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社会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分析
时间:2022-03-22 10:23:30
导语:化学与社会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化学与社会课程教学在工科院校自然学科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本课程将化学与物理、生物多个学科都紧密相连。在与其他专业相结合的过程中,可以形成某个新的科研领域,因此对化学与社会课程的深入探究将是推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基于化学与社会课程的重要性,高校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该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并将其纳入到教学改革计划中。但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目前高校化学与社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从而影响了课程作用的充分发挥。为此,文章对当前化学与社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进而提出策略,为化学与社会的教学发展提供更多参考。
关键词:化学与社会;自然学科;教学模式创新
一、化学与社会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很多学校开始意识到不同专业领域之间的联系,并以化学课程为中心,形成了化学与社会课程。但是,由于我国对化学与社会课程教学的开展时间较短,其中还存在很多明显的问题:(一)化学课程自身的问题第一,化学课程在自然科学的发展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化学课程会对自然学科的研究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可以说化学课程教学的开展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化学与物理、生物等其他课程类似,都是采用单独教学模式开展的,并没有与其他自然学科产生重要的联系。因此,可以说化学课程的教学比较独立,剪断了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第二,化学自身的不确定性非常大:化学与其他自然学科不同,其不确定性因素非常多。例如,数学课程的公式和定理都是经过严格证明的,在任何时候都是成立的。但是,化学学科就无法做到这一点,在很多化学实验中,化学药品的剂量、周围的温度、操作的顺序等都会对最后的实验结果有影响,这是化学学科的魅力所在,同时也是化学课程教学困难的重要体现。(二)教师及学生自身的问题教师和学生是化学课程的两大主体,对教学质量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教师和学生在化学与社会课程教学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教师自身的问题:很多教师对化学与社会课程的扩充性不够,只是简单地照本宣科,但是课本上的很多内容关联性并不大,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将多个知识点串联起来,不利于课程教学很好地开展。同时,很多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依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第二,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不高,单纯的化学原理讲解,使学生感到非常枯燥乏味;而且化学课程的实践课程比较少,学生无法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联系在一起,因此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比较慢。
综上,当前大部分学校在针对化学与社会的课程教学中,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主体等多个方面都存在问题,进而影响了化学与社会教学效果的提升。因此,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进而总结了推动化学与社会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的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进一步明确化学与社会的教学目标。对于传统的化学课程而言,只是针对化学相关的知识点进行讲解,但是化学与社会的教学目标与单纯的化学课程并不一样。其教学目标主要分为以下几点。第一,使用化学的观点来对待自然学科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讲,自然学科有物理、生物、化学、数学等多门学科,不同学科之间具有较强的内在联系,因此学生在进行自然学科的学习过程中,需要发现不同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避免独立学习自然学科的情况出现;第二,需要养成与时俱进的学习意识,社会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的传播速度加快,知识的更新速度也得到有效提高。因此,学生需要养成与时俱进的意识,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也需要对不断更新的知识有所了解,从而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技能需求;第三,学会使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学生在进行化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不仅仅需要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还需要找到应用的场景,利用化学知识发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并能够及时解决,从而能够将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到实践中。(二)对化学与社会课程进行改革。根据化学与社会的教学目标,需要对课程进行整体的改革和创新,相关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突出化学与社会课程的重要性。在开展教学时,需要将化学与其他自然学科联系起来,找到其内在关系。例如:化学与环境、化学与新能源、化学与新材料、化学与文物等内容,都体现了化学与社会的内在联系。因此,可以将这些关系融入到化学与社会的教学过程中,丰富课程的教学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起化学与社会知识共同学习的意识,在实际学习或者是应用过程中,能够更加注重发现化学与其他自然学科之间的关系,养成用化学来发现世界的意识。第二,突出时代性的特征。对于化学与社会课程来讲,课程内容的更新频率不够,很多教材是在十年前出版的,至今依然是课程内容的重要参考。因此,对化学与社会教学进行改革时,需要突出时代性的特征:一方面,归纳总结化学与社会的基础知识,利用基础知识为学生打好基础;另一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了解当前化学与社会的应用领域,了解前言科学的主要发展方向,更好地体现化学与社会与时俱进的特点。第三,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开展课程教学,多媒体教学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处感官,对化学与社会的知识进行全面了解,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投入地学习化学与社会课程。而且在开展教学时,还可以鼓励学生认真学习相关内容,然后进行知识的讲解和分享,更好地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三)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教师作为课程的讲解者和引导者,在推动化学与社会教学改革和创新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需要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可以参考以下几点。第一,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教师在开展化学与社会时,也需要对相关知识的研究和应用有所了解。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可以在进行课程讲解时,利用教师坚实的科研能力,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融入更多与实践应用相关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加具体地了解化学与社会课程的教学内容;第二,对教师队伍进行相关培训,一方面,学校可以鼓励教师参加再教育,通过更加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可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从而能够更好地指导化学与社会课程的教学;另一方面,对教师进行其他软技能方面的培训,例如,使用信息化设备的能力,可以为多媒体教学的开展打下基础;提高交流与沟通的能力,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良好合作,共同努力提高化学与社会的教学效果。
三、总结
总之,通过上述研究我们对于化学与社会学科在社会发展中所具备的重要意义有了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也看到了目前我国各个院校在化学与社会学科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弊端。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要继续加强对化学与社会学科教学的重视,在加强教育资源倾斜的基础上,广泛吸收各学科教学改革成功经验,本着用于探索的精神,在借鉴成功经验、方式方法的基础上做出适当调整,使其更加符合结合化学与社会学科特点。以此来为化学与社会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贡献上自身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杨骏,白燕.科学观养成的《化学与社会》课堂教学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36):218-219+232.
[2]韩虹,张晨阳,韩星.《化学与社会》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J].广州化工,2017,45(24):147-148.
[3]韩虹,李红玲,郭晓伟.素质教育选修课“化学与社会”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5,(12):123-124.
作者:马成建 单位:盐城工学院
- 上一篇:班主任班级管理问题及对策探究
- 下一篇: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