念发生改变,以观念的变化引发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行为的变化。运用协作体建设对教育科研课题的行动研究的调控手段,引导全街道教育步入规范化、科学化的协调发展轨道。
- 上一篇:劳保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转段动员发言
- 下一篇:学生实验中能力培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