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艺术课程思政元素探究
时间:2022-12-23 03:05:12
导语:音乐艺术课程思政元素探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音乐艺术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有利于学生心灵的净化、情操的培养与审美的提高,进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音乐院校开展课程思政,有利于通过音乐艺术的力量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视唱练耳是音乐院校所有学生的必修课,将课程思政的理念融入其教学中,能够使学生在提高音乐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对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
关键词:课程思政;视唱练耳;教学改革
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艺术学类专业课程要教育引导学生立足时代、扎根人民、深入生活,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要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积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引导学生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视唱练耳教育是音乐院校专业音乐教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音乐院校融入思政元素的重要课程之一,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视唱练耳教学中,能够使音乐院校各个专业学生在获得视唱与听音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自身政治觉悟与思想道德修养。文章探究课程思政视域下音乐院校视唱练耳教学改革的路径,助推音乐院校发挥美育与德育的独特功能,进一步提高音乐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一、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合理设置课程内容
1.挖掘视唱作品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视唱作品的题材一直是课程思政视域下视唱练耳教学改革的关键。而优秀的中国民族音乐作品,特别是民族声乐作品,其思想内涵与育人效果最为显著。因为它们无一不源自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经过时间的沉淀和时代的洗礼后最深沉的精神追求[1],其音域也更便于视唱。比如,在视唱教学中选用《黄河大合唱》中的《黄水谣》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歌曲的音乐文化知识以及其背后的抗日历史,再进一步带领学生有感情地视唱。“音乐对客观事物的表述具有超语言性,音乐能够表达人们无法用言语表达的东西。”[2]音乐所承载与传递的感情、精神与力量更能深入人心。在视唱练耳课堂上,教师若能选取反映时代主流价值取向的中国声乐作品作为视唱片段来进行教学,提炼作品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就能通过中国经典民族声乐作品特有的歌词与旋律对学生进行陶冶,增强他们的民族认同感。2.提高练耳作品的德育审美价值。对应用于音乐听觉训练的作品,没有太多音域的限制,可以广泛地选用中外经典作品,特别是中国风格的作品。教师通过带领学生聆听经典旋律片段,讲清作品背后的音乐文化、思想内涵与历史积淀,有助于学生把握各类音乐旋律的特色、精神、流派与风格,体会不同作品带来的地域美、民俗美,体会作曲家的家国情怀,体会人与人的真情实感,从而为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崇高的理想、良好的行为与优秀的人格助力。如在管弦乐《红旗颂》的视唱练耳学习过程中,当荡气回肠的旋律响起,一种民族自豪感从学生心底油然而生。当理解音乐作品所传递的德育审美价值后,再进行音乐材料的训练,更能让学生理解如何运用音乐材料来表达情感的创作手法。
二、积极转变教学方式,有效推进课程思政改革
1.适当加大多声部视唱练耳的教学比例,提升集体意识。随着各类改编唱、和声伴唱、阿卡贝拉小组唱的盛行,音乐院校的视唱练耳教学可以加大多声部训练的教学比例,同时可以将思政元素融入其中。比如多声部视唱作为视唱的高级形式,除了能提高学生音准水平,还能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促使自己的声音与集体的声音相融合,力求达到高度和谐统一的状态。加大多声部视唱练耳的教学比例,能使学生在多声部曲目演唱与聆听过程中激发集体思想情感,从而有利于凝聚思想共识。2.教师讲授与学生表演示范相结合,达到知行合一。传统的视唱练耳课程以小组课训练展开,其中对于新作品一般不做课堂教学,而是通过学生课后自学、回课时清唱的形式完成。这样的形式不利于在视唱练耳课堂中融入思政元素,教师可以尝试采取自身讲解与学生示范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比如当进行中国声乐作品视唱模唱教学时,可以选取《我爱你,中国》《祖国,慈祥的母亲》等曲目片段,邀请声乐专业学生现场进行范唱。教师先向学生讲解歌曲背后的思想内涵与精神文化,接着结合范唱同学的表现,向学生讲授视唱作品应该注意的地方。这样的教学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启发学生感受音乐旋律的形象美、韵律美与意境美,更能激发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怀与审美能力,从而促进音乐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益。3.师生思辨与音视频观摩相结合,增强课程思政育人活力。在教学上,我们可以采取师生思辨与观摩音视频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精神引领、价值引导与审美启迪。面对一批出生于互联网时代的音乐专业学生,应积极利用互联网教学资源,兼顾戏剧、戏曲、电影、美术等艺术表达形式,综合性地向学生展现视唱练耳教学中的思政元素。比如,在进行《红星歌》的视唱练耳片段教学时,教师可以放映歌曲电影原片段,同时穿插讲解相关的思想政治知识。教师要鼓励学生针对视唱练耳曲目提出问题和看法,对具有积极思想的学生予以褒奖,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此外,还可以使用思政专题的形式来对学生进行阶段性授课,比如,按照各个年代的视唱曲目进行搜集、整理与分类,深挖其背后的思政元素,将各个时期思想性、艺术性高、感染力强的优秀音乐作品片段通过具体、生动的音画形象融入音乐教学,鼓励学生讨论发言并和教师互动,这样能更好地发挥课程思政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三、多元化考核方式,拓宽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1.采用多元化的教学考核方式,提升思政教学效果。课程思政视域下的视唱练耳教学需要一定考核,这样能更好地进行教学效果验收与提高。可以采取多种考核评价方式,以考促教,以教促学,使学生专业学习、道德水平与思想品德进步的要求能够实现。课程思政视域下的视唱练耳考核和评价可以用以下多种方式综合考评:将平时学生上课时的课堂表现作为考核评价依据之一;将课程中学生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辨表现作为依据之二;将课程结课视唱练耳音乐会的排练和演出作为考核评价依据之三;将学生上课时关于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回答作为考核评价依据之四。最为重要的是,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看重学生视唱练耳的单项能力,同时要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这样既能保持原来传统视唱练耳课程考核的专业性,也能兼顾课程思政对于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灵活考察,达到育人效果。2.开辟第二课堂,发挥课程思政的影响力。视唱练耳课程考核,除了课堂学业考核,还可以采用视唱音乐会、练耳技能大赛等考核方式。它能与第一课堂形成良性互动,更加有效地发挥课堂之外的思政育人功能。教师可以开展如“红色旋律”——视唱练耳音乐会第二课堂,选择《红梅赞》《嘉陵江上》《黄河颂》等经典红色曲目,采取单声部视唱、二声部视唱弹唱、多声部视唱、带有伴奏的单声部视唱弹唱、阿卡贝拉小组唱和声势节奏等表演形式,将音乐院校视唱练耳课程思政的教学成果向受观众推广,进而传播正能量。通过课程思政与视唱练耳第二课堂的融合,实现课内课外的融会贯通,从而提高音乐院校视唱练耳教学的思政育人效果,这是对新时代音乐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行的有积极意义的探索。
参考文献:
[1]余佳,刘淮保.应用型本科院校声乐课程建设的实践路径——以长沙学院的探索为例[J].长沙大学学报,2019,(33).
[2]王新学,陈德林.“大思政”视域下高校音乐德育模式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22).
作者:黄茜 刘旭光 单位:武汉音乐学院
- 上一篇:宠物临床诊疗技术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
- 下一篇: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