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与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时间:2022-03-18 03:34:11

导语:多元文化与思政教育改革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多元文化与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摘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个国家之间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文化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对个体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影响深刻,特别是对思想活跃、观念开放的大学生影响较大。一方面,文化多元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大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独立意识,激励学生创新;另一方面,文化多元化也容易导致大学生出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引发社会道德危机。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社会变革巨大,多种价值观念冲突、碰撞,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上存在矛盾性,这给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在社会发展新形势下,基于高校思政教育的特点研究大学生思政教育改革对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高校文化服务建设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多元文化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并探讨了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路径。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多元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革路径

当代大学生能够较快地接受新事物,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爱国精神与社会责任感,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面对多元文化对高校思政教育带来的影响,如何推动高校思政教育改革、提高思政教育实效性是值得探讨的一个课题。

一、文化多元化对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影响

(一)正面影响。文化多元化是时展的必然方向,这也迫使高校思政教育人员对思政教育重新思考,不断将时代特色与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教学中,积极吸收新的文化成果,这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为丰富,也能够凸显时代特色,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高校思政教育滞后性。文化多元化就是各种文化相互交流与碰撞,从宏观来看,这可以减少文化霸权主义的产生;从微观来看,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可以加强大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独立意识,提高思政教育的开放性。(二)消极影响。文化多元化本质是价值观的多元化,而价值观的多元化容易出现道德失范问题。不同群体有着不同的价值观时,会进一步影响大学生对道德现象的认知,加之受外来不良文化的影响,部分学生出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理念,产生信仰危机,甚至意识形态发生了变化,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当代大学生整体思想状况还是比较健康、积极向上的,但在文化多元化背景下,绝大多数大学生未能认识到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性,不同文化的影响下,大学生政治信仰迷茫,也更加追求功利性,这会进一步弱化当代大学生的民族情感。部分发达国家利用全球化不断渗透其思想意识形态,推行文化殖民主义,这对我国文化独立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使得部分大学生盲目追求欧美文化,抨击中国传统文化,不能够正确对待中外文化的精华与糟粕。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校园环境更为复杂,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加之部分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不足,在从众心理的作用下,对大学生校园文化价值的选择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改革路径

(一)把握思政教育的基本方向。文化多元化是社会发展必然趋势,其在对高校资政教育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小的机遇,我们需理性看待这一问题。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倘若没有一个相信的主导意识,势必会导致人们思想混乱,因此我们必须把握高校思政教育的基本方向。我国公有制决定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这也是国家的立国之本、立党之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从意识形态的层面分析问题,坚持集体主义的基本原则,提高大学生对多种文化辨别是非的能力,引导大学生自觉摒弃落后、消极的文化。大学生也是全球化的重要参与者,但他们也有可能成为全球化的破坏者,全球化既拓宽了学生对不同文化现象的认识,也加剧了他们的思想矛盾。在全球化背景下,思政教育坚持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主导,能够使当代大学生更好地在全球化背景下定位自己,更客观地看待多元文化,引导学生实现自我价值。(二)创新思政教育的方法。教育方法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与结果,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教育方法也要与时俱进,更好地适应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变化情况,创新思政教育方法是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我们要摒弃传统的思政教育方法。全球化使国外优秀文化进入中国,西方文化中平等、尊重的理念深入人心,增强了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们不断追求与教师之间的平等对话。在社会发展新形势下,高校思政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育过程中要给予学生必要的人文关怀,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以民主、讨论等形式开展思政教育,拉近与大学生的距离,引导当代大学生进行思考。现阶段,互联网已经深入渗透至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大学生作为使用网络的主要群体,更容易受到网络多元文化的影响。因此,高校要积极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拓宽思政教育的途径,高校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贴吧等网络平台加强正面宣传,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多元文化,扩大思政教育的覆盖面,进而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多元文化,帮助大学生积累社会经验,改善思政教育的效果。(三)创设良好的德育环境。人与环境息息相关,环境对人的认知、观念等方面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在高校思政教育改革过程中,必须重视德育环境对受教育者的影响,要创设良好的德育环境。一方面,我们要优化校外文化环境。当地的政府部门、教育部门要通过主流网络平台、电视媒体等载体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大力倡导主流文化,不断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营造良好的校外德育环境。另一方面,我们要创设良好的校内德育环境。大学校园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前沿阵地,文化多元化使一部分消极的文化开始入侵到大学校园中,进步影响了大学生对道德失范现象的判断。因此,高校领导、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校内文化环境建设。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例如,每学期鼓励学校各个社团组织辩论赛、演讲比赛等活动,鼓励这种学院组织文艺表演、文化知识竞赛,在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中提升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强化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大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与学习优秀文化成果。感受与学习优秀文化成果,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其次,要加强校园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高校的实验室、图书馆、运动场等校园文化设施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可以在实验室、图书馆墙壁上张贴名人名言,利用校报、校刊等载体刊登优秀人物的事迹,加强图书馆藏书的管理,使校园文化基础设施对学生的正面影响最大化,引导学生、教师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除此之外,高校还需加强校园文化监督机制。网络平台的发展与应用增加了大学生接触到不良文化的可能性,增加了大学校园文化的复杂性,所以高校要培养一批网络管理人员,加强对网络信息的过滤,构建安全的网络监管机制,将不良文化阻挡在外,减少其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高校还应从制度层面进一步约束大学生的行为,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引导大学生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客观、清醒地认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自觉吸收优秀文化成果,提升个人思想道德水平。(四)创新思政教育内容。面对高校思政教育新形势,思政教育工作者们要不断创新思政教育内容,要与时俱进,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避免脱离实际,是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产生共鸣。高校思政教育在坚持马列主义思想作用的基础上,还需整合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魅力,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影响,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中尊师重道、海纳百川的优秀理念,进而外化为行动,使大学生能够在多元文化世界中理性看待中外文化,也能够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文化自信,从而推动思政教育工作顺利进行。

三、结语

文化多元化对高校思政教育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若想更好地应对多元文化带来的挑战、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必须加强思政教育改革的研究,从思政教育方法与内容、校园文化环境等层面采取多种措施引导广大师生正确认识文化,提高思想道德水平与认知能力。

参考文献:

[1]吴文明.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程教改探讨[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4):75-76.

[2]西志玲.多元文化对高校思政教育带来的冲击和应对[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6):111-113.

[3]张文台.多元文化视角下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探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37(7):186-187.

[4]陈为化.多元文化视角下高职思政教育实效性分析[J].知识经济,2017(15):136-137.

作者:何洁 单位:北京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