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保护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时间:2022-02-08 03:28:48
导语:园林植物保护实践教学改革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园林植物保护课程的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为了培养应用型的园林专业人才,为了明确实践教学目标、优化实践教学内容、改进实践教学方法和多角度灵活考核学生掌握程度,对园林植物保护实践教学的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园林植物保护;实践教学;应用型人才;教学改革
园林植物保护实践课程具有知识点广泛,实践与应用复合性较强的特点,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可巩固园林植物保护理论课程教学成果,因此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通过实践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发展的自然规律,能够识别常见园林植物病虫害,并根据理论课程所讲授的内容,制定合理有效的防治方法。现有的文献资料表明[1-8],部分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已经根据自身专业需求,对园林植物保护理论课程的建设进行了探讨和改革,然而针对实践教学的改革却鲜有涉及。根据近年来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发现学生对园林植物保护的理论知识掌握得较好,但是其实际动手防治园林植物病虫害的能力较低,因此,如何在园林植物保护实践课程中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有效地提高学生对园林植物保护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是十分值得探讨的问题[8]。近年来,教育部提出高校需要重视本科教学的实践环节,根据这一精神,也为了切实改善园林植物保护的教学效果,为了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园林应用人才,园林植物保护实践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均需要进行改革,切实提高这一课程的应用性、操作性和实践性,使园林和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不仅能够通过理论课程学习植物保护基础知识,也能够通过实践课程掌握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相关防治技术。
1指导原则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园林植物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逐渐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其具有调节城市局部气候、美化城市环境、减少噪声和空气污染的作用[9]。而园林植物常遭遇病害和虫害,严重影响了园林植物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能否正确快速地进行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是对园林专业学生知识储备和实践能力提出的考验。通过对植物保护实践课程教学工作的总结,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实践课程内容更新不及时,本地植物病虫害防治内容偏简略,实践课程的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学生缺乏动手能力等。对于学生而言,创新能力、实践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是在实践教学中逐渐锻炼和培养出来的,因此对园林植物保护实践教学的改革迫在眉睫。对园林植物保护实践教学的目标、方法、内容、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和改革,制定更加合理的教学授课模式,主要遵循“四个有益于”的原则。1.1有益于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对实践教学的改革,可以使教师从多方面、多角度对学生进行指导,打破传统教师“一言堂”的刻板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实践课程教学,逐渐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把控全局的课堂新秩序,从而完成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1.2有益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手段的提高,旧有的教学模式也要进行变革。通过PPT、短视频等手段让学生对植物病虫害初步进行了解,再到实训基地和野外实地调研,影像与现实进行对比映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成立学习小组,通过网络或课本查找资料,分别对不同的病虫害进行了解、掌握,再分享给其他组学生。通过小组间的良性竞争,起到提高学习动力的效果。1.3有益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得益于科学技术的发展,针对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方法日益增多,常见的防治方法有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这些方法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联合应用。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校内园林实训基地中的病虫害案例,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防治方案,提升其创新能力,对其中具有合理性、可操作性的防治方案进行现场操作,让学生进行跟踪记录,并对防治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在此过程中,教师负责引导,全部过程由学生独立完成,这种模式可以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实践,全方位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10]。1.4有益于学生对园林植物保护实践技术的掌握。园林植物保护的教材中,所涉及的植物病虫害种类繁杂,防治方法多样,实践操作难易不一。如何使学生掌握实用的、可靠的植物保护技能,是实践教学改革中应该重视的环节。在园林植物保护实践教学过程中,将病虫害庞杂的知识点进行分门规类,将教材中的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变枯燥的知识为形象直观的操作,在实践学习中进行归纳总结,加深学生对实践技术的掌握程度,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切实的提升。
2教学目标的改革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总结,园林植物保护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存在定位模糊、过于笼统等不足。园林植物保护实践教学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使其成长为应用型人才。提升应用能力是培育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教学目标的改革,要重点实现由理论知识到实践能力的转化,在实践教学中灵活应用理论知识,对园林植物保护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使学生从认识单一的知识点到逐步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体系,最终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3教学内容的改革
目前园林植物保护的教材较为刻板,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很多不足之处。首先,比较近年来不同版本的教材,可以发现,由于教材出版周期较长,知识点的更新不及时,缺乏防治新型病虫害的技术和方法。其次,在现代城市的构建过程中,盲目引进大量未驯化的外地或国外的园林苗木,由于适应不良,容易暴发病虫害,但教材中少有涉及。在实践中如何合理规范地引进园林植物也是教材所欠缺的。最后,教材中知识内容较为宽泛,对具有地方特点的园林植物病虫害的介绍较少。因此,在当地园林基地或野外实践过程中,学生往往对病虫害的识别存在认知偏差,教学效果不佳。3.1优化教学内容。在实践教学内容改革中,既要重视教材,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又不完全局限于教材,在合理规范使用教材的同时,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和丰富。本着培养应用型园林植物保护人才的目的,将实践课程教学内容和密切相关的外延知识点进行联合,国内外对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新内容、新方法,可作为外延补充知识和教材内容紧密结合,拓展学生的思维,授课的知识体系可以紧跟时代前沿。同时将不常见的病虫害内容进行适当的优化,重点将国内常见和具有当地特色的园林植物病虫害内容进行拓展细化。实践教学内容新旧结合、详略得当,可以使学生掌握的技术更为全面,为其将来的就业打下较好的基础。3.2增加园林植物合理配置的教学内容。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园林植物是城市的风景线,可起到美化环境、陶冶情操,放松心情的作用,可显著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质,园林植物是判断城市是否宜居的重要标准。因此,生态园林设计理念受到了城市设计者的关注。部分城市建设中对园林植物配置的选择更多出于美观、便于管理等方面考虑,忽略了园林植物配置的合理性,导致病虫害的暴发。例如构树、栎树和桑树混种,会引起桑天牛大暴发,如果周围有重要经济作物,会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在实践教学内容改革中,学生掌握园林植物配置与病虫害发生之间的关系变得非常重要。
4教学方法的改革
园林植物保护实践教学,以往的教学方式较为刻板,通常的形式是教师进行讲授,学生跟随进行观察学习。由于涉及的知识内容较多,例如观察昆虫的形态特征及典型病害的标本,单纯的显微镜观察记录比较抽象,学生记忆难度大。其次,在园林基地或野外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主要以观察记录为主,缺乏主观能动性,实验的参与度较低。对教师讲过的知识点死记硬背,实验内容单一,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实践教学的质量较差。另外,教学时间的安排通常按部就班,前期按照课程内容逐步讲授,然后再集中时间进行实践。但是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发生是受季节影响的,这种教学方法严重影响学生的实践教学效果。4.1改进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兴趣,增加学生的自主性。将现代和传统的实践教学手段进行有机结合,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展示不同昆虫或者病原菌的特征,并将细微的区别进行重点标注,给予学生最直观的印象。例如,在标本室,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数百种的昆虫及病原菌标本,进行对比分类,将抽象变为具体,有利于理论知识点的掌握。在园林基地或野外教学中,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划分不同区域,不同小组的成员在对应区域内对出现病虫害的园林植物进行调查,识别病虫害的类别。在此过程中,学生可采集病虫害标本,与标本室的学习前后进行呼应,加强了学生对病害、虫害知识的掌握。在实践中,角色进行了转换,由学生自主总结规律,并进行阐述,而教师在旁给予指导,起到辅导的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获得最理想的教学效果[11]。4.2改良教学实践环节,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受季节的影响,因此,在实践时间的安排上应遵循分段教学的原则。结合园林植物保护理论课程的进度和病虫害的发生时间,灵活安排实践教学。春季是病虫害初发的季节,是幼虫和病原菌的重要生长期,在此期间适合观察幼虫的形态和生长周期等[12-13]。同时病虫害初发时期也是防治病虫害的关键节点,便于学生对病虫害进行观察分析,制定防治方案,并动手实际操作,对防治效果跟踪记录和观察。夏季是病虫害高发的时节,可再次到园林实习基地或野外对园林植物和病虫害进行观测记录,并对前期防治效果进行追踪。通过对教学时间进行合理的分割,可保证学生了解病虫害在不同时间点对植物的侵害过程,可进一步了解病原微生物对植物的影响,也可以掌握害虫的生活史和危害状,将理论和实践更好的结合,形成实践教学内容多元化、教学时间多层次的教学体系。
5评价体系的改革
传统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主要以课堂纪律、实验结果及实验报告作为评判实验课程的标准,这种评价方式过于僵化,无法体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也无法呈现学生的思考探索过程,该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较为片面。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多角度灵活评价。园林植物保护实践教学不同于理论教学,侧重点应是评价学生防治病虫害的能力[14-15]。因此,在考核中,应加强对技能操作的测评。在标本观察的实验课中,要求学生用手绘的方式将典型病状、病症、昆虫形态等画出来,并采集相对应的标本,独立完成标本制作。在野外或园林基地实习过程中,应强调理论与技能并用,要求每个人都要参与进来,杜绝传统实习中,部分学生参与度不够的问题。要求学生对常见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知识掌握到位,可正确制定、实施防治方法。具有可行性的防治方案可以让学生进行验证性操作,进行药物的调配,标本的采集,器具的使用等。在此过程中教师给予评价,提高实践操作过程的分值比例,通过多角度,灵活性的测评,确保教学评价体系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实践能力。
6结语
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水平提高,人们对城市园林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城市园林建设的新形势,园林植物保护实践教学应紧随时代步伐,进行必要的改革。该课题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为国家和社会提供更符合城市园林建设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林树燕.《观赏植物保护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498-18499,18501.
[2]李培琴.《园林植物保护》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7,4(52):64-65,68.
[3]陈广艳,杨田堂.《园林植物保护学》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9(23):150-151.
[4]邹丽英.《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教学探讨[J].云南农业教育研究,2005(2):18-21.
[5]章广明.园林专业设计类课程分段式教学安排模式的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08,26(4):57-59.
[6]黄炜,王飞.高等农林院校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5):221-222.
[7]朱巽.高职特色的《园林昆虫学》教学改革尝试[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9(3):277-279.
[8]张红玉.“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实践教学的改革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09,27(3):68-70.
[9]李晓红,杨贤均,王业社,等.园林植物保护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9,47(1):280-282.
[10]冯浩,王军,张楠,等.构建高标准实践教学体系培养高素质植保专业人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植物病理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知识经济,2016(23):179-180.
[11]何朝阳,欧玉芳,曹祁.美国大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148-151,161.
[12]徐冬梅.《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现代园艺,2012(19):74-75.
[13]李爱宁,贺伟.“园林植物病害防治”实验课的改革与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2015,33(1):76-78.
[14]郑慧俊.病虫害防治实训项目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6,3(6):45-47.
[15]李烨,张艳红,王永红.基于实践教学模式的园林植物保护技术教学实践与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8,38(1):168-170.
作者:李晓红 杨贤均 王业社 黎颖惠 黄志友 单位:邵阳学院城乡建设学院
- 上一篇:柔性管理在中职班主任管理的作用
- 下一篇:机场安防课程教改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