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创新教育改革
时间:2022-09-21 11:31:19
导语: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创新教育改革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面对新疆大学“双一流”高校建设的新局面,为了应对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培养高级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的新使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必然性已迫在眉睫。为了把学生直接培养成学校与社会无缝衔接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通过整合(精简)课程门数、增加核心课程学时、增加实验课学时、增设一系列技能综合训练课程、配置合理周学时数等方面来优化课程体系。新的课程体系强调“基础理论—技术方法—实践应用”间的系统性,大幅度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把该专业建成极具新疆区域影响力的创新创业示范专业。
关键词:资源勘查工程;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课程体系优化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是一个融地质理论、勘查技术、矿业经济与环境及矿业政策法规于一体的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工科专业,旨在培养能够从事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工作的实践创新型人才。
随着“一带一路”和“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倡议的逐步深入,新疆作为中国重要的资源基地和资源通道,高层次创新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新疆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把“注重实践能力,提倡创新思维,鼓励自主创业”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2010年5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可见国家对此的高度重视。在实施教学改革方面,以新经济和政治形势下的人才需求分析为导向,以优化课程体系建设为核心,完善“以需求推动为核心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把学生直接培养成学校与社会无缝衔接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一、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必然性
1.区域行业环境的必然性。2017年初,我国新疆及其周边区域地质矿产行业开始回暖,处于上升阶段,由于区域上的资源优势,新疆以及邻区各国在资源领域充满着各种机遇,为创新创业提供了广阔的成长空间。按照目前新疆探矿权(4709个)、采矿权(3392个)、矿床(1498个)、矿点(2746个)分布情况,在现有基础上,以平均每10个矿权配备高层次人才2名,需要配备1600名;每10个采矿权配备矿山高层次人才2名,需要680名;相邻国家按50人/国配备上述两类人才,共8个国家,又需要400名;共需2680名高层次人才。以上测算仅为保障“一带一路”和“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倡议最基本的要求,也反映出我国新疆和邻区各国在矿产开发领域对创新人才的需求。
2.少数民族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必然性。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时代人才培养模式的惯性思维下,大学专业教育往往与社会对专业能力的要求脱节,这在工科等应用型专业尤为突出。少数民族学生在工科领域就业竞争中常常处于劣势,这一现象被“三股势力”利用,已成为分裂势力蛊惑青年学生,煽动民族仇恨的重要源泉。为此,探索以需求推动为核心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大幅提升少数民族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使其能够发挥其民族特质和文化优势,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实现自我价值,不仅仅是专业教育问题,更是“一带一路”倡议得以实施和新疆工作总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之一。
我国新疆和邻区各国区域内地形条件复杂,民族众多,矿产资源勘探、开发以及利用一般都在山区和少数民族居住区进行,而新疆山区民族和游牧民族的民族特质和文化背景,使其在山区、牧区找矿效率、找矿效果和工作安全性方面均表现出无可替代的优势。由境内走向境外,境外各国有着相似的地形条件和文化背景,这一优势将更加明显。
二、课程体系优化的内容
在广泛调研课程体系优化的工作基础上,认真总结获得的认识和成果,寻找出差距和不足。依据需求分析,优化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优化以“理论基础—技术方法—实践创新”结合度体现,强化“学科—专业”配套,以各学科方向科研平台和科研活动为推手,结合行业需求,提升师资团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能力,同时构建校内外不同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形成“学科方向—师资团队—专业课程体系”配套格局。
1.以往课程体系存在问题。依据专业基础理论、技术方法和实践创新能力要求,结合相关高校和行业专家、行业单位、企业意见,通过各层次用人单位用人现状和未来人才需求分析,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原有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
(1)课程门数过多、类别繁杂,学生忙于应付,难以专注于专业核心理论、技术及实践应用体系;
(2)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没有形成课程体系的概念,各门专业课程的作用及相互关系不清晰,仅为考试而学;
(3)部分教师和相当数量的学生存在理论和实践脱节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对课程体系优化提出五点要求:
2.课程体系优化内容。根据上述问题分析和五点要求,从五个方面优化课程体系:
(1)整合(精简)课程门数(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工程测量学等13门)。
(2)增加核心课程学时(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矿床学、勘查地球物理)。
(3)增加实验课学时(结晶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
(4)增设一系列技能综合训练课程(GPS/RTK及地质应用、地质软件技能综合训练、地质鉴定技能综合训练、地质编录技能综合训练)和视野开拓讲座。
(5)配置合理周学时数。课程体系强调“基础理论—技术方法—实践应用”间的系统性。其中综合技能训练在连结基础理论、技术方法和实践应用中起着关键作用,在内容上和时间上弥补了基础理论、技术方法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各类实习之间的缺失环节;视野开拓讲座则依据行业需求变化,重点依托行业兼职教师实施,主要目标在于3—5年内逐步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从本质上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创业支撑点(基地)。
参考文献:
[1]冯佐海,廖秉魁,王葆华,等.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12,(1):21-23.
[2]童晓玲.研究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1-150.
[3]夏庆霖,边建华,王家豪,等.资源勘查工程专业高层次人才培养新模式[J].中国地质教育,2009,(4):70-72.
[4]陈翠华,丁枫,董树义,等.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13,(2):44-49.
作者:张博文 木合塔尔·扎日 陈川 单位:新疆大学地质与矿业工程学院
- 上一篇:供需关系高等职业教育改革路径研究
- 下一篇:高职护理专业班级管理现状分析